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血管病手术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护功能,而随着治疗手段的提高,认知功能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现代成像技术和复杂网络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网络是大脑进行信息处理和认知表达的生理学基础。基于网络的拓扑特性,神经外科提出了"网络外科"的概念,旨在通过对网络的保护达到更加精准地保护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作用。基于文献回顾及既往的研究工作,本文对"网络外科"理念在脑血管病治疗中应用的3个方向进行综述。其中包括,基于人脑连接组学的网络关键节点的保护;脑血管病手术中认知功能相关供血区域的保护;通过术前脑网络结构和功能连接状态有效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手术的网络评估。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神经外科手术已经向更为系统而且精细的脑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全面保护迈进。脑血管病神经外科手术将迎来"网络外科"的新阶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血管病手术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护功能,而随着治疗手段的提高,认知功能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现代成像技术和复杂网络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网络是大脑进行信息处理和认知表达的生理学基础。基于网络的拓扑特性,神经外科提出了"网络外科"的概念,旨在通过对网络的保护达到更加精准地保护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作用。基于文献回顾及既往的研究工作,本文对"网络外科"理念在脑血管病治疗中应用的3个方向进行综述。其中包括,基于人脑连接组学的网络关键节点的保护;脑血管病手术中认知功能相关供血区域的保护;通过术前脑网络结构和功能连接状态有效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手术的网络评估。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神经外科手术已经向更为系统而且精细的脑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全面保护迈进。脑血管病神经外科手术将迎来"网络外科"的新阶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深部电刺激术(DBS)是目前神经调控疗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运动障碍性疾病。近年来,DBS在非运动障碍性疾病中也逐渐得到应用,如癫痫、AD、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疾病,并取得较好疗效。本文现围绕DBS治疗以癫痫为代表的非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现状及病理生理机制等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术 癫痫 非运动障碍性疾病
  • 作者: 张力伟 李德岭 肖丹 Couldwell William T. Ohata Kenji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脑肿瘤重点实验室;脑肿瘤分子显像研究与转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The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Clinical Neurosciences Center, University of Utah,The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Osaka City University
  • 简介:摘要张力伟及同事指出,利用新技术对大脑不同功能区定位将为治疗患者神经外科疾病带来更好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尾侧未定带深部电刺激术(cZI-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应用cZI-DBS治疗的10例运动障碍性疾病患者(包括4例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和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和Fahn-Tolosa-Marin震颤评定量表(FTMTR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运动症状进行评估,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运动症状评分,并统计运动症状的改善率;术后行头颅CT检查判断电极的位置及排除脑梗死和出血等并发症。结果4例帕金森病患者手术前、后的UPDRS-Ⅲ、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术后改善率分别为(61.9±11.8)%、(66.9±9.0)%、(61.2±16.2)%和(57.2±14.4)%。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手术前、后的FTMTRS、静止性震颤、运动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术后改善率分别为(64.8±23.1)%、(77.9±10.2)%、(62.4±26.2)%和(70.4±13.4)%。10例患者中,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肢体麻木,1例出现头痛,于1周之内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构音障碍、出血、梗死和平衡障碍等严重并发症。10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开机时的CT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的电极位置未见明显偏移。结论初步观察发现,cZI-DBS可以改善以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手术并发症较少,其方法安全可行。

  • 标签: 帕金森病 特发性震颤 深部脑刺激法 尾侧未定带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尾侧未定带深部电刺激术(cZI-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应用cZI-DBS治疗的10例运动障碍性疾病患者(包括4例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和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和Fahn-Tolosa-Marin震颤评定量表(FTMTR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运动症状进行评估,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运动症状评分,并统计运动症状的改善率;术后行头颅CT检查判断电极的位置及排除脑梗死和出血等并发症。结果4例帕金森病患者手术前、后的UPDRS-Ⅲ、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术后改善率分别为(61.9±11.8)%、(66.9±9.0)%、(61.2±16.2)%和(57.2±14.4)%。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手术前、后的FTMTRS、静止性震颤、运动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术后改善率分别为(64.8±23.1)%、(77.9±10.2)%、(62.4±26.2)%和(70.4±13.4)%。10例患者中,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肢体麻木,1例出现头痛,于1周之内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构音障碍、出血、梗死和平衡障碍等严重并发症。10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开机时的CT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的电极位置未见明显偏移。结论初步观察发现,cZI-DBS可以改善以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手术并发症较少,其方法安全可行。

  • 标签: 帕金森病 特发性震颤 深部脑刺激法 尾侧未定带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领域对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的日益深入,也由此引发了关于大脑网络分析的热议,揭示局部性损害对结构和功能网络的影响,阐明局部性损害后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脑网络的变化模式以及这些模式是否能作为预后判断的影像学标志。本报告就对核磁共振技术中有关结构像与功能像的现状研究及其在疾病领域的应用展开综述。

  • 标签: 局部脑损害 脑网络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王拥军及其同事讨论了健康的定义以及未来健康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额、颞和枕底面共同构成的底,其周边大部托附在颅底之上,而其中央核心区两侧的底围绕中脑周边形成了包含有多个池(群)的较为"空旷"的区域。本文首次将这一"空悬"于底中央的区域,名之为"底中央空间"。文中除大致描述了底中央空间的构成,又基于底中央空间的概念,将进入这一区域的诸多手术入路进行了归纳,详细解析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 标签: 脑疾病 脑底 中央空间
  • 简介:摘要由额、颞和枕底面共同构成的底,其周边大部托附在颅底之上,而其中央核心区两侧的底围绕中脑周边形成了包含有多个池(群)的较为"空旷"的区域。本文首次将这一"空悬"于底中央的区域,名之为"底中央空间"。文中除大致描述了底中央空间的构成,又基于底中央空间的概念,将进入这一区域的诸多手术入路进行了归纳,详细解析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 标签: 脑疾病 脑底 中央空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古老的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而自现代医学进入中国以来,主神明之论大行其道。然而,心主神明的理论在领床中依然指导着广大的中医临床工作者的治疗,无不见效。鄙人今不论心为何主神明,兹仅提出一些例证和依据来说明,为何不能主神明。

  • 标签: 神明。
  • 简介:摘要周细胞是微血管的一种壁细胞,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共同构成神经血管单元,维持基本功能。周细胞功能障碍会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围绕周细胞的特性、鉴别、亚型、与微循环的关系以及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标签: 周细胞 脑微循环 神经血管耦连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作者: 慕容春光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创建时间:2021-10-08
  • 出处:《科学与技术》 2021年第17期
  • 机构:从某个阶段开始,医学界注意到人类的大脑,和全身健康的关系。研究实验表明,大脑的疾病,会导致各种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脑血栓,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病,肝病。也就是说,五脏六腑,包括眼睛,皮肤,肉体,血液,筋脉,骨骼,骨髓的健康,很大程度都取决于大脑的健康。因为大脑是全身的总部,全身的物质都由大脑做出指挥,调节,所以大脑实际上关联到整个人体系统的安危,而大脑的大量工作,消耗,又很容易导致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功能网络的变化,了解该变化对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常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足月HIE患儿的临床资料,共44例,均进行常规和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fMRI)成像扫描,有24例符合入组标准,其中轻度患者(PT1组)11例,中重度患者(PT2组)13例。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比较PT1组和PT2组全的ALFF值的差异,并采用脑网络连边分析的方法比较PT1组和PT2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差异。结果在连边分析中,与PT1组相比,PT2组大脑中的右侧辅助运动区与右侧中央前回(Z1=0.39,Z2=-0.08)、右侧舌回与右侧海马(Z1=0.61,Z2=0.20)、左侧距状裂皮层与右侧杏仁核(Z1=0.30,Z2=-0.02)、右侧苍白球与右侧后扣带皮层(Z1=0.33,Z2=0.05)的FC减弱(均P<0.001,未校正)。在低频振幅分析中,PT1组和PT2组全的AL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R校正)。结论中重度组HIE患儿在部分区的功能连接存在变化,这些功能连接与运动功能、情绪处理、语言发育、认知功能及学习记忆等有关。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脑功能网络 功能连接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质高信号(WMH)严重程度与深髓静脉(DMVs)不同分级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长沙市第四医院行MRI平扫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的88例高血压患者(包括WMH患者68例和无脑白质异常者20例)的资料。按照WMH分级分为四组。在SWI图像上进行DMVs等级评分,并计算双侧额顶枕部DMVs总量分。比较四组患者DMVs分级的差异,分析WMH与DMVs的相关性。结果无脑白质高信号患者,DMVs分级大多数(55%)为0级,SWI图像上DMVs显示清晰;随着WMH分级增高,DMVs逐渐显示不连续、减少;WMH表现为Ⅲ级者,双侧额、顶、枕区DMVs明显减少,WMH分级与DMVs分级及量分均呈正相关(rs=0.695,0.830,P<0.001)。结论WMH严重程度与DMVs存在密切的相关,DMVs可作为研究高血压WMH发病机制的一个影像标志物。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白质高信号 脑深髓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