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何其芳前期的散文,风格华美典雅,意境空灵精致。方敬曾这样评论:“无论从思想感情或者艺术表现来看,同他的诗都很相似——他的早期散文,有些可以说是不分行的诗或者散文诗,也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在众说纷纭中,何其芳的散文似乎徘徊于“诗”与“文”的边缘。

  • 标签: 散文意境 诗歌意境 何其芳 审美特征 艺术表现 思想感情
  • 简介:一个多年的新闻职业写手若是来了兴致,开始尝试文艺性散文写作,似有两种常见的结局,一是笔尖老是弯不过来,新闻腔难减,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终不成气候;另一种,文体的敏感性强,换笔神速,文字顿然轻灵,别开生面,给人的感觉仿佛向来就是写文艺散文的。韩晓露看来属于后一种。这有些不简单,更何况她读研的那会儿攻的是新闻专业,毫无旁骛。

  • 标签: 散文集 力量 新闻职业 散文写作 新闻专业 文艺性
  • 简介:侯景之乱是发生于南朝梁末的一次大动乱。在侯景之乱前,士大夫“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1。侯景之乱爆发后,文士们的命运大多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徐摛、庾肩吾在战乱中不幸丧命,又如江总在侯景攻陷台城后,被迫逃出建康,四处避难,之后又在岭南流寓数年。徐陵也曾因侯景之乱而滞留于北方长达数年。阴铿是侯景之乱发生后被迫流亡的文人之一。梁太清三年(549),侯景的军队攻占吴兴郡,阴铿罢任故鄣县令正欲返往建康,途中被叛军所抓,后获救逃往江陵。此后,阴铿又经历了江陵之变,

  • 标签: 侯景之乱 阴铿 诗歌创作 士大夫 庾肩吾 建康
  • 简介:何其芳早年就讲过,叙事诗需要“歌唱”一个“故事”。长篇叙事诗尤其需要如此。“歌唱”与“故事”标示了长篇叙事诗抒情性与叙事性兼备的双重属性。以往,我们只关注诗歌的抒情性而忽视诗歌的叙事性。

  • 标签: 现实主义诗歌 长篇叙事诗 抒情性 惊蛰 长诗 左翼
  • 简介:对于“河伯”(又有冯夷、冰夷、无夷等称谓)的认知,一般源于河伯娶妇的故事或者屈原《九歌·河伯》的描述。其实,二者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河伯娶妇”中的“河伯”是一位个性凶残、狡诈、暴戾的形象;而《九歌》中的“河伯”则是一位携女神游,徜徉于昆仑之巅且情意绵绵的恋者形象。不仅如此,由于地域和时代的不同,“河伯”还被塑造为其他的一些独特形象,展现出不同性格特征,这些就为我们全方位的认识“河伯”形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原始材料。因此,基于不同的文化意蕴,“河伯”在人们的心目中就具有了不同的期待视野。那么,在文学史中,如何解读河伯形象所蕴含的文化积淀及其形成缘由,则是学界需要深思和关注的问题。

  • 标签: 文化意蕴 河伯 形象 《九歌》 性格特征 原始材料
  • 简介:曹植是建安时期颇负盛名的作家,同时他的王侯身份也让他备受瞩目,但后以争储失势几度欲为阶下囚,从此愁眉不展含恨而终。曹植卓越的才华与显赫的家世,使他成为历代文学研究的焦点。作家在文学作品的形象塑造上,都会不同程度的呈现出作家本身的生活经历。在曹植词赋中的人物形象中,有怨而不怒的女性形象,也有立体多维的士子形象。曹植以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呈现文化内蕴,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曹植词赋中人物形象来分析其文化内蕴。

  • 标签: 曹植 词赋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士子形象 意象
  • 简介:作为一种民间舞蹈形式,辽西地秧歌的沿袭与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传递出深邃而复杂的民俗内涵,承载着修护乡村道德秩序、重建人类精神世界的人文功能。辽西地秧歌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要积极申报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将辽西地秧歌纳入到人类共有的文化体系之中,还要依托高等学校平台,努力扩展艺术传承的文化生存空间,结合信息时代全新的审美质素,提升辽西地秧歌的审美价值、扩大辽西地秧歌的接受群体。

  • 标签: 辽西地秧歌 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 简介:西部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文化的交汇和相融,使它有着跟东部文化截然不同的独特魅力。同时,西部文化又有着极强的封闭性,很难为外界所同化,差异性极大。西部民歌(如凉州贤孝)和大手印文化分别代表了西部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当下关怀和终极超越。贤孝文化代表了西部文化包罗万象的入世智慧,而大手印文化则完成了西部文化的超越。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体用.代表了西部文化的博大和精深。这两种文化思想融入了我的血液。渗透了我所向往的文学精神,供给了足以让我们灵魂安宁、大气、慈悲、和平、博爱的养分。

  • 标签: 西部文化 凉州贤孝 大手印文化
  • 简介:作为人类录音技术的重大创新,唱片及其播放设备的研制和不断完善,逐步实现了人类对声音的有效保存和延时传播,将人类自古以来“将声音保存下来”的梦想变为现实。这一录音技术以1877年7月18日,美国人爱迪生在实验室里首次成功录下自己的声音并播放出来,并在不久之后又研制出记录声音的圆柱形蜡筒和专门播放这种蜡筒的留声机为里程碑,它开启了人类记录并重播自己声音的历史。这一早期的录音技术和录音媒介经过不断改进,及至19世纪末研制出耐磨的圆形虫胶唱片,自此唱片工业开始进入迅猛发展的时期。

  • 标签: 声音 唱片 晚清民初 录音技术 嬗变 文化
  • 简介:自19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国际学界最显著的话题,有关全球化的研究和言论在汉语学界同样炙热。根据旅美学者刘康的观点,全球化是指冷战结束后跨国资本建立的所谓“世界新秩序”或“世界系统”,同时也指通讯技术以及“信息高速公路”所带来的文化全球化传播。更进一步,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层面把握其内涵。

  • 标签: 文化政治学 对话主义 21世纪 金惠敏 文化全球化 “信息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