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磁共振增强扫描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MRI(0.15T)对50例颅脑疾病(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肿瘤性病变40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做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全部病例均注射了Gd-DTPA顺磁造影剂,通过增强前后MR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增强扫描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肿瘤性病变中明显强化占82.5%(33/40),轻度强化占7.5%(3/40),无强化占10%(4/40)。非肿瘤性病变中无一例明显强化,轻度强化占30%(3/10),无强化占70%(7/10)。经卡方检验,肿瘤性病变强化明显,与非肿瘤性病变者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及肿瘤的定性诊断,有助于显示肿瘤病灶大小、形态和数目,有助于鉴别肿瘤有无术后复发或残留,是MRI检查颅脑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颅脑疾病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本研究28例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的病例,探讨该技术在脑内疾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所有病例均采用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定位技术,获得单体素波谱,并对28例患有各种脑内疾患的病例,将NAA/Cr、Cho/Cr、及NAA/Cho等指标按病理类型,分组进行技术分析。所有病例均以对侧相应部位的正常脑组织作为自身对照。结果脑部病变的1H-MRS表现与正常脑组织有明显不同(P<0.05)1,表现为Cho/Cr比值升高,NAA/Cr和NAA/Cho比值下降,不同病变之间也存在着MRS差异。结论1H-MRS可提供组织生化和代谢方面的信息,为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检查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临床疑有颅内病变新生儿应用B超诊断仪进行头颅B超检查。结果检查258例,诊断HIE68例,颅内出血96例,HIE伴颅内出血35例。脑室扩张21例,外部性脑积水22例。结论颅脑B超扫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诊断新生儿及婴儿的颅内疾病。B超检查在基层医院已成为新生儿颅脑疾病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 标签: 新生儿 颅脑疾病 头颅B超。
  • 简介:神经外科颅脑术后血肿(Postcraniotomyhematoma)足神经外科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0.8%~6.9%之间。颅内血肿会使颅内压增高,使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水肿,颅内压力逐步增高,迫使部分脑组织发生移位而被挤进颅内生理孔道,形成危及生命的脑疝。颅内血肿发生后的临床症状有剧烈头痛、呕吐、进行性意识障碍、瞳孔改变、锥体束征等,甚至引起呼吸循环障碍,发生在颅后窝的血肿可以引起呼吸心跳骤停。

  • 标签: 术后血肿 颅脑 危险因素 进行性意识障碍 颅内压增高 呼吸循环障碍
  • 简介:摘要回顾性总结抢救2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严密监测神经功能、生命体征,积极治疗和护理原发伤,早期有效地控制颅内压保持恢复脑功能,加强对损伤器官的功能保护和监测,及早消除各种诱发因素,早期营养支持。认为早期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可降低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及残废率,提高生存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患者长期昏迷多因颅脑损伤严重,或继发损伤未能及时处置所致昏迷。昏迷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长期卧床导致的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整个病程影响极大,不利于患者康复。昏迷期间加强护理、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保持机体不再受到缺血、多系统感染、营养障碍等侵袭,则患者可能取得较好的预后。作者在神经外科从事护理工作期间对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患者的护理有如下体会。

  • 标签: 颅脑损伤 昏迷患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不仅需要正确的治疗方案,还需要临床护士的严密观察病情全面、连续;判断及时、准确。通过监测治疗,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手术及抢救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颅脑 损伤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护理实践,探讨重度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10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中,其中开颅手术75例,保守治疗25例。治愈75例,占75%;好转14例,占14%;死亡11例,占11%。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给予细致、全面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可有效减轻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重度 颅脑外伤 开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麻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患者232例,其中152例为男性、80例为女性,年龄为27-66岁,平均年龄为(45.3±7.3)岁。对其麻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1.5±3.6)天,切口疼痛时间为(2.6±0.4)天,38例患者致残,伤残率为16.4%,1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0%,30例患者出现各类并发症,占比12.9%。结论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患者进行手术麻醉时,应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术前病情评估,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采取麻醉诱导及维持期平稳,对麻醉剂量进行精准的把握,从而有效提高综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急诊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颅脑手术后病人经常出现高血压,研究术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护理减少高血压对病人恢复产生不利的影响提供更多的依据。现以152例颅脑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探究不同患者术后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如高血压病史患者停药反应、术后伤口疼痛、患者情绪刺激、术后寒颤和输液过快等均可诱导术后高血压的产生。因此,针对不同的术后高血压诱因,通过合理的药物使用、正确的护理措施和细致的心理辅导可使病员血压恢复正常,病情稳定。

  • 标签: 颅脑术后 高血压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颅脑外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的患者100例,其中50例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为甲组;50例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为乙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甲组患者心电图、呼吸、意识、降低颅内压的情况及预后的效果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能显著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及预后效果,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颅脑外伤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针对儿童脑电图和颅脑CT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关系。方法针对5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同时进行脑电图检查和颅脑CT检查。结果脑电图显示局部异常的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其颅脑CT检查时,产生异常率较高。结论经过临床实践,结合患者病史进行分析得出,脑电图应当作为患者颅脑CT前的必要检查,并且能够对于儿童癫痫的预测有很多帮助,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电图 颅脑CT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创伤住院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颅脑创伤住院患者,综合其临床数据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颅脑创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上以35岁左右的壮年为多,受伤原因以车祸伤最为常见,1月和10月容易发生颅脑创伤,创伤类型中以轻型颅脑创伤多见。结论颅脑创伤案例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能因地制宜地配置预防和医疗资源,既能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率,又能满足受伤人员的就医需求。

  • 标签: 创伤 颅脑 临床
  • 简介:摘要近年来,沿海开放城市交通拥挤,人口稠密,车辆增长迅速,是导致颅脑损伤发病的主要客观因素1。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创伤,它对机体影响大,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复杂、严重,常合并休克、脑水肿、脑疝形严重低氧血症等,是重型颅脑外伤后死亡的原因之一。颅脑损伤尤其是重型颅脑外伤是院前急救的重点和难点,院前急救及时有效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颅脑损伤治疗效果和预后,而院前及时有效合理的积极治疗和监护可以为院后的后续治疗起到铺垫作用,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减少神经功能残疾程度,改善预后生活质量。因此根据对原南汇区医疗救护站2008年度救治的513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伤者院前死亡原因主要是重型颅脑外伤以及合并胸部外伤,与院前急救技术、时间也有显著关系。我急救站2008年度共救治此类伤者513例,效果满意。

  • 标签: 颅脑损伤 院前急救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