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立体定向辅助下脑小病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例22岁男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与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立体定向辅助下脑小病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术后第一日,患者明显感觉头脑清醒,语言流利,定向力及认知障碍明显好转。术后一周复查长程视频脑电,癫痫波消失。术后病理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继续口服抗癫痫药物1月后停用抗癫痫药,随诊1年癫痫未再发生。结论立体定向辅助下脑小病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是一种科学、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立体定向 辅助 脑内微小病灶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肿穿刺引流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59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治疗,分析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引流管位于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5d、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3次、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引流管位置、引流管放置时间、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是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血肿穿刺引流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评估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风险性,及时预防。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穿刺引流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瘤夹闭术后压监测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实施动脉瘤夹闭术的35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均进行压检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对症支持处理,分析动脉压监测的作用。结果本组的35例患者中,25例压在5-20mmHg之间,生命体征平稳;8例术后压范围在20-40mmHg之间,其中有5例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出现急性脑水肿,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压急剧升高超过40mmHg,经颅脑CT检查显示动脉瘤破裂出血,经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3d死亡。结论对动脉瘤术后患者续监测压,并根据症状变化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为病情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颅内压 脑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型动脉瘤手术的术中护理规范,预防动脉瘤破裂,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高流量内外血管搭桥治疗复杂型动脉瘤的护理方法,包括麻醉前、麻醉诱导期、术中护理流程及规范性的操作,总结预防动脉瘤破裂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麻醉手术过程中55例手术患者均为发生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情况,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完善的术前准备,麻醉诱导期、维持期、手术过程中重点时段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桥 围术期护理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4岁,于当地体检中心体检时超声检查发现"肝占位",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入院后患者一般状态好,无寒颤高热,无恶心呕吐,右上腹无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各项化验指标及肿瘤标记物均在正常范围

  • 标签: 胸壁结核 常规超声 混合性回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静脉正常血流。方法从健康人群中选取90例检测对象,将他们按照年龄分为1、2、3组,使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颈静脉段进行检测。结果颈静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受到呼吸的影响。结论颈静脉的正常血流情况受到呼吸、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以颈静脉为例对静脉进行检测所得的正常指标,将对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颅内静脉 正常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传统开放式手术在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病治疗中的对比,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MMT)在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5例患者共207处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其中83例患者共112处病灶作为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MMT微创旋切术,62例患者共95处病灶作为对照组行传统开放式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后血肿形成及复发、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患者满意度(术后乳房瘢痕、美观度等)方面有差异(P<0.05),在术后血肿形成及复发率等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MMT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病的首选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压ICP监测观察的护理要点。方法针对科室从2017年6月——2017年9月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进行常规的压监测,动态观察ICP的数值变化,加强临床护理。结果11例患者通过ICP监测,及时动态的了解压数值变化,未有死亡病例出现,24小时持续监测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ICP监测能持续动态判断压情况,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取代传统反复腰椎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定量数值,对于患者的转归和愈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颅内压 监测 护理
  • 简介:骨关节结核是主要的肺外结核之一,脊柱结核发生率占骨关节结核的50%[1],其病变主要是破坏椎体导致脊柱不同程度受损,从而引发脊柱失稳、椎管内压迫及脓肿形成。多节段脊柱结核表现为>3个的椎体破坏,其中一部分的病变部位有>1个正常椎间盘的相隔,表现为多个中心病灶共同破坏,称为跳跃型脊柱结核。跳跃型脊柱结核的特点为>2处独立活动病灶,且病灶间有正常椎间盘相隔,其发生率在脊柱结核中占10.0%~16.5%[2-3]。跳跃型脊柱结核由于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诊漏诊,患者就诊时往往多合并脊柱畸形及神经功能障碍。近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采用个性化方案治疗跳跃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1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结核 脊柱 清创术 内固定器 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我院接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作为试验对象,进行相关研究,A组(30例)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B组(30例)采用前后路联合,先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矫正畸形,再进行病灶清除。对比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引流量等术中前期指标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在植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神经功能ASIA分级等后期研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前期研究指标及术后住院时间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均优于B组。对患者进行12~23个月随访,植骨融合时间、神经功能ASIA分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Cobb角矫正度数及矫正率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单纯后路病灶清除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手术创伤小,脊柱矫形及融合效果确切。

  • 标签: 脊柱结核 后路减压 病灶清除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动脉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否则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失去生命。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手术介入方式对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本文笔者主要针对近年来临床上使用的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对动脉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挽救广大动脉瘤患者的生命,提高动脉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 肿瘤又称“脑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如颅骨、头皮、脑血管脑膜等结构的损伤、炎症、肿瘤、畸形和某些遗传代谢障碍或功能紊乱疾病,如 :癫痫、帕金森病。神经外科是外科各分支中起步最晚,也是现今发现最快,与科技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肿瘤又称脑肿瘤,属于神经外科疾病。可以分为原发性的脑肿瘤和继发性的脑肿瘤。原发性脑瘤来源于脑、脑膜、脑神经等,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 80-90%,原发性脑肿瘤中以神经胶质瘤最为常见。继发性脑肿瘤多由鼻咽部、肺脏、乳房、肝、肾等原发癌转移而来。肿瘤还可以分为良性的脑肿瘤和恶性的脑肿瘤。脑瘤要根据情况区别治疗。据我国六城市居民中调查,肿瘤患病率为 32/10万,一项世界性的统计为 40/10万,说明肿瘤的发病率并不低,脑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10岁左右及 30—40岁为两个发病高峰。一般发病与性别无大的差异。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原发还是继发,若不及时处理,都会严重威胁生命,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优质护理,以促进康复与预后,提高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颅内肿瘤术后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2%,45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结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肿瘤的手术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颅内肿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破裂动脉瘤合并脑血肿的复合显微手术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动脉瘤破裂合并脑血肿的患者共21例,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以及疗效。结果21例患者采用弹簧圈致密栓塞结合下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的复合手术进行治疗,术后DSA显示有3例动脉瘤颈残留复发。术后GOS评价,有11例患者恢复良好,5例患者轻度残疾,3例患者重度残疾,2例患者死亡。结论破裂动脉瘤合并脑血肿在临床上应及时通过DSA确诊,采用弹簧圈致密栓塞结合下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的复合手术对于未发生脑疝的患者是可行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脑内血肿 复合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清除术是脑出血重症患者采取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采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清除术术后患者预后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脑出血术后高压患者的循证治疗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术后高压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循证治疗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护理后,其恢复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在平均住院的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均得到了改善,其评分比较中,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术后高压患者的循证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颅内高血压 循证治疗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脑血管病,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由于病因复杂,症状严重,治疗也较为棘手,探讨该病有效的诊疗方法,对该病的整体治疗有利,并且可总结现有诊疗方法的优劣,为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 标签: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留置脑室引流患者引发感染的原因。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行长期留置脑室引流的患者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研究患者置管部位、置管时间与感染的发生关系,并对感染的病菌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出现脑室部位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5%,高于其他部位的感染发生率,在置管时间上,置管之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置管五天以上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置管1天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5),引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结论长期留置脑室引流会引发患感染,当患者出现感染想象时,需要对患者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脑室引流 颅内感染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前路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经前路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且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临床上给予经前路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术患者良好的手术配合,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手术配合 脊柱内固定术 胸椎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