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管扩张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例胆管扩张症的声像图特点,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上级医院确诊。结果二维超声显示8例患者中胆总管囊肿7例,肝门处可见与胆总管相连、边界清晰的椭圆形或梭形无回声区;囊肿与近端正常胆管相通,本组椭圆形扩张2例,梭形扩张5例;另1例为肝内胆管扩张症,肝内可见不规整节段性管状、或球形无回声,追踪扫查可证实其与邻近肝内外胆管相互沟通。结论超声对胆管扩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普查先天性胆管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胆管囊状扩张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治疗因胆胰管汇合异常、先天发育异常引起的型(I型)、憩室型(Ⅱ型)扩张症的处理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因胆胰管汇合异常、先天发育异常引起的型(I型)扩张症的患者20例,临床均采取手术处理。结果20例胆管扩张症患者临床采取手术治疗18例患者手术成功康复出院,1例患者癌变,1例患者合并胆管炎等并发症转院。结论手术治疗时治疗胆管扩张症的有效手段,也是唯一治疗的该病的方法,临床采取手术治疗能够及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避免其胰管汇合引起癌变的发生。

  • 标签: 胆管囊状扩张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CP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及MRCP影像学资料,复习文献资料。结果4例MRCP均有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直径2cm-40cm不等。其中Ⅰ型单纯胆总管扩张2例,Ⅳ型肝内外多发胆管扩张2例。结论MRCP能清晰显示扩张胆管的部位、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是最理想的影像检查方法,能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并于CT进行比较。结果1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分为三型:(1)胆总管扩张症11例;(2)肝内胆管扩张症(Caroli病)3例;(3)肝内外胆管扩张症1例。结论超声是一种简便而准确的方法,可以了解肝内外胆管扩张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迅速做出诊断,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超声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对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应用超声诊断,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04月-2017年05月的53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进行研究,将其资料进行整理展开回顾性分析,探究超声检查对此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在53例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的检查过程中,其中包含正确诊断50例,诊断符合率94.33%。在此其中,符合Ⅰ型超声诊断的患者有41例,诊断符合率为97.62%;Ⅳ型超声诊断9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同时包括3例误诊,1例Ⅰ型患者误诊为胰腺囊肿,3例Ⅴ型患者误诊为多发肝囊肿。结论: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断中,利用超声诊断后显示其存在较高的准确率,从而也有效减少了发生误诊、漏诊的几率,以便于能够更好的服务患者,为患者进行治疗,在临床应用具有其应用价值

  • 标签: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 超声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胆管扩张症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后第l天视患者情况拔出胃管,肛门排气后,可进食流质饮食。

  • 标签: 胆管囊性扩张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28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该组患者吻合口狭窄距上次手术0.2~25年,平均15年。结果26例为良性狭窄,2例癌变。26例重新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其中合并肝叶切除8例。2例因吻合口癌变仅行胆道外引流术。无住院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67个月,2例肿瘤患者于半年内死亡,其余患者均未发生远期并发症。结论胆肠吻合口狭窄是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远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宽敞、无张力的胆肠吻合可能有助于减少远期吻合口狭窄。

  • 标签: 先天性畸形 肝切除术 胆肠吻合口狭窄 胆肠内引流
  • 简介:目的总结胆道闭锁术后肝内胆管扩张的诊治经验,探讨葛西手术后肝内胆管扩张对患儿远期预后的影响,以及如何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2003年4月至2008年3月,对3例因胆道闭锁行葛西手术的患儿进行追踪随访,3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胆管炎症状,其中1例合并门脉高压。3例行超声、CT或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PTCD),结果显示肝内胆管扩张。2例行胆管扩张与空肠胆支再吻合术,1例仅行PTCD置管引流。结果2例经手术治疗的患儿,术后黄疸消退或减轻。1例仅行PTCD的患儿肝内胆管扩张长期存在。结论肝内胆管扩张使胆管炎反复发作,特别是扩张胆管压迫门静脉,可使门静脉变窄,血流减少,致受累肝叶萎缩。胆道闭锁患儿葛西手术后应定期行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肝内胆管扩张。葛西手术后肝内胆管扩张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术前应常规行PTCD,暂时解除胆汁淤积,并为术中定位做好准备。

  • 标签: 胆道闭锁/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胆管疾病/诊断 胆管疾病/治疗
  • 简介:1992年收治1例左大腿弥漫肿胀病人,曾反复诊治6年未能确诊,淋巴管造影显示左大腿淋巴管呈扩张,认为此与先天发育缺陷有关,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兹报告如下,供同道研讨。患者女,18岁。左大腿弥漫肿胀6年。6岁行走时左髋有时痛,未作特殊处理,12岁左髋部红、肿、痛伴发烧,当地医院诊断为“化脓性髋关节炎”,经用抗菌素并作髋外侧切口行“病灶清除术”,三周好转。以后,每年发烧39℃左右3~5次,伴左大腿红、肿、热、痛,并渐由上向下增粗,每次均静

  • 标签: 囊状扩张 淋巴管造影 化脓性髋关节炎 髋部 先天发育 病灶清除术
  • 简介:摘要:完全/根治性囊肿切除加 Roux-en-Y 肝空肠造口术的手术方法仍然是胆管扩张 (CDBDs) 的主要治疗方法和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手术率仍然很高,术后恶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近年来,对成人 CDBDs 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的认识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此基础上,对 CDBD 的手术程序进行了修订,以进一步提高其有效性。本综述旨在系统总结成人CDBDs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的最新概念。基于这些临床和病理学研究的结果,建立了CDBDs手术治疗的综合理论体系,纠正了以往的许多理论误解。还详细介绍了每种CDBD的具体手术方法和关键技术说明。运用这些原则,可以显着改善CDBDs的治疗效果,降低目前高并发症率、再手术率和术后恶变率。

  • 标签: 胆管囊性扩张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9年4月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35例,其中30例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全部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全组30例恢复顺利,2例术后腹腔引流管引出少许胆汗后痊愈。结论手术是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唯一的治疗方法,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I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的最合理手术方式。

  • 标签: 先天性胆总管 囊状扩张症 手术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胆总管扩张症(choledochalcyst)是一种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的外科疾病。儿童时期即可通过B超、CT、MRCP等检查明确诊断,成人发病率约在2%1。本病亚洲多发,尤其日本多见;男女发病比例为13-5。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发热,黄疸为主要表现,典型三联征少见。根据Todani分型可以本病分为五型。本文主要讨论不同的分型可选择的手术方式以及各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

  • 标签: 胆总管囊肿分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患者女性,16岁,反复右上腹部间歇性疼痛十余年,近两月加重,查体腹部膨隆,右上腹可扪及包块,质软,边界清晰,有明显压痛,巩膜重度黄染,肝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B超显示:胆囊12.1cm×4.8cm,肿大,壁0.5cm,

  • 标签: 超声医学 胆石症 肝胆外科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Kasai术后肝内胆管扩张(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s,IBC)的形成特点及病理学表现,探索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Kasai术后行肝移植手术的BA患儿179例(男75例,女104例),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用以判断是否存在IBC,其中36例CT检查结果提示存在肝内胆管扩张,作为IBC(+)组,143例未检测到肝内胆管扩张,作为IBC(-)组,比较两组的自体肝生存状况及肝功能指标。同时收集到上述患儿中50例患儿的肝移植时的病肝组织,其中IBC(+)组18例,IBC(-)组32例,进行HE染色,观察肝脏纤维化程度、胆管增生程度、淤胆以及胆管板畸形的发生情况。结果①IBC(+)组女患儿有27例,占75.0%(27/36),IBC(-)组女患儿有77例,占53.8%(77/143),两组中女患儿占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两组患儿在行Kasai术时的日龄及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IBC(+)组患儿的中位生存期为11.5个月,明显高于IBC(-)组患儿的9.0个月。Log-Rank检测发现,IBC(+)组术后自体肝生存状况优于IBC(-)组患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③肝功能的比较结果发现IBC(+)组除胆汁酸(total bile acids,TBA)外,均低于IBC(-)组患儿,其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结合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水平在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IBC(+)组患儿的肝纤维化程度、胆管增生程度及胆管板畸形发生率均较IBC(-)组略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BC(+)组淤胆程度明显低于I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BA患儿Kasai术后发生IBC可能是肝脏代偿的积极表现,短期内不会导致胆汁淤积的加重,相反扩张胆管可以减轻胆汁淤积的程度,改善肝功能及病理分级,从而延长自体肝生存时间。

  • 标签: 胆道闭锁 肝移植 肝内胆管囊性扩张 病理学
  • 简介:咽鼓管球扩张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类疾病手术方法。它主要针对咽鼓管软骨部进行扩张,具有创伤小,易于操作,有效率高且无严重并发症等特点,正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咽鼓管球扩张术的工作原理、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标签: 球囊 咽鼓管 手术
  • 简介:对于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tubedysfunction,ETD)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咽鼓管咽口的咽鼓管球扩张术(balloondilationeustachiantuboplasty,BET)目前已成为治疗阻塞性ETD的新技术。目前的资料显示BET应用简单可行、安全,已使很多患者受益。BET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今后应开展多中心的研究,统一手术适应证及疗效评估的标准,建立随机对照,并进行长期观察,才能较为全面的评价BET对ETD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咽鼓管 球囊扩张
  • 简介:摘要肝胆管腺癌是一种罕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所以早期诊断困难,易漏诊误诊,本文对本院1例肝胆管腺进行全程跟踪分析结合既往文献报道进行总结归纳,以提高对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胆管囊腺癌 病例报告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