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网络删帖是国际通用的网络管控手段。网络删帖属于新闻(信息)传播“刊后追惩制”范畴,呈现出即时性、规模化、商业化、智能化等特点。不当删帖和有偿删帖危害社会和网络环境,由此应建构起网络删帖行为的边界:涉嫌违法犯罪的有偿删帖应明令禁止、依法打击;网络删帖与表达自由的平衡可参照“明显而即刻危险”原则;完善法律规制、行业自律和监督机制是网络删帖科学化的有力保障;规范的删帖流程是防止网络删帖越界和删帖权利滥用的具体路径。

  • 标签: 网络删帖 有偿删帖 表达自由 网络管理 新闻控制
  • 简介:12月15日,加拿大魁北克一家地方法院,对一起奇怪的案子作出判决:26岁的艾玛·科诺巴基小姐,被裁定犯有两项过失致人死亡罪、一项危险驾驶罪,共判处90天监禁,10年内禁止驾驶汽车。这起交通肇事案在加拿大甚至北美地区都备受关注,甚至有数千人签名为其求情,媒体上也是争议不断。

  • 标签: 动物保护 危险驾驶 过失致人死亡罪 加拿大魁北克 交通肇事 生命健康权
  • 简介:我们每个人有一个心理的边界,这个边界保证了个体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每个人都拥有独立的生活、思想、情感等,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感知世界的角度和权力。清晰的心理边界也意味着有能力区分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也就是有能力区分"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之间的区别。但是因为这个心理边界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这个边界常常被忽略。不过,当我们的边界被入侵时,我们是可以感受到的。

  • 标签: 外在现实 人生经验 空间的 我是我 挫败感 中所
  • 简介:华冰、邹雯在《传媒评论》2015年第8期撰文指出,2015年2月12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杭州“7·5”公交放火案。法院认为被告人包来旭采用极端手段发泄不满,性质极其恶劣,后果特别严重,故以放火罪判处被告人包来旭死刑。惨案发生已过去半年,但公众依然记忆犹新。事发后,社会各界舆情纷纷,在谴责凶手之余,公众也产生诸多疑问:在突发危机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在专业逻辑下对暴力犯罪的过度“跟踪报道”是不是纵容了罪犯及其恶行。

  • 标签: 突发危机事件 媒体传播 暴力犯罪 逻辑 中级人民法院 边界
  • 简介:本文以微信朋友圈为例,利用日记法对120名被试进行了连续7天的9次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微信朋友圈炫耀性内容对个体消极情绪的作用,并探讨朋友圈嫉妒和个体的消费水平在其中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1.朋友圈炫耀性内容与个体消极情绪呈负相关;2.消费水平会弱化这种连接;3.朋友圈嫉妒则会强化这一关系。在将这些结果与前人研究进行对照的时候,本文从选定的特定社交产品的传播特征、个体的消费心理、研究材料的特点等角度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朋友圈 自我呈现 嫉妒 消费水平 多层线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