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节亦称祭节,是雷山苗族每隔13年祭祀本支祖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中原部落战事,苗族先民溃败迁至雷山县,各宗支为纪念先辈,祭祀祖宗演变成吃习俗。吃13年一次,各族支系过节的年份有异,日子也不同。解放前,吃耍杀牛。解放后,党和政府带领农民发展生产,牛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于是以猪替牛。节活动以芦笙铜鼓会为主,在节前三年,便开始跳铜鼓芦笙舞,第一年是“起”,跳5天;第二年是“立”,跳7天;第三年是“”,跳9天。

  • 标签: 鼓藏节 党和政府 生产工具 芦笙舞 雷山县 解放前
  • 简介:节,是苗族祭祀本宗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是苗族最为隆重而神圣的节日。主要流布于贵州省雷山县境。据《苗族古歌》载,节在古三苗国就己经有了。《苗族古歌》里祖先姜央说,过节是为了祭祀创世的蝴蝶妈妈。据说有一年某苗寨发生瘟疫,死人很多。又一年,天下大旱,颗粒无收。姜央认为这是因为没有祭祖,祖宗生气降下的灾害,于是他决定祭祖,祈祷降福子孙。祭祖之后,蝴蝶妈妈高兴收起瘟疫,普降甘露,年年丰收。从今以后,每13年祭一

  • 标签: 鼓藏节 姜央 三苗国 苗族古歌 后代子孙 颗粒无收
  • 简介:节是贵州黔东南苗族最隆重和最具民族特色的大型祭祀活动,是苗族的文化遗存形态之一,是苗族祖先崇拜、历史变迁和独特的地理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在进城潮流造成传承乏力的情况下,在商业化浪潮裹挟下,节正面临着越来越艰难的发展环境,亟待原味化拯救,让传统回归传统。

  • 标签: 苗族 鼓藏节 文化环境 传承困境
  • 简介:芦笙是苗族的代表性民族乐器,它具有边吹边舞的演奏特点。芦笙演奏的音乐节奏感很强,且自身演奏与舞蹈相配合,又和众人舞姿相合拍。苗年是苗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庆祝节日,节则是13年一次苗人杀牛祭祖的盛大而隆重的传统祭祀节日。本文系着重调查雷山县2010年苗年和节的芦笙舞情态。

  • 标签: 雷山苗年 西江鼓藏节 芦笙舞 调查
  • 简介: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是我们老夫子国学汉字小讲堂的第三课。上一节课,老夫子讲的是“洒”,老夫子,您今天给我们讲的是什么字啊?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在世界民族文化中是最常见的膜鸣乐器,而缅甸的围又是古代文化中最为独特的乐器之一。然而,缅甸是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缅甸与印度在形制上有点、相似,它们是否同源?缅甸的制作与使用有哪些特殊.的文化表征?围与“乔龙巴”谁先产生?它们今后还会发展吗?这些问题对于民族音乐学者来说,了解一种特殊文化有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音乐学中的乐器与民族、社会、历史、宗教、生产、生活、教育、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等的关系对该文化的形成至关重要。本文将根据史料、实地考察,来分析与论证缅甸的围与“乔龙巴”的形成原因与它们鲜为人知的文化发展过程.

  • 标签: 缅甸鼓 围鼓 “乔龙巴”鼓
  • 简介:有一个在幼儿园就熟识的朋友,男生。那时,我们同在一张小饭桌上吃饭。上劳动课的时候,阿姨发给每人一面跳新疆舞用的小铃鼓,里头装满了豆角。当我择不完豆角筋的时候,他会来帮我。我们就把新疆铃鼓称为“豆角”。

  • 标签: 毕淑敏 《豆角鼓》 中学 语文 阅读欣赏 散文
  • 简介:墙上挂面,上画只虎。老鼠来咬,剪块布来补。你说是布补,还是布补虎。晕了晕了晕了,小虎姐姐晕了,小伙伴们一定要注意"布"和"补"、"补"和"虎"的读音哦,读得越快越有意思,不信?你试试。

  • 标签: 小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墙上鼓》
  • 简介:我喜欢听,我常常把自己想象成。——题记·汪明龙语1长江浩荡历史浩荡在长江中激溅的鼓声也浩浩荡荡在历史中回荡的鼓声也浩浩荡荡咚,咚咚咚咚咚——滚滚滔滔流响了岁月咚,咚咚咚咚咚——滚滚滔滔奔腾着思想

  • 标签: 长江 历史 鼓声
  • 简介:<正>一荷花的嫁期正是金狗出师的日子。三年的光阴,像刀削豆腐,"嗞"地一下就没了。三年前,义父马蹬牵着金狗来龙顶的门下"掺师"学艺时,还是个愣头青。眨巴眼,金狗就成人了。成人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想女人。是那种巴心

  • 标签: 马蹬 狗日 过耳不忘 双手合十 窗下 这一天
  • 简介:五小的爸爸几年前病逝了,他妈妈领着他和姐姐生活。五小跟我弟弟在小学四年级读书,他俩是同班级,因此五小总喜欢来找弟弟玩。那天晚上,我正趴在炕上看《呼延庆打擂》,五小又来到我家,好像跟我弟弟在嘀咕什么事情,有些鬼鬼祟祟。最后就听弟弟说:'你跟我哥说,我哥有办法。'可直到五小从我家走了,也没朝我开口。

  • 标签: 读书 延庆 小学 班级 姐姐 扭秧歌
  • 简介:本期的封面文字是“”。甲骨文“”字写作,下面的是的架子,中间圆圆的是身,

  • 标签: “鼓”字 甲骨文 文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一跟沉子真正认识的那一年,我离婚了。两手空空的我从县城回到了乡下的老屋,跟风烛残年的老娘住到了一个屋檐下。自打我爹去世之后,娘就孤寂地守着这间建造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屋,再没有去城里看过我。在我沮丧地回到自己光屁股长大的这个小村子之前,我对沉子的印象是非常模糊的,约略记得他五短身材,走起路来挓挲着胳膊,撇着两

  • 标签: 对我说 一只手 李家店 给你 我不知道 告诉我
  • 简介:鼓手鼓魂韵──抗战诗人田间略论施军正像闻一多先生所论述的:“提起,我们便想到了一串形容词.整肃、庄严、雄壮、刚毅和粗暴……,是男性的”。是的,当民族解放50周年后的今天我们重读田间先生的诗时,仍会被他诗中鼓点般的韵律所激动,仍会被那不屈不挠、召...

  • 标签: 抗战诗 闻一多 中国古典诗歌 诗歌大众化 晋察冀边区 民族解放战争
  • 简介:苗族节遗传于贵州东南部和广西交界的榕江、从江、三都县境内的月亮山地区的苗、瑶、水、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和雷山县西江等苗族居住区。虽然各地区的节表现出文化上的差异而带来了其仪式音乐的地域性,但这些仪式音乐文化已成了祭祀祖先的节议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榕江记怀寨节的仪式音乐主要由宣告节日开始的铜鼓的节奏声响、祭司吟诵的“祭祀歌”和穿百鸟衣的仪仗队吹奏的芦笙调“给略”等构成,其音乐文化反映了记怀寨苗族人民的传统民间礼仪文化习俗。分析与归纳苗族节仪式音乐的节奏、旋律及其结构特征,有利于苗族节日中民间仪式音乐的挖掘、整理、保护与开发研究。

  • 标签: 苗族 鼓藏节 仪式音乐
  • 简介:“串”是流传在济宁一带的古老乐曲。据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以打击乐串连二十四支曲牌组成的一首大型鼓吹套曲。据艺人追忆为民间唢呐艺人陈庆贤家祖辈世代传谱。全曲结构严谨,乐器配备多样,演奏要求严格,为我省稀有乐种之一。该乐曲情感激越,气势磅礴,有庄严、肃穆的气氛,给人以隆重、热烈、宏伟、壮阔的感受。解放前,串多在济宁每年一度的祭孔时演奏,有时也在民间丧葬礼仪中应用。是当地特有的祭典音乐。解放后,艺人们曾选择该套曲中部分情绪热烈欢快的曲牌在庆祝活动时或在文艺晚会上演奏,受到群众欢迎。一九五七年陈庆贤、陈庆臣等十位老艺人组成济宁市民间乐队,参加山东省首次音乐会演吹奏,获得一等演出奖。一九六二年山东省艺术馆、济宁中心文化馆对串进行了较系统的挖掘、整理工作。一、曲名的由来:据艺人相传,说法有二:1.该乐曲二十四支曲子之间都由大鼓领奏串连而成,故称为串;2.乐曲演奏时使用一种独特的名叫串的打击乐器,因而得名。

  • 标签: 山东省艺术馆 祭孔 乐种 文艺晚会 庆祝活动 陈庆
  • 简介:2000年8月,青海都兰吐蕃墓群丢失七颗无敌法王石真言人头。连同作者在内的七个知识分子,从四面八方聚集西宁,踏上了追寻稀世珍宝的漫漫长途。素食作家杨志军以亲身经历写成的神秘小说,悬念如《达芬奇密码》,深邃辽阔高远,却如古老之青藏高原。

  • 标签: 人头 周宁 吐蕃 达赖喇嘛 大黑天 西藏
  • 简介:这是天气炎热的五月之末,我们文联一行五人带着制作好的近一百幅照片来到桂林义江缘景区展览。车子开到景区的一个斜坡停下,这时还需要把6个装满照片的沉重木箱沿着一条山道抬到山顶的鼓楼广场,我们正犹疑这时,十多个身着白裤瑶服饰的小伙子及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大吃一惊。白裤瑶是南丹标志性的少数民族。在我的认识范畴里,白裤瑶可能会以个体出现在南丹以外的地方,但绝不会着这样醒目的民族服饰,更不会以群体的方式在南丹之

  • 标签: 白裤瑶 认识范畴 民族服饰 鼓语 细话歌 国际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