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陈旧肘关节脱位发病率低,但常可导致肘关节僵硬、不稳定等并发症,致残率较高,治疗仍然是创伤骨科的巨大挑战。目前主流治疗方法为广泛松解周围挛缩软组织后复位肘关节,修复或重建关节周围韧带并行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置入术,尽早开始功能训练。然而由于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案主要来自小规模病例报道的经验总结,部分术中关键问题的处理尚存在争议,如手术入路的选择、肱三头肌延长术的指征与方式、韧带重建的方法等。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和临床经验,探讨了陈旧肘关节脱位的诊疗理念和最新进展,认为该病重在预防而非治疗,倡导进一步减少该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 标签: 肘关节 脱位 韧带 肱三头肌延长 铰链式外固定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韧带重建治疗陈旧Bennett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8年3月,我们共收治51例陈旧Bennett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联合桡侧腕屈肌腱部分转位重建掌侧韧带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未行韧带重建。术后随访按照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价法进行拇指功能评价。结果术后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16个月,平均14.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愈合,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再脱位,其余均无再脱位发生。根据TAM系统评价法评价拇指功能:治疗组优14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9.29%;对照组优6例、良9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65.2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2.184,P=0.031)。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桡侧腕屈肌腱部分转位重建掌侧韧带治疗陈旧Bennett骨折,复位及固定牢靠,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侧拇指功能。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治疗结果 Bennett骨折 韧带重建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手术治疗儿童桡骨头陈旧脱位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从 2010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 60例桡骨头陈旧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0例开展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开展重建环状韧带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P<0.05。结论:采用尺骨背侧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手术治疗儿童桡骨头陈旧脱位,能提升手术效果,手术后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陈旧枢椎齿突骨骺创伤滑脱手术方法及适应证,并评价其治疗结果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6年10月共5例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陈旧齿突骨骺滑脱患儿资料,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39.6±19.4)个月(范围:19~64个月);病程(87.0±95.1)d(范围:20~240 d)。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行枕颈区CT扫描及三维重建,并行枕颈区MR检查以评估分型和脊髓受压情况。分别采用前路松解联合后路固定融合术或后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Frankel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情况;术后随访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状况,必要时行CT扫描。结果本组5例手术时间为(101.0±20.7)min(范围:75~145 min);术中出血量(70.0±21.2)ml(范围:50~100 ml);1例牵引复位欠佳患儿经前路松解后行后路C1~2经侧块螺钉内固定,4例行单纯后路C1~2经侧块螺钉内固定。5例随访时间(23.5±17.6)个月(范围:11~37个月)。术前2例合并神经损害表现者Frankel分级分别为C级和D级,术后3~6个月均恢复至E级。所有患儿枢椎齿突骨骺脱位获得完全复位2例,不完全复位2例,未复位1例。枢椎齿突骨骺脱位和植骨于术后(9.5±3.4)个月(范围:6~15个月)获得融合。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植骨吸收、脱落、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至末次随访已拆除内固定2例。结论儿童陈旧枢椎齿突骨骺创伤滑脱罕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系统评估病情,后路C1-2经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可以达到减压、重建和稳定脊柱序列的目的。

  • 标签: 儿童 齿突尖 骨骺脱离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移位的陈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月至2019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并完整随访的16例移位的陈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61岁(40~77岁)。12例原始损伤伴有肩关节脱位。原始移位的大结节骨折未及时手术治疗者8例,初次手术治疗大结节骨折未有效复位者4例,手术治疗后大结节骨折再次移位者4例。2例向前方移位,3例向后方移位,11例向上方移位。大结节移位距最后手术的平均时间为5个月。移位距离平均16.5 mm。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55个月(16~118个月)随访。15例术后大结节解剖复位,顺利愈合;1例复位欠佳,随访发现大结节再次出现向上移位。16例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分别为(37.0±11.7)、(91.0±9.9)分,前屈上举范围分别为33.0°±26.7°、144.0°±38.5°,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5±1.0)、(0.7±1.3)分,术后VA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1例患者肩部功能评分欠佳,但尚能满意完成日常生活需要。结论移位的陈旧肱骨大结节骨折,根据不同骨折移位特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肩关节 脱位 骨折固定术,内 陈旧性骨折 肱骨大结节骨折
  • 简介:摘要症状陈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SCOVF)的病理特点不同,临床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包括椎体强化术、前后路固定融合术、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及后路截骨矫形术等。但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为了及时反映SCOVF的治疗新理念和循证医学进展,规范其治疗,本指南遵循科学、实用和先进的原则,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提出手术治疗建议。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椎 腰椎 外科手术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掌长肌腱折叠联合抽出钢丝法治疗陈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我们对19例19指伴有伸肌腱及止点缺损的陈旧锤状指患者,将掌长肌腱游离并折叠后应用抽出钢丝法修复伸肌腱并重建伸肌腱止点。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6个月。根据Patel等的锤状指疗效评价标准评定:优7例,良9例,中2例,差1例。结论应用掌长肌腱折叠联合抽出钢丝法治疗陈旧锤状指,材料简单,手术操作简便,患者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腱损伤 治疗效果 移植 锤状指
  • 简介:摘要舟骨骨折是腕部骨折中最常见骨折,舟骨近端或腰部骨折后,常合并近端血管损伤,影响骨折近端血供。复位欠佳或固定不可靠均会造成骨折不愈合,如果不能及时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常常出现腕关节不稳定、塌陷及创伤关节炎等并发症,进一步造成关节疼痛及僵硬,严重影响肢体功能。陈旧舟骨骨折治疗关键为重建血供,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髂骨植骨、桡骨远端逆行骨瓣、含旋前方肌肌蒂的桡骨瓣等,但存在缺少血运、转移距离有限、切取困难、蒂部较短等缺陷。笔者对8例陈旧舟骨骨折伴骨坏死患者采用以膝降动脉为蒂的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瓣治疗,探讨其疗效,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舟骨 骨折,不愈合 血管 股骨
  • 简介:摘要 目的:应用 Versalok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陈旧撕脱骨折。方法:将一例外伤后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陈旧撕脱骨折的患者应用 Versalok锚钉治疗,记录病史及手术记录,观察术后临床效果、恢复情况及复查右膝关节 X线等。结果:患者膝关节活动痛受限情况较前明显好转,恢复良好。结论:此次病例使用 Versalok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陈旧撕脱骨折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使用及研究。

  • 标签: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Versalok锚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陈旧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7例陈旧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45.14±15.79)岁(18~61岁)。患者从受伤到手术翻修时间平均为(99.57±67.85)d(38~240 d)。伤肘右侧5例、左侧2例。损伤原因:摔伤4例,车祸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所有患者无神经损伤表现。桡骨头骨折Mason分型为: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1例;尺骨冠状突骨折分型为:Regan-morrey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例;按O'Driscoll分型均为冠状突尖部骨折,第1亚型4例,第2亚型2例,第3亚型1例。肘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5例,完全脱位状态2例。切口为内、外侧联合切口或后正中切口联合外侧切口,行关节松解、冠突及桡骨头重建、韧带修复。术后进行规范功能训练,进行早期主动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平均(13.28±4.34)个月,10~2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Broberg-Morrey评分系统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术后骨折均愈合,所有患者均无骨折畸形愈合、空心钉退出、空心钉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MEPS评分:术前为(42.86±11.13)分(35~55分),术后为(85.29±2.75)分(80~89分,P=0.000018)。Broberg-Morrey评分:术前为(33.43±12.79)分(11~48分),术后为(85.57±2.23)分(83~89分,P=0.00004)。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为(6.43±0.98)分(5~8分),术后为(1.00±0.00)分(0~1分,P=0.000006)。伸直角度:术前为42.14°±10.35°(30° ~60°),术后为18.57°±8.02°(10° ~30°,P=0.0581)。屈曲角度:术前为75.71°±35.99°(20° ~110°),术后为120.00°±8.16°(110° ~130°,P=0.0272)。旋前角度:术前为24.29°±41.58°(0° ~90°),术后为80.00°±5.77°(70° ~90°,P=0.0126)。旋后角度:术前为32.86°±43.09°(0° ~90°),术后为84.29°±15.12°(50° ~90°,P=0.0154)。结论临床上需重视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早期诊断,以防漏诊和延误治疗。对于陈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患者行手术治疗,并注重早期功能锻炼,能使患者尽早尽快恢复肘关节功能。

  • 标签: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尺骨冠状突骨折 桡骨头骨折 肘关节僵硬
  • 简介:摘要对于儿童陈旧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肘外翻畸形,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截骨矫形及骨不连处植骨,但是截骨方式多样,术后常遗留外观畸形或肘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因此,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2月— 2018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例陈旧肱骨外髁骨折合并肘外翻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探讨梯形截骨的可行及临床效果,为儿童肘外翻畸形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式。

  • 标签: 肱骨骨折 截骨术 肘外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腓骨截骨复位内固定治疗中老年累及后踝陈旧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7月— 2018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中老年累及后踝陈旧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1例;年龄48~63岁,平均54.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8~18周,平均9.6周。后踝骨折根据Haraguchi分型,均为Ⅰ型。踝关节骨折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2例,旋后-外旋型11例。均行经腓骨截骨复位内固定术。记录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9~36个月,平均20.3个月。患者均获骨愈合,愈合时间为12~15周,平均14.8周。患者术后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1例患者X线片提示轻度创伤关节炎。末次随访时VAS[(1.0±0.2)分]较术前[(5.3±0.6)分]明显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85.2±7.4)分]较术前[(42.4±6.7)分]明显升高(P<0.05),其中优4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2%。结论经腓骨截骨复位内固定治疗中老年累及后踝陈旧踝关节骨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明显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

  • 标签: 踝损伤 骨折固定术,内 截骨术 后踝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中药熏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陈旧单纯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诊治的 80 例陈旧单纯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0 ),一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药治疗(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手法配合康复训练在陈旧单纯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踝关节运动功能,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中药熏药 康复训练 陈旧性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矫正陈旧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 2017年1月浙江大学台州医院收治的27例陈旧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61.7岁。损伤及截骨节段:T11 5例,T12 10例,L1 8例,L2 4例。初次骨折至手术时间9~120个月,平均23.2个月。9例有神经损害症状,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1例,D级8例。均行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术期并发症等情况。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局部后凸畸形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截骨椎前柱高度(AC)及后柱高度(PC)评价矫形效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采用ASIA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4个月,平均18.1个月。手术时间130~250 min[(155.2±35.4)min],术中出血量150~550 ml[(338.1±101.4)ml]。所有患者围术期未出现严重神经或血管并发症。术后3个月后凸Cobb角[(6.0±3.1)°]与术前[(46.5±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末次随访时Cobb角[(7.9±3.8)°]比较,矫正无明显丢失(P>0.05)。术后3个月SVA由术前[42.7(25.5,78.2)]mm矫正为[5.5(1.2,7.3)]mm(P<0.05),截骨椎AC较术前平均增加16.3 mm(P<0.05),而PC则无显著改变(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1.7±0.8)分、(2.3±1.4)分]和ODI(17.3±7.5、19.4±4.3)较术前[(7.7±1.3)分、61.4±6.2]均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败发生,且术后6个月随访时即可见截骨面均已达到骨融合。末次随访时,1例术前ASIA分级C级患者已恢复至D级,8例ASIA分级D级患者恢复至E级。结论保留中柱的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能有效矫正陈旧胸腰段骨折伴后凸畸形,缓解疼痛及改善神经功能。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柱后凸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陈旧股骨颈骨折伴有下肢短缩患者接受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并评价该医治模式对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优良率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陈旧股骨颈骨折伴有下肢短缩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间2016年11月到2019年11月。治疗①组(47例)患者接受传统内固定术进行医治,治疗②组(47例)接受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医治。分析2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优良率。结果:对比治疗①组、治疗②组并发症发生率来看,治疗②组4.26%,明显低于治疗①组的17.02%(P

  • 标签: 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伴有下肢短缩 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疗效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松解结合骨盆随意外架牵引复位治疗陈旧Tile C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松解结合骨盆随意外架牵引复位治疗7例陈旧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22~53岁,平均40岁;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1例;再次就诊原因:患处疼痛7例、不能行走及坐立3例、双下肢不等长行走跛行3例。陈旧骨盆骨折Tile分型:C1型4例,C2型2例,C3型1例。术前3D打印出1∶1等大完整骨盆模型,设计截骨或松解部位,手术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松解,结合骨盆随意外架牵引复位钢板螺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疼痛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Mears和Velyvis影像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结果7例患者手术时间140~280 min,平均190 min;术中出血700~2 800 ml,平均1 250 ml。其中6例为一次完成最终固定手术,1例Tile C3型陈旧骨盆骨折分两期完成手术。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术后6个月时,7例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6.4分改善到平均0.7分;末次随访时,Majeed临床疗效评分由术前的平均60分改善到85分,Mears和Velyvis影像学标准评价满意率达85.7%(6/7)。术后1例出现闭孔神经症状,于3个月内恢复;1例患肢仍残留1 cm短缩畸形;无一例发生骨折再移位、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前方显露能充分截断畸形愈合的骨盆,并能有效松解周围软组织,手术创伤小、神经血管损伤风险小;结合骨盆随意外架多方向牵引,能有效复位骨折脱位,从而矫正骨盆畸形,达到预期效果。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尺骨 截骨短缩 、桡骨断端切新截 骨块植骨锁定钛 板固定 、 克氏针固定下尺桡关节 治疗桡骨骨不连伴陈旧 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12 例桡骨骨折骨不连 短缩畸形伴下尺桡关节陈旧 脱位的患者行尺骨 截骨短缩 、桡骨断端切新截 骨块植骨锁定钛 板固定 、 克氏针固定下尺桡关节 治疗。结果 12 例患者 均获得随访,时间 10 ~ 12 个月。患者腕关节在 旋前与 旋后、 前屈与 后伸、尺偏与 桡偏的 功能相比手术 前均得到 明显改善 (P < 0. 05),改善角度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根据 Mayo 功能评定:优 8 例, 良 2 例,可 2 例,差 0 例,优良率 83.3 %。 术后未出现桡骨不愈合及下尺桡关节再次脱位等并发症 。结论 尺骨 截骨短缩 、桡骨断端切新截 骨块植骨锁定钛 板固定 、 克氏针固定下尺桡关节 治疗桡骨骨不连伴陈旧 下尺桡关节脱位,能够 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减少创伤关节炎的发生 。

  • 标签: 下尺桡关节脱位 陈旧性 尺骨截骨 桡骨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修复Myerson Ⅲ型陈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采用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修复的32例(32足)MyersonⅢ型陈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5.5岁(范围:22~69岁),左侧20例,右侧12例,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0周(范围:5~24周)。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修复Myerson Ⅲ型陈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跟腱断裂评分(ATRS)评价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使用Arner-Lindholm评分评定优良率。手术前后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Wilcoxon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个月(范围:15~7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伤口感染、腓肠神经损伤、跟腱再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长时间坐、走或慢跑后有轻微跟部疼痛,经过简单理疗或者持续拉伸跟腱得到完全缓解。末次随访时,患者的VAS由术前的3(5)分[M(QR)]降至0(3)分(Z=1.357,P<0.01),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58.6±13.5)分升至(95.5±4.0)分(t=27.933,P<0.01),ATRS由术前的(47.5±9.3)分升至(96.6±3.3)分(t=25.66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rner-Lindholm评分优20例,良1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修复MyersonⅢ型陈旧跟腱断裂,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 标签: 跟腱 腱损伤 自体肌腱移植 关节镜 陈旧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enry入路前关节囊横切松解下移选择后关节囊纵切桡骨头套入改良方法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2013年2月至2019年12月,采取肘关节后入路尺骨截骨矫形内固定、Henry入路前关节囊横切松解下移选择后关节囊纵切桡骨头套入的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29例。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4岁3个月至13岁5个月,平均8岁4个月,BadoⅠ型20例,Bado Ⅲ型9例,手术距离骨折发生时间3~48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时间小于24个月组患儿21例,大于24个月组患儿8例,术后随访4~27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按照Mackay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9例患儿术中予以尺骨截骨成角延长钢板内固定序贯肘关节前上方关节囊横切松解下移卡压环状韧带后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稳定性测试,8例患儿屈肘关节时出现桡骨头前方脱位,其中受伤时间小于24个月的患儿1例,大于24个月的患儿7例,采取选择后关节囊纵行切开松解环状韧带修复后桡骨头恢复稳定性。所有患儿术后未出现关节活动疼痛症状,无桡神经深支损伤症状。患肢的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进,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前平均的90.17°提高到术后的121.10°,前臂旋转活动度术前平均91.21°增加至121.55°。按照Macky标准优良率达100%,其中19例为优,10例良好。拍摄X线片随访观察:肱桡关节关系对应良好,尺骨截骨断端愈合满意,无骨不愈合、异位骨化、内固定松动脱出、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结论肘关节Henry入路前关节囊横切松解下移选择后关节囊纵切桡骨头套入方法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其环状韧带再利用、操作创伤小、降低术后桡骨头再脱位风险等优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探讨的手术方法。

  • 标签: Monteggia骨折 Henry入路 韧带修复 关节囊松解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直肌旁入路结合骶前减压术治疗陈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上骶丛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6月— 2016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9例陈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上骶丛(L4~S1)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5~58岁[(33.1±7.5)岁]。患者均于术前2 h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髂内动脉栓塞并预置腹主动脉球囊。均采用腹直肌旁入路行骶前减压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摄X线片及CT观察内固定及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采用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评价神经功能;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52个月[(35.2±5.2)个月]。手术时间(2.9±0.6)h;术中出血量(573±138)ml;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11.6±1.2)周。VAS和EQ-5D评分由术前(7.8±0.6)分和(0.34±0.07)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0.8±0.3)分和(0.81±0.05)分(P<0.05)。术后1年随访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Ⅰ级8例,Ⅱ级1例(P<0.01),下肢放射疼痛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8例患者疼痛消失,完全恢复正常;1例仍残留患侧肢体的麻木及感觉减退。术中无医源性腰骶丛神经、重要血管及盆腔脏器损伤。术后随访中仅1例出现创伤髋关节炎,于术后6个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余患者无伤口感染、压疮、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腹直肌旁入路行骶前减压治疗陈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上骶丛损伤,可充分松解卡压的上骶丛神经,缓解疼痛及促进功能康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骶骨 骨折固定术,内 腰骶丛 减压术,外科 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