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电子装联领域普遍采用纯手工接触式烙铁钎焊工艺,接触式钎焊操作过程中易产生空间干涉及损害线材传输性能,影响批量产品钎焊效率及质量。激光钎焊作为接触式钎焊工艺的典型代表,在焊接加热过程中无需直接接触待加工零件,钎焊过程无任何干涉及应力残留,在微电子工业及印制电路板装联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针对接触式激光钎焊工艺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激光钎焊工艺原理、激光钎焊工艺特点及激光钎焊工艺参数研究等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新冠病毒突然爆发,它的前期症状是发烧(少数无症状病患者除外),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均对进出人员进行测体温来排查感染者。而非接触式红外测温枪为防止新冠病毒的扩散和传播提供了一种接触测量手段,可广泛、有效地用于人群的体温检查。通过接触红外测温枪就可以得到体温,降低了排查人员的风险。本文介绍一种采用STM32单片机和MLX90164传感器实现红外测温,红外测温原理是将物体发射红外线所具有的辐射能转变成电信号,红外线辐射能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温度相对应,根据转变成电信号大小,可以确定物体的温度,通过STM32单片机AD转换最终显示在液晶屏幕上。本文研究的接触式红外测温枪,其设计简单,成本较低,利用通用的基本元器件完成了接触测温的功能。

  • 标签: STM32 MLX90164 非接触 红外测温
  • 简介: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在智能化小区或建筑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多功能接触式抄表装置的便捷性也逐步显示出来。与传统抄表方式相比,多功能接触式抄表装置具有远程操控的便捷性,这也是导致其应用范围愈来愈大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多功能接触式抄表装置的构成及特点、与传统抄表装置相比的优劣性、及多功能接触式抄表装置的应用等多方面展开探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滚动轴承是机械行业中通用的旋转基础件之一,是汽车变速器的重要承载单元,其运转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滚动轴承工作条件非常恶劣,高转速、大负荷和润滑不良等加剧了轴承的破坏。汽车变速器的噪声及过早破坏多是由于滚动轴承的失效导致的。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疲劳点蚀、剥落、压溃、胶合等都与轴承接触有关。因此,研究滚珠与滚道的真实接触情况对于研究轴承的失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深沟球轴承非赫兹接触 失效机理
  • 简介:摘要:当前阶段,在机电研究领域,断路器的在线检测是保证机电设备平稳、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涉及计算机、电气、传感、远程控制等现代技术研究领域。相较于传统检测技术,接触性断路器的状态检测模式的适用范围更广,能够在不同的设备运维环境中用用,同时,可以根据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实际运行状态与特点,对反馈的检测数据、图像等进行系统、动态的分析,对于机电设备的状态管理与故障排查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 标签: 图像数据 信号转换 性能检测
  • 简介:摘 要: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取得飞速进步的发展新时代,配电网的建设与扩张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我国人民社会生活当中,配电网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之一,其建设的质量和工作的稳定性与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的正常稳定运转具有直接的关联。本文对在电网线路中故障数据的接触式检测技术进行了相关背景的研究和实际技术的分析。

  • 标签: 电网线路 非接触式 观测数据方法
  • 简介:摘 要:针对目前接触测量的功耗大及识别范围限制多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接触物体尺寸形态测量系统。该系统通过OpenMV定位识别目标的特征及尺寸,使用舵机云台扩展空间自由度,采用激光传感器测量与目标的距离。实验结果显示,在激光传感器测量范围内,此接触测量系统可以准确识别图像尺寸形态和距离,整个过程实时性高且测量精准。实现了系统的高度自由性,为以后接触物体尺寸形态测量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

  • 标签: 嵌入式图像处理 OpenMV 非接触测量 模拟 图像识别
  • 简介:摘要:接触式供电是轨道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阐述了现有接触式供电技术的局限性,然后介绍了三种基本的接触式供电方案;然后,针对更适用轨道交通领域的电磁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技术,详细分析其系统结构、原理、面临的部分问题;最后,对接触式供电技术在国内外轨道交通装备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轨道交通;接触式供电;电磁感应耦合式;应用 0 引言 数据表明,截止 2018年,轨道交通的电气化率已达到 70% [1]。在供电系统中,如何对轨道交通装备实现安全、可靠的电能供应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现有的接触网和第三轨供电技术,具有一些局限性。 本文从接触式供电技术出发,介绍新型接触式供电技术,对其三种基本方案的特点进行介绍;然后,针对较适用于轨道交通装备的电磁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技术,详细分析其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和面临的部分问题;最后,介绍接触式供电技术在轨道交通装备中的应用现状及有益效果,为国内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提供实践依据和参考。 1 轨道交通装备供电技术 1.1 接触式供电技术 轨道交通车辆作为一种移动负载,其电能获取方式现多为物理接触式,如经受电弓自架设的接触网获取电能,或经集电靴自地面第三轨获取电能 [2]。 对于接触网供电形式,相关技术较为成熟,但长期的物理接触高速运行,易导致出现磨损和碳积等问题;同时,车辆运行过程中的震动,易导致离线、拉弧、电火花等问题;上述问题,均会给行车安全带来较大负面影响。此外,由于接触网采取架空安装的方式,也会影响城市美观。 对于第三轨供电形式,对隧道的限界要求较小,且耐磨,但由于电轨安装位置较低,易导致意外触电、紧急情况下乘客疏散难度大等问题。此外,高速运行时集电靴较难与电轨可靠接触,给车辆运行速度带来一定限制。 1.2 接触式供电技术 接触式供电技术无需物理接触,可避免对应的磨损、碳积、离线、拉弧、电火花、意外触电、疏散难度大、可靠接触等问题,而且通过增设多个电能接收装置,可提高供电可靠性 [3]。 接触式电能传输主要包含辐射式、电磁谐振式和电磁感应耦合式三种基本方式。辐射式传输定向性好,能量传输可至数千米外,但效率较低,多用于远距离、小功率场合;电磁谐振式,能量传输可至数十米外,效率高于辐射式,多用于中距离、小功率场合;电磁感应耦合式,能量传输仅可至数十厘米外,效率较高,且工作频率低于共振式,多用于近距离、大功率场合。 2 电磁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技术 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中,车辆距离轨道的距离较近,且负载功率较大,因此,电磁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技术更加适用。 2.1 系统结构及原理 图 1所示为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电磁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示意图。 图 1 电磁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 工作原理为:系统自交流电网取能,经电能变换,将数十 kHz的高频交流电能传输给安装于地面的能量发射机构;中间经过电磁耦合,安装于车辆的能量拾取机构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再经电能变换,得到低频交流电或直流电,供给用电负载。此外,为减少漏感造成的无功电能消耗,还会补偿电路。 2.2 面临的部分问题 1)大功率电能变换技术的研究。虽电路结构可选择多电平拓扑来实现大功率电能传输;但目前以静态供电研究居多,对于高速移动负载、非线性冲击负荷的情况,供电装置可靠性、绝缘性还需进一步研究。且电能变换器工作频率会影响损耗及系统功率密度。 2)分段供电技术的研究。为降低损耗,减少电磁辐射,多采用分段供电方式。但如何实现高速运行时分段供电的稳定电能传输,还需进一步研究。 3)电路动态变化控制的研究。车辆运行过程中能量发射和拾取线圈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影响电磁耦合状态,如何通过电路参数的动态调整,实现电磁耦合机构高容量、高效率的电能传输,还需进一步研究。 除上述部分问题外,还面临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仍需研究人员针对轨道交通装备的应用背景做出长期研究。 3 接触式供电技术在国内外轨道交通装备中的应用 3.1 国外应用 1)欧美国家 庞巴迪与德国的奥格斯堡运输管理局在 2010年签署了一项协议,用于安装、测试其 PRIMOVE接触供电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区供电、车地实时通信、多重电能管理等技术,功率等级达到数百千瓦,可同时实现静止和运行过程中的充电,能够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该系统在其 Flexity和 Flexity2有轨电车中得以实际应用。 德国奥姆富尔公司研发出一款电动火车,安装有 6套接触电能拾取机构,每套传输功率为 25kW,设计允许的能量发射机构与能量拾取机构的偏置尺寸为 50mm。现该技术已在该公司的地面物料运输车、物流中心分拣设备、电动汽车、倾斜式升降机等产品中广泛应用。此外,德国研发出一款 Transrapid 09型列车,该车辆在运行速度低于 100km/h时采用接触式供电技术,工作频率为 20kHz,电能传输功率为 250kW。德国蒂森克虏伯磁浮公司研发出的 TR系列磁悬浮列车中也采用接触式供电技术,由于低速运行时,感应电动势的幅值较小,因此,仅在高速运行时,接触供电电能能够满足负荷需求,低速运行时需借助柴油机或受流轨等其余供电形式。 在美国,同样也有一款电动火车采用接触式供电技术,每列火车配置 2套能量拾取机构,运行速度约为 37km/h。 2)亚洲国家 韩国道路研究协会将 2011年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推出的 OLEV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装备中,试运行期间电能传输功率达 1MW,效率可达 82.7%。 日本研发的磁悬浮列车也采用了接触式供电技术,但同样仅高速运行时功率可满足需求,低速运行时仍需借助其他类型供电形式获取电能。此外,日本针对接触变压器开展了深入研究,以增大设备功率容量,并已制造了相关设备对技术进行验证。 3.2 国内研究 国内接触式供电技术在轨道交通装备中的应用还处于前期研发阶段。 在 2017年,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发的试验样机,电能传输功率为 30kW, 48mm接触传输距离的效率可达 85.3%;何正友教授研发的试验样车,电能传输功率为 40kW, 12mm接触传输距离的效率可达 85%,并经长期研究,已形成一套应用及研究体系;杨庆新教授研发了一套高速铁路列车无线供电模型。此外,还有众多高校团队也投入到了轨道交通装备接触式供电技术的研究队伍,正从不同角度开展相关研究。 4 结语 接触式供电不存在物理接触式供电所含有的用电安全方面的问题,能量发射与拾取机构分别安装于地面和车辆底部,也满足城市美观方面的要求,而且通过增加冗余的能量拾取机构,可提高供电可靠性。电磁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技术更适合轨道交通领域近距离、大功率的应用场合,现相关技术已在国外的轨道交通装备中得以工程应用,国内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如若能够给出诸多关键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必将给轨道交通装备的发展带来变革。因此,接触式供电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前瞻产业研究院 . 2019年铁路行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铁路信息化、电气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EB/OL]. (2018-08-19)[2020-03-06].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90816-51782329.html. 蔡波 , 李鲲鹏 . 现代有轨电车无接触网牵引供电方式研究 [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 2015, 18(1): 72-77. Covic G A , Boys J T. Modern trends in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for transportation applications[J]. IEEE Journal of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Power Electronics, 2013, 1(1): 28-41.

  • 标签:
  • 简介:摘要: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接触式检测技术是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检测的前沿技术和主流趋势,相比传统检测技术而言,接触式检测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检测技术的误差率高、主观性强、效率低问题,提出接触检测技术。研究过程中,以接触式检测技术为切入点,分析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并以四冲程汽车发动机为例,研究发动机机械故障检测中非接触式技术操作流程及结果分析。

  • 标签: 汽车发动机 机械故障 非接触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利多因,除了重要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外,还具有突出的局部麻醉作用。文章主要对利多因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利多因静脉输注产生的显著镇痛作用以及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达到的突出效果,其在多个炎性反应过程中发挥了抗炎作用,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在抗肿瘤、心肌保护作用方面也有不断发现。此外,利多因在治疗耳鸣、呃逆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围手术期推荐的利多因静脉输注剂量处于相对安全的范围。

  • 标签: 利多卡因 静脉输注 镇痛 抗肿瘤 抗炎
  • 简介:摘要:验电器,英文名称: High-voltage electroscope。由电子集成电路制成的声光批示 ,性能稳定、可靠。具有全电路自检功能和抗干扰性强等特点。高压验电器适用于 220V-500V 、 6KV 、 10KV 、 35KV 、 110KV 、 220KV 交流输配电线路和设备的验电,无论是白天或夜晚、室内变电所站或室外架空线上,都能正确、可靠地为您服务,是电力系统和工矿企业电气部门必备的安全用具。本文阐述了 220V-10kV可调接触式的验电装置应用及其所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详细的介绍了 220V-10kV可调接触式的验电装置内部各部分零件的选择及其优点。

  • 标签: 验电装置 可调式 非接触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触性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初次重建术后失效的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连续收治并随访2年以上的接触性ACL损伤而行ACL初次重建的患者178例。随访2年内25例患者出现MRI证实的ACL移植物完全断裂或轴移试验阳性或KT-1000侧侧差值超过5 mm或MRI上静态胫骨前移超过5 mm判定为术后失效,纳入术后失效组;按照1∶2的比例匹配术后2年内未失效者50例,纳入术后未失效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患侧分布、半月板损伤侧分布、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麻醉下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随访时间、术前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上胫骨平台后倾角及胫骨前移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CL损伤初次重建术后失效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失效组的胫骨平台后倾角为17.21°±2.20°,大于术后未失效组的14.36°±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5,P<0.001);术后失效组的术前胫骨前移为(8.29±3.42)mm,大于术后未失效组的(4.09±3.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4,P<0.001)。两组性别、年龄、BMI、患侧分布、半月板损伤侧分布、受伤至手术时间、麻醉下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分度、随访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胫骨平台后倾角≥17°是ACL术后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2,P=0.002),胫骨前移≥6 mm是ACL术后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9.91,P=0.006);而性别、年龄、BMI、半月板是否损伤、轴移试验分度、KT-1000侧侧差值与术后失效无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上胫骨平台后倾角≥17°和胫骨前移≥6 mm可增加ACL损伤初次重建术后失效的风险。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 治疗失败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行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米司酮治疗的药理分析。方法:选取子宫肌瘤 82例,均为我院于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常规缩宫素方案治疗(对照组, n=41)与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米司酮治疗(观察组, n=41)对组间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在治疗后,患者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转化生长因子 β1 受体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受体等,观察组的指标水平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不良反应率经评定为 4.87%,对照组经评定为 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上,行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米司酮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对患者的孕激素水平、子宫肌瘤的生长因子受体水平以及孕激素水平加以改善,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联合米非司酮 药理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与焦油沥青相关的场所进行分析,探究多环芳烃的含量以及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以与焦油沥青相关的企业为调查对象,对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利用色谱法对多环芳烃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在企业的所有岗位中,不同岗位有不同的接触浓度。结论:部分个人接触浓度过高,对身体健康有害。

  • 标签: 煤焦油 职业健康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尼兰在治疗宽QRS波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出现宽QRS波心动过速且予胺碘酮治疗无效(部分使用利多因、艾司洛尔等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10例患者,观察尼兰静脉应用疗效及安全性。尼兰用法:负荷剂量0.3~0.4 mg/kg静脉注射,除1例静脉负荷后未予维持量外,余维持剂量0.4~0.5 mg·kg-1·h-1静脉注射。复律后立即停用尼兰。结果复律后证实有8例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其中1例为特发性左心室室速,余2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9例转复成功,复律时间最短5 min,最长105 min,平均(41.5±32.7) min,1例患者用药622 min仍无法复律且用药期间出现变态反应。转复成功率为90%(9/10)。24 h内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为88.89%(8/9)。用药期间1例出现QT间期延长,但均未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用药前后血肌酐、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未见明显变化,P值分别为0.459、0.232、0.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应用尼兰在宽QRS波心动过速治疗中有较好且安全的疗效,复律后立即停用尼兰可减少TdP发生,但还需大样本量的研究。

  • 标签: 心动过速 尼非卡兰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胺碘酮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评估疫情期间眼科诊疗中常用的接触式眼压计工作时产生的可入肺颗粒物(PM)2.5、PM10及气溶胶粒子数变化,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眼科医护人员的日常防护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20年2月22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纳入健康受试者30名,采用接触式眼压计分别在眼科诊室和大厅对受试者佩戴或不佩戴口罩状态下进行双眼眼压测量,并对受试者单人佩戴与不佩戴口罩状态下进行双眼眼压测量,采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实时检测眼压测量室眼压计喷射时产生的PM和气溶胶密度,分析眼压测量人次与PM2.5、PM10及气溶胶粒子数的累积效应,对受试者单人佩戴与不佩戴口罩情况下的PM和气溶胶密度进行比较。结果接触式眼压计工作时产生的PM2.5、PM10及气溶胶粒子数随着喷射次数的增加而呈波动上升趋势。30名受试者60眼分别于医疗诊室及医疗机构大厅两种环境下连续测量眼压曲线发现,PM2.5、PM10和气溶胶粒子数随眼压测量人次的增加而波动上升,呈现累积效应,且大厅的累积速度快于诊室。受试者不戴口罩时产生的PM2.5和PM10密度分别为(53.417±2.306)和(85.350±3.488)μg/m3,均高于戴口罩时的(50.567±0.862)和(80.617±1.463)μg/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19);受试者不戴口罩时产生的气溶胶密度高于戴口罩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结论接触式眼压计喷射可产生PM和气溶胶,且随喷射次数的增加呈波动上升趋势,有累积效应,空气不够流通的大厅气溶胶密度更高;被测试者不戴口罩时产生的PM和气溶胶密度较戴口罩时增多。

  • 标签: 眼压计,非接触式 气溶胶 可入肺颗粒物 感染 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角膜接触镜是广泛用于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镜片,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本文以角膜接触镜的专利申请数据为分析样本,对专利申请状况以及主要技术发展的路线进行了梳理,对专利申请趋势及该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专利分析
  • 简介:摘 要:潜油电泵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泵故障,近几年在海上采油平台通过变频器低频启动提高转矩的方式进行解卡得到普遍应用。变频器低频解比使用工频柜解工作量小,特别是在新建平台没有配置工频柜的条件下更为实用。本文通过对电机机械特性曲线、变频器的参数设置以及低频解实践等进行研究,分析变频器低频解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以期低频解功能得到推广应用,从而减少检泵次数,节省检泵费用,并提高海上平台产量。

  • 标签: 海上采油 电潜泵 卡泵故障 变频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