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简介:利用表面活性F127为模板,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介孔磷酸材料。利用XRD、TEM和氮气吸附脱附对合成的介孔磷酸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在丙烷氧化脱氢生成丙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完好的独居石矿型,比表面较高(152.5m^2/g),典型的介孔结构,介孔大小分布在4.6nm左右。在丙烷氧化脱氢反应实验中,表现了很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转化率。

  • 标签: 表面活性剂 水热合成 介孔 磷酸铈 氧化脱氢
  • 简介:催化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一直是C0与烯烃共聚反应制备聚酮研究较多的催化体系。但由于其价格较高,严重制约了CO与烯烃共聚制备聚酮的工业化进程。系统分析了近几年来催化的研究进展,包括种类、配体类型、的负载方式及反应介质的应用等。以期为制备新型、高效的催化提供思路,推动C0与烯烃共聚反应制备聚酮的工业化发展。

  • 标签: CO 聚酮 钯系催化剂 研究进展
  • 简介:据报道,由中国石化集团天津石化分公司开发生产的新型聚酯缩聚催化在天津石化6t/a的聚合-纺丝-后加工连续装置上试用成功。此举改变了锑系催化垄断聚酯行业的局面,有助于我国纺织品突破“绿色”技术壁垒。

  • 标签: 聚酯生产 钛系催化剂 绿化 中国石化集团 天津石化 缩聚催化剂
  • 简介:乙炔二聚反应制备乙烯基乙炔(MVA)是氯丁橡胶合成工艺中的重要过程。传统的乙炔二聚反应因Nieuwland催化体系与MVA形成的配合物的活性高,会进一步与乙炔反应形成二乙烯基乙炔(DVA),甚至高聚物。控制Nieuwland催化的活性,减少DVA和高聚物的产生,提高反应选择性,可实现节能减排。加入LaCl3以改善Nieuwland催化活性,调控乙炔二聚的催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LaCl3-Nieuwland催化可抑制DVA的产生,减少DVA与乙炔继续反应形成高聚物,可提高MVA的选择性。在反应温度80℃下,MVA/DVA值从6左右提高至19,MVA选择性由80%提高至95%,高聚物的生成量大幅度减少。LaCl3-Nieuwland催化具有良好的低温反应活性,60℃时,反应产物气相中MVA的体积分数达到10%。计算结果表明,传统Nieuwland催化存在下,MVA-乙炔反应生成DVA能垒较乙炔二聚形成MVA高379.8kJ·mol^-1。而LaCl3-Nieuwland催化存在下,MVA-乙炔反应生成DVA能垒较乙炔二聚形成MVA高686.07kJ·mol^-1。LaCl3-Nieuwland催化体系可强化乙炔二聚形成MVA。

  • 标签: 催化剂 聚合 选择性 乙炔 二聚
  • 简介:丰田中央研究所在夏威夷举行的电气化学国际学会“ECS2004JointImemationalMeeting”上公布了燃料电池的催化使用以钴(Co)为中心的有机复体的方法(演讲号码1860)。这种方法能够让燃料电池的催化不使用稀有金属铂(Pt),这样以使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比使用铂时降低成为可能。该研究成果适用于燃料电池的空气极(阴极)。

  • 标签: 公布 丰田 稀有金属 成本 中央 电气化
  • 简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首次采用铁基催化快速、高效分裂氢气发电,使燃料电池的成本大大降低。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化学》在线版上。该实验室分子电催化中心带头人、化学家R.莫里斯·布洛克说,现在燃料电池采用铂作为催化,其缺点是价格要比铁超出1000倍。

  • 标签: 铁基催化剂 燃料电池 成本 国家实验室 美国能源部 物理学家
  • 简介:来自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钟云(音译)、彼得亚雷·泽伦亚与韩国科学技术院的研究人员元宗(音译)近期在《自然通讯》杂志中发表论文称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纳米碳基催化,能为用于风能、太阳能发电以及增强型混合动力或电动汽车的下一代电池和碱性燃料电池提供可靠与经济的高效充电方法。文中描述了一种新型氮掺杂碳纳米管的催化。这种新材料在任何非贵金属的碱性介质中都能促使其发生最高的氧还原反应,而这种活动正是电池高效存储电能的关键。

  • 标签: 新催化剂 绿色能源 科学家 碱性燃料电池 韩国科学技术院 洛斯阿拉莫斯
  • 简介:纳米材料的燃速催化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和表面特性,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大大高于传统催化。本文介绍了纳米催化的常用制备方法及纳米材料的表面处理和保护;综述了国内外纳米燃速催化的应用概况;分析了影响纳米粉体催化作用的因素。

  • 标签: 燃速催化剂 纳米材料 纳米催化剂 表面特性 晶体结构 催化活性
  • 简介:经美国Rice大学的研究人员与Lehigh大学实验室、Hellas研究和技术中心和美国得克萨斯DCG合作伙伴公司的共同合作,于2010年9月21日宣布,配置于氧化锆上部的氧化钨次纳米团簇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催化。这类催化可将汽油中的许多烃类之一正戊烷的直链分子转化为更易于燃烧的带支链的正戊烷。

  • 标签: 纳米催化剂 生产效率 汽油 大学实验室 合作伙伴 研究人员
  • 简介:为帮助工厂了解活性组分在催化载体表面的分布情况,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SEM—EDS)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500—6/5000—12测试法能简单有效地对催化上元素的分布情况进行表征,对催化表面上活性组分的分布研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 标签: 元素分布 SEM—EDS 500—6/5000-12测试法
  • 简介:锑系化合物是聚酯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类催化,但是由于本身具有的毒性对于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借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分析仪器测试发现,锑元素会从聚酯饮料瓶中迁移析出,并溶解到饮料中。应用扩散理论模型,分析了温度、pH值及加工工艺因素对锑析出的影响。

  • 标签: 催化剂 析出 聚酯瓶
  • 简介:据报道,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带领的团队日前创造性地为金属铁纳米催化穿上了碳纳米层“铠甲”(豆荚状碳纳米管),极大地提高了铁基催化在燃料电池中的稳定性和抗中毒能力,为未来非贵金属催化最终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 标签: 非贵金属催化剂 纳米催化剂 碳纳米管 铠甲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燃料电池
  • 简介:据媒体报道,美国爱阿华州立大学近日宣布他们利用纳米技术在实验室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催化,该催化有望大幅度提高现有生物柴油的产量与效率。目前,生物柴油主要是通过大豆油与甲醇反应来制备的。其中,催化是关键的技术诀窍。现有生物柴油生产工艺存在一些缺陷:1.工艺中使用的催化是有毒的、腐蚀的、易燃的甲氧基钠;2.为提炼生物柴油,需要酸中和、水洗和分离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

  • 标签: 新型催化剂 生物柴油 美国 研发 纳米技术 生产工艺
  • 简介:据报道,在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的组织下,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与罗地亚电子与催化材料企业集团罗地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日前在梅陇共商发展稀土催化材料产业事宜。华东理工大学研发的天然气催化燃烧催化提高燃烧效率10%以上,而NOX的排放却低至几个ppm,是既节能又环保的新型稀土功能材料。

  • 标签: 稀土催化剂 环保节能 新材料 产学研 华东理工大学 稀土功能材料
  • 简介:美国科学家们研发出一种新技术,并用其制造出一种在结构和化学性质上与广泛使用的工业催化辉钼矿的活跃部分相类似的新分子。新技术可用来制造出比铂更高效且廉价的新型催化,从酸性水中制备氢气。研究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 标签: 新催化剂 氢气 制备 酸水 开发 《科学》杂志
  • 简介: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La掺杂量的Ni—SiO2催化,研究了La掺杂量对Ni—SiO2催化的Ni活性金属粒径、还原性能、甲烷催化裂解寿命以及反应后生成碳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La、Ni物质的量比由0增长至0.3时,Ni-SiO2催化的寿命显著提高,而当La、Ni物质的量比由0.3增长至0.6时,催化寿命在一定程度上略有降低;La、Ni物质的量比由0增长至0.6时,还原后催化Ni金属的平均粒径从26.43nm不断降低至10.57nm。不同La掺杂量Ni—SiO2催化甲烷催化裂解过程中Ni金属平均粒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n(La):n(Ni)=0的Ni—SiO2催化随反应进行Ni金属平均粒径不断降低,而n(La):n(Ni)=0.3的Ni—SiO2催化随反应进行Ni金属平均粒径则不断升高。碳纤维形态受掺La掺杂量影响较大,随La、Ni物质的量比由0增长至0.3,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碳纤维管径变粗,而随La、Ni物质的量比由0.3增长至0.6,碳纤维变短。

  • 标签: 甲烷催化裂解 Ni—SiO2 LA掺杂
  • 简介:日本微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将催化附着在碳纳米管上,大幅提高了催化性能,并使此前只能使用一次的催化可回收利用。该所科学家说,该技术有望提高药品合成效率,使一些昂贵药品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例如癌症治疗药物易瑞沙。在试验中,研究小组已经利用这种新方法高效合成了有望用于治疗高血脂的化合物。研究人员向混有碳纳米管的溶液中加入催化,使催化聚集在碳纳米管的缝隙中,形成数十纳米至两百纳米(1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的团块。由于催化分散在碳纳米管的缝隙中,表面积变得很大,促进化学反应的效率是以前的6倍。此外,吸附在碳纳米管上的催化团块可以被过滤,从而能被回收利用。

  • 标签: 催化剂性能 碳纳米管 合成效率 药品 附着 可回收利用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Zn含量掺杂的SrTiO3光催化(Zn-SrTiO3),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镜显微(SEM)和荧光光谱(PL)对其进行了表征,用亚甲基蓝(MB)光催化降解实验评价了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SrTiO3经Zn掺杂后仍然保持了钙钛矿结构,Zn2+进入SrTiO3晶格对Sr2+进行了替位掺杂,导致晶格畸变;热处理温度升高,样品发生热团聚;适量的Zn掺杂,能有效降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几率,提高SrTiO3的光催化活性;当掺杂量n(Zn):n(Sr)=1.5:100,热处理温度900℃时制备的样品光催化活性达95.5%,明显优于同等条件下纯SrTiO3活性58.5%,样品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锌掺杂 钛酸锶 光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