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情况;方法血常规采用五分类细胞计数仪,以半导体激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原理分析白细胞数及分类;结果WBC计数值为(5.3±1.51)×109/L,其中升高1例,占1%,降低8例,占1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为(52.0±7.28)%,其中升高3例,占5%,降低24例,占42%;淋巴细胞百分比值为(38.5±6.26)%,升高29例,占51%,降低2例,占3%;结论血常规三项指标对中药治疗HIV/AIDS患者的治疗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HIV/AIDS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白细胞总数
  • 简介:摘要随着气温的下降,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临床病情诊断的延误,因此在临床上必须采取必要措施予以防治。本文以我科室遇到的一例冷凝集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冷凝集产生的原因及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最终给出了合理的预防办法。

  • 标签: 冷凝集 血液分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0例门诊和住院病人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血常规检测影响因素。结果人为因素、生理因素、仪器因素、试剂因素对检测结果有明显影响。结论血常规检查影响因素众多,需采取措施,提高检验质量。

  • 标签: 血常规检测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疟疾诊断的方法技术也日趋增多,但现在常用于临床诊断大都还是涂片检查。当发生疟疾时,血常规检查出现WBC减少、HGB偏低,PLT减低;C反应蛋白偏高时,做血涂片检查疟原虫,防止漏诊、误诊现象发生提高检出率。

  • 标签: 疟原虫血常规 C 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以衡水地区事业单位职工为代表分析本地区人群的血常规结果情况。方法以2009-2010年衡水地区事业单位38574名参检职工为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结果平均值均与操作规程上的参考值差别不大、白细胞计数比参考范围偏低,血小板计数结果值稍高于参考范围。结论通过调查,大致了解本地区人群的健康状况,并制定本地区的参考值。

  • 标签: 血常规 体检 参考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对2011年以来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血常规检查的诸多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生理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人为因素等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很大。结论完善制度、规范操作、提高标本质量,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可提高检验质量。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准确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血常规检测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临床诊治,在临床工作中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错综复杂,本文仅就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质量的因素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 质量保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总结对血常规检验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以更好的认识影响血常规分析的因素,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方法收集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验,分析检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对血常规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是复杂的,主要包括人为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患者的生理因素等。结论血常规化验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只有对各种影响因素全面分析并且合理预防,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血常规检验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 结果 影响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液滤过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0月-2011年11月重症胰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分别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血液滤过,对照组不采用血液滤过,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好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滤过后,重症胰腺炎患者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都有明显的改善,可以较快且有效的改善病情。

  • 标签: 血液滤过 重症胰腺炎 血常规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血常规检验结果是临床多种疾病诊断的依据,其可靠性决定着诊断的正确性。检验技术的发展使得血常规检验朝着高效、便捷、准确、规范方向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人为、生理、病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着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影响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本文主要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为临床规范血常规检验操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 结果 因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对60例志愿者采用不同的采血部位、不同的检验时间进行采血。分析其临床检验结果的不同。结果60例静脉血与末梢血WBC、RBC、HB、PLT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h内血样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的检验结果是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结果表明2h内的血样标本是最接近正常的,此外还应考虑采血部位、时间及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的影响,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小儿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儿科病房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300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和SYSMEX800i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对临床最终确诊为细菌性肺炎的40例患儿结果,65例病毒性肺炎患儿结果,3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结果及30例健康体检者样本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SCRP在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2.50%、7.69%、87.10%和6.67%;而血常规检测中WBC阳性率依次为62.50%、9.23%、35.48%和3.33%。HSCRP和血常规检测在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和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与对照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与血常规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提高对于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诊断率,同时有助于临床对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与病毒性肺炎的鉴别。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测 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
  • 简介:臭味是判断水质优劣的感官指标之一。洁净的水是没有气味的,受到污染后会产生各种臭味。常见的水臭味有:霉烂臭味(主要来自生物体的腐烂)、粪便臭味、汽油臭味、臭蛋味(来自硫化氢)。化学品引起的臭味是多种多样的,如氯气味、药房气味(主要来自酚类的污染)等,饮用有臭味的水会引起厌恶感。在有臭味的水中生长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也可能有异味。游览区的河水和湖水有臭味会影响旅游。中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地面水卫生标准》都规定水不得有异臭。

  • 标签: 分析指标 常规分析 水质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强调对血常规异常结果进行涂片镜检发现急慢性白血病的重要性。方法采用SysmesEX-2100型血细胞分析仪对9000份血常规异常结果,主要观察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量(Hb)和血小板计数(PLT)三项指标,其中有一项异常的就要进行涂片镜检。结果共检出白血病48例,其中慢性白血病16例,常规表现一项、二项、三项异常的百分率分别为50%、37.5%、12.5%;急性白血病32例,常规表现一项、二项、三项异常的百分率分别为6.25%、37.5%、56.25%。一项、三项异常,急慢性白血病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血病患者都表现血常规异常,慢性白血病多表现一项异常,急性白血病多表现三项异常,对血常规异常的结果应重视细胞形态学镜检特点,已发现白血病,防止漏诊。

  • 标签: 血常规异常 涂片镜检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在鉴别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时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12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14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常规检查情况。结果在两种贫血中均未发现Hb与WBC、PLT之间有相关性(P>0.05);健康体检组MCV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RDW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的鉴别有一定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血常规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平原官兵到高寒地区血常规指标(WBC、Gran%、RBC、Hb、Hct、Plt)的变化情况,掌握血常规指标在官兵到达高寒地区多少天能够稳定,了解官兵在到达高寒地区多少天后可正常参战工作。得出结论官兵从平原激进到海拔4300米以上高寒地区后第1天WBC、Gran%变化非常显著,第3天WBC、Gran%变化显著,第7天血常规指标无显著性变化,一个月后的血常规指标Hb和Hct有明显变化,表明官兵在到达海拔4300米以上高寒地区第七天后可正常参战工作。

  • 标签: 4300米 高寒地区 血常规 激进 官兵
  • 简介:宠物疾病诊断的方法主要包括临床检查、特殊仪器检查和实验室血、尿、粪检查,其中血常规检验是最基本的检验项目,也是最方便、利用率最高的诊断技术之一。血常规检验结果不仅是血液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也是其他系统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同时,在判断机体状态、观察疗效和预后诊断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已在宠物医院的临床上广泛应用,它不仅能直接提高诊疗水平,而且能提高医院经济收入,增强客户对医院的信赖度,实现医生与客户的良好沟通。然而,相当一部分宠物医生对检验结果的分析不知从何入手,更不懂怎样进行科学的判断。笔者通过概述宠物血常规检验项目和适应症,检验结果分析判断的方法和思路,提出临床上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以期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必要参考。

  • 标签: 宠物医院 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临床检查 疾病诊断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与常规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80例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与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的血清TBA,CHE、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前白蛋白(PA)的检测结果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肝病患者中血清TBA,CHE与常规肝功指标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前白蛋白(PA)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血清TBA、CHE是反映肝脏损害程度的较敏感指标,将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中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前白蛋白(PA)综合评价可提高诊断率,且对肝病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总胆汁酸 胆碱酯酶 常规肝功指标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血常规及凝血象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妊高征患者100例,采取凝血象及血常规检验(观察组),就相关检验结果与正常妊娠孕产妇20例进行比较分析(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LT、Hb有降低表现,且病情越重时,降低幅度越明显;RBC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PDW、MPV、HCT有升高表现,妊高征重症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DW、MPV、HCT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IB减少、APTT、PT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凝血象和血常规加强检测,可对妊高征及时发现并诊断,便于采取干预措施进行防控,改善母婴生存质量。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常规 凝血象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