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影视人类重新建立了文化的新的介绍、理解、诠释的方法,影视民族志也完全形成了不同于超文本(hypertext)形式的民族志。由于共有人类的提倡,反馈法(feedback)也成为了文化人类传统田野调查方法。然而,影像总是某一社会空间、某一社会场景的时间性凝固,因而在拍摄者、被摄者、观摩者三方总会引发怀旧·乡愁情绪,在工业化迅猛的今天,即便是较短的时间差距也会引发怀旧·乡愁。怀旧·乡愁一方面对趋向同质化的社会变化存在反作用力,但是同时,怀旧·乡愁自身也体现出了一个逐渐趋同的复杂过程。

  • 标签: 影视人类学 共有人类学 怀旧·乡愁
  • 简介:费迪南·德·索绪尔,法国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奠基者,被称为现代语言之父,也就是他将语言塑造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对世界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索绪尔语言也成为"索绪尔主义",以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为基础,"就语言而研究语言"。

  • 标签: 语法 语文学 能指 所指 语言 言语
  • 简介:傣族舞蹈作为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它直观而又含蓄地再现了本民族的物质生产生活、民族性格、风俗节庆、传统习惯、宗教信仰、思想情感、价值追求等,以"形而下"的舞蹈形态表征"形而上"的、神圣的精神世界。分析研究傣族舞蹈不单是为了解傣族文化的渊源与特质,更是提升文化自觉、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方式。

  • 标签: 艺术人类学 民族民间舞 傣族舞蹈
  • 简介:美国艺术社会兴起于20世纪中后期,霍华德·贝克尔的“艺术界”和理查德·彼得森的“文化生产视角”奠定了它发展的基础。美国艺术社会深刻地揭示了艺术的社会建构性,并系统地探讨了社会对艺术的影响。在它内部存在着关于意义的争论,结合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成为共识。对中国发展艺术社会而言,美国艺术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艺术界 文化生产视角 知识地图
  • 简介:随着学科的调整,艺术升格为一门独立的门类,音乐和舞蹈升为一级学科,学科的升级要求艺术学科和舞蹈学科加速调整已有的学科结构,适应时代的要求.当前的学科架构大多是较为西化的门类结构,但随着中国艺术和舞蹈的发展,其学科架构及建设理念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艺术和舞蹈的教学水平.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音乐与舞蹈学科设置的意义,提出了完善艺术和舞蹈学学科建设调整的措施,为艺术及舞蹈学学科的完善提供参考.

  • 标签: 艺术学升格 舞蹈学 学科架构 措施
  • 简介:西方当代文化理论主要指的是西方当下颇为流行的文化理论,如现代图像学理论、社会学理论、文化人类学理论等。西方当代文化理论涌入我们视野的这一文化现象,也促使我们应该以跨文化的学术视野,来看这些西方当代文化理论与世界当代艺术的关系。同时,西方当代文化理论中一些有效的理论与方法值得比较艺术借鉴与吸收,为比较艺术拓展研究与互释不同文化圈的艺术现象、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的视野。图像与社会学理论借助了其他文化学科理论的综合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艺术隐藏的象征意义或图像含义以及艺术外围的相关问题,在跨学科层面上与比较艺术有相同之处;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非主流族群艺术形态,这一点也与比较艺术在平等对待与研究不同族群艺术现象的态度有一致的地方;文化人类宏观地关照人类的艺术现象,对于研究不同文化圈艺术现象的关注方式也与比较艺术在学理上有相通的特征;文化相对主义使“去中心主义”成为可能,消除中心主义也是比较艺术的基本思路。在比较艺术与西方当代文化理论的关联中,借鉴有益的西方现代文化理论,可以找到更多的比较艺术的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也为比较艺术拓展研究的视野与跨文化的视通提供多角度,毕竟比较艺术是开放的视域和跨文化的艺术理论研究。

  • 标签: 西方当代文化理论 比较艺术学 互释关系 后殖民主义
  • 简介:2015年6月,新西兰梅西大学和维塔工作室代表团访问解放军艺术学院,与学院达成合作交流初步意向。在总部首长、机关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学院组成"解放军艺术学院代表团",由常务副院长董斌任团长、副政委刘亚军任副团长,总政办公厅李尚杰秘书任翻译,训练部张启超部长。

  • 标签: 解放军艺术学院 吉林艺术学院 詹庆 总部首长 训练部 刘亚军
  • 简介:处于学科建设初期的中国艺术人类,涉及学科本身的诸多问题亟待深层次的理论阐发。中国特殊研究情境中的艺术人类研究,其理论基础的构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主要由人类的理论、艺术的理论和中国的艺术田野研究实践中生发的理论三个部分组成。处于学术发展时期的中国艺术人类,需要一批来自不同学科有志于此研究的学者通力合作,关注社会现实,扎根于田野实践,及时进行理论的总结与提升,以期更为清晰而准确地阐明学科自身的一些基本问题,生发出中国经验的理论表达,贡献给国际学界。

  • 标签: 中国 艺术人类学 理论基础 人类学 艺术学 田野研究
  • 简介:苗族服饰纹样,至今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图腾意象,其中“蝴蝶纹”是施洞地区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苗族图腾符号。以“蝴蝶”为母题的纹样造型丰富多变,被大量的运用在服饰中,是对“母亲”始祖和生殖崇拜的象征物,这与当地流传的“蝴蝶传说”以及《苗族古歌》中的“妹榜妹留”“蝴蝶妈妈”形象相互呼应。服饰“蝴蝶”图腾纹样和《苗族古歌》中的“蝴蝶”形象,组成了对女性始祖崇拜的信仰体系。“蝴蝶”符号在施洞苗族地区尤其是女性群体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人类意义,它促使女性完成了从个体到社会化“母亲”角色的转变,同时也加强了族群认同的意识,并且使刺绣和制衣工艺开始向专门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 标签: 蝴蝶图腾 苗族服饰 《苗族古歌》 教育人类学
  • 简介:对于存在于民间的宗教信仰,学术界持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不是宗教,因为民间信仰杂乱,与迷信、巫术紧紧相连;一种则认为它是民间的一种宗教,因为它与宗教有很形似的功能。带着对民间信仰神秘感的探索,假期参与观察了隆德县每年一次的大型庙会——北联池庙会,发现民间信仰与村际空间存在着经济、精神、文化、政治、娱乐等诸多的空间链接关系,民间宗教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很大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民间信仰 宗教 北联池 庙会
  • 简介:博物馆是公共叙述、公共仪节展开的空间,也是政治与文化被产出、被观察与再生产的空间。当文化整体观的思想完全占据展览策划的思路时,博物馆成为权力的巩固者,站在无所不知的主导者的视角下去审视一个差异化的社会。随着学术界对自我与他者讨论的深入,博物馆开始提倡以观众为中心的策展理念,将多元文化以及与观众自身生活相关的议题融入展览策划与教育活动中,强调学术的文化反应,以消除博物馆作为权力的拥有者,将“我”的观点放大来影响观者。

  • 标签: 博物馆 展览策划 观看视角 身份建构
  • 简介: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关系到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儿童时期的活动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文萱以使用人群、儿童行为特征为出发点,从场地要素的功能空间、地形、色彩、植物、游戏设施等对达令港广场设计的儿童活动场地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儿童的行为特征对儿童活动场地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总结设计手法,以期对中国的城市公共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儿童活动场地 儿童行为学 儿童活动场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