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塞北云高,鸿鹄翱翔。沃原莽莽,气象雄强。兴安岭,举松涛而掀浪;松花江,腾碧水以扬香。擎起北天,国门豪壮;一方水土,气宇轩昂。大地丰饶,半载雪花长依恋;偏东居住,最早天明迎太阳。

  • 标签: 龙江 诗赋 兴安岭 松花江
  • 简介:宋代殿试诗、赋始于开宝六年,对进士是否黜落、排定名次至关重要。殿试诗赋论题目现多可考。礼部正奏名进士一般考有三题,特奏名等一般只考诗、论,要求也较低。多在儒家经典中出题,也有出自道经、史书的题,宋初还曾以时事为题,试题常换用、重复。在殿试中赋的地位最重要,其次是诗,论则无关紧要。

  • 标签: 宋代 殿试 诗赋论题 考论
  • 简介:楚辞是朱熹诗赋创作的重要的学习对象,楚辞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对朱熹的辞赋与诗词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朱熹为数不多的赋作来看,其辞赋创作不仅在体裁上主要采用骚体,而且在词藻与句式上也是对楚辞的充分吸收和化用,此外,在作品的精神情感上也有着与楚辞的内在统一性,表现出对楚辞从表到里的全面接受。就朱熹众多的诗词而言,楚辞的影响深入到朱熹诗词的体式、辞藻、句式、用典、意境以及思想精神等各个方面,楚辞是朱熹诗词创作的重要源泉。

  • 标签: 楚辞 朱熹 诗赋创作 影响
  • 简介:钱大昕是清代最为著名的学者之一,其著述宏富,内容广泛。今人陈文和先生主编的《嘉定钱大昕全集》可谓是对其著述的集大成者,兼之近年来亦有不少专家学者倾力辑补佚作,成绩斐然。然而,文献浩瀚,佚文辑补似乎难以尽竭,笔者近时又新发现钱大昕赋、论文三篇及诗二首,可补《全集》之阙,特为拈出,聊附骥尾。

  • 标签: 钱大昕 《嘉定钱大昕全集》 佚作 辑佚 考释
  • 简介:李白《明堂赋》《大猎赋》,杜甫"三大礼赋"及《封西岳赋》,均属光赞盛美之作。真正能表现李杜个人性情的是咏物自喻、写景抒怀之作。李白《大鹏赋》、杜甫《雕赋》,既完成了个体生命的宏观写照,也切合着国家形象的时代建构,并以其高远的境界与卓异的品质感染着历代读者。李杜赋作的体制风貌同而又异。"同"在:假赋试才以求仕进,以散驭骈以为新变。"异"在:李白与心徘徊,以文驭诗、化诗入赋,以至诗赋难分,由此可见赋体新进的承继与预告;杜甫随物宛转,刻意锤炼、化赋入诗,乃至以赋为诗,留给赋史的是超越传统的失败与警示。自李杜始诗取代赋而成为文坛主流。诗赋地位的消长主要由诗赋本身的体式特征所决定,也与外部环境有关。

  • 标签: 李白 杜甫
  • 简介:本文论述了《陈风·月出》对后世咏月诗赋的影响较大,后世诗赋中不论是写月下美人,还是借月写相思之情,从中都可以看到《月出》的影子,月亮已成了相思离愁的象征物,另外,《月出》对一些赋作的意境构设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 标签: 《月出》 美人 相思
  • 简介: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诗歌创作方面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离不开他对庾信诗赋的颇多接受,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1.李商隐承传了庾信自慨身世、伤春悲秋、忧国伤时等“以悲为美’’的审美经验和书写精神,奠定了其诗歌“感伤化”写作的基调。2.李商隐主要接受了庾信“使事用典”、“意象开掘”、“骈赋化’’写作等技法,诗歌显得“俪偶”、“丽密”、“绮丽风华”、“绵邈精工”。

  • 标签: 李商隐 庾信 诗赋 接受
  • 简介:《岁月留痕》是丁鑫发先生即将付印出版的一本古典诗词集。四百多篇诗词作品,叙写了作者入伍始至今达55年之久的喜怒哀乐,记录了起伏不凡的人生际遇。赏读《岁月留痕》,探寻作者的人生轨迹,品味作者的心路历程,给人情感方面以巨大震撼,深刻感受到寓于其中的正能量。

  • 标签: 《岁月留痕》 古典诗词 心路历程 震撼 正能量
  • 简介:西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整理群书的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汉书·成帝纪》:“河平二年秋八月,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谒者陈农使使求遗书於天下。”何焯《义门读书记》:“刘向校中秘书,孟坚大书于帝纪,尊经籍也。”《汉书艺文志序》则有更详细的记载:

  • 标签: “赋” 诗赋 汉书艺文志 秘书 刘向 记载
  • 简介:曹植亲情诗赋数量多,题材广,构成了完整的亲情世界。曹植具有特殊的人生经历,人生后期始终处于被猜忌、被疏离的境地,亲情裹挟在政治漩涡中,亲情表达也在真诚中深蕴着不可言说的矛盾,有时甚至需要以隐喻的方式呈现,从而使曹植的亲情诗赋具有独特的样貌与价值。

  • 标签: 曹植 亲情 诗赋 缘情
  • 简介: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诗赋作品反映了他和当时人民遭遇水、旱、风、沙、暑、瘿等多种灾害的困苦情景,展示了封建官吏在灾害面前的不同作为和天灾背景下的多样世态,表达了对受灾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深切同情和人力可为的御灾思想,批判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和热衰名利的世风,表现了仁厚的情怀、深邃的思想和旺盛的政治热情,构成其诗在题材开拓和诗风变革中的重要成就,同时具有珍贵的灾害史料价值。

  • 标签: 梅尧臣 责任意识 祈雨 大风 大热 政治讽刺
  • 简介:李中峰先生是当代西部一位杰出诗人。他热爱传统文化,文化功底深厚,具有浓郁诗人气质,几十年来创作的诗赋近3000首(篇),其特点一是众体皆备,诗词曲赋文兼写,诗歌以格律诗为主,格律诗以七绝见长。二是题材广泛,咏怀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新田园诗既描写原生态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又体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风尚;讽喻诗继承了中国诗歌的"美刺"传统。三是风格多样,其中有一些七绝佳作令人拍案叫绝。中峰先生的诗赋创作继承了中华古典诗赋的优秀传统,又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中峰先生以及当代许多传统诗歌创作实践是对后现代非诗化诗风的矫正。将当代众多的创作古体诗赋的作家屏之于当代文坛之外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不能只把眼光关注到小说、散文及现代诗上面,应该放开眼光,抛弃陈见,关注那一大群以古体格律诗为载体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诗人及其他们的创作。

  • 标签: 李中峰 西部诗人 诗赋 格律诗 推陈出新
  • 简介:元代以来,许多文人围绕云南的滇池写下了不少的诗赋。这些诗赋或写滇池之美丽风景,表达热爱和赞美之情;或专言兴修滇池对百姓造成的苦难,表达同情和悲悯之情;或叙滇地历史和沿革,表达对家国一统和历史兴乱的深思。一方面有对自然美景的纯粹赞美,另一方面也体现以“滇池”为代表的昆明文化对中原文化上的认同和政治上的归附。对元明以来滇池诗赋的梳理和分析,有助于云南地方文学研究的加深。

  • 标签: 滇池 诗赋 特色
  • 简介:萱草是中国古代植物审美文化系统中颇具内涵的一类花卉形象,早在《诗经》时代就已出现,并进一步被赋予忘忧的核心主题。萱草在古代文学的书写中具有其独特的审美形象,并成为建立其象征性的基础。随着文化思潮的发展以及文学内部艺术规律的要求,萱草在忘忧的主题之外逐渐形成代母、孝亲的新型象征,并盛极一时,出现了形式内容多样的文学创作现象。萱草被认为的宜男象征则在现实经验、创作演化以及女性形象的转变中逐渐远离了主流话语,但依然属于萱草象征意义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萱草 审美形象 象征意义
  • 简介:宋承唐制,省试进士科初以诗赋、论、策、帖经、墨义为考试内容,其中又以诗赋为重。自太宗时代起,越来越多的士人对这种以诗赋为主的取士方式提出异议,认为应该提高策论、经义在进士考试中的地位。熙宁二年(1069),议更贡举法,欲罢进士诗赋考试。熙宁三年贡举,殿试进士科取消诗、赋、论三题考试,以策题取而代之。熙宁六年贡举,

  • 标签: 进士科 诗赋 经义 宋元 考试内容 考论
  • 简介:1392年朝鲜王朝成立,李成桂继承前朝高丽末对明“事大外交”的方针,朝鲜将表笺、奏章等事大文书作为两国交流的手段。但洪武末期朝鲜向明朝上呈的表笺成为明朝与朝鲜发生外交纠纷的起因。为解决表笺事件,权近赴明。

  • 标签: 表笺事件 权近 诗赋外交
  • 简介:1996年9月,由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首次公开了毛泽东同志十首未发表过的诗词,其中《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两首,在1997年《诗刊》第一期《毛泽东诗选辑》中也选辑了出来。可见这两首诗在毛泽东诗词所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透过这两首诗,我们看到了毛泽东同志用诗这种独特的艺术评论形式,站在与历代诗人以诗论诗的不同角度上来对鲁迅的诗进行高度的评价。以诗论诗是我国诗歌创作题材的一种取向,而且源远流长。李白对屈原,杜甫对李白,韩愈对李白、杜甫都有过以诗论诗的精神概括

  • 标签: 以诗论诗 鲁迅先生 《毛泽东诗词集》 毛泽东同志 诗歌创作 七绝
  • 简介:旨在大历史的语境下,从历史巨变、文体自身嬗变、个人审美趋向、政治谋略等几大方面详细分析曹丕"诗赋欲丽"理论的提出原因,对其"诗赋欲丽"理论的背景原因提出新的质疑.

  • 标签: 社会变更 个人审美 政治谋略
  • 简介: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的讲话上指出,“要把握传统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这是一个艺术复兴的时代,时代创新的驱动下,每一个艺术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独特性进行融合创新,而舞蹈艺术作为当今艺术发展的一个热点,以及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将中国传统诗歌文化以舞蹈作为载体巧妙的融合,并通过顺应教育政策,以教育作为媒介来传承和发展。

  • 标签: 中国传统诗歌文化 中国舞蹈文化 交融 创新
  • 简介:在中国古代,诗与赋是两种各自独立而又保持着十分密切关系的文体。在发展过程中,诗体与赋体互相渗透,由此产生诗的赋化和赋的诗化现象。这是诗赋二体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重要诗赋作家,他出身江南华门望族,在梁朝官高宦显。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奉命出使西魏,因文学才名被扣留长安,先后仕于西魏、北周,终生未能南返。在北朝他“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周书》本传)。庾信文才高瞻,诗赋兼擅,北周宇文说他“妙善文词,尤工诗赋,穷缘情之绮靡。尽体物之浏亮”(《庾信集序》)。从创作艺术看,诗的赋化与赋的诗化是庾信诗赋的重要特色,也是其诗赋文学价值的重要体现。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如下探讨,以就正于学术界方家。

  • 标签: 诗化现象 诗赋 赋化 创作艺术 诗歌 乡关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