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静 江洋琳 芦文丽 张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384 王静为天津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现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市眼科医院 300022,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300070,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384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觉训练对成年人视功能异常所致视疲劳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视觉训练室进行视觉训练的成年人视功能异常所致的视疲劳患者93例186眼,其中男48例,女45例;平均年龄(30.43±6.39)岁。所有患者双眼视功能初次检查包括综合验光仪检查屈光度、Worth 4 Dots检查双眼视、立体视、Von-Graefe法测量远近距水平眼位、旋转棱镜法测量融像范围、融合交叉圆柱镜法测量调节反应、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翻转拍测量调节灵活度以及聚散灵活度。训练师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每训练5次后复查1次。将初查、第1次复查及第2次复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初次检查时近隐斜视度为-8.0(-15.3,-3.0)△,第1次复查时减少至-5.0(-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86,P<0.01);左右眼初次检查时调节幅度分别为4.00(3.25,5.25)D和4.00(3.00,5.00)D,第1次复查时分别提高至5.50(4.25,7.00)D和5.00(3.75,7.0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84、-3.995,均P<0.01);初次检查时远距离正融像破裂点为7.5(5.0,15.8)△,恢复点为0.0(0.0,4.0)△,第1次复查时分别增加至11.0(6.0,22.0)△和4.0(0.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92、-3.748,均P<0.01);初次检查时近距离正融像破裂点为18.0(8.0,28.0)△,恢复点为6.0(0.0,12.0)△,第1次复查时分别增加至26.0(21.5,35.0)△和11.5(6.0,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95、-3.377,均P<0.01);单眼及双眼的调节灵敏度从初查时2~3个周期/min增加至第1次复查时的10~12个周期/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远隐斜和近隐斜不是右眼和左眼调节幅度改善程度差异的影响因素。初查时,22例患者的CISS评分为(25.13±9.64)分,第1次复查时降至(19.18±7.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P<0.01)。未进行问卷调查的71例患者,主诉和体征明显改善者占67.60%(48/71),有改善但仍需加强训练者占29.58%(21/71),视疲劳症状未明显改善者占2.82%(2/71)。结论系统视觉训练可使多数成年视功能异常的视疲劳患者的视功能体征和视疲劳症状改善,提示成人视功能依然有较强的可塑性。

  • 标签: 视功能 视疲劳 视觉训练 视觉可塑性 成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混合性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混合性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4周后比较患者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评分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34/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理卫生、躯体功能、健康程度、情绪角色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心理卫生、躯体功能、健康程度、情绪角色评分均提高(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982、5.130、5.232、4.829,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8.465、9.290,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4%(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混合性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情绪障碍 抑郁 焦虑 经颅磁刺激 生活质量 社会适应 安全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盆底训练联合膀胱经皮电刺激对前列腺增生患者逼尿肌功能不稳定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功能不稳定、行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盆底训练(每次15~30 min、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膀胱经皮电刺激治疗(每次40 min、每日3次)。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量(Rv)。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PSS、OABSS、QOL、Qmax、R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IPSS[(5.91±0.44)分]、OABSS[(4.78±0.22)分]、QOL[(2.20±0.13)分]、Qmax[(20.85±0.43)m/s]、Rv[(10.22±0.61)ml]改善较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功能不稳定、行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的患者,围术期行盆底训练可以改善逼尿肌功能,联合膀胱经皮电刺激疗效更好。

  • 标签: 盆底训练 经皮电刺激 逼尿肌不稳定 前列腺剜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