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符合标准为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纳入病例数为60例。60例患儿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均符合第四届全国小儿急救医学研讨会拟订的小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PS气管内滴入法,n=30)与对照组(综合疗法,n=30)。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48h、72h,两组氧合指数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重症肺炎 肺表面活性物质 氧合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足月儿RDS肺组织SP-B表达。方法选择无血缘关系的汉族足月新生儿RDS20例作为RDS组,汉族20例其它病例作为对照组,并在年龄、体重、性别、孕母年龄、分娩方式等方面与RDS组无统计学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P-B蛋白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RDS组足月儿肺组织SP-B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18.5±10.7)显著低于对照组(94.9±31.8)(t=10.191,P<0.001)。RDS组足月儿肺组织SP-B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越少,则RDS胸部X线显示严重性的级别越高,即二者具有很好的依从性。RDS组有7例SP-B蛋白缺陷。结论肺部SP-B表达减少参与汉族足月NRDS发病,SP-B蛋白缺陷可能参与汉族足月儿RDS发病。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表面活性蛋白B 肺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NRDS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CPAP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pH、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RDS的治疗中应用PS联合CPAP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住院病历,对其进行详细的回顾与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机械通气,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在机械通气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发现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而对照组为82.5%,相比具有显著差距(P<0.05),而经治疗后观察组PaO2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距显著(P<0.05),以及治疗后PaCO2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距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通气质量得到显著缓解,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 标签: 重症呼吸窘迫 新生儿 机械通气 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CPAP)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B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80例早产儿,入院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分为对照组(n=90,予以PS)与观察组(n=90,予以PS联合CPAP),对治疗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观察组患者需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要短(P<0.05)。结论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NRDS患儿的氧合指数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患儿仅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患儿28例,有效患儿12例,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5.12%和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88%和7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进行比较,两组患儿的PaO2、PaCO2、PaO2/FiO2以及pH值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PaO2、PaO2/FiO2水平和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换气和通气功能。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上使用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出现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的患儿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使用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生发病率也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物质联合治疗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依照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单纯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肺表面物质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儿使用呼吸机时间以及氧疗时间。结果2组患儿接受治疗后,对照组使用呼吸机时间、氧疗时间均长于观察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物质治疗更能提高治疗效率,从而减少患儿使用呼吸机及其氧疗时间,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物质 胎粪吸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疾病指标的影响程度。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将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组)50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组)50例,然后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呼吸系统指标及Th1/Th2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早产儿及足月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呼吸系统指标及Th1/Th2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对疾病指标也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因此其在此类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应用效果 疾病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二价金属离子Cd^2+、Mn^2+、Ca^2+、Zn^2+、Mg^2+、Cu^2+、Ba^2+对血清中肌肽酶与肝脏中肌肽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测定0.1—10mmol/L范围内cd^2+和其它几种二价金属离子对血清及肝中肌肽酶活性的影响,比较其激活结果。结果Cd^2+能将血清中肌肽酶活性提高16倍,而对肝脏中肌肽酶无激活作用;Mn^2+能将血清中肌肽酶活性提高2倍,将肝脏中肌肽酶提高2.7倍。其它离子激活效果不明显。血清中肌肽酶与肝脏中肌肽酶的[Mn^2+/Cd^2+]激活比值差异非常显著。结论血清中肌肽酶与肝脏中肌肽酶在化学性质上存在差异,很可能在人体内存在肌肽酶同工酶。

  • 标签: 二价金属离子 血清 肝脏 肌肽酶活性 镐离子 锰离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活性离子抗菌凝胶(银尓舒)对老年性阴道炎(萎缩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8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活性离子抗菌凝胶(银尓舒)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阴道给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治愈20例,有效7例,无效3例,复发1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治愈12例,有效4例,无效10例,复发4例,总有效率为5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3.33%)远低于对照组(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采用活性离子抗菌凝胶(银尓舒)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银尓舒) 老年性阴道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对于水质的检测,主要是通过阴离子的检验来完成,常规化学分析法检测难度较高,且误差较大,而采用离子色谱仪则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本次研究采用瑞士万通930离子色谱仪进行检测,通过研究发现,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密度,可以用于水质检测。

  • 标签: 离子色谱仪 阴离子 精密度 稳定性
  • 简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传染病。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是人群初筛乙肝携带者以及血液制品乙肝病毒检测的关键步骤。目前我国常用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最常用的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几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总结如下。

  • 标签: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临床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治疗当中,经患者尿道给予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肿瘤整块切除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患者需接受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参照组,且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对象,具体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有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手术治疗而言,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治疗方案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并发症 切除术 尿道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在心源性和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8例心源性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8例心源性患者同期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在治疗2h、24h、7d后,两组患者的卒中症状评分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卒中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例,21.05%)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7.89%),两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与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 标签: 重组组织 纤溶酶原激活剂 心源性 非心源性 脑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传统观念认为,心肌缺血是一个“有或无”的过程。但近年研究证明,由于心肌缺血发生的速度、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及缺血心肌后有无再灌注或侧支循环血流供应,心肌梗死区域或严重缺血后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区域可能仍有存活心肌。存活心肌的概念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严重缺血后,完全闭塞或严重狭窄的相关动脉疏通后。相关区域无收缩功能或收缩功能异常的节段可逐渐恢复正常,这些可恢复收缩功能的心肌被称为存活心肌。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肌缺血 心肌存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班注射在氯吡格雷抵抗性急性冠脉综合症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氯吡格雷抵抗性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术,其中对照组(n=50)术后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n=50)术中给予替罗班注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P)和血小板糖蛋白Ⅱa-Ⅲb复合物纤维蛋白受体(PAC-1)水平和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62P水平为3.21±0.45%,对照组为7.96±1.1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C-1水平为3.38±0.35%,对照组为7.75±1.1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班注射可有效提高氯吡格雷抵抗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对于降低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冠脉综合症 介入治疗 氯吡格雷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给予常规盐水检验法,研究组30例患者给予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阳性率、灵敏度、准确度、配血稳定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各指标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临床输血检验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试验条件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类型的样品管同时采集同一受试对象的静脉血标本,并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检测总酸性磷酸酶和耐酒石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采血后低温分离血清ACPT和TrACP活性在1h内无明显变化,室温放置2.5h后活性下降约9%,离心后未及时吸出血清或全血静置2.5h再离心检测,ACP活性上升约20%。促凝胶可使ACP总活性明显上升,柠檬酸钠和氟化钠一草酸钾对ACP活性产生抑制,尤以后者更为显著。胆红素对ACP活性测定有明显的负干扰。结论:ACP活性易受多种试验条件的明显影响,应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试验条件 酸性磷酸酶活性 影响 抗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