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华裔跨文化剧作者用英文创作的戏剧,对中国京剧在美国的传播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中国京剧元素在这些剧中的运用,不但给这些剧增加了多元文化戏剧的色彩,而且也使中国京剧元素产生了新的含义。本文通过研究黄哲伦的两个剧作对中国京剧元素的运用,探讨中国京剧在海外的接受与传播,以及京剧在成为国际戏剧资源时的演变和发展。

  • 标签: 中国京剧 美国华裔戏剧 黄哲伦 《新移民》 《蝴蝶君》
  • 简介:本文通过探讨《父亲》的戏剧风格、主题和深层文化蕴含等问题,来揭示现代戏剧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精神的一致性。它代表着一种"未来的戏剧"的诞生,标志着人们对世界的观察角度和世界呈现方式的双向根本变化。

  • 标签: 斯特林堡 《父亲》 戏剧风格
  • 简介:卡门可能是世界文学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女性形象。170年来,她平均每年出现在一部新的改编中,但各种体裁改编大都平浅了原小说的复杂性。本文回到梅里美小说的文本进行细读,指出小说中的卡门,是作者精心编织的一个东方女性的他者神话,背后蕴藏了欧洲现代化进程中,西方文化对"内部的他者"既向往又恐惧的复杂文化心态。20世纪下半期,卡门出现在东方艺术作品中,在当代东方,卡门所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她成了西方文化观念的表征。从中国作家李冯的中篇小说"卡门"中,可以看到现代化进程中的东方社会拒绝卡门形象体现的异类价值,却又难以完全排除"卡门精神"中的某些成分。

  • 标签: 卡门 神话 形象 现代化
  • 简介:戏曲艺术,是我国独特的戏剧形式,它是中华艺苑中一朵色彩艳丽的奇葩,也是世界剧坛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宝石。我国这种独特的戏剧——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已出现构成戏曲的各种艺术因素,即歌、舞、音乐、杂技和滑稽谐谑的表演,随着时代的演进,历经汉、晋、隋、唐,这些艺术因素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初步融合,到宋代,终于形成了以唱、念、做、打

  • 标签: 中国戏剧 戏剧史 艺术因素 讲唱文学 戏剧形式 戏曲艺术
  • 简介:在马拉美不多的文学创作中,三部戏剧作品《希罗底》、《牧神》与《依纪杜尔》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马拉美戏剧创作的生命力在于他真诚地吸收了20世纪之前、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为经典的戏剧创作—莎士比亚的作品,同时又以自己的诗学为出发点,揉以形而上美学的思考,划出了一道以时代为背景、又超出时代维度的流星轨迹。这可以说是其戏剧观之现代性的一个体现。

  • 标签: 马拉美 戏剧 诗学 莎士比亚 张力
  • 简介: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Duras,1914-1996)是法国当代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剧作家。1984年,小说《情人》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从此获得世界性声誉。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过程中,她写下了30多部小说,10多部戏剧作品,指导参与了20多部电影的拍摄完成。

  • 标签: 当代小说 玛格丽特·杜拉斯 龚古尔文学奖 《情人》 电影剧作 戏剧作品
  • 简介:戏剧从祭祀活动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其具体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戏剧是情节和行动的统一;二、它是一门立体的、综合的、集体创造的艺术统一;三、它是观演交流且为一次性的艺术。

  • 标签: 戏剧艺术 整一性 综合性 一次性
  • 简介:作为西方文学最直接、最古老的源头应当是古希腊文学。然而,这个源头其实并不确定。对于古希腊文学的源头,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些断片或片面性的传说。古希腊文化的源头是克里特文化,克里特文化的源头则在东方。希腊文字之前的文字或者不存在,或者不可解读,用这种文字记载的文学自然也不复存在。在以荷马为代表的世俗文学存在之前,还存在着一种宗教文学,但是,对于这种宗教文学我们却无从知晓。古希腊神话应该是西方文学的源头,但是,有关希腊神话的文字记载其实已经很晚。因此,我们推崇"到文学的源头去饮水",但真正的源头却并不易发现,或者永远不可能被发现。

  • 标签: 西方文学 源头 考辨
  • 简介:<正>这些本是我们的固有文化价值,现在却再次西风东渐。我指的是"新价值",近三十年,在全球范围内,人们渐渐认同的一套新的价值观。当做得过于教条时,人们讥称之为"政治正确主义"。但是一旦出现问题,人们又会诉诸这套价值。十八世纪西方工业化时代,开始形成两套互相环扣的价值观:一套促进产业的数量化发展,例如为起点公平而设的自由竞争,所谓浮士德精神,个人主义,适者生存;另一套对产业的数量化发展起制动作用,例如为终点公平而产生的劳工权利,社会保障体系,例如为分散权力而产生的民

  • 标签: 西方工业化 浮士德精神 固有文化 制动作用 劳工权利 十年
  • 简介:在上个世纪后现代文化语境下,莎士比亚在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再写"文学的出现:一方面,透过"再写",莎士比亚作为"大写"作者的身份被消解,其"圣经"般的文本成为众多互文溪流中的一脉;但另一方面,"再写"也是一种"活者与亡者"之间的对话,是莎剧在20世纪语境中一种独特的诗学存在,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文本修正和衍生。

  • 标签: 莎士比亚 战后戏剧 再写 颠覆 存在
  • 简介:穆旦1940年代的许多诗篇充满相互矛盾、冲突的情感、经验,这些"戏剧性"诗思是成就了穆旦作为中国杰出现代主义诗人的"丰富性",是诗人综合现实、自我、存在等多个层面的矛盾体验的结果,也是他对"尖锐"、"刺人"等审美效应的自觉追求使然。在他"反讽"的戏剧性表现方式中,有反话正说,有悖论修辞,也有结构性的异质并置情境图示。

  • 标签: 穆旦 “戏剧性” 反讽
  • 简介:泰戈尔(1861-1940)是印度伟大的作家、思想家,东方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者,也是近百年来少数几个在中国译介最多、影响最大的外国作家之一,但纵观我国近百年来的泰戈尔研究史,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泰戈尔戏剧在中国受到冷遇.所谓"冷遇"是指:A、泰戈尔的戏剧进入了中国,但反映不热烈,出现热情翻译与研究冷淡的反差;B、与泰戈尔其他类型的作品相比,其戏剧在中国的遭际尤其冷清;C、以戏剧在泰戈尔创作中的重要位置,中国对其戏剧研究的分量很不相称.

  • 标签: 泰戈尔 戏剧 印度 中国 文学研究
  • 简介:克里斯托弗·马洛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的杰出代表。他的戏剧通过富于张力的戏剧氛围和雄壮有力的无韵诗行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巨人的气魄以及人的无限欲望和追求。他对人的欲望的探索具有深刻的心理、社会、伦理和哲学的意义。从伦理的角度研究马洛的戏剧,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马洛的成就和局限。

  • 标签: 克里斯托弗·马洛 戏剧 欲望 伦理维度
  • 简介:<正>一“缪斯女神”与“经济提担”结缘是资本主义背景下繁茂芜杂的文学发展变化的突出现象之一,我们对此并不感到疑惑不解。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它不象封建制度中的自然经济,生产目的为了自给自足,而是为了牟取利润,进行市场交换。尽管商品经济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已经产生,但只是其萌芽阶段,处于从属地位,是简单的商品经济。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则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普

  • 标签: 文学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 出版商 资本主义社会 奴隶制社会 美国作家
  • 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大文豪海明成站着写作的怪癖几乎是无人不晓了,难怪海明威的墓碑上刻有这么一句双关妙语“恕我不站起来了”。实际上海明威并不是非要站着才写得出那铁骨铮铮的硬汉小说的,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腰部曾因飞机失事而受伤,站着写可以减轻一些痛苦。海明威真正的习惯是在动笔之前一个劲地猛削铅笔。纵观世界文坛,以怪诞而有趣的方法创作的文人不在少数,只是我们少有所闻而已。就写作时的姿势来说,可以称各不相同:美国大作家马

  • 标签: 西方作家 世界文坛 美国当代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 飞机失事 卡波特
  • 简介:1“狼”和“龙”西方文化中,“狼”有如中国的“龙”。都是文化意象。都是动物的图腾。都象征着非凡的力。都伴随着文化的历史发展常演常新。龙有麒麟的头、蟒的身、鹰的爪、龙是自然力的集合,象征着超自然的

  • 标签: 西方文学 西方文化 文化意象 现代文明 艾略特 上帝
  • 简介:<正>十三年来,魁北克的戏剧创作成绩斐然,数量大且品种多,使人难以理出各种新趋向和当前不同的探索。但经过粗略分析,可看到三种不同的流派:一是被相当多女性剧作家统治的新现实主义,她们作品反映的是女权运动中出现的新问题;二是以戏剧形式为创作核心的青年派;三是八十年代形成的集体创作运

  • 标签: 后现代 魁北克 新现实主义 女权运动 戏剧创作 戏剧形式
  • 简介:本文从西方社会历史的视角,提出了全球性的概念.作者认为,这个概念贯穿于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整个欧洲历史."全球化时代"已经变成了一个常见的、对于人类当前状况的特征表述.我们也不可能忽视与全球性有关的本土性问题.针对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作者提出了一种积极的策略:"从全球角度来思考,从本土角度来行动".

  • 标签: 作者 视角 本土性 文艺复兴 全球性 西方社会
  • 简介:“现代化理论”及“传统—现代”论是当代西方中心论的新形态,“依附—反依附”理论及“中心—边缘”二元观则对此提出了挑战。在此基础上,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理论把“世界体系”作为基本单元,对人类现代社会进行综合整体把握。其“中心—边缘—半边缘”三元结构论是对“东方—西方”或“西方—非西方”二元对立模式及西方中心主义史观的超越,形成了全球观与现代世界史的新模式,启发了阿布—卢格霍德、彭慕兰等一些学者发现“现代世界体系”之前的“早期世界体系”,从而对世界历史的结构做出了新的解释。柄谷行人“资本—民族—国家”三元构造论及“走向世界共和国”的瞻望,则是对“现代世界体系”理论的进一步发挥、对“东方—西方”二元结构论的再超越。

  • 标签: 比较文化 “世界体系” 东方—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