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原发性肝癌并亢患者采取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不同程度的功能亢进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21)与介入组(n=21)。对照组采取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介入组采取介入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介入组术前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介入组术后1周、4周的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介入组术后1周、4周的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介入组术后1周、4周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介入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1%(8/21),与对照组的52.38%(11/21)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并亢患者,采取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象,安全性高,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脾亢 肝脾双介入治疗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病程短、进展迅速、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由于肝癌往往是在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合并有门脉高压、脾肿大、功能亢进等并发症。90%以上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同时也给介入治疗带来困难。故探索新的疗法极为重要,我们在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17ACE)的同时给予动脉灌注化疗及部分栓塞术(PSE),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 标签: 双介入疗法 原发性肝癌 脾功能亢进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化学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介入治疗肿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肿瘤患者为此次研究的案例对象,按入院时电脑登记的信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是:给对照组进行的是单纯的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给观察组进行的是介入治疗,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在对两组肿瘤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在治疗以后观察组的患者肿瘤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肿瘤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肿瘤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显著,对于患者的恢复和身体健康有很好的保证,可以在临床上积极使用。

  • 标签: 双介入 肝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健脾疏肝汤联合动脉栓塞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动脉栓塞术及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健脾疏肝汤口服,观察患者肝功能、血常规、AFP测量门静脉、静脉直径及肿瘤大小。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AFP低于对照组(P〈0.05)、门静脉及静脉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健脾疏肝汤联合动脉栓塞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功能亢进能改善肝功能,降低门脉压力,延缓肿瘤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中药健脾疏肝汤 肝癌 脾功能亢进 肝脾动脉双栓塞术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CT血管造影检查评估动脉瘤的大小、性状,动脉载瘤动脉的直径,动脉瘤所处动脉的位置、形状及瘤颈大小。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介入栓塞方法。栓塞治疗后患者行动脉DSA检查显示载瘤动脉通畅,脾脏正常显影,瘤腔内无造影剂滞留显影亦无造影剂外溢,则为介入栓塞治疗成功。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半年在门诊各复查CT血管造影检查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6月。结果14例患者中,共发现15个动脉瘤,1例为多发,13例为单发。2个为假性动脉瘤,13个为真性动脉瘤,瘤体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动脉瘤的位置:位于动脉近心端5个,位于中段7个,位于远心端3个。瘤体直径为1.6~7.5cm,平均为3.7cm。14例患者均顺利运用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真性动脉瘤患者因为动脉瘤开口较大,选用裸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成功。1例多发真性动脉瘤患者同时栓塞瘤腔开口远心端和近心端的载瘤动脉,并在瘤腔置入裸支架治疗。1例真性动脉瘤患者因载瘤动脉扭曲,且瘤腔开口较大,选用同轴微导管联合球囊行弹簧圈栓塞治疗成功。14例患者术后无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至出院。术后随访情况:术后1个月,1例患者出现梗死;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轻微腹痛及低热;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未见瘤腔复通及增大。术后6个月,2例患者辅助支架无移位,其余无不良反应。结论动脉瘤介入治疗操作简单,手术安全、有效,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同时保留了脾脏功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脾动脉瘤 介入治疗 弹簧圈 栓塞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癌伴功能亢进患者在实施介入治疗术后的并发症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31例患有肝癌伴功能亢进病患展开研究,所有病患均实施动脉栓塞联合部分性动脉栓塞术,分析术后的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病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发热、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病患肿瘤有所缩小,且血小板与白细胞存在不同程度上升,功能亢进得以好转,31例病患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在为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后好转出院。结论肝癌伴功能亢进实施介入治疗术后易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熟悉相关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再针对病患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此达到改善副反应的效果,提升手术疗效,提升病患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癌 脾功能亢进 双介入治疗术 并发症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像介入法在治疗囊肿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30例囊肿患者,全部采用影像介入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25例患者囊肿完全消失,4例患者囊肿明显缩小,1例患者囊肿无变化,总体治疗有效率96.7%;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影像介入治疗囊肿具有显著疗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为囊肿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标签: 影像介入法 肝囊肿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不和与失调的机理及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方法从传统中医理论出发叙述胃不和与失调的机理及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结论胃不和与失调都是由于情志失调以至于肝气郁结或横逆,克犯脾胃之气,导致脾胃气运失调。在临证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在准确辨明病理的基础上,针对肝脏采取疏、抑、柔、清等方法解郁理气,保证脏腑之气的顺畅运行,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肝胃不和 肝脾失调 病理机制 中医治疗
  • 简介:论文摘要目的应用动脉部分栓塞方法治疗功能亢进。方法选择性动脉主干漂流法,部分性动脉栓塞。结果栓塞60%-70%脾脏的方法疗效明显,近期复发病例极少,本组12例患者长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结论动脉栓塞虽然可以改善大多数功能亢进的症状,却不能控制血液病、肝病等导致的功能亢进原发病。因此介入治疗应与其他治疗密切结合。

  • 标签: 脾功能亢进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
  • 简介:论文摘要目的应用动脉部分栓塞方法治疗功能亢进。方法选择性动脉主干漂流法,部分性动脉栓塞。结果栓塞60%-70%脾脏的方法疗效明显,近期复发病例极少,本组12例患者长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结论动脉栓塞虽然可以改善大多数功能亢进的症状,却不能控制血液病、肝病等导致的功能亢进原发病。因此介入治疗应与其他治疗密切结合。

  • 标签: 脾功能亢进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在外伤性的破裂中应用血管介入技术展开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在2012—2016年8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7例患者展开动脉栓塞止血治疗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经过DSA检测,破裂、破裂及挫伤分别有19例、17例及1例。对36例破裂的患者展开超选择动脉栓塞止血,所有患者均一次止血成功。结论对外伤性的破裂患者采取血管介入技术展开治疗,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外伤 肝脾破裂 介入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后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血吸虫病肝硬化合并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来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血吸虫病肝硬化合并功能亢进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59±1.19)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8.1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治疗切除术治疗血吸虫病肝硬化合并功能亢进的疗效显著,相比较传统的开腹手术而言,术中暴露小,感染率低,术后恢复快,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且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血吸虫病肝硬化
  • 简介:总结9例脓肿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动脉置管给药治疗的护理。因脓肿患者动脉置管给药治疗需要较长时间,为防止患者置管后因不习惯床上排尿而引发尿潴留,置管前1d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导管要插至动脉,插入长度约25~35cm,因此指导患者在插管时及插管至腹主动脉注入造影剂时屏住呼吸,以保证插管顺利进行及造影图像清晰;注射造影剂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有无胸闷等不良反应。置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导管有无脱出,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麻木情况;按时注入肝素钠生理盐水、每次注射抗生素前先抽回血,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其堵塞;妥善固定导管、指导患者避免过度活动,防止导管移位及脱出,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换药防止导管感染。本组9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均顺利治愈出院。

  • 标签: 肝脓肿 介入治疗 动脉置管 护理
  • 简介:目的对介入治疗血管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12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血管肿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即:经皮股动脉穿刺+固有动脉造影,之后在肿瘤供血靶动脉送入导管超选择,并给予患者明胶海绵+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方式为静脉灌注,最后实施动脉栓塞治疗,手术之后的1-6个月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肿瘤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并发症。结果在40例患者当中,实施介入治疗的为50人次,患者肿瘤一般的做1次,患者肿瘤较大的实施2次介入治疗,其中实施2次栓塞治疗的有11例患者,占27.5%。对患者在第一次手术之后进行1-6个月的随访,并做CT检查,其中19例显效,血管肿瘤缩小〉50%,显著减轻了疼痛以及上腹部不适,中断了肿瘤血供,缩小了瘤体。17例有效,肿瘤缩小在25%以上,显著减轻了上腹部不适。有4例无效,肿瘤缩小在25%以下。达到了90%的总有效率。结论在治疗血管肿瘤上,明胶海绵动脉栓塞+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的介入治疗方式能够起到显著效果,安全无毒副作用,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肝血管肿瘤 介入治疗 明胶海绵动脉栓塞 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经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对40例有症状的血管瘤患者行动脉插管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硬化血管瘤体,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瘤体供血动脉。结果栓塞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术后第3、6、12个月复查肿瘤平均缩小45%、75.0%、80.9%。所有患者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血管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我院自2004-5至2009-12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颗粒或明胶海绵颗条进行对40例血管瘤进行了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瘤 栓塞 平阳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囊肿介入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囊肿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划分,观察组取无水乙醇在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后灌洗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后取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72.5%,临床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治愈率为90%,临床总有效率为97.5%,两组治愈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囊肿采用超声引导下取无水乙醇灌注硬化法治疗,创伤较小、具有较高安全性、精度高,显著缩短了疗程,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超声 引导 肝囊肿 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较大血管瘤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及疗效方法对2007年至2012年我科所做的18例较大血管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插管,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研究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疗效,观察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管瘤缩小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栓塞,其中12例栓塞两次,其余病例均一次栓塞成功,术后肝功能有轻度异常,特别是一次栓塞病例,但经保治疗后均恢复。术后随访1至4年,术前10例有症状者术后3个月至半年左右均完全消失,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术后均未出现胆囊坏死、消化道穿孔、胰腺炎及胆汁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分次栓塞较大血管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理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 标签: 肝大血管瘤 分次栓塞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肿介入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脓肿介入治疗者进行研究,共20例,平均分成两组,即参照组、研究组,各1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P

  • 标签: 负压引流术 术中配合 综合护理 导管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