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每周监测血清β-hCG和孕酮对早期妊娠结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通过β-hCG确定妊娠的妇女438例,每周定期监测β-hCG和孕酮水平,适时行经阴道B超检查,随访至孕13周时的最终妊娠结局。结果438例早期妊娠妇女中,宫内妊娠活胎277例,流产102例(完全流产10例、稽留流产92例),异位妊娠59例。早期妊娠结局为活胎,孕4、5、6、7、8、9周时,β-hCG的预测值为314.50、2 444.54、17 623.50、54 840.82、92 086.17、104 308.70 U/L,孕4、5、6、7、8周预测β-hCG每周倍增6.77、6.21、2.11、0.68、0.13倍。以β-hCG的对数和孕酮分别作为自变量建立logit模型预测活胎,敏感度分别为85.9%、90.3%,特异度44.7%、72.0%,总体准确率70.8%、83.6%。以孕酮≥31.7 nmol/L(即10 ng/ml),预测活胎的敏感度为90.3%,特异度为72.0%;以孕酮<31.7 nmol/L,预测异位妊娠和完全流产的敏感度为94.2%,特异度为81.6%。在活胎、流产、异位妊娠3种结局间比较孕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孕酮和β-hCG的对数建立联合模型预测活胎,敏感度为88.8%,特异度为75.2%,总体准确率为83.8%。结论β-hCG周倍增和孕酮水平可以单独或者联合预测早期妊娠的结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京都胃炎评分在我国行内镜检查人群中预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状态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4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京都胃炎分类记录白光内镜下胃黏膜表现(包括萎缩、肠化生、皱襞增宽、结节、弥漫性发红、白浊黏液等)。根据13C尿素呼气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抗H.pylori抗体检查确定患者是否有H.pylori感染。计算每例患者的京都胃炎评分,分析各项内镜下表现预测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比值比[95%可信区间(95%CI)]等。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489例患者中H.pylori感染者246例,H.pylori未感染者243例。京都胃炎评分≥2分者共242例,其中H.pylori感染者215例,H.pylori未感染者27例;京都胃炎评分<2分者共247例,其中H.pylori感染者31例,H.pylori未感染者216例,京都胃炎评分≥2分预测胃黏膜H.pylori感染的准确率为88.14%(431/489)。肠化生在H.pylori感染者与未感染者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皱襞增宽、结节、弥漫性发红在H.pylori感染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者[68.3%(140/205)比31.7%(65/205)、95.2%(99/104)比4.8%(5/104)、89.7%(35/39)比10.3%(4/39)、85.0%(227/267)比15.0%(40/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68、106.46、26.37、283.48,P均<0.01),萎缩、皱襞增宽、结节、弥漫性发红预测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比值比(95%CI)分别为56.91%、73.25%、3.62(2.47~5.29),40.24%、97.94%、32.06 (12.76~80.57),14.23%、98.35%、9.91 (3.47~28.35),以及92.28%、83.54%、60.63 (34.02~108.08),其中萎缩预测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低,诊断效能一般。白浊黏液和胃底至胃体斑点状发红在H.pylori感染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者[86.5%(32/37)比13.5%(5/37)、86.9%(146/168)比13.1%(22/1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96、137.12,P均<0.01),该2项指标预测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比值比(95%CI)分别为13.01%、97.94%、7.12 (2.72~18.60)和59.35%、90.95%、14.67 (8.84~24.34),诊断效能均较理想。结论运用京都胃炎评分内镜下预测H.pylori感染适用于我国人群,但在单项表现中,萎缩和肠化生的诊断效能不佳,应同时关注有无白浊黏液或胃底至胃体斑点状发红。

  • 标签: 京都胃炎评分 白光胃镜 幽门螺杆菌 内镜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胎膜早破中预测宫内感染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本院胎膜早破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无任何并发症择日剖宫产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测定血清β-HCG、PCT、CRP、hs-CRP水平,并于两组分娩后进行胎膜组织学诊断。统计对比两组宫内感染发生率及血清β-HCG、PCT、CRP、hs-CRP水平,并对比不同程度宫内感染患者血清β-HCG、PCT、CRP、hs-CRP水平及血清β-HCG、PCT、CRP、hs-CRP单一及联合诊断价值。结果病理诊断显示,观察组宫内感染发生率(58.82%)较对照组(13.24%)高(P<0.05);观察组血清β-HCG、PCT、CRP、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重度宫内感染患者血清β-HCG、PCT、CRP、hs-CRP水平均较中度及轻度患者高,且中度宫内感染患者β-HCG、PCT、CRP、hs-CRP水平均较轻度患者高(P<0.05);血清β-HCG、PCT、CRP、hs-CRP联合诊断宫内感染灵敏度及准确率较β-HCG、PCT、CRP、hs-CRP单一诊断高(P<0.05),但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胎膜早破患者血清β-HCG、PCT、CRP、hs-CRP水平预测宫内感染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灵敏度及准确率,便于临床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 标签: 胎膜早破 宫内感染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术前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行肝切除术的160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患者MVI情况。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HCC患者MVI的术前预测模型,通过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从而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在160例患者中,有MVI者86例,无MVI者74例。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瘤周低回声晕环、甲胎蛋白(AFP)水平、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循环肿瘤DNA(ctDNA)浓度是HCC的MVI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的回归系数构建预测模型,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出AUC值为0.914(95%CI 0.820~0.962),当最佳临界值为0.069时对HCC患者MVI具有预测价值,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87.9%,约登指数为0.74。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验证预测模型,灵敏度为88.4%,特异度为93.2%,两者灵敏度和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HCC微血管侵犯的患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HCC患者的术前治疗方案、手术规划提供参考。

  • 标签: 癌,肝细胞 微血管 微血管侵犯 预测模型 手术规划
  • 简介:摘要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由DNA错配修复(MMR)蛋白功能缺陷导致,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预后及疗效预测密切相关。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与错配修复蛋白缺乏(dMMR)可能是胃癌患者预后良好的预测因素,也可能是可切除胃癌化疗疗效的负性预测因素;同时MSI-H/dMMR是晚期胃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效治疗的预测标志物,但对于晚期胃癌姑息化疗的预测作用尚未明确。文章就MSI/MMR状态与胃癌预后及疗效预测方面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胃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性 错配修复蛋白 预后 疗效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术前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行肝切除术的160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患者MVI情况。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HCC患者MVI的术前预测模型,通过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从而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在160例患者中,有MVI者86例,无MVI者74例。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瘤周低回声晕环、甲胎蛋白(AFP)水平、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循环肿瘤DNA(ctDNA)浓度是HCC的MVI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的回归系数构建预测模型,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出AUC值为0.914(95%CI 0.820~0.962),当最佳临界值为0.069时对HCC患者MVI具有预测价值,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87.9%,约登指数为0.74。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验证预测模型,灵敏度为88.4%,特异度为93.2%,两者灵敏度和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HCC微血管侵犯的患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HCC患者的术前治疗方案、手术规划提供参考。

  • 标签: 癌,肝细胞 微血管 微血管侵犯 预测模型 手术规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易发非治愈性切除的内镜下特征,并尝试以此构建一项非治愈性切除危险度的评估工具以量化非治愈性切除风险。方法2006年8月—2019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病理为早期胃癌的378处病变纳入病例对照研究。其中78处(20.6%)为非治愈性切除纳入观察组,剩余300处治愈性切除病变中按操作年份相差±1年以1∶3的比例匹配纳入对照组(共234处)。采用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非治愈性切除易发因素,将最小β系数对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赋1分,其余因素按其β系数与该最小β系数的比值进行赋分,以此建立非治愈性切除预测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完整的378处病变进行分析,观察各评分段的非治愈性切除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直径、位置、发红、溃疡或溃疡瘢痕、皱襞中断、皱襞纠集和超声内镜提示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病变非治愈性切除相关(P<0.05),而接触或自发出血可能与非治愈性切除相关(P=0.068)。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US提示累及黏膜下层(VS局限于黏膜内:β=0.901,P=0.011,OR=2.46,95%CI:1.23~4.92)、病变直径3~<5 cm(VS <3 cm:β=0.723,P=0.038,OR=2.06,95%CI:1.04~4.09)、病变直径≥5 cm(VS <3 cm:β=2.078,P=0.003,OR=7.99,95%CI:2.02~31.66)、病变位于胃上1/3(VS胃下1/3:β=1.540,P<0.001,OR=4.66,95%CI:2.30~9.45)、有皱襞中断(β=2.287,P=0.008,OR=1.93,95%CI:0.95~3.93)均是早期胃癌病变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因素直径3~<5 cm赋1分,超声内镜提示累及SM层赋1分,病变位于胃上1/3赋2分,直径≥5 cm和有皱襞中断各赋3分,其他因素均赋0分,再对完整的378处病变进行分析后发现,评分≥2分时病变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概率达41.9%(37/93),约是评分0分时[11.5%(25/217)]的4倍。结论直径≥3 cm、位于胃上1/3、有皱襞中断和超声内镜提示累及黏膜下层是早期胃癌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易发生非治愈性切除,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还需积累病例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危险因素 早期胃癌 内镜下切除术 非治愈性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DCD5)蛋白表达对胃癌的早期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四川省岳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同期在医院体检的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PDCD5蛋白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清PDCD5蛋白对胃癌的诊断效能。按照血清PDCD5蛋白水平分为低水平患者50例和高水平患者53例。χ2检验分析血清PDCD5蛋白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血清PDCD5蛋白水平胃癌患者生存曲线。结果胃癌组血清PDCD5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82 ± 0.30)mg/L比(1.26 ± 0.3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8,P<0.01)。胃癌患者血清PDCD5蛋白水平与肿瘤TNM分期、肿瘤浸润程度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肿瘤类型、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血清PDCD5蛋白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10(95% CI 0.747~0.873),敏感度为71.8%,特异度为76.3%(Z=9.641,P<0.01)。血清PDCD5蛋白水平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PDCD5蛋白低水平患者和高水平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2.0%和62.3%,低水平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高水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22,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PDCD5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低血清PDCD5蛋白水平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蛋白 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为3分的患者诊断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3例PI-RADS评分3分行前列腺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6(60~72)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8.22(5.95~11.41)ng/ml。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4针经会阴靶向穿刺和12针系统穿刺。根据穿刺结果,分为CsPCa组和非CsPCa组。比较两组mpMRI病灶分区位置、偏侧性、局限性及mpMRI各序列参数的差异,并通过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I-RADS评分3分患者为CsPCa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穿刺结果显示非前列腺癌76例,前列腺癌57例(46.62%),其中CsPCa 41例(30.83%)。CsPCa组与非CsPCa组年龄[66(58~70)岁与66(60~72)岁]、体质指数[24.22(21.82~25.71)kg/m2与23.71(21.99~26.12)kg/m2]、PSA[9.39(6.35~12.55)ng/ml与7.67(5.83~10.51)ng/ml]、直肠指检异常率[21.95%(9/41)与9.78%(9/9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密度(PSAD)[0.40(0.16~0.65)ng/ml2与0.17(0.12~0.24)ng/ml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I-RADS评分3分病灶主要位于移行带[46.62%(62/133)]。CsPCa组MRI病灶位于外周带16例,移行带19例,两区均有6例;右侧16例,左侧15例,双侧10例;病灶弥散19例,局限22例。非CsPCa组病灶位于外周带41例,移行带43例,两区均有8例;右侧26例,左侧35例,双侧31例;病灶弥散56例,局限36例。两组病灶分区位置、侧别、弥散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PCa组较非CsPCa组所有MRI序列结果阳性率更高[82.93%(34/41)与40.22%(37/92),P<0.001],T2加权像成像(T2WI)阳性率更高[92.68%(38/41)与75.00%(69/92),P=0.018],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率更高[90.24%(37/41)与56.52%(52/92),P<0.001],最大径更大[0.67(0.30~1.19)mm与0.48(0.20~0.62)mm,P<0.001],弥散受限[表观弥散系数(ADC): 0.70(0.61~0.87)与1.10(0.86~1.50),P <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AD[5.20 (95%CI 1.89~16.90),P=0.012]和病灶ADC[0.58 (95%CI 0.40~0.85),P=0.006]是诊断CsPCa的独立预测因子。log2PSAD和AD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95%CI 0.61~85.4)和0.71(95%CI 0.55~0.88),log2PSAD-ADC组合平均10折交叉验证AUC=0.78(95%CI 0.65~0.88)。结论PI-RADS评分3分患者的大多数病灶位于移行区,且CsPCa病灶的MRI表现更加明显且弥散受限。PSAD和ADC值是PI-RADS评分3分患者诊断CsPCa的独立预测因素,且log2PSAD-ADC预测模型有助于从PI-RADS评分3分患者中检出CsPCa。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针吸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融合空气数据的深度网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预测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定组研究的方法,自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科门诊入选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采集患者住宅区附近的室外环境监测空气数据,计算患者每日空气污染物暴露量和天气数据,并连续记录患者每日的CAT评分。通过融合时序算法和神经网络建立模型对患者未来一周的CAT评分进行预测,并比较该模型与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添加全局注意力机制的LSTM模型(LSTM-attention)和自回归移动模型(ARIMA)的预测准确程度,并探讨预测模型的意义。结果共纳入47例慢阻肺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81.60 d,利用采集的空气数据和CAT评分构建长短期记忆模型-卷积神经网络-自回归(LSTM-CNN-AR)模型,其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0.85,平均绝对误差为0.71,较LSTM、LSTM-attention和ARIMA三者中最优模型平均预测准确度提升21.69%。结论基于慢阻肺患者所处环境的空气数据,融合深度网络模型可更精准地预测慢阻肺患者的CAT评分。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空气污染 深度网络模型 计算机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AR-V7)与雄激素受体(AR)比值(AR-V7/AR)对前列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接受内分泌初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活检穿刺标本的AR、AR-V7表达情况,分析AR、AR-V7、AR-V7/A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对影响前列腺癌预后相关因素采用Cox模型进行分析。结果AR阳性率为59.0%(62/105),AR-V7阳性率为19.0%(20/105)。随访15~61(44.8 ± 10.1)个月,AR-V7阳性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总生存时间(OS)均较阴性者明显缩短[(10.8 ± 2.2)个月比(25.0 ± 3.4)个月、(20.3 ± 5.1)个月比(42.8 ± 7.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AR-V7/AR者的PFS以及OS较低AR-V7/AR者亦明显缩短[(12.5 ± 3.2)个月比(24.9 ± 5.5)个月、(22.5 ± 4.6)个月比(42.1 ± 8.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T4期(HR = 2.618,95% CI 1.362 ~ 4.986,P<0.01)、高AR-V7/AR(HR = 5.799,95% CI 2.541 ~ 13.253,P<0.01)可作为影响前列腺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内分泌初治的前列腺癌患者如AR-V7阳性、高AR-V7/AR时则PFS、OS可缩短,高AR-V7/AR可成为评估该类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受体,雄激素 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AR-V7)与雄激素受体(AR)比值(AR-V7/AR)对前列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接受内分泌初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活检穿刺标本的AR、AR-V7表达情况,分析AR、AR-V7、AR-V7/A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对影响前列腺癌预后相关因素采用Cox模型进行分析。结果AR阳性率为59.0%(62/105),AR-V7阳性率为19.0%(20/105)。随访15~61(44.8 ± 10.1)个月,AR-V7阳性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总生存时间(OS)均较阴性者明显缩短[(10.8 ± 2.2)个月比(25.0 ± 3.4)个月、(20.3 ± 5.1)个月比(42.8 ± 7.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AR-V7/AR者的PFS以及OS较低AR-V7/AR者亦明显缩短[(12.5 ± 3.2)个月比(24.9 ± 5.5)个月、(22.5 ± 4.6)个月比(42.1 ± 8.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T4期(HR = 2.618,95% CI 1.362 ~ 4.986,P<0.01)、高AR-V7/AR(HR = 5.799,95% CI 2.541 ~ 13.253,P<0.01)可作为影响前列腺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内分泌初治的前列腺癌患者如AR-V7阳性、高AR-V7/AR时则PFS、OS可缩短,高AR-V7/AR可成为评估该类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受体,雄激素 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相关预测参数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6例髋部骨折且髋部经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T≤-2.5 SD的患者资料,男58例,女48例;年龄(73.50±5.59)岁(范围65~88岁);身高(170.12±7.43)cm(范围152~187 cm);体重(69.26±11.85)kg(范围37~94 kg);体重指数(23.60±2.37)kg/m2(范围18.3~28.9 kg/m2);股骨颈骨折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股骨转子下骨折6例。基于X线及CT三维重建图像分别测量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相关预测参数中的皮质厚度指数(cortical thickness index, CTI)、髋轴长度(hip axis length, HAL)及髋关节偏距(femoral offset, FO)。两种方法测量所获得的CTI、HAL、FO进行比较,采用Bland-Altman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评价CTI、HAL及FO与骨密度检测T值的相关性。结果按预设测量方案,常规X线法测量患者CTI值为0.31±0.05,CT三维重建法测量患者CTI值为0.3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8, P=0.35);常规X线法测量患者HAL、FO值分别为(123.35±12.74)mm、(43.99±2.81)mm,CT三维重建法测量HAL、FO值分别为(121.11±14.51)mm、(40.73±3.11)mm,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8,18.502;均P< 0.05)。Bland-Altman结果显示对于CTI的两种测量方法一致性较好,HAL、FO的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差。CT三维重建法测得的CTI、HAL与骨密度检测T值均有高度相关性(r=0.784,-0.748;均P< 0.001)。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可实现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相关预测参数的精准测量,为老年髋部骨折伴骨质疏松的评估和制定精准的康复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成像 三维 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临床意义。 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58例AMI患者,按照是否发生NOAF分为NOAF组48例和窦性心律(SR)组41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治疗药物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AMI患者发生NOAF的相关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预测AMI患者发生NOAF的价值。 结果与SR组相比,NOAF组的患者年龄更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高血压患者更多,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和左心房内径较高,淋巴细胞计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右冠状动脉闭塞者较多(均为P<0.05);而在性别、吸烟、饮酒、体质指数、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血脂异常、住院时间、其他冠状动脉闭塞和治疗方法上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降低、NLR升高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是AMI患者发生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NLR预测AMI患者发生NOAF的曲线下面积为0.717(95%CI:0.673~0.758,P<0.001),灵敏度68.8%,特异度67.8%。 结论本研究提示在AMI患者中,NLR水平与NOAF独立相关,高水平的NLR对预测AMI患者发生NOAF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炎症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 新发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谵妄是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卒中后谵妄与患者转归不良和病死率增高相关。文章对卒中后谵妄的筛查工具、预测因素和预测模型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谵妄 危险因素 危险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2—9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患者,采用队列研究,收集患者相关资料,以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为因变量,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风险分层和预测效果检验。结果重症患者329例,发生压力性损伤48例;对11个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血乳酸、体温、ICU住院日数、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升压药物治疗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575~3.694,χ2值为6.800、30.510、6.344,P<0.05或0.01);可疑影响因素带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ICU 24 h内体温、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及ICU住院时间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0.01),建立预测模型。内部验证构建模型有统计学意义且拟合度好,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2.2%;根据模型进行风险分层,高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3.371,P<0.01);临床验证预测效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结论构建的预测模型是重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客观指标科学组合有统计学意义;有预测重症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风险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对重症患者风险分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预测模型 结构化评估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2—9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患者,采用队列研究,收集患者相关资料,以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为因变量,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风险分层和预测效果检验。结果重症患者329例,发生压力性损伤48例;对11个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血乳酸、体温、ICU住院日数、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升压药物治疗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575~3.694,χ2值为6.800、30.510、6.344,P<0.05或0.01);可疑影响因素带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ICU 24 h内体温、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及ICU住院时间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0.01),建立预测模型。内部验证构建模型有统计学意义且拟合度好,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2.2%;根据模型进行风险分层,高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3.371,P<0.01);临床验证预测效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结论构建的预测模型是重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客观指标科学组合有统计学意义;有预测重症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风险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对重症患者风险分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预测模型 结构化评估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对预测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的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HFMD患儿162例,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重症无NPE组和重症并发NPE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常规体检的40名儿童为健康对照组。以住院28 d为预后观察截断点,将重症HFMD患儿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所有入组对象均在入院2 h内检测CGA、乳酸、血糖、白细胞、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肌钙蛋白T(cTnT)。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重症HFMD合并NPE的诊断效能。结果162例HFMD患儿中,轻症组88例,重症无NPE组46例,重症并发NPE组28例。重症并发NPE组入院2 h内外周血CGA、血糖、乳酸、IL-6和cTnT水平显著升高,与重症无NPE组、轻症组以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1.554、79.031、86.994、36.477和75.021,P值均<0.05)。截至住院28 d,重症HFMD患儿生存组58例,死亡组16例。死亡组患儿外周血CGA、乳酸、血糖和IL-6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094、-4.621、-4.283和-5.504,P值均<0.05)。外周血CGA识别重症HFMD并发NP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95% CI:0.833~0.947),截断值为120.59 μg/L时,对于合并NPE的重症HFMD诊断效能最高。结论外周血CGA可能与重症HFMD并发NPE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其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HFMD并发NPE,可能作为预测重症HFMD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嗜铬粒蛋白A 重症手足口病 神经源性肺水肿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对预测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的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HFMD患儿162例,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重症无NPE组和重症并发NPE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常规体检的40名儿童为健康对照组。以住院28 d为预后观察截断点,将重症HFMD患儿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所有入组对象均在入院2 h内检测CGA、乳酸、血糖、白细胞、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肌钙蛋白T(cTnT)。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重症HFMD合并NPE的诊断效能。结果162例HFMD患儿中,轻症组88例,重症无NPE组46例,重症并发NPE组28例。重症并发NPE组入院2 h内外周血CGA、血糖、乳酸、IL-6和cTnT水平显著升高,与重症无NPE组、轻症组以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1.554、79.031、86.994、36.477和75.021,P值均<0.05)。截至住院28 d,重症HFMD患儿生存组58例,死亡组16例。死亡组患儿外周血CGA、乳酸、血糖和IL-6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094、-4.621、-4.283和-5.504,P值均<0.05)。外周血CGA识别重症HFMD并发NP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95% CI:0.833~0.947),截断值为120.59 μg/L时,对于合并NPE的重症HFMD诊断效能最高。结论外周血CGA可能与重症HFMD并发NPE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其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HFMD并发NPE,可能作为预测重症HFMD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嗜铬粒蛋白A 重症手足口病 神经源性肺水肿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移淋巴结比值(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io,MLNR)与术前血清CEA联合检测对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325例Ⅱ~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果表明,MLNR与肿瘤最大径、肿瘤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远处转移均有关(均P<0.05);血清CEA与肿瘤最大径、TNM分期、神经或脉管侵犯及远处转移均有关(均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低、TNM Ⅲ期、高MLNR及高血清CEA是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肿瘤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LNR与血清CEA联合检测对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肿瘤远处转移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结肠肿瘤 淋巴转移 癌胚抗原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