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斋坛闹会》出[雁儿落]:我是个多愁多病身,怎当你倾国倾城貌。明清诸刊本对之都缺乏足够的重视,轻易放过了。金圣叹对之颇感兴趣,作了“不是张生放刁,须知实有如此神理”的夹批。“神理”是什么?何所指?没有讲清楚。因为粗浅地看,“多愁多病身”与“倾国倾城貌”之间,找不到必然的内在的联系。

  • 标签: 《西厢记》 名句 金圣叹 神理 张生
  • 简介:<正>“救火”这个是什么意思,如何对它进行分析,曾引起过一些同志的注意。从五十年代开始,就有文章谈到这个问题。有些同志把它同“养病”、“恢复疲劳”、“打扫卫生”作为同类的现象,认为它们不符合汉语的构词习惯,甚至说它们是“违反逻辑”的。但由于这些词语已“约定俗成”,“积非成是”,也就只好作为一种个别的例外现象处理。事情真是这样吗?本文对“养病”、“恢复疲劳”、

  • 标签: 救火 恢复疲劳 五十年代 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构词 不符合
  • 简介:"材武"一,《汉语大词典》释义有误,这个由主谓词组发展而来,经历了"人材勇武"、"有武艺"到"有武艺者"和"武艺"这样的词义发展过程,其构成特点是"材"后添加描绘性词素"武"。语言中由"材(才)"与描绘性词素构成的很多,它们的词义发展历程大致与"材武"相同,而《汉语大词典》在释义上多有错误或未及之处,文章重新整理并训了这些

  • 标签: 同类词 训释 “材武”
  • 简介:《广西瑶歌音》是赵元任先生早年的著作,其中部分瑶歌字、音、义关系仍有待商榷。本文借助民间文学、苗瑶壮语和汉语方言的材料,确认了12个音读字、5个假借字和8个训读字,明晰了5个的意义。此外,指正了《再读(广西瑶歌音)》对原著的误读。为更好地理解瑶歌,补充介绍了瑶歌的背景。

  • 标签: 瑶歌 考释 音韵
  • 简介:我国对虚词的研究由来已久,元代出现了第一部研究汉语虚词的专著《助语辞》,清代的虚词研究更是达到高峰,先后出现了《虚字说》《助字辨略》《经传》等有影响的虚词著作。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助语辞》和《虚字说》,总结出修辞派的特点,并将其与训诂派代表作《经传》对比,探索训诂派的特点,并由此总结出两大虚词研究派剐在方式上的主要差异,为多角度、多层次研究汉语虚词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也从历史经验继承的角度为汉语虚词词典的编纂提供借鉴。

  • 标签: 修辞派 训诂派 释词特点 对比
  • 简介:<正>一从文字学的角度研究《说文》的论著,更仆难数。从词汇学角度研究《说文》的论著,屈指可数。而从词源学角度研究《说文》,至今或许还是一个尝试。词源学作为词汇学的一个分支,它至少应该研究以下五项内容:一、一个的来源:(1)起源于何时;(2)最早见于何种典籍;(3)来自何种语言或方言,跟其相对应的有什么关系。二、一个可追溯的原始形式:主要是语音形式及其书写形

  • 标签: 说文 命名理据 词源学 原始词 词汇学 声训
  • 简介:<正>“贓”(以下皆用简化字——“赃”)字在它造字伊始就是一个法律概念,它是古代有关“赃”罪的集合概念。它的产生适应了律学需要,反映了律学的发展。“赃”古借“臧”行。但“臧”本无“赃”的意思,“臧”原意为“善”。《诗·邶风·雄雉》有“何用不臧?”犹言“何用不善?”而“未知臧否”则引申为不知好坏、得失。另外,“臧获”一秦汉时为男女奴婢的别称。“臧”既有善的意思,故又常被借用来表示“匿”。段玉裁注《说文》

  • 标签: 法律概念 集合概念 说文 睡虎地秦墓竹简 律学 经济犯罪
  • 简介:“不当”一习见于明清小说,常见的组合有:“不当人”、“不当人子”、“不当家”、“不当家化化”、“不当家花花”、“不当家花拉”等。如《西游记》二十四回:“八戒道:‘兄弟再莫题起,不当人子了!从今后再也不敢妄为。”《金瓶梅词话》九十五回:“薛嫂进去说道‘奶奶还未起来。

  • 标签: 《金瓶梅词话》 《西游记》 明清小说
  • 简介:<正>"狼藉"主要有两个义项,一为纵横、散乱。如《史记·滑稽列传》:"履舄交错,杯盘狼藉。"二指破败不可收拾,如成语"声名狼藉。"对此大家均无疑义,而且都认为第二义是由第一义引申而来的。至于"狼藉"一为何有纵横、散乱之义,新版《辞海》作了如下的解释:按旧传狼群常藉草而卧,起则践草使乱以灭迹,后因以"狼藉"为散乱之形容。见《通俗编》引《苏氏演义》。这种说法流传很广,得到了不少人的承认。如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所编《汉语成语词典》"杯盘狼藉"条、"声名狼藉"条就两次引用上述说法。台湾省编《中文大辞典》中也收有类似的说法:

  • 标签: 连绵词 史记 颜师古注 引申 说文解字 成语词典
  • 简介:“小乙”一习见于明清白话小说,现有辞书解释各不相同,有的作指称排行第一的年轻男子,有的作指称排行第二的,甚至有的作指称排行最后的。请看以下五部辞书的解释:

  • 标签: 明清白话小说 指称 辞书
  • 简介:<正>甲骨文有(隹攴)字,写作等形,旧不识。让我们先看看卜辞用例:1.贞,□帝隹变(隹攴)?贞,□帝不隹降(隹攴)?(续5.2.1)2.贞,其(有)降(隹攴)?(林2.22.1)3.[王](囗占)固曰,其降大(隹攴)?(乙2653)4.王(囗占)曰,其(隹攴),小?(乙7151)5.贞,(隹攴)其大(占水)(烈)?(前4.33.7)6.今(?)(秋)其出降(隹攴)?(林2.26.13)7.□申卜贞,方帝(血丁)(隹攴)?九月?(甲1148)8.贞,(血宁)(隹攴)于兇?(粹607)9.丙辰卜(宀万)贞,(?)告(隹攴)于□?一月。(前4.4.6)10.贞,其来(隹攴)?贞,亡来(隹攴)?(乙2595)

  • 标签: 甲骨文 用例 卜辞 自然灾害 同源字 鸟害
  • 简介:在描述事物或表达感受的时候,先概括扼要地写出事物的总的性质、状态或人的总体印象,然后运用顶真的形式:紧接蓿对事物的性质,状态及人的总体印象在程度上进行补充说明或进一步描述,这种修辞方式,我们姑且称之为“顶”。例如:

  • 标签: 补充说明 修辞方式 事物 性质 印象 状态
  • 简介:唐诗是研究唐代口语词汇的重要材料(蒋绍愚1990)。也是研究古白话语词的重要语料,尤其是仅见于诗歌作品中的古白话语词。

  • 标签: 口语词汇 诗歌作品 话语词 语料
  • 简介:“择”既具有选取义,又具有去除、舍弃义,这种同相反为训的现象,在古汉语中颇为常见。

  • 标签: 舍弃 选择
  • 简介:《释名》是在语义聚合中进行训,和现代语义学中的语义场理论暗合.训字和被字所拥有的共同义素,是被字和它所在语义场中其它义位的区别义素.

  • 标签: 《释名》 训释性质 聚合 语义场 义素
  • 简介:摘要《雅观楼全传》为清代白话中篇讽喻小说,反映了清代社会生活与世俗百态,其语言具有较为浓郁的时代特色和地方色彩。本文拟从辞书学的角度,对其中所见辞书未收的词语进行考释。

  • 标签: 《雅观楼全传》 词语 辞书
  • 简介:核校(《敦煌碑铭赞辑》一书的部分原文,指出录文、标点、考释方面的问题,并力求作出正确的答案。

  • 标签: 敦煌 碑铭赞 补校
  • 简介:文章讨论"扰阻以泥之",主要通过字词意义、上下文语境、社会文化因素的探讨,认为"扰"通"糅"、"阻"通"苴","扰阻以泥之"的意思是"杂糅枯草于泥中来涂泥户牖"。

  • 标签: 《大戴礼记》 扰阻 词义 训诂学
  • 简介:《玉篇》存有不少疑难字。《玉篇》不少新增的来源不明的字可见于佛典。当这些字有了具体的用例后,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这些字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它们存在的价值。

  • 标签: 《玉篇》 疑难字 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