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恶性疾病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6例在我院接受肝脏恶性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入院起止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其中,43例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治疗,剩余43例患者为腹腔镜下肝除术治疗,前一组为对照组,后一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和肝功能差异。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ALT、ALB、PT和TBIL指标分别为(189.56±3.41)U/L、(24.59±2.74)g/L、(15.47±2.58)s、(29.75±3.47)μmol/L、(142.73±4.62)U/L、(30.62±2.63)g/L、(11.78±2.55)s、(19.98±2.66)μmol/L,组间资料比较,结果为P<0.05,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治疗可优先考虑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更好,可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腹腔镜肝切除术 肝脏良恶性疾病 凝血功能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患者CA199的表达来探讨其表达升高的意义。方法对79例入选者进行了CA199的检测,并观察了CA199正常组和异常组的差异。结果CA199表达异常组有器质性疾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CA199表达正常组,CA199表达异常组肿瘤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CA199表达正常组。结论CA199的表达异常,对临床疾病诊断有一定意义。

  • 标签: CA199 肿瘤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观察40例胆囊癌和30例胆囊良性病变内血供,测定病变内动脉阻力指数(RI)。结果胆囊癌组病灶内血流显示率及RI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恶性疾病有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胆囊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多发钙化的X线特征与恶性疾病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都实施X线钼靶检测,观察乳腺X线特征以及乳腺恶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良性疾病与乳腺恶性疾病的乳腺X线检测钙化形态、钙化数量、钙化密度、分布情况以及BI-RADS分类都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X线的乳腺检查可以相对清晰的表示出病变钙化特征,对乳腺疾病恶性与以及良性定性意义重大.关键词多发钙化;乳腺X线特征;乳腺;恶性疾病中图分类号R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3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乳腺良性与恶性疾病进行诊断时应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方式,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病变患者共计100例,共计有116个病灶,其中有52个为良性,64个为恶性,在临床的检查中应用Siemens1.5T磁共振仪,所有的均应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DWI,对于扩散敏感系数(b值)值分别选择0、400、600、800、1000s/mm2。当恶性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值(ADC)95%可信区间的上界可认定为恶性与良性的界值,将所得到的结果同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WI表明,48个病灶表现为良性病灶,占良性病灶总数的92.3%,62个病灶表现为恶性病灶,占恶性病灶总数的96.9%,检验的敏感性为94.8%,各b值的正常组、恶性组以及良性组之间的ADC值差异均存在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果在对乳腺疾病进行诊断时应用DWI具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在鉴别与诊断中,ADC值是十分重要的参数。当b值选择为1000s/mm2时,在临床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中有更加理想的价值,应用性较高。

  • 标签: MR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良恶性疾病 扩散敏感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脏代谢性疾病CT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诊断。结论肝铁沉着症CT平扫显示肝实质密度呈弥漫性均匀性升高,其密度与肝实质铁沉积程度成正比,CT值可上升至75~130Hu(正常40~70Hu),在高密度肝实质衬托下,肝内脉管呈清楚的低密度影。MRIT1WI和T2WI肝实质呈弥漫均匀性低信号,特别在T2WI更明显,表现为特征性“黑肝”征象,与同层面的腹壁肌肉信号相比,肝实质呈明显的低信号。MRI诊断本病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T,并且可以通过T1WI和T2WI的信号变化,判断肝实质内铁沉着程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弥漫性疾病的CT诊断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综合分析肝硬化、脂肪肝、肝过量铁质沉积症、巴德一基亚里综合征等的CT表现。结论影像学技术发展迅速,在弥漫性肝脏实质疾病的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肝脏弥漫性疾病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中具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并对患者不同病变的肝脏超声造影的增强特点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经超声造影检查,肝脏恶性病变患者的增强开始时间、峰值时间、持续时间及减退时间均显著早于肝脏良性病变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恶性病变患者的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病变增强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结论采用超声造影的检查方法,可将患者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充分反映出来,在诊断肝脏恶性病变肿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良恶性病变 超声造影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56例超声发现肝脏肿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观察并分析超声造影特征。结果超声造影定性准确54例(96.4%)。结论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肝脏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超声造影 造影剂 肝脏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肝脏占位恶性应用CT灌注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1-2019.12行CT灌注成像检查的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分析。结果 恶性病变中阳性诊断率为87.50%;良性病变中阳性诊断率为7.143%,恶性病变诊断存在差异,P<0.05。结论 肝脏占位恶性诊断中应用CT灌注成像效果确切,能够明确诊断出恶性肿瘤例数,值得推广。

  • 标签: 灌注成像 肝脏占位 良恶性肿瘤 诊断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miRNA-656-3p检验在胃恶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本院及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期间的50例胃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为实验组;同时选择此期间的胃良性疾病(胃溃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对两组人员实行miRNA-656-3p检测,详细记载检测结果并实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miRNA-656-3p的相对表达量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存在(P

  • 标签: miRNA-656-3p检测 胃良恶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体素内不一致运动磁共振成像在乳腺恶性病变鉴别当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恶性病变(其中良性20例,恶性3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b值DWI检查(b=0-2000s/mm2);使用IVIM模型和单指数模型获得病变的灌注不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及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ADCstandard),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评估各项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良性病变组D值、D%值、f值及ADC值分别为(1.31±0.47)×10^-3mm2/s、(26.47±13.81)×10^-3mm2/s、(17.35±3.78)%、(1.37±0.37)×10^-3mm2/s。乳腺恶性肿瘤组上述各参数值分别为(O.95±0.28)×10^-3mm2/s、(24.58±14.62)×10^-3mm2/s、(23.69±4.35)%、(1.03±0.14)×10^-3mm2/s,2组间D值、f值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03、-5.139、3.991,P均〈0.05);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1,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D值的诊断效能最大(AUC=0.866),而联合D值和f值的AUC可达到0.934。结论IVIM模型获得的相关参数有助于乳腺恶性病变的鉴别,以IVIM模型中D值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联合D值和f值的诊断效能最高。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 简介: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如何用无创检查鉴别前列腺恶性病变,对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和多平面成像能力,能较好地显示前列腺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磁共振波谱(MRS)分析,是检测前列腺代谢信息的无创性方法.提高了前列腺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研究对23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了MRI及MRS,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良恶性疾病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前列腺良恶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对恶性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7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前所有患者均接受UE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评价UE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良性肿瘤的超声弹性评分为(2.21±0.65)分,显著低于恶性肿瘤的(4.16±0.54)分(P<0.05)。UE对恶性肝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67%、91.11%、92.31%。结论UE鉴别诊断恶性肝脏肿瘤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肝脏肿瘤 超声弹性成像 鉴别诊断
  • 作者: 文洁 康文焱 刘周 李丽 钟贻洪 王云飞 罗德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深圳 518000,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深圳 518000;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中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早期强化率及扩散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乳腺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40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的术前磁共振以及临床病理资料,依据病理分为良性病变组及恶性病变组。比较乳腺恶性病变间的TIC类型及早期强化率有无差异;并比较两组间ADC值的差异性。结果140个病灶中良性病变43个病灶,恶性病变97个病灶。乳腺恶性病变的TIC类型、第一期早期强化率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平均ADC值[(0.965±0.215)×10-3 mm2/s]低于良性病变平均ADC值[(1.335±0.266)×10-3 mm2/s] ,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阈值取1.085×10-3 mm2/s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7,其鉴别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3.2%,特异性为86.0%,准确性为77.1%。TIC曲线、第一期早期强化率及ADC三者联合诊断,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3.5%,特异性为79.1%,准确性为78.5%,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高于其他三者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0.728、0.562、0.857)。结论动态增强成像中的TIC曲线类型及第一期早期强化率与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三者联合进行诊断,对乳腺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

  • 标签: 乳腺疾病 动态增强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腹水与血清中的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癌胚抗原(CEA)和铁蛋白(FER)水平及其比值对临床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双缩脲比色法和乳酸法检测78例患者不同性质胸腹水及血清中的TP和LDH的浓度;应用Access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胸腹水与血清中的CEA和FER水平。结果恶性组胸腹水TP、LDH、CEA、FER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血清CEA、FER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TP、LDH差异不明显(p>0.05);恶性组胸腹水LDH、CEA、FER均明显高于血清(p<0.05),TP低于血清(p<0.05);良性组胸腹水TP、LDH低于血清(p<0.05),而CEA、FER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恶性组胸腹水中的四项指标与血清比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单项指标阳性率较低,但联合检测阳性率提高到93.33%。结论联合检测胸腹水与血清中的TP、LDH、CEA和FER及其比值对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胸腹水 总蛋白 乳酸脱氢酶 癌胚抗原 铁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