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青海蒙古生活在青藏高原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人口发展缓慢,现有近10万人口,主要分布在海西、海北、黄南、海南、海东等地区。对青海蒙古的历史,虽然汉藏文史藉中多有记载,但进行具体的研究,则起步较晚,成果不多。新中国成立前在国内报刊上发表的有关青海蒙古的文章,仅有寥寥20余篇。建国初期,国家组织专门的调查组,在对全国少数民族进行调查的同时,也对青海蒙古进行了系统的社会历史调查与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志于青海蒙古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大量资料不断挖掘整理出版,研究领域在扩大,研究内容在加深,形成了一大批新的成果。文章主要就国内青海蒙古研究的成果进行了一些梳理和整理,包括学术研究领域的各方面,以便使研究者尽可能较全面了解青海蒙古研究的基本状况。

  • 标签: 青海蒙古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调查 综述 人口发展 整理出版
  • 简介:<正>我国内蒙古蒙古作家短篇小说选《高高的山岗》,在1988年由蒙古国家出版社出版。印数达15000册。由此可知,蒙古文艺界对这部小说选的重视,以及读者面之广。这部短篇小说选在蒙古的出版,在中蒙两国文化交流史上,无疑将是一个新的开端。蒙古人民共和国除翻译出版我国作家的著作之外,也曾转写发表过我国蒙古作家纳·赛音朝克图等人的诗作,但出版单行本著作尚不多见。

  • 标签: 蒙古族 短篇小说 蒙古文 作家 内蒙古 出版社
  • 简介:本文采用人口学的指标体系构建法分析2000年"五普"和2010年"六普"汇总数据,解析了维吾尔族人在地域分布与社会阶层方面的固化现象,探讨了这样的固化可能带来的维吾尔族人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之间差距扩大的隐忧。最后,本文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了促使维吾尔族人整体融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些建议。

  • 标签: 维吾尔族人口 人口素质 社会阶层
  • 简介:(一)根据记载,清雍正、乾隆年间,土族人有45,900人.马家军阀割据甘青期间,曾多次下令土族人民改变服饰和语言,企图同化和消灭土族,致使土族人下降,1933年只有28,000人.到1949年青海解放时土族人逐渐发展到47,891人.

  • 标签: 人口可持续发展 土族人口
  • 简介:蒙古法制史概述奇格蒙古民族是个法制民族,她自从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就制定法律,依法治国。此后,不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蒙古民族的法制建设不曾中断,其制定的法典律令对相邻近的游牧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民间广为流传。古代蒙古的法制,按蒙...

  • 标签: 成吉思汗 蒙古族习惯法 蒙古社会 法制史 阿勒坦汗 《蒙古律例》
  • 简介:狩猎文化是蒙古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真实的资料,着力于探讨青海蒙古狩猎文化的内容、特征。

  • 标签: 蒙古族 狩猎文化 宗教信仰
  • 简介:青海蒙古信仰藏传佛教,但同时又保留某些古老的信仰文化,有的甚至遗传至今.本文就此进行了概略的记述,从飨读者.

  • 标签: 膏海蒙古族 信仰 文化
  • 简介:鄂多尔斯高原上的蒙古传统婚礼,别具特色,饶有风趣。举行婚礼的那天清晨,新娘家里早已摆好了酒席。娶亲队伍簇拥着新郎,骑着骏马奔驰而来,先在新娘家的房院绕一圈,然后下马站在酒席桌前。

  • 标签: 鄂多尔斯市 蒙古族 婚礼 中国 风俗习惯
  • 简介:本文分析了蒙古的民间文艺形式--祝词和赞词在表达意愿上的细微差别及使用场合上的异同,并依据二者的特点,拟测其来源于萨满教祭神歌.

  • 标签: 蒙古族 祝赞词 差别 来源
  • 简介:聚居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倒淌河乡蒙古村的蒙古,在这一藏族聚居区域内的蒙古村落呈现出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本文试从民族学、历史学角度对该村蒙古族源进行了考释。

  • 标签: 倒淌河蒙古村 蒙古族 族源
  • 简介:辽宁是多民族省份,全省有满族、蒙古、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51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有67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6.029,6,少数民族人绝对数在全国排第五位。其中,满族人538.5万,占全国满族人的50.4%;蒙古67万,占全国蒙古的11.5%;回族人26.4万,占全国回族人的39,6;朝鲜族人2.1万,占全国朝鲜族人的12.7%;锡伯族人13.3万,占全国锡伯族人的70.29/6。

  • 标签: 少数民族人口 辽宁 蒙古族 朝鲜族 锡伯族 民族成份
  • 简介:<正>诸多不同的研究者们,曾经不止一次地描述过蒙古人的服装。但是,用以确定蒙古人传统服装与亚洲其他游牧民共同体服装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的那些重要特征,几乎还没有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在这种特征中包括服装剪裁方式系列和服装本身各部分的联结方式等等。正是这些特征,构成了蒙古人共同体衣着的独特风貌。

  • 标签: 蒙古人 民族服装 蒙古秘史 人们共同体 民族性 毛皮
  • 简介:<正>蒙古经济史的研究工作,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的指引下,随着蒙古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从1986年4月开始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的。至今已有132人参加这项研究工作,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有109人,其他省、市、自治区有23名专家、学者非常热心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

  • 标签: 蒙古族 经济史研究 研究概况 内蒙古 经济发展史 畜牧业经济
  • 简介:<正>构成今之蒙古人民共和国(已改称蒙古国——译者)人口大部分的喀尔喀族,在占领外蒙古地域前,其地域被称作兀良哈万户(土绵)游牧之地。其远缘的一个部族,明代知其为朵颜卫,进入清代为内蒙古喀喇沁二旗和土默特左旗,其领主均以成吉思汗部将兀良哈之者勒蔑为祖。鄂尔多斯之萨囊彻辰洪台吉于康熙元年(1662年)撰写的著名编年史《蒙古源流》中,

  • 标签: 兀良哈万户 成吉思汗 蒙古族 外蒙古 喀尔喀 鄂尔多斯
  • 简介:川滇边界蒙古情况简介娃素·沙拉若一、概况居住在川滇边界地区的蒙古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盐源、木里、盐边、德昌县和西昌市以及云南省丽江地区、宁蒗彝族自治县等地,共约7万余人。其中,云南2万余人,四川4万余人。解放前,川滇边界地区蒙古自称“纳”、“纳日”...

  • 标签: 蒙古族 盐源县 边界地区 川滇 纳西族 土司
  • 简介:一、蒙古先民之服饰及其与周边民族服饰之关系形成蒙古民族的核心部落是蒙古人——室韦人——达怛人(鞑靼人)。《旧唐书》称其为“蒙兀室韦”。在突厥、回鹘统治时期(公元7-9世纪),蒙兀室韦还在额尔古纳河(望建河)流域。这时期的蒙古部落主要活动在今大兴安岭地区的深山密林中,主要从事渔猎业和牲畜饲养业等,经济活动具有游动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受其自然条件的限制,居住方式为“巢居”、“穴居”等。其服饰也同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及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紧密相关:以皮服为主。“夏则城居,冬逐水草,多略貂皮……男女悉衣白鹿皮襦祷”,“食肉衣皮……皆捕貂为业,冠以狐貂,衣以鱼皮”。

  • 标签: 民族服饰 蒙古族 蒙元时期 大兴安岭地区 蒙古部落 经济活动
  • 简介:<正>我国蒙古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游牧文化。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一定的客观地理环境,这种环境为塑造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类型和不同的文化特性提供了内在的物质基础。蒙古高原地处内陆,受季风影响小,气候寒冷,宋彭大雅《黑鞑事略》记云:“其地气候寒冽,无四时八节,四月、八月常雪”“其地草五月始青,八月又枯”。游牧民族是缺乏地域观念的民族,对于他们来讲,马背就是家,哪里有水草,哪里就是他们的天下,他们经常处于一种高度“游离”的状

  • 标签: 蒙古族 游牧文化 萨满教 习俗 新郎 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