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切除头融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ⅢB期Kienbock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至2019年8,我科应用切除头融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Kienbock病患者9例,按照Lichtman分期标准均为ⅢB期,年龄37~49岁,平均41岁。所有病例均无明显腕部外伤史。根据疼痛、活动度、握力及功能情况应用腕关节Mayo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不连、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出现。术后平均随访19个,所有患者头融合体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4周,腕部疼痛明显缓解,握力显著增高。按Mayo腕关节评分:良6例,可3例,平均76.1分。结论应用切除头融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ⅢB期Kienbock病,融合率高,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

  • 标签: 月骨 治疗结果 Kienbock病 舟头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间韧带(SLIL)的形态和血供分布,并从解剖学角度探讨临床上SLIL损伤对其血供的影响及重建的方法。方法2018年10至2018年12,选取12例新鲜成人前臂标本,从尺动脉或桡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溶液,于Micro-CT下扫描,通过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图像,观察SLIL在中立位的形态和韧带内滋养血管分布,测量韧带掌侧、背侧和近端的宽度、长度、厚度,测量SLIL内滋养血管入口处的解剖参数,并分析其与的血供关系。结果①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SLIL的大体形态并测量其解剖参数,近端长度均值最大,掌侧、背侧长度相近;韧带掌侧最宽,厚度最小,而背侧与近端在厚度与宽度上相近。②SLIL的近端无滋养血管分布,掌侧与背侧均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分布,其血供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LIL的掌侧与背侧内滋养血管从SLIL附着处进入内形成吻合。结论SLIL掌侧较宽且厚度小,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其较其它亚区更易损伤;其掌侧与背侧亚区均有丰富的血供且与内相吻合,而近端无血管分布,因此,掌、背侧韧带早期轻度损伤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而近端损伤则较难修复,韧带掌侧与背侧损伤对骨血供会产生一定影响。

  • 标签: 舟月骨间韧带 血管灌注 显微成像 应用解剖 数字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骨折和腕关节扭伤。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如果有腕关节严重损伤史及临床体征怀疑骨折,应行腕关节及拇指严格的固定并密切随访。

  • 标签: 舟状骨骨折 腕关节扭伤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固定棒内固定治疗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腕骨折不愈合病例,采用骨折断端植松质并可吸收固定棒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可吸收固定棒内固定治疗骨折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免去二次手术痛苦。

  • 标签: 手舟状骨 骨不连 可吸收骨固定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肱骨下端全分离是一种少见的小儿骺损伤,文献上仅有个别报告。事实上这种损伤并非如此稀少,主要由于对它的认识不足和对X线特征不够了解而未引起重视。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常把它误认为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脱位和外髁骨折而未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我院从1977年11至1979年11两年中遇到五例,均为陈旧性,其中四例经手术证实,经5个至2年半疗效追踪观察,报告如下。

  • 标签: 全骨骺分离 骨髓分离 肘关节脱位 骨髓损伤 功能锻炼 克氏钢针 上骨折 手法复位 功能位 外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尸体解剖学探讨与邻近结构运动损伤机制。方法膝关节以下新鲜尸体标本10具,常规方法解剖与周围骨骼、韧带,明确对于内侧纵弓的稳定机制。结果与距、跟、楔关系紧密。距背侧韧带、楔背侧韧带、跳跃韧带、胫后肌腱、分歧韧带等重要的韧带肌腱维持内侧纵弓的正常解剖功能。结论具有适应复杂功能的严谨解剖结构,运动过程任何微小损伤可能会造成严重功能障碍,应当注意运动防护。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手在腕关节中具有十分特殊的解剖位置,因此,一旦发生骨折后,其稳定的固定就变得十分困难,并且手骨折后极易对周围的血供造成破坏,导致患者延误诊治,使得骨折延迟愈合,甚至是不愈合。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对于陈旧性手骨折进行积极的治疗,促进其完全愈合,对于保证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下就对目前陈旧性手骨折的治疗方式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陈旧性手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陈旧性 手舟状骨骨折 治疗进展
  • 简介:足副,又称副舟骨、足舟骨副或先天性足副舟骨,是人体足部最大的副。近年来,足部外伤发病率逐渐增加。足副与骨折的鉴别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保护医患双方权益的重要措施。我院2008年1-2012年12常规行双足正斜位X线片患者125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足副舟骨 骨折 X线诊断
  • 简介:手腕骨折多见青年男性,常因间接暴力所致,腰部骨折占骨折的70%。早期漏诊、误诊易造成骨折不愈合,要求临床早诊断、早处理。腕不愈合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为自身特殊的解剖结构。腕舟骨的血供来自桡动脉及尺动脉分支,经附着于舟骨结节及舟骨腰部的韧带进入骨内,舟骨近1/3因被关节软骨覆盖而无血管进入,营养血管主要从结节部和外侧中部进入,腰部周围大部分为软骨面,

  • 标签: 腕舟状骨骨折 陈旧性 治疗 营养血管 骨折不愈合 腕舟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腕关节镜下微创移植治疗骨折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1 -2020年 1 50例骨折不连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腕关节镜下微创移植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同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 50例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 P< 0.05);本次 50例患者术后仅有 2例患者术后出现医院感染,均为 70岁以上患者,考虑与患者自身慢性病以及免疫力低下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腕关节镜下微创移植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状况,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骨折不连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腕关节镜 微创骨移植术 舟状骨骨折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腕骨折患者空心钉方向对功能康复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2017年4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40例腕骨折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120例空心钉近向远固定,对照组为120例空心钉远向近固定。对比2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以及愈合率等。结果观察组骨折患者在愈合时间上平均是12.9±2.1周,比对照组的14.1±3.3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随访半年时观察组的骨折患者在愈合率上是95%,比对照组的83%明显更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骨折患者通过空心钉近向远固定方式,可以收到良好的愈合效果。

  • 标签: 腕舟状骨骨折 空心钉方向 腕舟状骨 骨折治疗
  • 简介:目的对比腕骨折患者空心钉近向远固定和远向近固定对预后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至2017年2于我院治疗的腕骨折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为空心钉近向远固定(观察组)和空心钉远向近固定(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愈合率,对比两组的Cooney评分和DASH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9±2.1)周,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4.1±3.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376,P=0.019),其中随访6个时观察组骨折愈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40),两组患者术后6个的Cooney评分和DASH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骨折患者空心钉近向远固定能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和提高骨折愈合率。

  • 标签: 舟骨 骨折 空心钉 固定方向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肱骨内上髁分离与骨折。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对新鲜的I度、Ⅱ度损伤可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Ⅲ度、Ⅳ度骨折不能手法复位者应手术治疗。

  • 标签: 肱骨内上髁骨骺分离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游离肌腱填塞替代来治疗腕部无菌性坏死在基层医院的普及。方法:本院对8例Ⅱ、Ⅲ期无菌性坏死的患者,摘除后采用以游离肌腱填塞替代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症状、腕关节活动度的改变等。结果:8例患者均随访2年,所有病例腕高指数均无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静息时的疼痛均已消失,活动时疼痛程度明显较术前减低。腕关节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多数能恢复工作能力。讨论与结论:游离肌腱填塞替代治疗腕部无菌性坏死初步疗效良好,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容易在基层医院得到普及。

  • 标签: 月骨无菌性坏死 游离肌腱填塞 基层医院 普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5例脱位临床病例分析总结、寻找其脱位的内在规律并以切实可行的处置方法恢复腕关节功能,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例临床病例进行系统性的临床研究、追踪访视受伤患者、对受伤患者的疗效进行科学评判。结果4例患者术后功能良好,无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1例出现骨坏死并关节隐痛伴右手无力。结论月脱位早期应进行手法复位,陈旧性脱位应手术复位并予以克氏针内固定防止再脱位,脱位容易发生骨坏死,发生几率约20%,治疗一般选择切除术。

  • 标签: 月骨脱位 月骨坏死 月骨周围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