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阳虚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收治68例阳虚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为分析样本,患者就诊时间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随机病历号抽签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为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以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基础,加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阳虚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真武汤 五苓散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真武汤合五苓散用于急性加重期慢阻肺阳虚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本院救治72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阳虚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另予以真武汤合五苓散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和炎症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和炎症指标均相比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经真武汤合五苓散,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真武汤 五苓散 急性加重期慢阻肺 阳虚水泛证
  • 简介:        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芪苈强心胶囊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阳虚型)的临床疗效。疗效背景:芪苈强心胶囊是我国自主研发中成药制剂,在我国被批准用于CHF的治疗,但多家临床研究显示疗效不一,本试验严格按芪苈强心胶囊说明书选择有适应症的病人(中医辨证属阳气虚,络停)。方法 入选100例CHF(经中医辨证为阳虚型),在接受CHF的标准化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标准药物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及标准药物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结果 治疗6个月,随访跟踪BNP水平,NYHA分级,心脏B超EF值,6分钟步行试验,临床症状,再住院率。结论 在标准药物治疗前提下,芪苈强心胶囊能进一步减少BNP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脏B超EF值,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率,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阳虚型)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芪苈强心胶囊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证属阳虚水泛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温阳通络法组方汤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色球法依据1比例比例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标准医学治疗+钾钴胺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标准医学治疗+温阳通络法组方汤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阳虚血瘀证型 温阳通络法组方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虚患者治疗的研究中,分析了宣上补中渗下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10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虚患者分为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的常规组及采取宣上补中渗下法治疗的研究组,每组各51例,之后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组间患者的心功能比较,研究组的相关指标均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患者临床效果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96.08%比常规组总有效率78.43%更高(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虚患者采取了不同治疗方案干预后可知,采取宣上补中渗下法予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同时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行。

  • 标签: 宣上补中渗下 心功能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气虚水泛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加味血府逐汤治疗心悸心血效果。方法 于2020年8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心悸心血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加味血府逐汤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用药疗效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悸 心血瘀阻证 加味血府逐瘀汤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应用中医治疗的疗效。方法 把在我院进行治疗满心心力衰竭心肾阳虚符合要求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的对象,将这9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5例。这两组患者分别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和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救治,对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患者要明显比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好,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P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 中医治疗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真武汤合丹参饮治疗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临床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真武汤合丹参饮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水平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真武汤合丹参饮 阳虚血瘀型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急性闭合性损伤模型凋亡特征进一步了解损伤血。方法:观察损伤血(急性闭合型损伤模型)TUNEL指标,推演损伤血规律。结果:空白组与损伤后1天组与其他相比较具有明确统计学阳性意义。结论:大鼠损伤血(急性闭合型损伤)凋亡发生在损伤后1天,是二次损伤的具体体现。

  • 标签: 损伤血瘀证 凋亡 二次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血府逐汤治疗冠脉血运重建后胸痛(心绞痛)心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11月-2021年9月,在我院中选取44例冠脉血运重建后胸痛患者,将其按照试验目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应用血府逐汤进行医治。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与统计。结果:比较中医症候疗效,结果发现研究组为95.45%,对照组为72.72%;比较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发现研究组为90.91%,对照组为68.18%,差异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冠脉血运重建 胸痛 心绞痛 心血瘀阻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脾肾阳虚,痰阻络)治疗采用附子理中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腹针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从我院2020.3-2022.10期间我院收治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选取80例脾肾阳虚、痰阻络症候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西药治疗和中医汤剂联合腹针治疗,比较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候总积分、血糖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候总积分、血糖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中医候总积分、血糖指标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脾肾阳虚,痰阻络)治疗过程中采用附子理中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腹针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附子理中汤 桂枝茯苓丸 腹针治疗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百笑灸配合针刺治疗痛经寒凝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月-2020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痛经寒凝血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百笑灸。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随访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候评分,采用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采用超声诊断仪进行子宫血流动力学检测,记录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S/D)比值。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7%(46/47)、对照组为81.40%(35/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P=0.009)。观察组治疗后下腹疼痛、经黯血块、畏寒肢冷、恶心呕吐评分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61、5.60、6.22、8.02、10.36,P值均<0.01)。观察组治疗后RI[(1.45±0.55)比(1.86±0.53),t=3.59]、PI[(0.61±0.14)比(0.77±0.13),t=5.60]及S/D比值[(5.28±1.18)比(7.23±1.22),t=7.71]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百笑灸配合针刺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中医候,促进子宫血液循环。

  • 标签: 痛经 寒凝血瘀 百笑灸 中医症状体征和证候 子宫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虚血心衰病患者采用保元汤合血府逐汤加减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将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气虚血心衰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n=40)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保元汤合血府逐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6分钟步行试验(6MWT)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NT-proBNP更低,6MWT距离更远(P<0.05)。结论:气虚血心衰病患者采用保元汤合血府逐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纠正心功能,具有临床推广实效性。

  • 标签: 保元汤 血府逐瘀汤 气虚血瘀证 心衰病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宫腔镜联合血府逐汤加减治疗气滞血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收治的气滞血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2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31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宫腔镜手术,前者联合地屈孕酮,后者接受血府逐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宫腔镜 血府逐瘀汤 气滞血瘀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患者行健脾温肾汤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5月-2022年05月本院74例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7例,联合健脾温肾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24h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患者健脾温肾汤治疗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脾肾阳虚证 健脾温肾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扶正逐泻火汤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毒互结患者疗效及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微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3月-2020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与邵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AP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扶正逐泻火汤。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候评分,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8、TNF-α及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前列环素(prostaglandin I2,PGI2)、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水平,比较2组腹痛、腹胀、发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为84.0%(4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45)。观察组治疗后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07、7.06、11.47、10.30,P值均<0.01),腹痛、腹胀、发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52、4.90、6.27、6.55、7.12,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30.15±7.04)μg/L比(42.37±8.29)μg/L,t=7.95]、IL-8[(39.36±8.11)μg/L比(50.36±10.47)μg/L,t=5.87]、TNF-α[(106.28±21.04)μg/L比(153.45±30.23)μg/L,t=9.0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XA2[(223.68±40.15)ng/L比(257.11±50.32)ng/L,t=3.67]、PAF[(74.86±15.37)ng/L比(85.53±15.26)ng/L,t=3.4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GI2[(91.43±17.45)ng/L比(76.49±15.13)ng/L,t=4.5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扶正逐泻火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AP毒互结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液微循环状态,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胰腺炎 痰瘀互结证 扶正逐瘀泻火汤 促炎性细胞因子 微循环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口服身痛逐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经过两家医院中医康复科及针灸科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身痛逐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的VAS、NPQ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8.00%vs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气滞血瘀 针灸 身痛逐瘀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带下湿热结型患者腹痛治疗中采取穴位埋针的效果。方法:加入到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在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带下(湿热结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实验组(50例,穴位埋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00%,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高(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相比较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在带下湿热结型患者腹痛治疗中采取穴位埋针的效果较为凸显,可提升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疼痛感。穴位埋针中医适宜技术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穴位埋针 湿热瘀结型 腹痛 治疗有效率 疼痛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