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损伤多数是由于钝性暴力作用引起的,针对损伤,当前临床医学实践中,各种微创手术或非手术方法越来月收到医患各方的欢迎,临床上可以采取栓塞方法治疗,严重外伤的案例中,伤者也可能因为血供破坏导致肾脏缺乏血供,对于此类情况,可视为该侧肾脏切除;对于肾脏损伤后遗功能障碍进行鉴定时应注意伤病关系分析,排除既往疾病对肾脏功能的影像。损伤致残程度等级的鉴定首先应明确损伤基础,然后应准确判定损伤及遗留功能障碍的程度,最后再援引相应标准条款提出致残程度等级的鉴定意见。

  • 标签: 法医学 损伤 肾缺血 肾梗死 肾萎缩 伤残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脾相关理论在缺血性中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11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并且结合患者的相关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同时对缺血性中风的相关用药情况进行统计,探究与中医脾相关理论的关联情况。结果结果显示与中医脾相关理论符合,在治疗中患者应用的重要药物有黄芪、党参、桂枝、白术、全蝎、五爪龙、红花、陈皮、怀牛膝、桃仁、甘草、赤芍、川芎、橘红、白芍、山茱萸、淮山、云茯苓、当归、石菖蒲、杜仲、土鳖虫等,其中出现次数前六分别是五爪龙、云茯苓、黄芪、党参、甘草以及白术,同时在脏腑出现次数统计中,脾虚和肾虚统计分别占据50.9%(56/110)、44.5%(49/110)。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中医脾相关理论应用非常普遍,在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中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值得在中药方剂配伍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脾肾相关理论 缺血性中风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试验目的旨在在SD大鼠下腹主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上,研究七氟醚预处理与后处理对下腹主动脉缺血再灌注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第一组为空白组(Sham),第二组为缺血再灌注组(I/R),阻断下腹主动脉2h,再灌注3h,第三组为七氟醚预处理组(I/R+Pre),阻断下腹主动脉之前吸入2%的七氟醚30min,第四组为七氟醚后处理组(I/R+Post),再灌注期间吸入2%的七氟醚。所有试验SD大鼠均用2%戊巴比妥钠麻醉,固定在加热毯上以保持体温恒定。实验结束后分别测定心腔内血清LDH的含量;心脏组织中SOD的活性、MDA的含量;光镜下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SOD活性I/R+Pre组和I/R+Post组与Sham组或I/R组相比明显升高,I/R+Post组与I/R+Pre组相比明显升高;MDA含量I/R+Pre组和I/R+Post组与I/R组相比明显降低,I/R+Post组与I/R+Pre组相比明显降低,I/R组与Sham组相比明显升高;LDH含量I/R组、I/R+Pre组、I/R+Post组与Sham组相比明显升高,但I/R+Pre组、I/R+Post组与I/R组相比明显降低;I/R+Post组与I/R+Pre组相比明显降低。光镜下观察,Sham组形态基本正常,I/R组损伤最重,I/R+Post组较I/R+Pre组减轻。结论大鼠下腹主动脉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七氟醚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大鼠下腹主动脉缺血再灌注致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后处理比预处理保护效应相对来说更好。可能涉及的机制抑制脂质过氧反应及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维持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 标签: 七氟醚 预处理 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孕妇失血性休克急性损伤中肢体缺血后处理的保护和作用机制。方法随机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急性损伤孕妇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给予参照组常规处理方法,实验组采取肝肢体缺血后处理的方法,比较两组的Cr、TNA-α、BUN以及IL-10的水平。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各项身体指标均好于参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肢体缺血后处理能够有效保护产妇的肾脏功能,它的机制可能与降低神内炎症反应相关。

  • 标签: 肢体缺血 失血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 简介:事件起因:8月17号上午,湖北省公安厅,武汉市公安局经过17天的昼夜蹲守,成功打掉了一个活跃在武汉地区的跨省组织贩卖人体器官的团伙。据了解,举报人李伟为了还债,卖了一只得到3万,而买一只约40万元,供体得3万,负责手术的医生分赃13万,麻醉师得3万,参与护士各1万,剩余赃款由所谓的线人分赃。

  • 标签: 人体器官 武汉地区 公安厅 湖北省 武汉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180例多发结石患者行经皮镜超声碎石术后留置造瘘管的护理。术后出现造瘘管周围溢液及感染7例、造瘘管内出血及拔管后尿血6例,造瘘管引流不畅2例,所有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经临床资料研究表明术前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造瘘管护理及健康指导,并认真观察及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同时建立造瘘管评估制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处理,有利于患者减轻痛苦早日康复。

  • 标签: 肾结石 造口术,经皮 护理
  • 简介:摘要性水肿系由各种肾脏疾病而导致的水液代谢失常,泛溢肌肤,临床表现常有

  • 标签: 肾胃胃肾水肿 水液代谢
  • 简介:肾虚有几种类型,常见的有肾阳虚、肾阴虚、气不固、精不足等。中医养生和治病讲究对症,日常养补肾,分清肾虚类型是前提,不然盲目乱补,不仅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带来负面影响。

  • 标签: 中医养生 肾虚 肾气不固 肾精不足 肾阳虚 肾阴虚
  • 简介:摘要损伤仍然是泌尿外科急诊常见疾病,损伤的早期的诊断和正确合理的处理对预后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关于损伤的文献温习,并作一概述。

  • 标签: 肾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皮镜术是近年来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中逐步推广的微创术式,是目前治疗复杂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治疗手段,在镜引导下实现微创化治疗,伴随镜分辨率的不断提升,肾结石的清除效果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因手术切口较小,与传统手术相比,患者术后恢复期显著缩短。但经皮镜术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并发症风险,尤以出血较为常见,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经皮镜术后并发出血相关研究资料并进行综述,为后期诊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经皮肾镜术 肾出血 肾结石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PCNL造瘘管改为旁引流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按一定标准入选病例,2005年至2009年间mPCNL术采用了2种外引流方法A组65例,采用了无管化;B组128例,留置了旁引流管。观察2组术后的以下临床资料发热、腰腹疼痛程度及镇痛药需求、腰部肿胀、周积液、尿外溢、皮肤伤口愈合平均天数、平均住院天数、B组引流情况等。结果术前2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皮肤伤口愈合平均天数、平均住院天数等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镇痛药需求、腰部肿胀、周积液等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热平均天数、疼痛程度、镇痛药需求平均天数、腰部肿胀平均天数、周积液平均天数等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造瘘管改为旁引流管与无管化有相同的优点,并更安全可行。

  • 标签: mPCNL 造瘘管 引流管 上尿路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创经皮镜取石(mPCNL)术后改进造瘘与常规造瘘的术后疗效进行比较,探讨mPCNL术后造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应用mPCNL治疗各种肾结石、输尿管上端结石200例,其中103例mPCNL术后F16或F18硅胶引流管常规造瘘,97例mPCNL术后F14Foley双腔导尿管造瘘,比较术后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术后血尿持续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结果mPCNL术后常规造瘘组术后疼痛较强,须用止痛剂者52例,术后疼痛持续时间2-5d(平均4d),血尿持续时间3d-1月,平均7d,术后出血量30ml-2000ml,平均100ml,术后拔管时间5-7d,平均6d;mPCNL术后改进造瘘组术后疼痛一般,须用止痛剂者20例,术后疼痛持续时间1-2d(平均1.5d),血尿持续时间1-3d,平均2d,术后出血量5ml-100ml,平均50ml,术后拔管时间4-7d,平均5d。两组术后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术后血尿持续时间、术后出血量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PCNL术后改进造瘘组在术后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术后血尿持续时间、术后出血量方面,优于mPCNL术后常规造瘘组,值得临床推荐与推广。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造瘘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