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3月肱骨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优良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肱骨锁定钢板应用于肱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最大限度保留肱骨头血供,促进骨折愈合,对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传统钢板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手术与锁定钢板在肱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肱骨骨折患者中选取6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量及术中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肱骨骨折手术治疗中,采用锁定钢板疗法,能有效提高骨折复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肱骨骨折行肱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肱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予肱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予传统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Neer评分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Neer评分总优良率88.24%高于对照组的70.59%,且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骨折行肱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在改善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的同时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骨折部位及早愈合。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加压锁定钢板 疗效
  • 简介:摘要肱骨骨折是继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后第三大常见的骨折,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式来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分别从锁定钢板的内固定,经皮穿针内固定,髓内钉固定系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反置式人工肩关节术等方面对肱骨骨折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治疗方法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在股骨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5年1月间56例股骨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股骨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肢功能活动良好,无明显受限者18例,对照组11例;实验组患肢功能活动尚可,轻度受限者7例,对照组11例;实验组患者患肢功能活动差者3例,对照组6例,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X2=5.03。实验组有2例并发症患者,对照组有3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防旋髓内钉在股骨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防旋髓内钉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胫腓骨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胫腓骨关节骨折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的治疗手段,对照组仅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方式,比较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以及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方式是治疗胫腓骨关节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骨折患者的治愈效果,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胫腓骨 近关节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意义及价值。方法选择64例肱骨骨折的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开始介入康复治疗,以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1为评定标准。结果经治疗后,通过评定56例为优,8例为良,0例差,优良率100%。结论肱骨骨折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肩关节功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术后 康复治疗 肩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案,总结经验,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3例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和骨折类型选择相应手术方式,观察临床效果。结果63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优良率为95.2%,无早期死亡病例。结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多伴有内科疾患,手术风险大,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选择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近端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诊断为肱骨骨折的60例患者,分为30例研究组(接受肱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和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1年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出血量、术后1年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肱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少,优于传统钢板。

  • 标签: 加压锁定钢板 肱骨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肱骨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肱骨骨折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应用三叶草钢板、T型钢板进行治疗的患者26例设置为传统钢板组,将应用加压锁定钢板(LPHP)进行治疗的患者25例设置为LPHP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LPHP组患者Neer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传统钢板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钢板治疗方法比较,LPHP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固定情况良好,患者能够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应用。

  • 标签: 加压锁定钢板与 传统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肱骨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前来我院诊治的肱骨骨折患者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肱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41例(68.3%),有效18例(30.0%),无效1例(1.7%),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患者显效31例(51.7%),有效12例(20.0%),无效17例(28.3%),总有效率为71.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压价锁定钢板治疗,优于传统钢板治疗,对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能够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并且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内固定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3月肱骨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优良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肱骨锁定钢板应用于肱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最大限度保留肱骨头血供,促进骨折愈合,对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传统钢板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肱骨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2011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肱骨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的治疗选择肱骨加压锁定钢板的方式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钢板方法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骨折患者治疗前后Neer评分变化、患者痊愈所需时间和并发症出现几率1。结果经过记录比较两组上述各项数据,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eer评分的P<0.05,统计学上有差异;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eer评分的P>0.05,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与活动情况均有好转,但是比较后显示观察组患者好转现象更明显;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为观察组患者5%,对照组22.5%,观察组的愈合时间也比对照组短,P<0.05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采用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可以更好的保护骨折处的血运,为骨折愈合提供帮助,并发症的发生率得以降低并且患者各方面恢复情况良好,效果明显,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加压锁定钢板 传统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在股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n=40,采取DHS内固定治疗)和实验组(n=40,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和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稳定性、骨折愈合时间、肢体功能恢复程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DHS、解剖钢板内固定对骨骨折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PFNA具有微创、固定可靠、可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理想、并发症少等优势,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PFNA DHS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
  • 简介:锁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而锁骨骨折非常少见,过去多主张采用保守方法治疗。近来,随着对锁骨骨折生物力学及治疗理念的更新、外科技术的完善以及固定器材的改进,对锁骨骨折的治疗出现新的趋势,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现综述如下。

  • 标签: 锁骨 骨折 临床方案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6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肱骨锁定钢板治疗的老年(年龄〉65岁)NeerⅢ、Ⅳ部分肱骨骨折患者54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置换组)30例,肱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24例。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Neer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来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随访时间相仿,平均随访时间为19.5个月(12~36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101±13)分钟、术中出血量(237.9±32.4)mL、Neer评分(82.5±3.2)、Constant-Murley评分(71.7±5.0);置换组手术时间(98±11)分钟、术中出血量(246.0±39.8)mL、Neer评分(82.9±4.5)、Constant-Murley评分(73.5±5.0)。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Neer及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有1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肱骨头置换组有2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通过三角巾悬吊后关节脱位均得到纠正。有1例四部分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后出现内固定松动、肱骨头坏死,改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复杂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相似,对不可修复的肱骨骨折宜行肱骨头置换术。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人工肱骨头置换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以肱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切入点,总结如何提升肱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方式选择我院2014年01月~2015年02月收取的138例肱骨骨折病患,予以分组,A组=B组=69例。其中,A组选择锁定钢板方案,B组选择非手术方案,在观察所有入选病患治疗情况的基础上,对各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A组入选病患愈合时长(6.21±2.16)星期,B组是(7.68±3.12)星期;A组优良率91.30%,B组是68.12%;A组未出现并发症,B组并发症17.39%(12/69),表明A组在上述指标中均表现出极大优势(P<0.05)。结论就肱骨骨折病患而言,选择锁定钢板方案可取得显著成效,还能改善病患临床指征,可推广。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非手术方案 出血量 愈合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