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自杀、自伤行为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在病情稳定时,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病情,以缓解抑郁、愤怒、恐惧等不安情绪,及增进自控能力。

  • 标签: 自杀 自伤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一到夏末,后孙公园就热闹起来。四城的玩主儿都到此地斗蛐蛐儿,有时候竞然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后孙公园当年是清初学者孙承泽的私邸,后来又相继成为大学士翁方纲、藏书家刘位坦的府第。光绪年间,北洋大臣李鸿章捐资购得此处遗址,将其扩建为安徽会馆,总共占地竟达二十多亩,亭台馆舍假山地榭不亚于宏大的王爷府。一人民国会馆消亡,后孙胡同的住户把这方树木葱郁的园子叫成了后孙公园,谁来都成,乘凉、遛鸟儿、粘知了、斗蛐蛐儿。

  • 标签: 掌柜 陈先生 鉴赏 当铺 当票 自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以从自伤到自爱: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心理干预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次从识别与发挥优点、情绪共情体验和记录愉快幸福事件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心理干预
  • 简介:上海市第三劳教所是个能容纳2500~3000名劳教人员的改造单位。该所在三年内共发现自伤自残的劳教人员44名,他们虽然只占劳教人员年平均数的4~5%,但自伤自残的事件逐年增加,而且手段残忍,方式多样,对其他劳教人员带来不良的心理效应,扰乱了正常的改造和管理秩序。

  • 标签: 劳教人员 管理秩序 所外就医 劳教场所 心理效应 年平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聋人大学生自伤情况及影响因素,及时发现该群体中存在的自伤情况。方法:在郑州某高校抽取在校聋人大学生160名进行自伤行为问卷调查。结果:聋人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率为20.6%,在故意打自己及故意撞头的自伤形式上性别差异显著(P〈0.05),在故意抓伤自己的自伤形式上独生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聋人大学生整体自伤行为发生率低于普通学生,某些因素对自伤行为的影响较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干预,促进聋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标签: 自伤行为 聋人大学生 干预
  • 简介:摘要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越来越多见,严重影响着患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冲动特质、疼痛加工、奖赏环路、内源性阿片系统等在其生物基础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梳理上述4个方面与NSSI有关的研究证据和神经机制,初步阐述NSSI可能的关键生物基础。

  • 标签: 冲动行为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疼痛加工 奖赏环路 内源性阿片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惩罚敏感性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间的作用。方法:使用相关量表对区域内2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量表测定,分析相应结果。结果: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惩罚敏感性与NSSI之间呈两两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消极认知情绪、惩罚敏感性易加强父母心理控制,使得NSSI发生情况提升。

  • 标签: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惩罚敏感性 父母心理控制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学生自残行为具有模仿性和传播性,一旦发现,需要立即主动干预。心理教师或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对青少年自虐、自残与自杀等行为的前兆应有高度的警惕,发现情况立刻要上报学校,并展开疏导和教育。

  • 标签: 自残 中学生 辅导个案 生命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与探讨临床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合并自伤行为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合并自伤行为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0例;40例患者均接受临床全面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前后其生活质量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88.26±8.75)明显较干预前(64.23±6.42)显著提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自伤行为患者实施全面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保障其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应给予足够重视。

  • 标签: 全面护理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自伤行为
  • 简介:【摘要】青春期是个体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做出极端行为的时期。当个体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缺乏理性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和过度行为。近年来,因情绪调节危机引发的非自杀性自伤现象较为普遍,对初中生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往往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隐患。通过对学生自伤行为的心理原因和情绪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学生自伤行为的案例,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提出对策。

  • 标签: 初中生 非自杀性 自伤行为 干预
  • 简介:摘要: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其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与小学生的成长状况息息相关。小学生自残行为性质恶劣,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小学生的自残行为必须做好适当的心理应对及干预,通过班主任对小学生的有效引导和管理,避免自残问题的再次发生,在做好心理辅导的同时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就小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展开分析,提出了小学生自残行为的心理应对干预策略。

  • 标签: 小学生 班级管理 自残行为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近年来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在青少年中大量涌现,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并日渐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精神卫生问题。重复的NSSI被认为是一种成瘾行为,与物质成瘾有很多相似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如与多巴胺奖赏系统、内源性阿片类系统密切相关等。本文旨在对国内外NSSI行为成瘾特征的概况、机制、评估与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行为,成瘾 危险性评估 非自杀性自伤
  • 简介:摘要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在青少年群体间逐年上升,且危害性极大,部分青少年反复自伤,对其身心健康不利。该行为可能与心理因素相关,但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病情迁延,治疗具有困难性。国内对NSSI的健康管理起步尚晚,目前尚无统一指南或结论,对青少年群体的干预也鲜有所见。从生物-社会-心理模式来看,心理干预可能是该行为的有效治疗方式,改变父母养育方式、青少年进行自身约束及学校和社会层面的综合性管理可能是该行为健康管理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 心理干预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采取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目的、动机及特征,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348例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对其采取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目的、动机及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调查研究显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为控制父母的为 110例(32%),为发泄情绪的99 例(28%),为希望得到关心和关注的98 例(28%),为好玩的37例(10%);聚众性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216例(62%)。研究发现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有如下特征:女性204 例(59%),女性青少年更容易采取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受到过同学欺凌的199例(57%),说明同学关系不融洽的更容易采取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选取上臂自伤的221例(64%),上臂方便实施。结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但希望控制父母和发泄情绪的占比更重,因此对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很有必要,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对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引导其通过其他方式发泄情绪,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我们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特点进行研究,让我们更加清楚其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目的、频率、方式、部位等,为我们实施干预提供了基础。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