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2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60—80代是苏联哲学史中最有价值一个时期,而新哲学运动是一场打破教条主义禁锢思想解放运动。以伊里因科夫代表年轻哲学家们创立了批判马克思主义、方法主义、科学认识论等多个哲学学派,在逻辑和科学方法论、自然科学哲学、唯物辩证法、哲学人学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有别于官方诠释崭新观点。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苏联哲学,不应因苏联解体和教条主义破产而否定苏联哲学中积极成果。

  • 标签: 新哲学运动 伊里因科夫 批判的马克思主义 辩证法 自然科学哲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序人老了,最大感慨莫过于"时间都去哪了"。我七十,刚好可以分为两半:前35,从当学生、当"知青"、当工人再到上大学;后35,从助教到教授再到"资深教授",当了半辈子"学者"。说说我七十,主要说是后35,也就是我学者生涯。从60岁开始,每逢我生日,学生们总要以此为名搞一次聚会。学生们说,老师生日,就是学生节日。

  • 标签: 十年 当代中国哲学 思想解放 哲学基本问题 中国哲学史 哲学系
  • 简介:现象给予”.特别是“人格给予”概念适用于有关“文化”阐释。首先需要考察是“人格”概念,并以“总体人格”来界说文化:在此基础上再着手探讨“文化先天”问题;最后,借助东西方跨文化关系实例,分别从人格世代生成性结构与“空”这两个方面来展开“跨文化先天”这一论题。

  • 标签: 先天 文化 世代生成性 被给予 人格 舍勒
  • 简介: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遭遇到各种困惑,困惑之人是我们认识规范性理由切入口.拉兹提出了一种独特理由分类,将价值与理由进行了对接.道德理由是一阶行动理由自然状态,无论是在应用层面上还是价值层面上,道德理由都会产生冲突.建议、要求与命令都是求助他人解决冲突重要手段.其中命令更是提供了一种新型二阶理由,改变一阶理由规范性状态.一阶理由与二阶理由可以结合成为一种保护性理由,法律规范即为这种典范,在规范性推理中发挥着独特重要作用.

  • 标签: 约瑟夫·拉兹 一阶理由 二阶理由 保护性理由 规范性
  • 简介:人权侵犯涉及到人权不实现和人类行动者与这种不实现之间特定、主动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可能是互动性;但当行动者联合设计和施加一些制度安排,以此造成人权可预见和可避免不实现时,这种因果关系也可能是制度性。现有证据表明:一、大约一半世界人口,其基本社会和经济人权尚未得到实现;二、较穷一半的人类正在遭受全球家庭收入份额迅速下降(目前份额低于3%),就其原因而言,超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承担重要责任。因此,有充分理由可以说,像我一样的人--有影响力国家富裕公民--联合起来大规模侵犯了全球穷人的人权。我们多数人觉得这个结论显然是错误,但这并不能抹杀这个结论,因为他们既没有调查人权不实现制度性原因,也没有研究相关制度改革可能性。

  • 标签: 经济不平等(或经济两极分化) 人权短缺 人权的侵犯 制度性分析 消极义务和积极义务 超国家的制度体系
  • 简介:海德格尔关于being讨论.是从自古希腊以来哲学家们关于这个概念看法出发。这些讨论既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相关论述.也有助于我们把握being这个概念意义和历史。但是,由于中译文把它翻译为“存在”,结果使我们字面上就有许多无法理解地方。经过把它修正为“是”.则可以消除这些问题。翻译问题,归根结底是理解问题。与being相关,对照两种不同理解,我们可以获得对海德格尔思想一些新认识。以此为,我们可以认识到:应该把being翻译为“是”,而不应该翻译为“存在”;“是”翻译和理解,可能会与逻辑相关.却不一定就是逻辑理解;关于“是”理解和认识,尽管可能会与逻辑相关,却主要而且首先是从语言方面得到,即从being这个词日常用法和通常使用方式得到

  • 标签: 系词 存在
  • 简介: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文原文考察,我们发现中译本对于生活、需要、生产等概念翻译存在一些不妥之处,这些地方可能会导致读者对一些核心术语忽视甚至误解。从概念还原入手清理它们之间区别和联系是深入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一种尝试。

  • 标签: 唯物史观 生活 需要 生产
  • 简介:胡塞尔现象和玄奘唯识都是对意识或心识卓越研究。耿宁通过对二者比较得出了这样两个结论:意识一般之三分结构、过去之特殊现实性。但是他对玄奘唯识中四分说性质理解可能并不准确,这导致他依据三分说来质疑唯识三世说。玄奘四分说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发生描述,陈那三分说才是意识结构描述。唯识三世说可以在发生学上借"自缘返缘"结构得到完满说明。

  • 标签: 现象学 唯识学 耿宁 双重意向性 自缘返缘
  • 简介:在90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比较研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比较研究,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研究,旨在澄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与世界性;与社会理论比较研究,则旨在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一种历史哲学,而且也是一种现实社会理论。比较研究意义是值得肯定,但究竟如何展开,则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考虑。

  • 标签: 比较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社会理论
  • 简介:人类进入21世纪,学者们对21世纪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给予了最大关注,特别是对如何构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如何处理“中、西、马”三大哲学流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世纪生长点问题,阐发了众多很有新意观点。本文通过对这些重点问题综述,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如何建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形态 研究综述 21世纪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 简介:皮尔士一直试图为他实效主义提供一个有效证明。他为了向这个证明提供基础而作出初步努力表明,实效主义是何等深入地嵌入到了他哲学系统当中。皮尔士在此研讨实效主义基础是他现象以及来源于他现象概念配价学说。他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可以合理期待经验将仅仅展示三个“不可分解元素”,并且给出了对自己归约论题一个简略证明。另外,皮尔士试图使得哲学成为科学事情,而为此目的就必须“摒弃所有使得哲学成为文学努力”.

  • 标签: 皮尔士 现象学 实效主义 实用主义 关系
  • 简介:借由魏晋时期道家哲学和佛家哲学两位代表性人物王弼和僧肇,在构建自身哲学体系或进行哲学思考过程中,基于语言使用之自觉和对语言局限性之反思,比较道、释两家在探讨此一问题时差异.因二人所处时代背景和所要处理议题相似性,以及受到对方学派影响之可能性所构建出共通平台,从三个方面来比较两人在处理此一问题时异同.一是语言使用起点,即基于从事注释工作和最高境界“不可言说”所带来语言自觉;二是名与实、名与理之间关系;三是语词使用中信息传递问题,即对于言、象、意以及言、名、相讨论.

  • 标签: 王弼 僧肇 名与实 言象意
  • 简介:日常生活批判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总趋势总问题之一。亨利·列斐伏尔是此思想转向重要推动者及其代表人物之一。但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斐伏尔与众多现象学家、生命哲学家以及存在主义者学院派生活哲学研究有所不同,他始终坚持用辩证法研究批判现代社会中日常生活现实问题,这也是我们研究其思想最重要原因。他在其漫长一生不同阶段,分别为我们提供了几种日常生活辩证批判视角。其前期基于一种总体性辩证法立场而提出了瞬间性日常生活革命想象,后期则明显站在消解总体性立场上,而分别提出了差异性都市生活空间生产辩证法与身体化生活节奏分析哲学。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从总体性革命想象向差异性空间—节奏分析之视角转换过程,一方面表明了西方激进左派所面临现实理论困境,但另一方面也彰显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研究重大社会生活问题中强大优势与持久生命力。他日常生活革命、空间生产与节奏分析三个视角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生活哲学研究中广为采纳与运用理论方法模型。

  • 标签: 日常生活批判 列斐伏尔 辩证法 空间 节奏
  • 简介:应用伦理学经常被认为是与理论伦理学相对“应用”或“实践”伦理学,是伦理学新范式或者是超出伦理学范围交叉学科。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基于对伦理学及其应用概念错误理解,应用伦理学确切地说是对专门领域伦理问题思考,作为一门学科,它是与一般伦理学相对专门(领域)伦理学,没有亦不会超出伦理学范围。

  • 标签: 应用伦理学 伦理学 应用
  • 简介:伦理道德本性是"精神","精神"是伦理型文化与宗教型文化共同话语,由此可以建立起文明对话的话语平台。"‘精’—‘神’"二元构造使其概念地内在理想与现实、普遍性与民族性相矛盾,于是建立一种关于伦理道德精神哲学体系,寻找其"中国气派"便必须而必然。伦理道德精神哲学体系是精神现象、历史哲学与法哲学统一。黑格尔所建立"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伦理道德"精神现象",揭示了伦理道德形上真理,然而它只是西方精神史历史哲学表达,并在法哲学层面"头足倒置"。伦理世界中中国话语是"国—家"伦理实体,"中国气派"是"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精神哲学规律所造就伦理世界"亲和";生活世界或"教化世界"中国话语是"内圣外王"权力伦理与"义利合一"财富伦理,"中国气派"是对国家权力"为政以德"道德诉求和对财富"为富不仁"伦理批判,呈现为对生活世界道德警惕和伦理紧张;道德世界的话语体系是"义利—理欲—公私","中国气派"是"求诸己"自强不息精神超越。伦理世界亲和、生活世界警惕与紧张、道德世界超越,三者构成伦理道德精神哲学体系和精神哲学形态"中国气质"和"中国气派"就是:伦理乐观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

  • 标签: 伦理道德 精神哲学形态 伦理世界—生活世界—道德世界 中国气派
  • 简介:由《哲学分析》编辑、首都师范大学与华夏出版社合作举办,第二届哲学分析论坛,暨“陈嘉映哲学30:批评与回应”学术研讨会、“首都师范大学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于2011528日-29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众多高校和科研单位学者以及部分研究生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论文近20余篇。这里对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哲学分析 综述 批评 首都师范大学 西方哲学研究
  • 简介:哈佛大学档案馆收藏有哈佛哲学系教授霍金(williamErnestHock—ing)与陆定一、潘梓、金岳霖几则通信。这些通信揭示出,在“双百”方针出台后,中国哲学界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唯心主义宣传自由、唯心主义课程设置和唯心主义含义界定等问题,不仅在国内哲学界得到讨论,而且引起了一些国外哲学家注意。从这些通信中可以看出,即使在意识形态对峙国际环境下,哲学家之间跨国交流还是可以取得一些共识——例如,霍金对于陆定一所说“百家争鸣”原则持认可态度。霍金和潘梓、金岳霖就不同哲学立场之间达成互相理解可能性保持开放态度。当然,双方在书信交流中存在一些隔阂.对于一些哲学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理论探讨。虽然有这些不足,但他们通信开启了20世纪50代中关哲学家之间一个民间交流渠道,这对于促进世界范围哲学发展和世界和平是有贡献

  • 标签: “双百”方针 唯心主义 哲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