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临床上在腰椎间盘摘除中将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放置在神经根和硬脊周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了解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预防硬脊粘连的效果。方法:将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均切除L4、L7椎板,造成1.0cm×0.5cm的硬脊裸露区后,其中3组分别在硬脊与神经根表面覆盖地塞米松明胶海绵、注射地塞米松及覆盖明胶海绵,以不用任何间置物覆盖的为空白组。术后2,4,6,8,12周完整取下整个手术节段椎体及其附件和椎旁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神经根及硬脊粘连程度。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地塞米松明胶海绵组大体见椎板缺损处有新生骨形成,硬脊周围有黄白色性组织,可分离,组织学见脂肪细胞结构完整,与硬脊之间分界明显,无瘢痕细胞形成,无粘连,软骨细胞及骨小梁增生;地塞米松组、明胶海绵组、空白组大体见硬脊外围有大量瘢痕组织,与硬脊粘连严重,无法钝性分离,组织学见芽组织胶原化,硬脊增厚,粘连严重。表明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可预防硬脊粘连。

  • 标签: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地塞米松 明胶海绵 椎板切除 硬脊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壁疝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1例老年人腹沟疝患者,对这61例老年人腹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做好术前心理护理以及术前宣教,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认真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术后恢复顺利,无复发,少数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异物感,1~3周可自行缓解。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康复指导,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护理 疝修补术 腹外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20例腹疝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10)和对照组(n=110),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腹疝临床治疗中,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压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外疝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疝患者采取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腹疝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取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50例采取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与随访半年复发率均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疝患者采取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可缩短康复时间,并降低随访复发率,效果更佳,值得借鉴。

  • 标签: 腹外疝 改进无张力 疝修补术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疝运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疝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指标和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且随访3个月-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较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疝进行治疗,不仅可以使疗效提高,还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外疝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病人30例,随机均分成TAP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在手术结束后,使用B超引导在手术侧行TAP阻滞,C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结果T组术后拔管即刻、4h、12hVAS评分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C组,术后3个月CPSP发生率T组低于C组。结论超声引导TAP阻滞能缓解老年患者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急性疼痛,减少镇痛药的使用,并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 标签: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术后急性疼痛 术后慢性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与周围神经的关系。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200例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术中注意保护神经,术后进行3、6、12个月3次随访。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进行3次随访,术后3个月慢性疼痛为16例,发生率8.0%,其中轻度疼痛为12例,占75.0%,中度疼痛为4例,占25.0%;术后6个月为8例,发生率4.0%,其中轻度疼痛为6例,占75.0%,中度疼痛为2例,占25.0%;术后12个月为6例,发生率3.0%,其中轻度疼痛为5例,占83.3%,中度疼痛为1例,占16.7%。3次随访均无重度疼痛发生。术后6个月慢性疼痛发生率与Reinpol的16.5%(116/704)和Alfieri的9.7%(94/973)研究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einpolP=0.000,AlfieriP=0.010)。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与术中损伤周围神经密切相关;术中注意保护神经,避免过度分离、牵拉、卡压、缝扎及补片边缘压迫、切割神经等,是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腹股沟 修补术 慢性疼痛 神经
  • 简介:所谓的张力课堂,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在情境创设中点燃学习兴趣、在方法创新中发展智慧、在价值延伸中超越课堂边际,使学生获得收益和进步,推进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 标签: 张力课堂 学习兴趣 方法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硬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临床表现。方法;分析过去两年间我院17例明确诊断为外伤性急性硬下血肿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外伤性急性硬下血肿部位影像学特征及治疗转归。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扫描。结果;在受伤的患者中,脑部基底池以及脑部中线位受压明显的患者,其脑部受到的创伤程度越重,当脑部基底池消失的评分CES≥9.5分时,患者的死亡率为87.5%;当患者脑部中线位移位Schas≥9.0mm时,患者的死亡率为83.3%;当患者的上述两项评分均低于以上两项数值,但患者伴有弥漫性脑肿胀时,患者的死亡率为66.7%。结论;CT征象特征对外伤性急性硬下血肿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较好的诊断应用价值。

  • 标签: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应用价值,CT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外窗通风气密性与建筑能耗两者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分析,对分析模型作了详细的论述,并对窗墙比的影响特征作了介绍和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通风气密性 能耗 分析
  • 简介:摘要基坑支护工程是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的过程,基坑变形监测作为工程管理的耳目,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以一基坑工程为例对支护结构的变形、位移、地表沉陷、地下水位变化等安全性指标的监测方法进行阐述。

  • 标签: 基坑支护 监测 水平位移 沉降 地下水位
  • 简介:〔摘要〕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即学习物理的概念、定律、模型、理论及实验技能等,认识物理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即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动手实验,学习科学方法,体会科学思想,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必须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为教学问题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 标签: 〔〕新课程物理教学自主学习反思评价
  • 简介:摘要在以往的220kV线路施工中费时又费力,而且在农田范围铺设时,容易伤害到农作物。因为立杆大多凭经验进行,常常造成了较大的误差而返工重做。采用张力或低张力放线方法施工,完全消除以上出现的问题,使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本文主要对张力或低张力放线在220kV线路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张力 低张力 220KV线路 应用
  • 简介:目的: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小鼠原位肺移植模型,为肺移植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C57BL/6小鼠作为供、受体,行同基因小鼠原位左肺移植,使用Cuff套管法进行气管及血管吻合。术后7、14、21、28d取移植肺及原肺,行HE染色,评价肺移植后效果。结果学习曲线后,共30例小鼠移植,手术成功率89%,小鼠成活率100%。供体手术时间:(35.2±9.81)min,受体手术时间:(24.6±7.42)min,冷缺血时间是:(46.6±8.92)min,热缺血时间是:(17.2±3.08)min。同基因移植物大体及病理无明显改变,病理显示与原肺无差别。结论本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建立小鼠肺移植模型,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符合原位肺移植临床生理,是研究肺移植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良好动物模型。

  • 标签: 原位肺移植 动物模型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尿酸水平(UA)与颈动脉内中厚度(CIMT)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CHD101例为实验组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2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6例,冠状动脉造影排除CHD的患者31例,分别检测各患者UA水平并测量CIMT,观察各组之间水平的变化及其关系。结果CHD患者U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三组数值从SAP、UAP到AMI逐渐升高,而CHD组CIMT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从SAP、UAP到AMI逐渐增厚直至斑块的形成。此外我们还发现UA与CIMT呈正相关。结论UA可作为一个预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通过降低血UA水平,可能更好的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标签: 冠心病 尿酸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