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血清各类细胞因子表达。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解放军第201医院骨科住院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37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参加我院体检的同龄健康人34例,入选对象入选后分别接受了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抗细胞因子(IL-4,IL-10,TGF-β1)浓度检测。结果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组血清IL-1β,IL-6,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GF-β1浓度则显著低于后者(P〈0.05,P〈0.01)。结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存在明确的血清细胞因子表达异常。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 老年 炎性细胞因子 血清
  • 简介:发现IBD患者IL-1ra/IL-1比值显著下降(P<0.01),发现IL-10能使IBD患者已下降的IL-1ra/IL-1比值恢复正常,etal.IL-4inhibitstheexpressionofIL-8fromstimulatedhumanmonocytes.JImmunol

  • 标签: 性细胞因子 抗炎 炎性
  • 简介:【摘要】在以往有关抑郁症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研究神经传质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在抑郁症病因中的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因子理论在抑郁症生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已经被逐渐认知。现阶段,普遍认为抑郁症的产生与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系统的异常表现有关。异常的炎症因子会触发心理神经免疫系统失调,进而引发神经递质(如5-HT、多巴胺等)的变化,最终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白细胞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作为体内主要的炎症因子,可能对抑郁症的形成有影响,其含量及变化可能帮助评测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和选择治疗药物。本文综述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抑郁临床症状相关,以期为临床提供帮助。

  • 标签: 血清细胞因子 抑郁症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静脉患者血清因子的表达水平检测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30例化疗静脉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3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TNF-α、IL-8和IL-4、IL-10水平。结果化疗静脉患者TNF-α、IL-8水平随静脉分级的增高而升高;IL-4及IL-10随静脉的分级增高而减少。结论TNF-α、IL-8和IL-4、IL-10参与静脉的发生,是重要的细胞因子,在静脉患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有明显差异,是重要的细胞因子,其水平的变化对判断静脉的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炎性细胞因子 血清 化疗性静脉炎 价值
  • 简介:目的检测皮肌炎(DM)、多肌(PM)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其与间质肺疾病(ILD)的相关,探索肌病(IM)伴发ILD新的治疗靶点。方法收集DM患者35例,其中DM-ILD组17例,DM-非ILD组18例,DM-ILD患者中急性/亚急性间质性肺炎(A/SIP)患者11例,慢性间质性肺炎(CIP)患者6例;PM组15例,其中PM-ILD组6例,PM-非ILD组9例;健康对照组10例,详细记录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流式CBA法检测血清中IL-6、IL-8和TNF-α的水平。分析三种血清因子与ILD的相关。结果(1)DM组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HC组(P〈0.05);(2)PM组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HC组(P〈0.05);(3)DM-ILD组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DM-非ILD组(P〈0.001,〈0.001,0.011);PM-ILD组与PM-非IL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IL-6在DM-ILD组表达显著高于PM-ILD组(P=0.013),IL-8和TNF-α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DM-ILD组中,IL-6、IL-8、TNF-α在A/SIP组较CIP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DM-ILD中IL-6、TNF-α、IL-8水平均显著高于DM-非ILD患者;IL-6在DM-ILD患者中显著高于PM-ILD患者;IL-6可能在DM-ILD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间质性肺疾病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采用资料法和文献法,对运动诱导的细胞因子分泌,尤其是IL-6和粒细胞及其他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其生物学功能和影响进行了梳理,探讨运动免疫抑制与长期大强度运动的URTI发病率增加是否相关,为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免疫抑制的发生和预防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撑.

  • 标签: 运动 细胞因子 诱导 运动应答 IL-6 生物学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肿瘤患者血清因子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方法纳入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甲状腺肿瘤患者92例,其中甲状腺癌组48例,甲状腺腺瘤组44例,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入组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及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表达水平,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并对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观察不同分期的甲状腺癌患者血清因子及甲状腺激素表达情况。结果血清TNF-α、IL-17、IL-6从高至低依次均为甲状腺癌组[(74.61±7.94)ng/L、(68.65±7.05)ng/L、(20.52±2.84)ng/L]、甲状腺腺瘤组[(26.97±3.42)ng/L、(46.31±5.31)ng/L、(13.61±1.58)ng/L]、对照组[(18.82±2.63)ng/L、(34.52±4.02)ng/L、(8.97±1.06)ng/L](F=1596.271、468.602、423.351,均P<0.001)。血清TSH水平从高至低依次均为甲状腺癌组(8.64±1.34)mU/L、甲状腺腺瘤组(5.21±1.02)mU/L、对照组(3.94±0.85)mU/L(F=242.182,P<0.001),3组血清FT4、FT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0.634)。相关分析提示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NF-α、IL-17、IL-6与血清TSH表达水平正相关(r=0.936、0.726、759,P均<0.05);Ⅲ~Ⅳ期甲状腺癌患者TNF-α、IL-17、IL-6及TSH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t=2.541、4.394、6.390、4.962,P=0.015、P<0.001、P<0.001、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血清TNF-α、IL-17、IL-6及TSH均为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P<0.001、P=0.001、P=0.0001、P<0.001)。结论甲状腺肿瘤患者血清因子及部分TSH普遍高表达,血清因子表达水平与TSH表达具有相关,不同分期甲状腺癌患者间血清因子及TSH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因子与TSH同样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腺瘤 血清炎性因子 促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RA)并发骨质疏松(OP)患者血清免疫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20例RA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根据其骨密度情况将其分为OP组(220例)和非OP组(200例),比较2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及骨代谢指标,并分析两者相关。结果OP组患者年龄、病程、糖皮质激素使用史、骨折史、肿胀关节数及压痛关节数均显著高于非OP组(P<0.05)。OP组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CTX)水平均显著高于非OP组(P<0.05),而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则显著低于非OP组(P<0.05)。RA并发OP患者血清CTX水平与IL-6、IL-17、TNF-α呈正相关(r=0.913,0.915,0.921,P<0.001),与IL-10和TGF-β1呈负相关(r=-0.921,-0.920,P<0.001)。结论RA并发OP患者年龄、病程、骨折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关节肿痛及IL-6、IL-17、TNF-α水平偏高,而IL-10和TGF-β1水平偏低。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可能通过调节破骨与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在RA并发OP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骨质疏松 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RA)并发骨质疏松(OP)患者血清免疫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20例RA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根据其骨密度情况将其分为OP组(220例)和非OP组(200例),比较2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及骨代谢指标,并分析两者相关。结果OP组患者年龄、病程、糖皮质激素使用史、骨折史、肿胀关节数及压痛关节数均显著高于非OP组(P<0.05)。OP组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CTX)水平均显著高于非OP组(P<0.05),而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则显著低于非OP组(P<0.05)。RA并发OP患者血清CTX水平与IL-6、IL-17、TNF-α呈正相关(r=0.913,0.915,0.921,P<0.001),与IL-10和TGF-β1呈负相关(r=-0.921,-0.920,P<0.001)。结论RA并发OP患者年龄、病程、骨折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关节肿痛及IL-6、IL-17、TNF-α水平偏高,而IL-10和TGF-β1水平偏低。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可能通过调节破骨与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在RA并发OP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骨质疏松 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IL-2、IL-6的含量状况,并分析其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了2011年4月—2012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6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了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然后利用ELISA方法对两组患儿的血清细胞因子IL-2、IL-6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患病的急性期IL-2含量水平相对于对照组要低,而IL-6的含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可见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清细胞因子IL-2和IL-6之间为反相关的关系;讨论支原体肺炎在急性期以及恢复期患儿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2、IL-6的变化情况可以用来作为判断患者支原体肺炎的病情程度以及预后的指标,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炎性细胞因子 IL-2 IL-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轻度子痫前期32例、重度子痫前期32例、妊娠期高血压32例)同时选取61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产妇血清IL-12、IL-4及TNF-a进行检测。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的lL-12、IL-4及TNF-a对比有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妊娠期组的IL-12、IL-4及TNF-a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有着重要作用,发病机制复杂,各种细胞因子之间共同作用于机体,相互影响,一定程度上能反应病情轻重,可当做诊断与治疗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血清 炎性细胞因子 表达 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治疗抑郁症的免疫机制。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观察组、电针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每组28例。电针观察组穴取百会、足三里;电针对照组穴取太冲、三阴交、内关、神门;药物对照组给予百优解口服。在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电针观察组痊愈2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电针对照组分别为0例、16例、12例、0例;药物对照组分别为1例、17例、7例、3例,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提示电针观察组有较好的疗效(P〈0.05);3组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TNF-α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观察组疗效优于电针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3种治疗方法都能清除细胞因子IL-1β及IL-6,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 标签: 抑郁症 针刺疗法 百会 足三里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瘦素(1eptin)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血液透析患者30例、非血液透析患者20例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和正常人15例,检测其血浆瘦素和TNF—α、IL-6水平及其相关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P〈0.05,P〈0.05),但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比较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水平均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r=0.492,P〈0,05;r=0.481,P〈0.01:r=0.503,P〈0,02;r=0,404,P〈0,05)。结论: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血浆瘦素水平与TNF—α和IL-6水平明显相关,提示瘦素水平与促炎症因子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参与ESR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瘦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老年癫痫患者脑电图检查同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方法随机收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治疗的52例老年癫痫患者发作后24小时的脑电图以及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的52例门诊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以及脑电图异常等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其中癫痫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之间呈现着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等血清细胞因子是对老年癫痫患者病情产生很大影响的关键介质因子,其中脑电图改变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表达水平直接呈现着正相关

  • 标签: 老年 癫痫 脑电图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瘦素和细胞因子的相关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测定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实验组)和80例绝经后健康妇女(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石(IL-6)和骨密度(BMD)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瘦素、TNF-α、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腰椎BMD、髋部BMD、前臂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瘦素(r=0.592)、TNF—α(r=0.553)和IL-6(r=0.388)呈显著正相关,与髋部BMD(r=-0.477)、腰椎BMD(r=-0.391)、前臂BMD(r=-0.32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脂联素、瘦素和反府等名冈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骨质疏松 绝经后 脂联素 瘦素 受体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