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患者应用肾部分切除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肿瘤患者80例,均应用肾部分切除,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肿瘤患者肾部分切除治疗中应用全面护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康复速度。

  • 标签: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出血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治疗肿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门诊收治的60例患有肿瘤的患者,作为本此计划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常规组患者在治疗时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实验组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高于常规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

  • 标签: 肾肿瘤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快速康复护理应用到腹腔镜下肿瘤切除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自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接诊的78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运用普通护理的患者39名为对照组,剩余39名患者为观察组在普通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的方法。两组患者康复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整个手术过程的效果以及手术完成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行评价。进行评价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以及护理前后心态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患者来说,经过快速康复护理后可显著缓解疼痛,降低负面情绪的发生,可以加快痊愈并避免部分术后患者抑郁或焦虑情况的发生。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腹腔镜下 肾肿瘤切除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的50例肿瘤患者,并对其进行分组。分别实行不同的护理方式,B组进行基础性的护理干预治疗,A组进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患者术后身体的各项康复指标的具体情况。结果:A组患者身体的总体恢复状况优于B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结论:接受腹腔镜下肿瘤切除的患者在围期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身体的恢复,能有效提升医患关系的融洽度,值得大规模的推行。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腹镜腔 肾肿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腮腺肿瘤选择改良腮腺切除和传统腮腺切除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 于本院手术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中筛选3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不同进行分组。接受传统腮腺切除治疗纳入对照组,选择改良腮腺切除治疗纳入观察者,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腮腺切除,腮腺肿瘤选择改良腮腺切除治疗,可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尽快康复出院,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并应用于疾病临床治疗中。

  • 标签: 腮腺肿瘤 改良腮腺切除术 传统腮腺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治疗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30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治疗的T1a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患者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资料。结果30例肿瘤患者均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治疗,其中1例改开放手术,其余29例均顺利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患者的中位热缺血时间为25(14~33 )min,中位出血量为210(120~300)mL,其中1例转开放手术患者的出血量为800 mL。术后1例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周引流较多,卧床休息3 d后好转。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9(6~10)d,引流管中位留置时间为6(4~8)d。无患者因术后出血行切除或介入手术,无输尿管损伤或狭窄患者。术后3 d内出现明显血尿患者2例,静卧制动2 d后消失。术后病理提示21例为透明细胞癌,5例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为嫌色细胞癌,1例为单纯囊肿,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随访12~60个月,无肿瘤复发患者。结论小的肿瘤(直径≤4 cm)可考虑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充分完成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

  • 标签: 肾肿瘤 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时段:2017.04~2020.01,选择本院接收的肾上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72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开放手术)和观察组36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对比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22%)及并发症发生率(2.78%)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89.12±3.74)、中出血量(91.85±28.67)、住院时间(7.08±1.26)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实施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对肾上腺肿瘤患者具有减少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的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有效率。

  • 标签: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治疗效果 并发症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单位手术与根治性切除治疗T1b期肿瘤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T1b期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行后腹腔镜下保留单位手术)与对照组(行根治性切除),各3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治疗前、后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01.28±32.14)min、中出血量(116.39±15.24)mL、术后引流量(65.22±12.32)mL、拔管时间(3.14±0.25)d及术后住院时间(8.63±1.12) d,与对照组[(168.29±24.93) min、(440.24±24.53) mL、(94.29±14.49) mL、(4.39±0.93) d、(11.19±2.1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血尿素氮(BUN)(10.12±1.79) mmol/L、血肌酐(Scr)水平(84.29±14.57)μ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49±2.14) mmol/L、(163.20±13.1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保留单位手术治疗T1b期肿瘤,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改善患者肾功能方面作用突出,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肿瘤 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经腹腔镜微波消融联合肾部分切除治疗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1年5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65例行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肾部分切除治疗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19例。年龄(56.6±14.1)岁,体质指数(25.7±3.3)kg/m2;左肿瘤30例,右肾肿瘤35例。患者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59例0分,6例1分;肿瘤最大径(2.3±1.0)cm(1.0~5.0 cm)。R.E.N.A.L.评分4~6分41例,7~9分23例,10~12分1例。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肿瘤后行肾部分切除。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应用CT或MRI定期随访评估预后。结果患者手术时间(76.6±19.4)min(40~120 min)。中中位出血量20 ml(5~5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4 d(3~6 d),并发症Clavien Ⅰ级11例(发热、恶心呕吐、腰部疼痛),无Ⅱ级及以上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示,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切缘阳性,透明细胞癌46例[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病理分期:T1a期42例,T1b期4例;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学会(WHO/ISUP)病理分级:1级21例,2级23例,3级2例];1型乳头状细胞癌2例(均为T1a期,1级);2型乳头状细胞癌1例(T1b期,2级);嫌色细胞癌2例(均为T1a期);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肿瘤1例;腺癌2例(结合直肠癌术后病史,考虑转移);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例;嗜酸细胞瘤2例;乳头状腺瘤1例;良性肾囊肿1例;血管瘤伴钙化1例。术后中位随访24个月(1~42个月),63例患者存活,2例死亡(1例因心脏疾病,1例因直肠癌转移)。结合术后影像学复查,其他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征象。定期复查肾功能基本正常。结论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肾部分切除治疗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良好,中出血少,对肾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且不影响术后病理诊断,为肿瘤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 标签: 肾肿瘤 微波消融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患者中应用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2020.8~2021.

  • 标签:
  • 简介:摘要淋巴结转移是妇科肿瘤常见的远处转移方式,也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明确淋巴结状态来指导治疗方案选择,或通过切除阳性淋巴结来减少肿瘤负荷,最终改善患者生存结局。在决定是否切除淋巴结以及淋巴结切除范围时,需综合评估淋巴结切除相关的生存获益和手术并发症风险。因不同妇科肿瘤淋巴结转移特征、手术目的不尽相同,淋巴结处理原则也各有特点;前哨淋巴结技术逐渐流行,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选择,也带来新的疑惑。本文拟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对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中淋巴结切除的特点和问题进行辨析,以促进大家对相关临床决策的思考。

  • 标签: 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卵巢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摘要淋巴结转移是妇科肿瘤常见的远处转移方式,也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明确淋巴结状态来指导治疗方案选择,或通过切除阳性淋巴结来减少肿瘤负荷,最终改善患者生存结局。在决定是否切除淋巴结以及淋巴结切除范围时,需综合评估淋巴结切除相关的生存获益和手术并发症风险。因不同妇科肿瘤淋巴结转移特征、手术目的不尽相同,淋巴结处理原则也各有特点;前哨淋巴结技术逐渐流行,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选择,也带来新的疑惑。本文拟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对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中淋巴结切除的特点和问题进行辨析,以促进大家对相关临床决策的思考。

  • 标签: 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卵巢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肿瘤切除患者在围期护理时使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有效价值。方法:将2019/11-2020/11期间治疗的86例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围期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3例;另外观察组43例在围期加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评析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术后肛门排气用时、术后初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用时等术后恢复指标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比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概率低(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在围期提供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减轻患者并发症概率,对提高患者预后有帮助。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肾肿瘤切除术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脾联合切除与常规肝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肿瘤学效果及风险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浙江省义乌復元私立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118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行肝脾联合切除者为联合组,行常规肝切除者为对照组,各5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血常规、肝功能、术后并发症、肿瘤效应(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术后1、3和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升高[94.92%(56/59)比79.66%(47/59)](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至2019年8月1日,联合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29个月比22个月)(P<0.05);两组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1、3和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第7天血小板、白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264.48 ± 75.37) × 109/L比(153.53 ± 42.11) × 109/L、(7.86 ± 1.43) × 109/L比(3.48 ± 1.32) × 109/L](P<0.05);联合组术后第7天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49.42 ± 31.88) U/L比(84.22 ± 43.95) U/L、(36.50 ± 21.50) U/L比 (49.98 ± 35.63) U/L](P<0.05)。结论与常规肝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相比较,肝脾联合切除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上升及肝功能恢复,且不增加手术风险,长期随访结果更满意。

  • 标签: 肝切除术 肝肿瘤 脾功能亢进 肝脾联合切除术 肿瘤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脾联合切除与常规肝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肿瘤学效果及风险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浙江省义乌復元私立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118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行肝脾联合切除者为联合组,行常规肝切除者为对照组,各5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血常规、肝功能、术后并发症、肿瘤效应(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术后1、3和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升高[94.92%(56/59)比79.66%(47/59)](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至2019年8月1日,联合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29个月比22个月)(P<0.05);两组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1、3和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第7天血小板、白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264.48 ± 75.37) × 109/L比(153.53 ± 42.11) × 109/L、(7.86 ± 1.43) × 109/L比(3.48 ± 1.32) × 109/L](P<0.05);联合组术后第7天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49.42 ± 31.88) U/L比(84.22 ± 43.95) U/L、(36.50 ± 21.50) U/L比 (49.98 ± 35.63) U/L](P<0.05)。结论与常规肝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相比较,肝脾联合切除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上升及肝功能恢复,且不增加手术风险,长期随访结果更满意。

  • 标签: 肝切除术 肝肿瘤 脾功能亢进 肝脾联合切除术 肿瘤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65岁cT1~2期肾癌患者接受肾部分切除(PN)与根治性切除(RN)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期间≥65岁cT1~2期肾癌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RN)组与对照组(PN)组每组50例,比较围期指标、术后转移、复发。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其余指标比较,P>0.05。两组死亡率、转移率、复发率比较,P>0.05。结论:≥65岁cT1~2期肾癌患者应用PN可减少出血,近期效果与RN类似,长期效果仍需观察。

  • 标签: [] 肾部分切除术 根治性肾切除术 肾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后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行后腹腔镜下肿瘤切除的患者220例,均给予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疼痛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降低(P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后腹腔镜 肾肿瘤切除术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与全喉切除对喉鳞状细胞癌(LSCC)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变化的影响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联。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住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喉恶性肿瘤患者,共计8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成喉部分切除组(44例)以及全喉切除组(42例),比较两组中、术后指标,并对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随访,记录肿瘤复发和转移率,术前2 d与术后2 d检测患者外周血CTC水平,分析CTC水平与术后患者预后和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外周血CTC指标高于两组术前[(14.10±2.07)、(15.26±2.93) FU/3 ml比(9.52±1.56)、(9.91±2.05) FU/3 ml,t=16.817、16.110,P<0.05]。全喉切除组术后2 d外周血CTC指标高于喉部分切除组[(15.26±2.93) FU/3 ml比(14.10±2.07) FU/3 ml,t=2.402,P<0.05]。术后2 d外周血CTC水平与随访1年以上肿瘤复发转移呈正相关(rs=0.464,P<0.05)。结论全喉切除与喉部分切除比较导致外周血CTC水平升高更多。外周血CTC水平与肿瘤复发转移呈正相关,外周血CTC水平可作为LSCC患者术后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喉鳞状细胞癌 喉部分切除术 全喉切除术 循环肿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结直肠癌作为研究对象,获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 例患者,对其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 29例,对其进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发现实验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肠鸣音恢复以及住院的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结直肠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进行治疗后,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结直肠肿瘤 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于卵巢肿瘤切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行为护理干预措施,并对相应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我院正常接诊收治的卵巢肿瘤切除患者中,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的患者,采取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20例作为本次进行行为护理干预措施相应的效果探究实验的实验对象,使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患者的对应不同分组,形成一个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的常规对照组和一个尝试进行行为护理干预措施的实验对照组,排除其他对护理效果影响的客观因素,从而综合比对最终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干预措施的认可度。结果:实验正常开展且顺利完成后,直接发现实验对照组具有更为优秀的护理效果,且对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更好的认可度,与常规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在卵巢肿瘤切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行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的提供护理效果,并对促进患者相应疾病知识掌握度以及胃肠道恢复有着良好的客观效果,临床上可以更为广泛进行应用。

  • 标签: 卵巢肿瘤 护理效果 切除术 行为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