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探讨无针输液接头在静脉输液中预防感染的作用.经两组观察对照发现,使用无针静脉接头可减少静脉输液中针头使用的频率,使得与之相关的针刺伤减少43%,避免了由血源传染的疾病及反复穿刺引发的疼痛和感染的机会;同时可避免针头反复穿刺肝素帽堵塞,或在穿刺过程中的误扎污染及小微粒进入血管造成的热源反应,降低患者在连接肝素帽、插入头皮针等操作中意外感染的机率,从而大大降低了输液过程中的感染发生.

  • 标签: 无针输液接头 静脉输液 预防 感染
  • 作者: 戴相琴,林园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在预防输液感染中采取静脉输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把2022年1月-2022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范围,选取该时间区间本科室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66例进行研究,通过红蓝球分组方法进行分组,33例常规组患者性常规护理干预,33例研究组行静脉输液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明显比常规组低,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36例(97.29%),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预防输液感染中应用静脉输液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使患者发生感染等不良事件减少,提升护理质量,而且可以大幅度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静脉输液;输液室感染;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原因及优化对策。方法:以急诊输液室留置针患者进行研究,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急诊输液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1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急诊输液护理,并对输液情况、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60例静脉穿刺患儿除有6例过度肥胖的患儿两次穿刺成功外,其余154例患儿均一次成功,一次成功率为96.3%。同时,有7例患儿出现红肿,有5例患儿出现过敏反应。结论通过对呼吸道感染需要进行急诊输液的患儿采取一系列的输液护理措施,对于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儿童呼吸道感染 急诊输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加强对门诊输液室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强化质量控制。结果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医院及上级质量标准要求。结论防控管理是规范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医院感染 防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门诊输液室是患者接受治疗的重要部门,多种原因使得输液室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域。本文分析输液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总结近年来院内感染相关护理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预防和减少院内感染的措施。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院内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和总结儿童呼吸道感染急诊输液的护理经验.方法将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57例呼吸道感染急诊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行急诊输液护理,即穿刺前、中、后护理.统计输液情况,包括穿刺成功、不良反应等,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57例患儿初次穿刺成功149例(94.90%),出现红肿7例(4.46%)、过敏反应5例(3.18%).结论经过我院一系列输液护理措施,取得的疗效显著,可在今后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呼吸道感染 输液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有关的感染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急诊输液室12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13/120)10.83%。其中革兰阴性菌为5.83%,革兰阴性杆菌为2.50%,真菌为2.50%。60岁以上、导管留置5天或以上、未一次性置管均为导管感染的主要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留置针时间较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为相关性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急诊输液室需要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缩短留置时间。

  • 标签: 输液室 留置针 静脉输液 感染原因 对策
  • 简介:自从1831年苏格兰意识ThomaLatta发明了静脉输液技术以来,10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静脉输液已经成为当今临床上一种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因素有4个,即注射器及针头的污染、无菌棉签的污染、一次性输液器插头的污染、消毒液的污染及消毒方法不当所致的消毒失败.现将其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 标签: 静脉输液 最常见因素 医院感染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留置套管针预防感染的管理。方法对570例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操作方法、护理方法进行观察。结果570例静脉留置针部位保护患者有15例因穿刺部位保护不当,药物刺激发生静脉炎。其他均未发生静脉感染。结论发生静脉留置套管针感染的原因有无菌技术操作、穿刺部位的护理、封管技术、留置时间、药物渗透压及患者的自身因素等。规范的操作和管理可以预防留置套管针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静脉输液 留置套管针 预防感染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急诊输液室就诊的1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静脉导管的相关并发症以及输液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静脉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输液环境、输液制度、输液服务和输液沟通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采用集束化管理,可提高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降低静脉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集束化管理 急诊输液室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诊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上述患者输液情况进行记录和观察,收集发生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患者的基本信息,查明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基于现有经验和规章制度制定护理措施。结果:120例患者中,发生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的有15例,占比12.5%。致病菌包括革兰阴性/阳性球菌、真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留置针≥7d为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针对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护士需及时为其更换留置针,同时要优化护理流程、定期观察穿刺部位做好皮肤管理及环境管理,降低感染可能性,提高治疗效率。

  • 标签: 急诊输液室 静脉输液 留置针 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输液室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诊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上述患者输液情况进行记录和观察,收集发生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患者的基本信息,查明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基于现有经验和规章制度制定护理措施。结果:120例患者中,发生留置针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的有15例,占比12.5%。致病菌包括革兰阴性/阳性球菌、真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留置针≥7d为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针对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护士需及时为其更换留置针,同时要优化护理流程、定期观察穿刺部位做好皮肤管理及环境管理,降低感染可能性,提高治疗效率。

  • 标签: 急诊输液室 静脉输液 留置针 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性感染的原因。方法选择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出现植入性输液港相关性感染,寻找原因,并进行护理。结果输液感染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以及个人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对相关性感染,对患者强化营养支持,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静脉输液港 相关性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医院门诊输液室病情复杂,人员繁多,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我们对可能造成门诊输液室交叉感染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使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大大下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交叉感染 对策
  • 简介:【摘要】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儿科开展输液治疗的重要环境。近年来,随着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等的流行,医院的管理层对输液室的感染控制予以了高度重视。本文对门诊输液室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门诊输液室防范感染发生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儿科门诊输液室的管理水平,避免患儿发生感染

  • 标签: 儿科 门诊输液 感染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儿科开展输液治疗的重要环境。近年来,随着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等的流行,医院的管理层对输液室的感染控制予以了高度重视。本文对门诊输液室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门诊输液室防范感染发生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儿科门诊输液室的管理水平,避免患儿发生感染

  • 标签: 儿科 门诊输液 感染因素 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