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血液检验的80例贫血患者研究的观察组,其中28例为巨幼细胞贫血(A组)、52例为缺铁性贫血(B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细胞实验室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RBC/MCV、RBC指标值均显著高于B组对照组。结论对患者实施血液检验可为贫血临床诊断及鉴别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促进诊断准确率得到提高。

  • 标签: 贫血 血液检验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急性右小腹疼痛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100例进行研究,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50例)对照组(n=5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B超检查进行诊断,研究组患者采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进行诊断。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的总准确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性右下腹疼痛 螺旋CT 诊断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骨斑点症是一种少见疾病,发病率为千万分之一左右[1],无性别差异,多是在相关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国内对骨斑点症病例报道主要是应用X射线检查进行影像学诊断。随着CTMRI的广泛普及应用,笔者认为根据病情选择CTMRI检查,藉此提高骨斑点症的影像诊断水平。

  • 标签: 骨斑点症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对不同类型的Dandy-Walker综合征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判断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DandyWalker综合征的声像图表现及随访结果。结果4例典型Dandy-Walker畸形,1例有家族史,3例否认有家族史,5例Dandy-Walker变异性,1例产后死亡,另4例产后存活,随访未发现明显异常。4例单纯颅后窝池增大,产后随访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超声对胎儿不同类型Dandy-Walker综合征的产前诊断预后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产前 超声诊断 胎儿Dandy-Walker综合征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对胃癌诊断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104例胃癌患者、75例胃良性肿瘤患者,以及8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FBG水平。再根据化疗前后血浆FBG下降幅度将104例胃癌患者分为3个亚组:A组患者25例,血浆FBG下降幅度〈0.5g/L;B组患者49例,血浆FBG下降幅度为0.5~1.0g/L;C组患者30例,血浆FBG下降幅度〉1.0g/L;对比分析这3组患者的化疗近期疗效。结果1胃癌组、胃良性肿瘤组、健康体检组血浆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血浆FBG显著高于胃良性肿瘤组、健康体检组(P〈0.05),胃良性肿瘤组与健康体检组血浆FB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绘制ROC曲线,血浆FBG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9(95%CI0.627-0.830)、最佳cutoff值为4.07g/L,得到血浆FBG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准确度分别为72.12%、80.38%、70.75%、81.41%、77.10%。3A组、B组、C组间化疗近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化疗近期疗效显著优于B组(P〈0.05),B组患者化疗近期疗效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血浆FBG检测不仅有助于胃癌与胃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还有助于预测胃癌的化疗近期疗效。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胃癌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颅颈动脉狭窄斑块的诊断中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的应用价值。方法95例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同期52例诊断为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周内行64层螺旋CTA扫描。结果实验组95例患者中存在斑块者81例,斑块检出率为85.3%,高于对照组36.5%,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检出率,混合斑块软斑块的总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A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斑块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T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狭窄 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颅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检查过程中运用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选出63例患者病历,该组患者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再从患者病历中选出47例未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比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了解患者颅颈动脉血管的狭窄斑块情况。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组共有54例患者被检查出具有动脉血管斑块,检出率为85.71%;而对比组患者中则有17例患者被检查出具有动脉血管斑块,检出率为45.9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病例数也要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检测方法对患者的颅颈动脉狭窄斑块进行检查具有着较高的临床意义,并且能够准确对动脉狭窄斑块的位置进行确定,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治疗的可靠数据,值得在临床实践应用中进行推广。

  • 标签: CT 血管造影技术 颅颈动脉 狭窄 斑块 检测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BI评分预测、判断肝癌(HCC)预后价值。方法选择119例肝癌根治术后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IBI评分标准分为0分、1分2分组,观察IBI评分H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结合BCLC分期进行无瘤生存时间分析。结果IBI评分异常增高0分患者比较,血清AFP水平≥400IU/L、肝内转移阳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BCLC分期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IBI评分0分、1分、2分者,无瘤生存时间呈显著性递减关系(P<0.05);BCLC分期越晚,其无瘤生存时间越短(P<0.05)。结论IBI评分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BCLC分期具有一致性,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 标签: IBI评分 肝癌 预后判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CT与超声于甲状腺多发结节的定性诊断效用,总结诊断方法。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癌患者50例(共121个结节)分别行CT、超声定性诊断,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85.95%、恶性肿瘤敏感度72.09%,CT诊断74.38%58.17%,两种方法联合诊断89.26%79.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粗大钙化超声诊断准确率64.71%、恶性肿瘤敏感度75.00%,CT诊断82.35%100%,联合诊断94.12%100.00%,三种方法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结节定性检查超声诊断效相对较高,对于钙化结节CT诊断效用较高,CT联合超声可提高定性诊断准确率。

  • 标签: CT 超声 甲状腺多发结节 定性诊断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123-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转移瘤放射CT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8例骨转移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骨转移瘤患者各44例,其中实验组患者运用CT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运用X线进行诊断。比较两组骨转移瘤患者的检出率。结果两组骨转移瘤患者经过诊断发现,实验组患者骨转移瘤的检出率为97.7%(43/44);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为54.5%(24/44)。经过对比,实验组患者骨转移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骨转移瘤患者的诊断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诊断方式能够有效的对骨转移瘤患者进行诊断,并且较X线的诊断更佳,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

  • 标签: 骨转移瘤 放射 CT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白血病患者进行染色体畸变检测,分析它们对白血病分型诊断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96例白血病患者中,无分裂相2例,77例测到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81.94%(77/94),部分染色体异常FBA亚型相关,对临床治疗预后判断十分重要。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白血病的分型诊断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白血病 染色体 R显带 核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及X线钼靶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0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给予超声及X线钼靶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对乳腺癌的灵敏度。结果超声及X线钼靶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900%及8100%,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联合X线钼靶诊断的阳性率为9400%,显著优于单独使用超声或X线钼靶诊断(P<005)。结论超声与X线钼靶联合诊断乳腺癌各具优势,在临床诊断中,可联合使用,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超声 X线钼靶
  • 简介: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骨代谢标志物血清-NTx(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对肺癌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诊断预后价值。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涉及骨代谢标志物血清-NTx肺癌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诊断预后的临床研究,按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资料,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其中英文文献6篇,中文文献5篇,有关NTx对肺癌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研究8篇,预后研究2篇,1篇文献同时涉及诊断预后的研究。共计1203例研究对象,肺癌患者726例,乳腺癌患者372例。诊断骨转移:合并灵敏度为76.5%(95%CI:61.5%~86.9%),合并特异度为83.3%(95%CI:77.1%~88.1%);总生存期的风险比(HR):初治高血清-NTx者与低血清-NTx者比较,合并HR=1.208(95%CI:1.128~1.293,P〈0.05)。结论NTx对肺癌乳腺癌患者诊断骨转移评估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NTX 肺癌 乳腺癌 骨转移 预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探讨提高螺旋CT扫描质量图像诊断价值的技术要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直观的依据,对临床上合理的使用、评价疾病细节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螺旋CT 扫描质量 图像诊断价值 技术要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MRI与CT对于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对比。方法将我院确诊患有前列腺癌的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诊断,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A组B组,A组患者50例采用MRI进行诊断,B组患者采用CT技术进行诊断,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评价。结果A组患者采用MRI技术进行诊断,共诊断患者50例,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数为49例,诊断率为98.0%;B组患者采用CT的技术进行诊断,共诊断患者50例,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的患者有38例,诊断率为76.0%。两组的诊断结果数据差异较为明显,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100例患者的前列腺癌采用MRICT两种不同的技术进行诊断,结果显示,采用MRI技术的A组患者诊断率为98.0%,要远远的高于采用CT技术的B组患者,可以看出,采用MRI技术能够较为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前列腺癌,效果较为明显,建议在临床诊断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前列腺癌 诊断 MRI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期的宫颈癌进行CT与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份~2015年1月份收治的不同时期宫颈癌患者70例,进行CT与MRI检查,并对比其检查结果。结果比较CT与MRI在Ⅰa、Ⅱa与Ⅰb期的检出率,CT的检出率低于MRI;比较其在阴道、基质浸润与宫体侵犯的检出率,CT的检出率低于MRI,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组对CT与MRI在不同期宫颈癌的检出率比较,MRI在Ⅰa、Ⅱa与Ⅰb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MRI在宫颈癌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CT MRI 宫颈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β-HCG联合孕酮在宫外孕早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120例患者,60例观察组为宫外孕患者,60例对照组妊娠正常。观察组对照组分别采用血清β-HCG检验,孕酮检验血清β-HCG联合孕酮检验,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方法治疗结果。结果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血清β-HCG(IU/L)含量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酮(ng/ml)含量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敏感度高于单独用孕酮或血清β-HCG检测的敏感度(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高于单独用孕酮或血清β-HCG检测的特异度(P<0.05),联合检测准确度高于单独用孕酮或血清β-HCG检测的准确度度(P<0.05)。结论血清β-HCG联合孕酮在宫外孕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具有灵敏性、准确性可靠性的特点,能够在妇科临床上被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血清&beta -HCG 孕酮 宫外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