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及MRI在诊断沟通性脑膜瘤病症的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所收治沟通性脑膜瘤患者60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当作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①CT检查准确率(86.67%)与MRI(91.67%)相似,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RI检查沟通性脑膜瘤对于周边骨质造成侵犯情况准确率(90.00%)明显比CT检查沟通性脑膜瘤对于周边骨质造成侵犯情况的准确率(75.00%)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MRI检查沟通性脑膜瘤对于周边软组织造成侵犯情况的准确率(91.67%)明显比CT检查沟通性脑膜瘤对于周边软组织造成侵犯情况的准确率(66.67%)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在诊断沟通性脑膜瘤病症上,均具有较高准确率,满足临床需求。但在诊断沟通性脑膜瘤对于周边骨质以及软组织造成侵犯方面,MRI表现更佳。

  • 标签: CT MRI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 诊断价值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前窝脑膜瘤行显微手术治疗费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前窝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3D-CTA为导航,了解脑膜瘤、颅骨与周围血管的三维立体关系,科学设计手术入路与显微手术方案。结果Simpson分级Ⅰ级与Ⅱ级者行全切除者25例,行次全切除者5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10~56个月,29例患者经颅脑MRI复查均未见脑膜瘤复发,2例患者出现短暂尿崩,癫痫者4例;术前单眼失明无恢复者4例,视力好转者19例,术前单侧眼有关感术后此眼失明者1例。术后恢复工作者22例,3例患者生活可自理。结论依据前窝脑膜瘤发生位置与扩展范围,选择3D-CTA导航,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开展显微手术,手术效果与预后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颅前窝底 脑膜瘤 显微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此研究中在骨折脑脊液耳鼻漏患者护理中应用全面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予以探究。方法:于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骨折脑脊液耳鼻漏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按照简单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施行全面护理干预。比较分析2组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相比较对照组较优(P

  • 标签: 全面护理 颅底骨折 脑脊液耳鼻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MRI影像学在咽旁间隙肿瘤早期诊断以及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8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时间从2018.1-2019.4,全部患者均接受CT和MRI影像学诊断。结果CT诊断的正确性,CT诊断的正确性分别为72.2%的神经鞘瘤、75%的腮腺深叶多形性胰瘤、62%的神经纤维瘤、33%的腮裂囊肿、45%的颈动脉瘤、33%的血管瘤;MRI诊断正确性,MRI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8%的神经鞘瘤、87.5%的腮腺深叶多形性胰瘤、92.3%的神经纤维瘤、100%的腮裂囊肿、82.3%的颈动脉瘤、75%的血管瘤。结论CT和MRI均能够早期诊断诊断咽旁间隙肿瘤,CT和MRI影像学各有优点,结合两者进行诊断能鉴别咽旁间隙肿瘤病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 MRI 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早期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 对MRI与CT在鼻咽癌早期骨侵犯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决策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到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鼻咽癌骨侵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核磁共振与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比情况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测方式的联合应用意义。结果 对比发现MRI与CT的联合检测准确率要明显高于MRI与CT任一单一检查的准确率。(P<0.5)结论 单一的MRI或CT在鼻咽癌患者早期骨侵犯诊断中的应用均有可能存在漏检错检现象,而两种检查方式的联合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诊断准确率,为进一步保证影像学检查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价值,本院今后将优先采用MRI与CT的联合诊断方式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查。

  • 标签: 临床诊断价值 MRI CT 临床决策 鼻咽癌 早期颅底骨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MRI与CT在鼻咽癌早期骨侵犯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决策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到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鼻咽癌骨侵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核磁共振与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比情况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测方式的联合应用意义。结果 对比发现MRI与CT的联合检测准确率要明显高于MRI与CT任一单一检查的准确率。(P<0.5)结论 单一的MRI或CT在鼻咽癌患者早期骨侵犯诊断中的应用均有可能存在漏检错检现象,而两种检查方式的联合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诊断准确率,为进一步保证影像学检查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价值,本院今后将优先采用MRI与CT的联合诊断方式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查。

  • 标签: 临床诊断价值 MRI CT 临床决策 鼻咽癌 早期颅底骨侵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功能障碍的改善实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1--2020.12月收治的盆功能障碍患者118例,按照数学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按日常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后盆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盆肌力、盆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好于常规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盆底康复护理 阴道分娩 盆底功能 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盆治疗仪+盆肌功能锻炼(PFMT)应用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盆肌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的80例PSUI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纳入40例,采用PFMT)、观察组(纳入40例,采用盆治疗仪+PFMT),评价组间治疗有效率、盆肌力、漏尿量、尿流动力学、健康调查量表36(SF-36)。结果:(1)较之对照组(77.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更高,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盆肌力、漏尿量、尿流动力学、SF-36更佳,P

  • 标签: 盆底治疗仪 盆底肌功能锻炼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女性行产后盆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女性盆腔功能障碍患者中选择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n=500),对试验组行产后盆修复,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修复,对比观察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脏器脱垂及尿失禁状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产后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盆腔功能出现障碍的女性行盆康复技术可以显著改善的产后不同时间脏器的脱垂以及产妇的尿失禁状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盆修复治疗对于产妇健康的作用。方法:在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接收的产妇中选取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产后盆修复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盆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经治疗,两组产妇肌电压指标均有所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产后康复 盆底修复治疗 肌电压指标 治疗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康复护理策略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盆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盆筛查的24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20例,由护理人员指导其进行盆康复锻炼;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盆肌低频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盆肌肌力、盆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6个月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高于对照组,阴道最大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脏器脱垂及阴道膨出、盆腔痛、压力性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康复护理策略能够促进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肌力的恢复,减少盆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盆底康复 护理 阴道分娩 产妇盆底 功能障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辅助凯格尔盆肌训练对产后盆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选取76例本院所收治的产后盆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入院就诊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为方便对比研究,将所有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即抽取38例作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余下38例患者作为优质护理组(研究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凯格尔盆肌训练,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盆功能及盆肌肉张力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显效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盆功能及盆肌肉张力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有提升,研究组分值较高(P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产后护理 产伤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子宫的盆悬吊术治疗盆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于2017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PFD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时机盆康复治疗产后盆功能障碍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62例产后盆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在产后3-5个月进行盆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产后42d-3个月进行盆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功能指标和治疗情况。结果:在盆功能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盆静息压和盆收缩压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夜尿次数和漏尿症状消失明显少于对照组,阴道肌电压和阴道肌张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产后盆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盆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不同时机 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