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司氯胺酮复合丙酚用于患儿MRI检查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至6月行MRI检查的患儿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6岁,体重10~3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丙酚组(P组)和司氯胺酮+丙酚组(K+P组)。麻醉诱导:P组静脉注射丙酚2.5 mg/kg,K+P组静脉注射司氯胺酮0.5 mg/kg和丙酚1.5 mg/kg;麻醉维持:静脉泵注丙酚100 μg·kg-1·min-1,调节丙酚输注速率,维持Ramsay镇静评分≥5分。发生中重度体动反应时,静脉注射丙酚0.5~1.0 mg/kg和(或)增加丙酚输注速率。评估检查过程中MRI图像质量,记录体动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程度、气道相关不良事件(低氧血症、窒息、上呼吸道梗阻、分泌物增多)及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记丙酚平均输注速率、静脉追加量及总用量。记录苏醒时间和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记录恢复室观察期间不良事件(呕吐、复视及躁动)发生情况和家属对镇静效果和恢复的满意度。结果与P组相比,K+P组丙酚平均输注速率和总用量、气道相关不良事件及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降低(P<0.05),体动反应发生率及其程度、MRI图像质量、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恢复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氯胺酮复合丙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患儿MRI检查镇静。

  • 标签: 氯胺酮 二异丙酚 儿童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剂量司氯胺酮复合丙酚用于重度抑郁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MECT)的优化效果。方法初次行MECT的患者56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分为2组(n=28):小剂量司氯胺酮复合丙酚组(EP组)和丙酚组(P组)。麻醉诱导前EP组静脉注射司氯胺酮0.25 mg/kg,P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随即2组静脉注射丙酚及琥珀胆碱,进行MECT。主要结局指标为MECT后的缓解率和有效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有效和缓解需要的MECT次数、每次治疗时癫痫发作时长、能量抑制指数和丙酚用量、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燃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EP组有效率和缓解率升高,有效和缓解所需MECT次数减少,癫痫发作时长延长,能量抑制指数升高,丙酚用量减少(P<0.05),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司氯胺酮复合丙酚可增强MECT治疗重度抑郁患者的效果,缩短疗程,且不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抑郁症 电惊厥疗法 二异丙酚 艾司氯胺酮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司氯胺酮混合氢吗啡酮用于腰椎手术后PCIA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内固定术病人96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5~29.9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8):氢吗啡酮PCIA组(H)和司氯胺酮混合氢吗啡酮PCIA组(S+H组)。术毕行PCIA,S+H组:氢吗啡酮0.05 mg/ml+司氯胺酮0.25 mg/ml;H组:氢吗啡酮0.05 mg/ml。2组镇痛泵参数设置:总量200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10 min。当NRS评分≥4分且患者连续3次按压PCA泵无效时,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2 mg补救镇痛。记录术后48 h内氢吗啡酮累计用量(镇痛泵用量和补救镇痛用量)和瘙痒、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头痛、幻觉、噩梦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病人镇痛满意度。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24、48 h的恢复质量(QoR-15量表)。结果与H组比较,S+H组术后48 h内氢吗啡酮累计用量减少,病人镇痛满意度升高,首次排气时间缩短(P<0.05),术后24和48 h时QoR-15评分升高(P<0.05),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氢吗啡酮PCIA相比,司氯胺酮混合氢吗啡酮用于腰椎手术PCIA可减少术后氢吗啡酮用量,提高镇痛满意度,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 标签: 氯胺酮 氢吗啡酮 疼痛,手术后 镇痛,病人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酚在小型猪心肺复苏模型中对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及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小型猪12只,采用电击致颤制作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酚组和对照组(10%脂肪乳剂),心跳骤停4 min开始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分别给予丙酚1 mg/kg,随后按照丙酚10 mg/(kg·h)持续静脉泵注6 h,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的10%脂肪乳剂,观察6 h拔除气管插管,24 h后静脉注射氯化钾处死,取大脑皮层,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两组基线、RSOC即刻(0 min)、15 min、1、2、4、6、24 h血清S100β蛋白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脑皮层S100β蛋白的表达,统计小型猪24 h存活率。两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均采用t检验。结果S100β蛋白水平在6 h上升并达峰值,丙酚组血清S100β浓度[(461.58±16.72) ng/L]较对照组[(560.82±30.857) ng/L]上升较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1,P<0.05),24 h丙酚组血清S100β浓度[(383.82±29.586) ng/L]较对照组[(463.97±20.463) ng/L]上升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3,P<0.05),大脑皮层S100β蛋白表达阳性细胞丙酚组[(7.2±0.5)个/HP]与对照组[(10.8±0.8)个/HP,t=7.70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肺复苏后静脉输注1 mg/kg丙酚,后持续6 h静脉输注丙酚10 mg/(kg·h),能降低血清中S100β蛋白的浓度及S100β蛋白在大脑皮层的表达,但对于24 h存活率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心肺复苏 丙泊酚 脑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持续静脉输注亚麻醉剂量司氯胺酮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镇痛消耗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择期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71例,年龄18~70岁,男32例,女39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体质指数(BMI)18.5~30.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1)对照组(C组,n=24):术中持续静脉输注等速率生理盐水;(2)亚麻醉剂量司氯胺酮0.125 mg·kg-1·h-1组(ES1组,n=23):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司氯胺酮0.125 mg·kg-1·h-1;(3)亚麻醉剂量司氯胺酮0.250 mg·kg-1·h-1组(ES2组,n=24):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司氯胺酮0.250 mg·kg-1·h-1。主要观察指标为3组患者术后24、48 h内患者氢吗啡酮总消耗量;次要观察指标为3组患者术后气管导管拔出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以及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ES1组和ES2组患者术后24 h氢吗啡酮消耗量分别为(5.4±1.0)、(4.5±1.5)、(4.0±0.8)mg,术后48 h氢吗啡酮消耗量分别为(9.7±2.2)、(9.0±3.0)、(7.7±1.8)mg;与C组相比,ES1组和ES2组患者术后24 h氢吗啡酮消耗量均减少(均P<0.05)。C组患者气管导管拔除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23±10)min、(70±12)min、(17±3)h,ES1组分别为(22±4)min、(69±11)min、(14±5)h,ES2组分别为(16±8)min、(58±12)min、(14±3)h;与C组和ES1组相比,ES2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缩短(均P<0.05);与C组相比,ES1组、ES2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缩短(均P<0.05)。3组患者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中持续静脉输注亚麻醉剂量司氯胺酮0.250 mg·kg-1·h-1可显著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促进患者转归。

  • 标签: 镇痛药,阿片类 艾司氯胺酮 胸外科手术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预防性使用洛诺司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效果的遗传相关因素。方法75例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诱导前抽取外周全血,对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进行评分,54例患者术后完全未发生恶心呕吐即为CR组,21例患者出现恶心或呕吐即为NV组。外周全血DNA进行Sanger测序,对SLC6A4 rs1042173,ABCB1 rs1045642和CYP3A5 rs776746 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进行分型,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3个等位基因携带频率,评估遗传位点多态性对使用洛诺司琼预防PONV效果的影响。结果突变型rs1042173 C→A基因型显著富集于CR组,携带等位基因A的术后患者对罗诺司琼的完全有效有效率高于野生型,为野生型的11.36倍[比值比(OR)=11.36,P<0.01];突变型rs1045642 G→A基因型显著富集于NV组,野生型G/G的患者对罗诺司琼的完全有效有效率高于携带等位基因A的患者,为后者的20.16倍(OR=20.16,P<0.01);突变型rs776746 C→T基因型显著富集于NV组,野生型C/C的患者对罗诺司琼的完全有效有效率高于携带等位基因T的患者,为后者的7.91倍(OR=7.91,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预防性使用洛诺司琼的效果受SLC6A4 rs1042173、ABCB1 rs1045642和CYP3A5 rs776746多态性的影响。

  • 标签: 帕洛诺司琼 基因 携带 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司氯胺酮对腹部手术后小鼠海马神经元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通路蛋白表达和树突棘密度的影响。方法24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异氟烷手术组(Iso)、司氯胺酮手术组(Esk),分别给予无处理,异氟烷麻醉下开腹手术和司氯胺酮麻醉下开腹手术处理。术后第3天提取小鼠海马神经元进行高尔基染色和BDNF通路蛋白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并记录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和BDNF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Control组、Iso组和Esk组的BDNF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95±0.25、0.31±0.16和0.46±0.15,pTrkB/TrkB在Control组、Iso组和Esk组分别为1.39±0.15、0.42±0.11和0.43±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6、20.01,均P<0.05)。Iso组和Esk组小鼠术后3 d海马神经元BDNF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Iso组和Esk组小鼠术后3 d海马神经元TrkB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Iso组和Es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Iso组和Esk组的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分别为(8.93±2.01)、(4.11±1.64)、(4.08±1.72)个/10 μm,3组的海马神经元成熟伞状树突棘密度分别为(5.03±1.67)、(2.02±0.88)、(2.77±1.16)个/10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49、22.16,均P<0.05)。Iso组和Esk组小鼠术后3 d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和成熟伞状树突棘密度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Iso组和Es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氯胺酮联合腹部手术可降低小鼠术后3 d海马神经元BDNF表达水平和通路蛋白TrkB的磷酸化水平,并造成树突棘密度的减少。

  • 标签: 艾司氯胺酮 神经元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树突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米库氯铵和苯磺顺阿库铵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米库氯铵组(M组)和苯磺顺阿库铵组(C组)。M组静脉注射米库氯铵0.15 mg/kg,C组静脉注射苯磺顺阿库铵0.1 mg/kg。记录肌松药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出PACU时间。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于入室静卧10 min(T1)、意识消失(T2)、喉罩置入(T3)、手术结束(T4)、拔除喉罩(T5)和出室(T6)时记录MAP、HR和SpO2。结果与C组比较,M组患者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出PACU时间缩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点MAP、HR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库氯铵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优于苯磺顺阿库铵。

  • 标签: 米库氯铵 阿曲库铵 支气管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丙酚对人黑色素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金属基质蛋白酶(COX-2/PGE2/MMP)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KMEL-5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6):对照组(C组)、丙酚组(P组)、COX-2过表达组(COX-2组)和COX-2过表达+丙酚组(COX-2+P组)。P组加入终浓度60 μmol/L的丙酚;COX-2组和COX-2+P组将COX-2过表达质粒pcDNA3.1-COX-2转染到SKMEL-5细胞,COX-2+P组再加入终浓度60 μmol/L的丙酚。孵育48 h时,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率,Transwell法测定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OX-2表达,RT-qPCR法检测细胞COX-2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PGE2、MMP-2和MMP-9的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P组细胞增殖率降低,细胞侵袭数和迁移数减少,COX-2及其mRNA表达下调,上清液PGE2、MMP-2和MMP-9的浓度降低,COX-2组细胞增殖率升高,细胞侵袭数和迁移数增加,COX-2及其mRNA表达上调,上清液PGE2、MMP-2和MMP-9的浓度升高(P<0.05);与P组比较,COX-2+P组细胞增殖率升高,细胞侵袭数和迁移数增加,COX-2及其mRNA表达上调,上清液PGE2、MMP-2和MMP-9的浓度升高(P<0.05)。结论丙酚可抑制人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与抑制COX-2/PGE2/MMP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二异丙酚 黑色素瘤 细胞增殖 肿瘤浸润 细胞运动 环氧化酶2 地诺前列酮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