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损伤患者,均给予高低频超声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CT以及磁共振进行对比,以判断诊断准确性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检出包膜下破裂型11例,包膜破裂型55例,中央性破裂型14例。经CT与磁共振确诊,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75%(75/80),漏误诊率为6.25%(5/80)。结论采用超声检查可以为损伤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

  • 标签: 超声诊断 肝脾损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闭塞病的临床和彩超表现,探讨其彩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外伤服用“土三七”后,经病理和临床诊断的静脉闭塞病16例的超声资料。结果16例超声检查均显示肝肿大、腹水,区实质回声呈“豹纹状”、“斑片状”低回声区。静脉显示不清或未见显示15例,表现细小1例。16例下腔静脉段均受压变细、变窄,无远端扩张。4例血管造影显示静脉及下腔静脉无栓塞。16例门静脉主干内径均正常,但血流速缓慢。穿刺活检6例病理诊断静脉闭塞病。结论彩超对静脉闭塞病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菊三七 肝小静脉闭塞病 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伴损伤与心肌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所接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伴损伤、心肌损伤的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50例个体纳入观察组试验研究序列,将同期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血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50例支原体肺炎合并损伤、心肌损伤患儿的心肌功能、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伴损伤、心肌损伤患儿通过接受生化检验,有利于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便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 标签: 生化检验 心肌损伤 肝损伤 小儿支原体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闭塞病(hepaticveno-occlusivedisease,HVOD)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015年确诊HVOD的15例静脉闭塞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5例患者CT平扫表现为肝脏增大,实质密度均匀减低,增强呈"地图状"强化,门脉期明显;静脉及下腔静脉段变细,静脉显示欠清晰。病理学表现为窦淤血、扩张,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坏死。结论病理检查对确诊静脉闭塞病影像诊断有重要价值,CT增强检查是诊断静脉闭塞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肝静脉闭塞病 诊断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患有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损伤的小儿患儿临床诊断当中,生化检验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内收治的38例患有支原体肺炎并发肝脏损伤、心肌损伤的患儿为分析组,再选择同时间段内相同例数的接受健康体检儿童为参照组,两组对象均需要接受生化检验,对比两组对象具体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分析组患儿的生化检验指标明显高于参照组对象,两组对象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中患有支原体肺炎且合并有肝脏与心肌损伤的患儿诊断来讲,让其接受生化检验的诊断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生化检验 支原体肺炎 心肌损伤 小儿 肝损伤 合并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药研究的深入及制药技术发展,新药物不断出现应用,同时各类药物联用情况增加,使药物性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的临床发生率增高,DILI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主要对DIL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相关药物
  • 简介:摘要药物性损伤(DILl)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随着人口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以及疾病谱的变化、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疾病并发症的增多、临床上广泛应用新药,使得老年患者发生药物性损伤的危险越来越严重1。以下对老年人常见损伤药物(中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老年人 综述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接受Viatorr覆膜支架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资料。术后进行随访,复查上腹部CT,以评价TIPS疗效。结果对8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均采用直径8mm、覆膜段长度50~80mm的Viatorr覆膜支架建立内分流道。对其中1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患者于门静脉端置入8mm×40mm的E-Luminexx裸支架1枚;1例患者因静脉端狭窄于静脉端置入8mm×40mm的Fluency覆膜支架1枚。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33.08(29.32,40.22)]mmHg降为E23.31(21.43,26.5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P=0.012)。术后随访1.1~7.7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均未再发生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术后2例患者发生性脑病。术后1~7.7个月复查示所有患者TIPS分流道通畅。结论对国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Viatorr支架行TIPS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Viatorr支架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高血压 门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切除术对合并静脉高压的肝细胞癌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按照患者是否合并静脉高压将2013年4月-2016年6月入诊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肝细胞癌患者分为A、B两组各52例,其中A组患者患有肝细胞癌合并静脉高压,B组单纯患有肝细胞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3、5年生存率以及复发率之间存在加大差异,且B组均优于A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5年后复发率优于A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12.31%低于A组44.23%,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患有肝细胞癌合并静脉高压的患者使用肝脏切除术疗效较差,且生存率低复发率高,手术安全性较低。

  • 标签: 肝切除术 干门静脉高压 肝细胞癌
  • 简介:目的:探讨槐果碱对polyⅠ:C/D-GalN诱导的小鼠免疫性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槐果碱高剂量组以及槐果碱低剂量组共4组,每组12只。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槐果碱,连续12d。于末次灌胃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尾静脉注射polyⅠ:C、腹腔注射D-GalN造成免疫性损伤,12h后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以及总蛋白(TP)活性;采用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测定小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的RNA水平;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槐果碱能明显降低小鼠ALT、AST以及TNF-α、INF-γ的mRNA水平,抑制CHE、ALB以及TP水平的降低。病例切片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槐果碱可减轻组织损伤程度,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槐果碱对polyⅠ:C/D-GalN诱导的小鼠免疫性损伤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槐果碱 polyⅠ:C/D-GalN 免疫性肝损伤 干预作用
  • 简介:目的:收集并分析我院96例药物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药物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6例药物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损伤的发病时间关系,比较引起损伤的药物种类以及临床治疗与转归,同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药物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收集的96例药物性损伤以肝细胞损伤型所占比例最高(44.79%),有68.75%的患者在用药5~90天内发生了损伤;在引起损伤的药物种类中以抗肿瘤药物(32.29%)和中药(29.17%)所占比例最大,两者涉及到的药品分别有13种和14种;96例患者临床预后均良好,停药后18~90天内肝功指标均恢复正常;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50岁、女性、BMI≥28kg·m^-2、有过敏史、合并高脂血症为药物性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药物性损伤患者中,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临床需及时妥善处理,以免引发急性衰竭;临床使用抗肿瘤药和中药的过程中,应注意监测,避免药物性损伤的发生;对于老年以及女性患者,BMI较高者以及有药物过敏史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肝功能。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沙苑子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慢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姜黄素阳性对照组(C组),沙苑子组(D组)各15只。A组皮下注射精制花生油,其他各组采用40%CCl4油剂制备慢性损伤模型。6周后,C组、D组分别灌胃给予姜黄素水溶液(20mg/ml)和沙苑子水煎液(30mg生药/ml),A、B组则给予等量的蒸馏水。同时,除A组外,各组仍每周注射40%CCl4油剂1次,持续4周。观察肝脏病理,检测大鼠血清ALT、AST、ALP及匀浆MDA含量。结果与B组比较,A组大鼠的指数,血清ALT、AST、ALP显著降低,C、D组大鼠肝脏的相对重量、ALT、AST、ALP、MDA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沙苑子通过降低ALT、AST、ALP及MDA含量发挥抗慢性损伤的作用。

  • 标签: 沙苑子 慢性肝损伤 姜黄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0例发生抗结核药物损伤的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同时随机抽取60例未发生抗结核药物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患者是否携带乙肝表面抗原、是否存在原有其他肝病史、是否存在嗜酒史、是否存在心功能不全、是否存在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呼吸衰竭方面,两组患者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肺结核病变范围、是否合并肺外结核、是否存在糖尿病方面,两组患者对比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是否携带乙肝表面抗原、是否存在原有其他肝病史、是否存在嗜酒史、是否存在心功能不全、是否存在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呼吸衰竭均为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损伤的相关因素。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肺结核合并乙肝 肝损伤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相关性损伤的防治作用。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化疗治疗的103例恶性肿瘤患者预防应用保治疗疗效。其中A组51例化疗同时接受复方甘草酸苷预防保治疗;另外B组52例患者化疗同时未接受预防性保治疗。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各指标与基线期对应各指标差值,除ALB和TBIL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AST、ALT、ALP及γ-GTA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化疗期间损伤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化疗同时预防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可有效地减轻转氨酶升高,化疗药物性损伤的发生率降低。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化疗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睡眠呼吸暂停模式的间歇低氧导致损伤的机制加以综述。研究领域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致损伤的机制。结果SAHS及睡眠呼吸暂停模式间歇低氧对损伤的发生机制伴有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结论SAHS及睡眠呼吸暂停模式间歇低氧可以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SAHS及睡眠呼吸暂停模式间歇低氧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在其慢性损伤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间歇低氧 肝损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氧化应激 NF-&kappa B
  • 简介:目的探讨单宁酸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损伤的影响。方法ICR雄性小鼠预防性给予单宁酸7d后,注射LPS(10mg·kg-1,i.p)建立急性内毒素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肝脏系数及脾脏系数;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脾脏系数,MDA,ALT、AST、IL-6、TNF-α、PGE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SOD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宁酸高剂量组小鼠肝脏、脾脏系数,MDA、ALT、AST、IL-6、TNF-α、PGE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SOD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宁酸低剂量组小鼠肝脏、脾脏系数,MDA、ALT,AST、IL-6、TNF-α、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P〈0.05),SOD含量显著增高(P〈0.01)。结论单宁酸对LPS所致小鼠的损伤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能有效降低肝脏里ALT,AST,MDA,IL-6,TNF-α,PGE2的过量分泌,提高SOD的分泌,具有抗炎护、脾脏的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有关。

  • 标签: 单宁酸 脂多糖 肝损伤 抗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