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众多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大遗址保护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广东大遗址的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中存在的规律,为广东大遗址保护理论探索出一条新路。

  • 标签: 广东大遗址 保护 规划
  • 简介:坐落在安徽医科大学校园内的毛泽东大型塑像,是“文化大革命”中安徽建成的首座毛泽东全身大型塑像。关于这座塑像的建成经过,一直鲜有记载。笔者在查阅“文革”报刊、采访重要亲历者后.对其有了大致了解。

  • 标签: 毛泽东 塑像 安徽 “文化大革命” 大学校园 “文革”
  • 简介:成都的东大路.是成都沟通川东方向的必经之路,最早在蜀汉成型,史称蜀巴大道。魏晋南北朝时期,驻防武康郡(今简阳)的车骑大将军强独乐等11位将帅为称颂北周文王宇文泰平定南方,此道得以重新开通,特意在龙泉驿区山泉铺东面的显益之岗大佛寺为其建记功碑(即北周文王碑)。

  • 标签: 成都 魏晋南北朝时期 古道 龙泉驿区 周文王 宇文泰
  • 简介:1999年11月3日《中山大学校报(七十五周年校庆特刊)》,刊登易汉文所写《中山大学校庆日是如何确定的》一文,在引用《广州日报》1956年11月8日发表的许崇清校长写的《我所认识的孙中山先生》一文的一段话后写道:“因此,学校就决定11月11日补行成立典礼,并把这一天定为校庆日。”

  • 标签: 大学校报 《广州日报》 中山大学 校庆 孙中山 国立广东大学
  • 简介:四川大地震惊撼日本,媒体用相当大的篇幅连续报导灾区情况,同时也介绍了日本读者对中国震灾的同情与关注,高度评价了日本救援队的对华贡献。最近,围绕中日两国之间的人道主义援助,日本有识之士在报纸上撰写文章,尤其称赞京剧大师梅兰芳为1923年关东大地震发起义演,把其中募捐到的一万大洋捐献给了日本帝国剧场的重建。

  • 标签: 梅兰芳 日本 地震 赈灾 人道主义援助 中日两国
  • 简介:邓植仪。字槐廷。广东东莞县桥头镇人。1888年出生于广东顺德县。1957年逝世于广州市。他是近代广东著名的农业教育家、土壤学家。1909年他远赴重洋到美国学习土壤学。回国后。于1920年担任广东农林试验场场长。同时兼任实验场附设的农业专门学校校长。成立于1917年的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是当时全省唯一的高等农业学校。是近代广东高等农业教育的开端。

  • 标签: 广东东莞 科学院 农业学校 创办 大学 高等农业教育
  • 简介:中国近代史,可说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这一时期发生的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使中国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遭受严重破坏,数千万人丧生。而从清末到抗战时期,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移民大潮——“闯关东”,则拯救了山东、河北、山西、河南、淮北、内蒙中部广大北方地区千百万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人民生命。

  • 标签: “闯关东” 吴大澂 古塔 中国社会发展 中国人民 中国近代史
  • 简介:201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2011年,中国共产党共召开了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些代表大会,记录了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所谱写的光辉篇章。

  • 标签: 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 1921年 党的成立 人民
  • 简介:本刊讯(记者齐·布仁巴雅尔)6月14日,第二十八届西宁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举行。本次那达慕大会由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主办,青海蒙古族研究会承办。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蒙古族是我省五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同胞特有的传统体育盛会,也是草原人民喜庆丰收、赞颂美好生活的盛大节日。它承载着蒙古族的岁月变迁,也见证着蒙古族拼搏进取的光辉历程。

  • 标签: 那达慕 西宁市 青海蒙古族 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 美好生活
  • 简介:近年来随着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对于传统乡村社会的发展历史和影响因素因之越来越清晰。但大量研究还是就民间历史文献讨论村落,而没有将其置于具体时间发展和空间建构中进行讨论,因而有零散之嫌,

  • 标签: 空间建构 大埔县 宗族 粤东 墟市 庙宇
  • 简介:根据陈春声、唐立宗、胡希张等学者的研究,明清之际的粤东北山区发生了显著的社会变迁,由动乱频繁的“盗窟”发展成为社会稳定的“邹鲁乡”。作为整体性的社会巨变,由于研究材料的缺乏,还有许多具体细节以及变迁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所收集的民间文献和口述资料,结合官方文献和个人文集,具体探讨大埔白堠村的民间信仰在明清之际地方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在地方士绅的倡导和支配下,以儒家伦理为指导,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迁过程,从而形成后来被认为既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国家礼仪制度和儒家伦理的客家民间信仰。

  • 标签: 社会变迁 民间信仰 明清之际 大埔县 粤东 民间文献
  • 简介:阿马尔那时代是近东历史上的和平外交时代,五大国支配着外交的走向和国际关系的格局。在大国外交中,存在3种外交方式,礼物交换、王室联姻和信息沟通,这3种外交方式构成了当时外交的主要形式,促进了和平外交的持续发展。

  • 标签: 阿马尔那泥板书信 近东 大国外交
  • 简介:香港崇正总会,庆祝成立50周年暨“崇正大厦”落成,邀请世界各地47个客属团体250名代表,于1971年9月28日在香港九龙弥敦道的“国际大酒楼”及设在跑马地的“香港崇正总会”大礼堂,举行庆祝活动。该次大会代表决议:把这次会定为“世界客属第一次恳亲大会”。要求每隔两年,轮流在世界各地区的主要城市召开下一次恳亲大会,并决定第二次恳亲大会由台湾省台北市“中原客家联谊会”负责筹办。

  • 标签: 客属恳亲大会 文化建设 举办地点 传统精神
  • 简介:2000年4月3日至5日,纪念卜子夏逝世2400周年大会在卜子夏故里河南省温县召开。来自全国9个省的103名卜子夏后裔和温县人员参加了会议。卜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政治家,孔子著名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和十哲之一。他协助孔子编定《诗》、《书》、《礼》、《易》、《乐》、《春秋》六艺,又为《诗》、《书》、《礼》、《易》、《乐》五经注疏,与冉雍等主编《论语》,被魏文侯聘为师,到西河授教,培育出法家鼻祖李悝,大军事家吴起,史学家公羊高、谷梁赤等,使魏在七雄中率先强盛起来,为中华文明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卜子夏的贡献受到历代朝廷的封敕,唐封魏侯和十哲,宋封河东公魏公,明封先贤某子

  • 标签: 子夏 纪念园 人类文明 书法艺术 《易》 河南省
  • 简介:1962年1月,时任山西省长治县人民政府代县长的刘新起和县委书记宋务迪(长子县人)一起,去北京参加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当时,我国的国民经济陷入了困境,全国一片饥馑,为了解决人民生产、生活及思想上的混乱,党中央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参加此会的晋东南地区的代表总共36人,由地委书记赵军、专员张行夫带队。中央对参加此会的人审查很严格,并不是所有的县长、县委书记都参加,刘新起记得山西壶关县的县长就没有去,而是由县委的一个副书记代替。重要的国属厂矿也派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刘新起认识的有长治淮海机械厂的党委书记和山西汾酒厂的一个书记。

  • 标签: “七千人大会” 县长 中央工作会议 县委书记 县人民政府 山西省
  • 简介:蒋介石败退台岛前的“总统”头衔是怎么得到的?当时的国民党政坛是个什么状况?周家让先生回忆的《1948年的“国民代表大会”闹剧》一文为我们做了一个简要描述。

  • 标签: 蒋介石 李宗仁 代表大会 国民党政府 副总统 19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