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1997年,新疆昭苏县一座被破坏的土墩墓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金银器、玛瑙器、玻璃器和丝织品等,当时的调查报告和其后的研究多认为该墓葬为西突厥遗存。本文通过对墓葬形制、葬俗以及出土遗物的形态和风格的研究,认为该墓葬应属于公元1-5世纪的游牧民族遗存。据文献记载,乌孙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活跃在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区域。据此,该墓葬当属乌孙较晚阶段遗存。

  • 标签: 新疆 波马土墩墓 金银器 年代 族属
  • 简介:宋元以降,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大,经济迅速发展,手工业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新的装饰用材料,比如角、珊瑚、锡器、水晶等等。其中我们最熟悉也最常见的应属各种角制品了。

  • 标签: 海外贸易 工业水平 经济
  • 简介: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远在3000多年前,我国甲骨文中就出现了“鸡”字。《韩诗外传》卷二中讲到,鸡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附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的德行和英姿,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赏识。

  • 标签: “鸡” 《韩诗外传》 传统文化 甲骨文 鸡纹瓷
  • 简介:镇为明朝的九边重镇之一,担当着拱卫京师的重任,而在边镇戍守中,总兵官的作用尤为需要。本文以唐山境内明长城实地调查的长城碑刻资料与历史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对明代总兵官的设置及镇历任总兵官的情况做了初步的分析整理,以为更进一步的长城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明朝 蓟镇 总兵官 长城防务
  • 简介:和三角是仰韶文化彩陶的主要母体花纹之一,它在秦安大地湾遗物中也不例外。我们通过对大地湾遗址出土遗物的整理,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大地湾仰韶文化的鱼和三角,不仅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母体花纹,而且,还有其自身的演化发展和变迁的规

  • 标签: 鱼纹 仰韶文化 彩陶 出土遗物 大地湾遗址 变迁
  • 简介:3月29日,田滋乾、沈同伉俪于婚礼当天向中国钱币博物馆捐赠古代钱石雕(古代门户石雕构件)一对。石雕正面上下为圆形方孔钱和蹲狮戏绣球浮雕图案,狮子形象威猛,头部为螺旋状鬃毛,尾部为三绺长尾毛。令人称奇的是,

  • 标签: 石雕 钱纹 古代 捐赠 中国钱币博物馆 狮子形象
  • 简介:崇祯通宝铸于明代崇祯时期(公元1628~1644年),计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4种,其中小平钱不仅数量多,而且版别也较繁杂。2004年4月,笔者在上海古玩市场从100多枚崇祯小平钱中挑出两枚背铸日的小平钱,现简介如下。

  • 标签: 崇祯通宝 小平钱 古玩市场 明代 版别
  • 简介:以饕餮为突出代表的神秘青铜器动物纹饰是统治者为维护自身利益而编造出来的“祯祥”或标记,体现了商周时期工艺关术的时代特征,扮演着政治、宗教、艺术等各方面的特殊职能,取得了后代无法企及的成就。

  • 标签: 青铜器 饕餮纹 动物纹
  • 简介:林先生的文章《由“文化形成的滞后性”所引起的新思考》,在王立新的“文化滞后性”基础上,论述了他对“国”与“国文化”的“新思考”。所谓“国”,指的是进入同一国的不同族群经过融合形成的“非此非彼的族群”;所谓“国文化”,指的是“一种多种文化因素构成的混合文化”。文章认为王立新所讨论的“文化滞后”中的“文化”,是“考古学文化”,不是“王朝文化”;同时否定“夏商时代的国家组织仍有浓厚的血缘特点”。本文从商周历史及早期国家的特点诸方面提出了商榷意见。

  • 标签: 国族 非此非彼的族群 国族文化
  • 简介:关于蜀的“蜀”的解释,《说文》谓:“蜀,葵中虫也,从虫,两目像蜀头,中像其身蜗蜗。”《尔雅·释文》引作“桑中虫也,是葵应为桑之讹。”以上引文是说“蜀”是桑林中生活的蚕。后世一些学者据此认为“蜀”是古代养蚕的民族。当然,还有其他的解释。

  • 标签: 族名 释文 学者 民族 古代 生活
  • 简介:八角星彩陶豆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前4300~前2500年)时期的盛食器,1978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现藏山东省博物馆。这件彩陶豆口径26、足径14.5、通高28.4厘米。泥质红陶,深盘圜底,喇叭形圈足,造型规整匀称。陶豆采用彩陶工艺装饰。器表先施一层白色陶衣,其上用褐、红等矿物染料绘成图案,图案为八角星,象征东方的太阳

  • 标签: 彩陶 八角 大汶口文化 新石器时代 大汶口遗址 省博物馆
  • 简介:黑釉凸线瓷器是宋金元时期北方磁州窑系诸窑场中常见而具有鲜明特色的黑釉产品。本文以罐这一典型器类为切入点,根据其装饰特征和形制变化,并参考出土单位早晚关系等,将黑釉凸线瓷器的发展演变划分为萌芽、繁荣、衰亡三期,年代分别为宋末至金代前期、金代中后期、金末至元代;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兴衰与磁州窑的市场地位、社会生活背景及人们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此外,笔者推断黑釉凸线技法直接源自白釉凸线碗盘,后者可能是受定窑“出筋”技法启发而成。至于初创窑口,目前学界有“鹤壁窑说”“钧台窑说”“观台窑说”“磁州窑说”等四种观点,本文倾向于最后一种;其创烧年代应在宋末金初,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北宋中晚期。

  • 标签: 黑釉凸线纹 白釉凸线纹 瓷器 出筋
  • 简介: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定窑以盛产白瓷著称,产品风靡一时。1969年定县静志寺与净众院两座宋代塔基出土了100多件既完整又精美的定窑白瓷,其中一件出土于静志寺塔基的白釉莲“官”款碗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 标签: 出土 白瓷 定县 宋代 代表性
  • 简介:青铜器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装饰风格别致,主要在簋、鬲、壶等几类固定的器形上出现,且出土地域较为集中。本文在象青铜器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试对其进行分期、分区研究,并探讨象装饰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衰落的原因,同时对青铜器装饰象的思想内涵作以探讨。

  • 标签: 青铜器 象纹 断代 气候
  • 简介:<正>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中,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装饰纹样。它最早见于临潼姜寨遗址的半坡期,经过庙底沟,尤其是到了马家窑、半山、厂期时,以蛙为母体的彩陶装饰得到进一步发展,从写实到写意,由繁缛到简化,既富于变化情趣,又可自成序列,成为该期的主要纹饰之一。

  • 标签: 图腾崇拜 庙底沟类型 图腾文化 彩陶纹样 新石器时代 半坡类型
  • 简介:一图像铜器在制作工艺上分错铜器和刻铜器两类,其纹样内容主要是表现春秋战国时代贵族阶层的生活场景,如宴享、射猎、玫战、采桑等。图像虽然在形象塑造上颇显稚拙,但它毕竟以前所未有的现实主义手法,第一次将人类社会生活搬上了青铜艺术的殿堂,通过那些身不盈寸却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将东周社会生活画面永远镌刻

  • 标签: 刻纹 青铜艺术 贵族阶层 青铜文化 人物形象 现实主义手法
  • 简介:2005年元月,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合作举办的文物精品展在纽约展出,展品中一件造型独特的鲜卑文物珍品"力士搏狮金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 标签: 人物双狮 双狮纹 牌考
  • 简介:公元2008年12月中旬,笔者与泉友嵇斌去风阳县临淮镇霸王城一带寻觅古钱。在闲游古城东北方河滩地时,却意外地发现在开沟翻土的泥中散露有不少半截和大半截以及较完整的各种花纹墓砖。这些墓砖花纹图案多在砖的侧面或砖的两头,纹样多为几何形、弦乳钉形、花卉形及少量的外圆内方古钱图案,图案纹饰凸起为印模烧制而成。

  • 标签: 墓砖 联想 钱纹 花纹图案 外圆内方 图案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