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准确地理解儒家,首先须区分普遍意义上的与文本意义上的。儒家认为诗歌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是对志、情的抒发。从生命存在的角度而言,情感是人类生命意志的经验性显现,诗歌是对生命意志的表达。志、情是合一的,是对人类生命意志的整体描述。志与情的区别是在人类情感内部显现的,分指情感的理性层面与感性层面。儒家认为道德教化须以情感教育为基础,其关键在于恰当地抒发情感,而诗歌则被认为是其实现途径。作为上古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在春秋战国时便开始衰落,原因有三:礼乐制度的崩溃,诗歌的经典化与审美的独立。

  • 标签: 儒家 诗教 生命意志 情志 美善 礼乐制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0-03
  • 简介:    二、从温柔敦厚到温厚和平    温柔敦厚的《提出后,彼以为温柔敦厚之,    三、别开生面——王夫之的    王夫之以博古通今的方式继承了温柔敦厚的

  • 标签: 教观 温柔敦厚诗 王夫之温柔敦厚
  • 简介:摘要“”一直被我国视为重要的教育观念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儒家产生与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动因,深深影响到了我国近现代以来的美育观念,成为美育观念形成的基础。

  • 标签: 诗教观 动因 美育观念 基础
  • 简介:中国是诗歌的王国,繁花似锦,高潮迭起。中国古典诗歌萌芽于原始文化,肇始于春秋战国,至唐而登峰造极,经宋到元则江河日下,越来越不景气。鲁迅先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闻一多先生也认为,宋元诸家“都是多余的,重复的,以后的更别说了”。

  • 标签: 诗教 中国古典诗歌 诗美 原始文化 春秋战国 不景气
  • 简介:以诗歌、对联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是我国的传统教育形式。我国有不少名家和教师,运用此种教育形式,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同志,就是的典范。早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时,就在学生自修室通往教室、饭堂的过道上,悬挂小黑板,用于。针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好坏,写诗于黑板上,进行表扬或批评,说服或鼓励,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些,后来搜集在《校园百咏》里。

  • 标签: 诗教 教育效果 道德品行 传统教育 女子师范学校 先主
  • 简介:摘要现代诗歌蕴含着诸多美学原则,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渗透审美化教学,让学生在现代诗歌的独特美中享受美的熏陶,在“动之以情”的感受中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观。

  • 标签: 现代诗歌审美化教学形象性
  • 简介:摘要提倡“”,其实就是提倡一种美育。在中小学教学中,从诗歌入手,对那些干净的心灵实行“”,意义极为重大,从而选择合适的诗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诵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 标签: 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心灵教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2-24
  • 简介:教育,进行,古人进行

  • 标签: 诗教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24
  • 简介:教育,进行,古人进行

  • 标签: 诗教
  • 简介: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汉语言文学最佳的文学表现手法之一,是我国真正的传统文化之精髓,民族文学之精华,是文学艺术宝库中最精美的瑰宝。它会萃了其它文学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集中体现了文学艺术的美。诗词对教育人培养人有独特而重大的作用,不但能给人审美的享受,而且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艺术修养,激发人的创造兴趣和才能,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使人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 标签: 中华诗词 文学艺术 美育 素质教育 诗教
  • 简介:摘要以诗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艺术熏陶,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儒学教育传统,它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美学色彩,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整个校园环境都可以变成环境,让学生在

  • 标签: 诗歌 教育 中小学
  • 简介:<正>自从柏拉图将宇宙现象二分,认为诗人所模仿的是变动不居、没有永恒价值的外部世界的幻象,从而将诗人逐出理想国以后,无数诗人曾以为媒介思考和探索在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本身成为诗歌的永恒主题之一。进入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运动,这一主题在美国最重要的现代诗人之一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Stevens1879—1955)的创作中得到最集中的表观。史蒂文斯的作品围绕着一个终极思考——现实与想像的关系,以及作为二者中介的诗人

  • 标签: 史蒂文斯 超级虚构 艺术想像力 感觉经验 现代主义 美国文学
  • 简介:诗歌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提升学生的“美”意识,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态。

  • 标签: 诗歌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 简介:摘要于实际的生物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一些诗词进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深化知识,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素质。

  • 标签: 先声夺人画龙点睛启迪思维
  • 简介:透过经学诠释学的视域,儒家以“思无邪”为中心的《,是历代儒士在《》之为“义之府”的前理解中,对《意义在此时当下的筹划、构建及修正。作为第一位自觉的《》学诠释者,孔子断章取义,引《》论《》,以“思无邪”本文的字面意义对《的意义予以概括性的规定;《毛诗序》则将“思无邪”的整体意义规定为一种政教类型,视《》本文为一个内在一致的统一体,以“美刺”言,形成从整体到部分融贯一致的封闭的诠释循环系统:朱熹则以对本文实际真理的肯定修正“美刺说”.并在“劝善戒恶”的层面,重新构建了“思无邪”之“使人得其情性之正”的去邪归正的《

  • 标签: 经学诠释学 《诗》教 思无邪 诠释学循环 完全性的先把握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28
  • 简介:《国语》引《》9条、赋《》5条)、春秋后期(襄公至哀公)183条(《左传》引《》82条、赋《》55条、歌《》25条,《孟子》载论《》6处、引《》35处,西周以至春秋士大夫引《》歌《》、《左传》作者引《》、上博竹书《诗论》论《》解《》、墨家引《

  • 标签: 学系统 学观诗 诗学
  • 简介:秋风辞听说你瘦了,瘦成了秋天。如果再瘦去一些,我就能将你抱起放到蒲公英上面飞。白色绒毛织成的裙子拂过水面,

  • 标签: 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