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技术在外伤性肝脾破裂诊治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血管介入技术在外伤性肝脾破裂诊治中的应用

麻元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钦州535099)

【摘要】目的:在外伤性的肝脾破裂中应用血管介入技术展开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在2012—2016年8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7例患者展开肝、脾动脉栓塞止血治疗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经过DSA检测,肝破裂、脾破裂及肝挫伤分别有19例、17例及1例。对36例肝脾破裂的患者展开超选择肝脾动脉栓塞止血,所有患者均一次止血成功。结论:对外伤性的肝脾破裂患者采取血管介入技术展开治疗,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

【关键词】外伤;肝脾破裂;介入技术

【中图分类号】R657.3;R65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4-0166-01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微创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临床上微创技术也逐渐被广泛引用[1]。作为一种微创的诊治技术手段的血管介入技术,即造影与栓塞,对外伤性肝脾破裂的患者早已展开使用。本文对本组患者展开血管介入的疗效分析,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2—2016年8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7例患者,男33例,女4例。年龄分布在14~49岁,中值为(24.8±10.3)岁。车祸、钝器伤、摔伤、刀伤分别有23例、8例、5例、1例。闭合性外伤、开放性损伤分别有36例、1例。均有休克的症状,患者血红蛋白的范围在60~112g/L,中值为(95.9±14.5)g/L。

1.2方法

1.2.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方法利用Seldinger技术对患者的股动脉进行穿刺,同时在腹腔动脉开口或者肝、脾动脉的开口处插入4F或者5FCobra导管或者RS导管,然后进行DSA检查,确定伤口的出血情况。

1.2.2肝脾动脉出血血管栓塞方法DSA之后,置入微导管到出血分支血管展开肝或脾的动脉出血血管的超选择栓塞。栓塞剂选择钢圈及聚乙烯醇(PVA)颗粒、明胶海绵颗粒或者α-氰丙烯酸酯(NBCA)胶。

1.2.3栓塞后处理对患者的血压、红细胞压积变化及血红蛋白展开观察。经过24~48h后,患者可以饮食及下床活动。抗生素预防患者感染。

2.结果

2.1肝脾外伤DSA检查特征及诊断符合情况

血肿、造影剂外溢、血管走向改变及动脉分支中断是本次肝脾外伤患者的DSA特征,各有31例、30例、37例及18例。与介入前诊断结果比较:DSA前诊断为肝破裂有18例,DSA确诊肝破裂、肝挫伤、脾破裂分别有10例、5例、3例;DSA前诊断为脾破裂有17例,DSA确诊为脾破裂、肝破裂分别有15例、2例。DSA前半年确诊的2例,经过DSA后肝脾破裂各有1例。

2.2栓塞止血效果

有1例肝挫伤患者不需栓塞止血外,其余患者均一次止血成功,且无再出血现象。

2.3肝动脉栓塞后肝功能变化

对7例患者展开肝动脉栓塞治疗,ALT稍微升高,但1~2周后立即恢复正常水平。

2.4脾动脉栓塞后白细胞变化

对8例患者展开脾动脉栓塞治疗,外周血的白细胞在1周之内即可恢复正常水平,血小板在手术结束后1周开始上升,经过2~3个月达到最高峰,中值为(415±142)×109/L,随访展开时间为6~21个月,血小板基本维持在(310±98)×109/L。进过CT检查,患者的脾脏大小是正常的1/3~2/3。

2.5栓塞后副反应及并发症

发热:10例患者出现低热现象,在手术结束后的1个星期内回复正常。2例患者出现中高热现象,是肝外伤在手术结束后腹腔内再出血导致肝内血肿而感染引发,通过引流后恢复正常。

3.讨论

对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采取血管介入DSA检查,在现今的报道中相对较少。本组患者共37例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采取DSA展开检查。比常规检查的准确性更高,特别是在活动性出血、出血部位及出血的危急诊断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还能提高对栓塞性止血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成功性[2]。对患者展开DSA检查出血,主要现象有:(1)血管的走向改变,受到压力后位置移动,或呈末梢血管分离、包围状、脾实质的无血管区;(2)造影剂外溢,局部出现不规则的小片状或者在实质期团块状浓染阴影,有时会呈现边缘粗糙不清晰,而且还会持续到静脉期;(3)血肿,有包膜下型及中心型,动脉期会出现血管移位,静脉期会出现不同形态的透亮区,且周围出现晕影,薄膜下型的末梢血管延伸不到腹侧;(4)动脉分支中断;(5)动静脉瘘[3];(6)创伤性动脉瘤;(7)脏器破裂。在本组患者DSA检查出现的特征主要有:血肿、造影剂外溢、血管走向改变及动脉分支中断[4]。

采取血管介入技术对患者的肝脾破裂出血行血管栓塞是简便、微创、快捷、可靠且可重复的[5]。本组患者展开肝脾动脉栓塞止血均能一次成功,没有再出血的症状,也没有在开腹进行手术止血的病例。另一个可靠止血的关键因素是超选择出血血管栓塞。超选择越准确,止血就越可靠,同时对肝脏功能的损伤、并发症及副反应等也相对减少。当多支血管的分支出血的时候,不可以在总干展开止血栓塞,应该分别插入微导管展开止血栓塞。发热及左上腹是副反应的主要特征。而发热基本都在38.5℃以下,此外出现腹痛一般也不需要服用止痛药,在1个星期内即可恢复正常。超选择栓塞一般很少出现胆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胰背动脉等异位栓塞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盛志勇,胡婧亭.血管介入栓塞技术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4,23(10):1008-1009.

[2]涂文斌,易石坚,赵振伟,等.介入性血管栓塞治疗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的优越性[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6,21(5):300-303.

[3]OHANAKEEC,OSIMEU,OKONKWOCE.AfiveyearreviewofsplenicinjuriesintheUniversityofBeninTeachingHospital,BeninCity,Nigeria[J].WestAfricanJournalofMedicine2011,20(01):145-146.

[4]杨凤军,田彩芹,梁立宏,等.血管介入栓塞技术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17,23(5):82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