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了《〈论语〉哲学》一书,这是国内少见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诠释《论语》的书,但就书名来说,这本书就有浓厚的西方哲学的韵味。不过,综观整书,作者不过是给《论语》涂上了西方哲学的底色,其精神依然是中国的,是传统的,是儒家的。《〈论语〉哲学》的西方哲学底色的色调是丰富多彩的,本文略述一二。

  • 标签: 西方哲学 《论语》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底色 精神 儒家
  • 简介:西方道德哲学的寻根理路,经历了一个由神→人性→心理活动与主体自由选择→规范的主体间有效性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西方道德哲学在不同阶段上的不同基点的选择与定位,又使之彰显为由外在权威向内在权威,由有权威的绝对主义向无权威的相对主义,由个体主体范式向交互主体范式的转换与发展。

  • 标签: 西方 道德哲学 价值取向 合理性运动 唯科学元伦理学 非理性人学伦理学
  • 简介:罗尔斯所说的理性多元论指的是西方当代民主社会各种不同并且互不相容的合乎理性的完备的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的多元论。他通过西方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从古代之善的主题到当代之正义主题的"主题转换"(它与理性多元论密切相连),以及理性多元论出现的"历史必然"和"进步意义"三个方面有说服力地论证了"理性多元论"是始终伴随西方未来民主社会的不可消除的事实。在此基础上,他采用一种在社会基本结构(政治领域)而非完备性学说中探寻"共识"的方式来解决在多元化下人类如何共存的问题,他的解决方式应该高于那种试图从历史中寻找共识资源或通过建构新的完备性学说来探求共识的做法,因而预示了西方未来政治哲学探求"共识"方式的新的走向。

  • 标签: 理性多元论 完备性学说 重叠共识 未来走向
  • 简介:笔者认同哲学的开端是惊异,惊异是带着欣喜的倾身聆听和凝神思考。走近哲学是生命中的一种惊喜,是满怀感恩的洗礼。人应该在对生命的敬意与惊异中感悟哲学。张世英指出:"哲学之为哲学,或者说严格意义下的哲学,乃是源于对世界整体性把握这样一种最大最高的普遍性问题的惊异。

  • 标签: 哲学 家园 引论 普遍性问题 张世英 生命
  • 简介:《易传》通常被认为是释《易》之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道德哲学思想,但目前的中国伦理思想史教科书多不见对《易传》伦理道德思想的阐述,这与《周易》“群经之首”的地位是不相称的。有鉴于此,本文从三个层面上对《易传》的道德哲学思想进行了新的系统的阐释:一、依据儒家天人合一的思维架构,阐述《易传》阴阳相反相成而为“易”(即“变”)、“生生之谓易”的生命本体论,人道本于天道,故人要成就自己,就必须“继善成性”,人之所以能够“继善成性”的依据是“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二、“继善成性”的具体实现路径是“修业进德”即内修其身与开物成务,其原则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具体方法是“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三、“修业进德”的境界是“圣人气象”即“与天地合其道,与日月同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同其吉凶”的圣人境界。

  • 标签: 《易传》 道德哲学 《周易》
  • 简介: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代表西方伦理学史流变的最新动态,它对现代西方伦理学的超越既有突破后者的道德关怀和道德文化精神的一面,也有修正其伦理学方法论的一面。极端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批评和否定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侧重于否定和摧毁现代西方伦理学体系。温和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修正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试图重新确立西方伦理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地位。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必须兼有“批判性”和“建设性”这两翼。

  • 标签: 后现代伦理学 极端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 温和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
  • 简介:西方德性思想史》是江畅教授三十年如一日,厚积薄发,在研读数百部西方原著并详加考证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和撰著的又一部力作。该著在国内首次系统阐释西方德性思想史,填补了此项研究空白,为我国西方德性思想史和德性论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8月12日,人民出版社和湖北大学共同举办了《西方德性思想史》一书的出版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人民出版社编审张伟珍女士,美国迈阿密大学迈克尔·斯洛特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朱莉亚·德莱弗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国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龚群教授,《道德与文明》杂志主编杨义芹研究员,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主编李义天研究员,湖北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戴茂堂教授,《湖北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陈道德教授。各位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各抒己见,对江畅教授的《西方德性思想史》予以了中肯的评价。这里我们摘登了部分专家的发言,以帮助读者理解江畅教授的新著。

  • 标签: 出版座谈会 德性思想 思想史 西方 《湖北大学学报》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信任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理论热点之一。不同学科从不同维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不同层面的探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依然有深化和提升的空间。从哲学视角研究信任问题,除了当前的伦理学维度之外,还可以从人学的维度出发围绕利益、自由和责任等范畴进行探讨;从价值论维度研究信任本身蕴含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原则。其核心问题是社会生活中值得信任的行为和品性,即交往实践中的自由和责任问题。

  • 标签: 信任 哲学视角 自由与责任
  • 简介:从学科的角度来说,中国哲学走过了百年历程。在反思中国哲学的未来走向的过程中,如何揭示中国哲学的特质是核心问题。《中国哲学导论》从反思《中国哲学史》中的经验教训入手,探讨了中国哲学的重新建构问题。该书从"转识成智"的认识论、由凡入圣的伦理道德、出生灭门入真如门的本体论以及政治哲学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哲学的灵魂和内核,是当前反思和重构中国哲学史的一本力作,也为继续书写《中国哲学史》提供了许多经验指导。

  • 标签: 《中国哲学导论》 哲学特质 认识论 本体论
  • 简介:<正>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人从母胎里分娩出来,一开始就被置身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任何时代的社会都会使用种种方法对它施加影响,使他成其为一个符合该社会要求的成员。个人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其自身的独特方式作出种种反应,反作用于环境,从而表现出人的主动性。这种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个人对于社会事物的认识与掌握的程度,通常被人们称为“社会化的过程”。道德社会化是这种社会化全过程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生长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该社会有它的道德标准。社会通过各种手段要求个人成为一个符合该社会道德标准的人。个人也相应地以各种方式积极地做出反映。换句话说,就是人从生来是无

  • 标签: 道德社会化 玩具 年幼儿童 道德判断力 皮亚杰 判断是非
  • 简介:对于中国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而言,西方伦理思想无疑是一种能够提供重要的知识与方法论资源的“他山之石”。正因为如此,西方伦理思想的研究贯穿于中国伦理学的发展进程之中。由南京大学杨明教授等著的《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思潮》),是一部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研究的创新力作。该著有三大特点。

  • 标签: 现代西方 伦理思潮 伦理研究 教授 杨明 力作
  • 简介:首先对江畅教授在西方德性伦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卓著成就表示祝贺!江畅教授以300万字写就《西方德性思想史》四卷本的皇皇巨著,并且是以不到五年时间写就,在国内几乎没有第二人有这样的高速度和这样惊人的高产。

  • 标签: 伦理思想史 德性 西方 教授 伦理研究 四卷本
  • 简介:康德批判哲学的真正贡献在于区分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从而确定了人类理性认识的界限,同时开启了人类理性的道德可能性。康德对人类政治问题的思考,同样没有离开批判哲学所制定的思维方向和道路,因此,对康德政治哲学的正确理解和阐释,唯有将其置于康德批判哲学所开创的总体视野内才是可能的。

  • 标签: 政治哲学 康德 道德 批判哲学 人类理性 本体世界
  • 简介:<正>一、关于家庭的经济功能。苏格拉底指出,要使家庭兴旺,就必须使家庭富裕起来,只有弄清楚了家庭需要,尽力加以满足,才能把自己的家庭治好;德谟克利特认为,共同的家庭经济生活并不可取,因为容易造成大家对家庭利益漠不关心,最好的办法是把财产分给子女,让他们自己独立经营,这样就可以促使他们焕发热情进行竞争,获取新财产;亚里士多德把家庭经营称为致富术。他还指

  • 标签: 家庭观 希腊哲学 德谟克利特 苏格拉底 家庭经济 亚里士多德
  • 简介:康德的交互论导致了他律行动的归责问题。讨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挟意自由概念。他律行动具有两可的自由,挟意的选择能力使得他律行动成为自由的,由此他律行动的归责问题得以解决。对于《道德形而上学》中某处文本造成的冲突,可以诉诸严格意义和宽泛意义的自由的区分加以调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自由现象,两可的自由提供了解释空间,它实质上是不自由的。从不同的视角,挟意自由可分为理性的自由与两可的自由、严格意义的自由和宽泛意义的自由、一贯的自由和片断的自由。

  • 标签: 康德 抉意自由 理性的自由 两可的自由 一贯的自由 片断的自由
  • 简介:儒家生态哲学有一个由“气”“通”“和”“生生”“时”“道”构成的范畴体系。“气”是构成宇宙万物也包括人的最基本的元素或质料。“通”是气在不同物质实体之间、人与物质实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流通、循环,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是阴阳二气的运行能够产生生命的状态和万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应然状态。“生生”是天地万物的生命、生长,是对宇宙万物的存在状态、机能和发展趋势的说明,是一种包含死亡在内的辩证统一性。“时”是宇宙运行,万物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节奏、节律和阶段性,天道和人道的结合点,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表现在对“时”的把握。“道”是对宇宙起源及运动规律的总体概括,它综合地含有宇宙的整体性、有机性、有序性、联系性、舍目的性等。有序和谐、生生不息的道是自然界的事实,也是自然界成员应该遵守的规则和价值。“气”“通”“和”“生”“时”“道”是人在与自然互动中形成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同时也是人类行为的规范,其中包含着自然对于人的行为的制约,这是其生态意义所在。

  • 标签: 儒家生态哲学
  • 简介:全球化过程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迄今为止的全球化过程是资本主义利用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来实现自己发展的过程,此过程的社会实质在于资本主义全球化--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和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伦理全球化.然而,诸如反全球化浪潮之类的国际现象和国际事件表明,原来作为全球化之推动力量的资本主义,如今正在走向其反面,愈来愈成为全球化的阻碍力量了;而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更其表明资本主义再也不能按其固有的方式存在和发展了.因此,客观上要求变革现存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伦理--包括资本主义经济理性、人文理性和科学理性.适应解决当今全球性生态危机的需要,一种新伦理--生态伦理正在形成之中,它有望最终演变为取代传统资本主义伦理的全球伦理.

  • 标签: 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伦理全球化 全球伦理 生态伦理
  • 简介:儒家道德哲学是由三个层次的基本内容构成的整体结构,它为我们研究黄宗羲的道德哲学思想提供了诠释框架。黄宗羲的道德哲学集儒家道德哲学之大成,在价值目标上强调仁义与事功的统一;在道德哲学的形上基础上,强调主宰与流行的统一;在实现道德价值目标的路径上,强调本体与功夫的统一。黄宗羲道德哲学思想的这些特点,对于晚明的空疏学风有补偏救弊之功,同时对当时经世致用实学思潮的兴起也有推波助浪之效。

  • 标签: 黄宗羲 道德哲学 仁义 事功 主宰 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