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肠内蠕虫(表1)常见于发展中国家;目前的估计指出世界1/3的人口被感染。尽管多数感染轻而且无症状,它们是致病的重要病因,有证据表明即使是中度感染,也可能明显影响妊娠的预后、发育和认知功能。

  • 标签: 肠道蠕虫病 中度感染 发展中国家 认知功能 无症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Degos是一种罕见的可累及多系统的坏死性血管炎性疾病。自身免疫异常、遗传、感染和凝血功能异常等可导致发病。该病多以皮肤表现首发,但肠穿孔、出血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不易被消化科医生认识和诊断。

  • 标签: Degos病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肠穿孔 微小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IBD)是由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和宿主免疫系统等多因素参与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改变可导致IBD的发生发展。在基因易感性患者中,失调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通过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可引起肠道微免疫环境失调,破坏肠道的免疫耐受,最终诱发肠道炎症。本文总结和探讨肠道菌群在IBD中的作用机制,为IBD的预防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道微生态 免疫 代谢物 治疗
  • 简介:病例张明(化名)老大爷年逾七旬,近年来一直饱受便秘的折磨,常常是4~5天才大便一次,每次排便都弄得他筋疲力尽,有时还不得不去医院灌肠才能解决问题。为此,他曾到多家医院诊

  • 标签: 糖尿病肠病 血糖控制 诊治 肠道 医院
  • 简介:<正>我国人体寄生虫病中,肠道线虫分布最广、感染率最高,有的地区流行极为严重,危害着人民身体健康,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也损害少年儿童的发育成长。由于多年的防治,其感染率和感染度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就目前在一些农村地区人群肠道线虫流行仍较严重,防治上的困难因素之多和时间的紧迫,对防预工作者来说,并不是件轻松事情。因为控制和消灭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寄生虫,是我国预防保健,实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以下几点向大会作简要介绍。

  • 标签: 肠道线虫病 感染率 钩虫感染 防治 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指肠钩虫
  • 简介:摘要阿尔茨海默(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因不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AD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通过脑-肠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在AD患者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另外,肠道菌群与AD临床标志物存在密切关联,通过改善AD患者肠道菌群也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因此,针对肠道菌群领域的研究为AD的防治尤其是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坏疽性脓皮(PG)是一种罕见的慢性复发性溃疡性皮肤,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属于嗜中性皮肤。多数PG患者伴有全身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IBD、关节炎和血液系统疾病。部分患者可有非常罕见的皮肤外PG表现,累及肺、肠道、角膜、肝脏、脾脏、心脏、骨、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现报告北京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由包皮切除术诱发血便继而诊断为PG的患者。

  • 标签: 坏疽性脓皮病 糖皮质激素类 肠道 嗜中性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蛔虫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对2例肠道蛔虫病患者行钡造影检查。结果2例肠道蛔虫X线表现均有不同程度胃肠功能不良改变,直接征象为肠道内钡虫影。结论X线造影检查对肠道蛔虫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直接发现蛔虫找出病因。

  • 标签: 肠道蛔虫病 钡造影 X线诊断
  • 简介:近日,南海水产研究所鱼病室副研究员徐力文在海南陵水新村港鱼排采样发现.网箱养殖的多种石斑鱼苗都有较为严重的肠道粘孢子虫。目前除东星斑暂未发现此,龙胆、珍珠龙胆、老虎斑和钻石龙胆上都检测到肠道粘孢子虫,且对养殖量最大的珍珠龙胆危害最重。

  • 标签: 粘孢子虫病 肠道 石斑鱼 水产研究所 防治 网箱养殖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态是人体最主要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近年来其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学者的关注。慢性疾病的发生与 多种因素相关,肠道微生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参与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随着技术的飞跃发展,有关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慢病 精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苏州市肠道线虫低感染率情况下,有效控制其流行和巩固防治效果的措施.方法选择吴江市庙港镇合群村,连续三年运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和饱和盐水漂浮法,监测人群的肠道线虫感染情况.感染者每年两次运用甲苯咪唑进行驱虫治疗.结果2003年调查519人,感染肠道寄生虫20例,均为钩虫感染,感染率3.85%,2004年调查524人,感染肠道寄生虫2例,均为钩虫感染,感染率0.38%;2005年调查533人,感染肠道寄生虫5例,同样均为钩虫感染,感染率0.94%,感染率在三年内下降了75.58%,男、女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别(X2=4.40,P<0.05),50~59岁年龄组的感染率为44.44%,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结论在目前苏州市肠道线虫低感染率情况下,感染者的正规治疗以及卫生意识的培养,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均可以有效控制流行,巩固防治成果,但重点人群的变化仍是今后监测的重点.

  • 标签: 肠道寄生虫 纵向观察 肠道线虫病 监测报告 苏州市 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已被证明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与高血压关系密切。随着研究的进展,OSAHS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肠道细菌的改变,被认为在OSAHS及高血压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肠道菌群的改变是否介导了OSAHS与高血压的发生目前仍无定论。本文针对OSAHS合并高血压肠道菌群改变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病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1型糖尿(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肠道菌群是T1DM发病的重要因素。T1DM 儿童肠道菌群分布失调,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肠道免疫系统和改变肠壁通透性以及非编码RNA影响胰岛素的产生来参与T1DM的发病过程。目前对于肠道菌群导致儿童糖尿糖发病具体机制的分析研究较少。本篇文章将对T1DM儿童肠道菌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1型糖尿病 儿童 肠壁通透性 肠道免疫 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川崎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的最常见疾病,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肠道菌群稳态对机体免疫系统成熟及免疫调节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紊乱参与儿童多种炎症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川崎病患儿存在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肠道菌群紊乱与川崎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通过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代谢产物作用等多种机制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该文将对肠道菌群与川崎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川崎病 肠道菌群 免疫系统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