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气滞胃脘痛进行穴位按摩,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胃脘痛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气滞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胃脘痛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行传统胃脘痛治疗方案基础上加之穴位按摩,观察1周治疗后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控制患者2例,显效4例;观察组临床控制患者6例,显效16例。治疗后疼痛评分总和,对照组141分;观察组45分。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存在差异,有实际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脘痛患者采用传统胃脘痛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实施穴位按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穴位按摩 肝胃气滞 胃脘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胃脘痛(气滞)患者采用针刺+推拿急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特定期间内(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胃脘痛(气滞)患者,将其分成2组(随机数字表法,各组40例),A组给予西药治疗(雷贝拉唑肠溶胶囊),B组基于此,加用针刺与推拿疗法,就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较A组(77.50%)高(P<0.05)。结论 针对胃脘痛(气滞)患者,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法施治,能获得理想效果。

  • 标签: 胃脘痛 肝胃气滞型 针刺 推拿
  • 简介:【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目前发病率逐渐升高,西医疗法效果有限,中医疗法较西医疗法有明显优势。笔者从中医“、脾、”角度对脾虚气滞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简要阐述,并列举近几年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分析疗效。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虚气滞型 中医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气滞慢性萎缩性胃炎行自拟理气调汤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是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7例气滞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单盲法分组,对照组(n=48例)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49)自拟理气调汤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幽门螺杆菌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

  • 标签: 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自拟理气调胃汤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疗法应用于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气滞)患者的有效性。方法:110例,均患有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气滞),就诊时间[2021年5月-2022年5月],选取随机方式,均等拆分,设立2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例数55例,前者为常规西药疗法方案,后者为四逆散加味方案,对比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功能相关指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P

  • 标签: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气滞型) 四逆散加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疏肝俞疡汤,对气滞胃溃疡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以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撷取的68例气滞胃溃疡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人数均为34例。甲组通过疏肝俞疡汤治疗,乙组通过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甲组和乙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数据对比为91.18%、73.53%,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甲组和乙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88%、23.53%,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气滞胃溃疡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疏肝俞疡汤,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降低复发率。

  • 标签: 疏肝俞疡汤 肝胃气滞型胃溃疡 临床效果 复发
  • 简介:目的:观察气滞胃脘痛患者采用四君子汤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气滞胃脘痛患者90例,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克拉霉素、甲硝唑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2.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2.0%,对照组为7.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滞胃脘痛患者采用四君子汤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积极推广。

  • 标签: 四君子汤 胃脘痛 肝胃气滞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气滞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六君子汤加减方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气滞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西药治疗对照组(n=40)与联合六君子汤加减方治疗观察组(n=40),比较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5.00%vs80.00%P

  • 标签: 肝胃气滞型 六君子汤 慢性胃炎 证候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刮痧疗法对气滞疼痛的疗效及推广。方法整理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2015年3月门诊或家庭病床诊疗中采用刮经治疗气滞疼痛的108例患者,并随访观查1~5年。结果治愈57例,显效4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结论刮经治疗气滞疼痛是一种疗效高、见效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经 刮痧 肝郁气滞 疼痛
  • 简介:         摘要:目的: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时辰疗法按压耳针治疗气滞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方法:我科在2021.1-2021.6选择80例就诊于我科的病人进行调研,按照治疗方案将病人分为2个小组,每组所纳入的病人例数为40例。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命名,分别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为传统常规治疗,研究组则选用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时辰疗法按压耳针治疗。总结、探究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治疗有效率80%与研究组的97.5%相比较低,P值

  • 标签: 子午流注理论时辰疗法 按压耳针 肝胃气滞型 胃脘痛
  • 简介:         摘要:目的: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时辰疗法按压耳针治疗气滞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方法:我科在2021.1-2021.6选择80例就诊于我科的病人进行调研,按照治疗方案将病人分为2个小组,每组所纳入的病人例数为40例。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命名,分别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为传统常规治疗,研究组则选用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时辰疗法按压耳针治疗。总结、探究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治疗有效率80%与研究组的97.5%相比较低,P值

  • 标签: 子午流注理论时辰疗法 按压耳针 肝胃气滞型 胃脘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苏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苏颗粒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数值相当,治疗后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根治率93.33%,大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89%,与对照组6.67%数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滞证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肝胃气滞证 胃苏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舒汤治疗不和胃脘痛疗效观察。方法:在我院的胃脘痛患者中,选择12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采样时间为2022年6月-2022年12月。中心随机系统分组,对照组60例,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酸铝口服液;实验组60例,对实验组的患者在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酸铝口服液的基础上,增加舒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能力、胃肠功能变化以及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治疗后,IgA为(2.82±0.91)g/L,IgM为(1.79±0.76)g/L,IgG为(9.97±1.59)g/L,CD4+为(42.59±5.13)%,CD8+为(23.17±1.49)%。GAS为(81.37±6.17)pg/ml,SS为(299.79±20.15)pg/ml,MTL为(51.59±6.32)pg/ml,VIP为(22.43±2.87)pg/ml。实验组中表示总体有效的患者有91.67%。结论:实验组的IgA、IgM、IgG、CD4+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CD8+高于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舒肝和胃汤 肝胃不和型 胃脘痛
  • 简介:摘要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症见胃脘部灼热疼痛,胀满不适,吞酸嘈杂,恶心欲吐,得凉食则舒,长期反复发作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通过长期临床观察,用龙胆泻汤加减,治疗胃脘痛(郁热)病例获满意疗效。

  • 标签: 胃脘痛 肝胃郁热型 中医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气滞痞基本方”治疗 不和证 PDS/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 18年 1月 -201 8年 11月期 间在吕美农名老中医诊室 治疗的 60例不和证 PDS/痞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 为 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雷贝拉唑 +伊托必利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 “气滞痞基本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的总疗效、疗前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变化及疗前疗后单项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 P < 0.05 ),且治疗后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 1 );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单项中医证候 积分方面均低 于治疗前( P < 0.05 ), 对照组患者在主症方面低 于治疗前( P < 0.05 ) ,在次症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 > 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改善胃脘痞满、两胁胀痛、嗳气、烦躁易怒等证候 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对不和证 PDS/痞病的患者 进行“ 气滞痞基本方”治疗, 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我们把它作为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 标签: 气滞胃痞基本方 PDS 胃痞病 肝胃不和证 吕美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汤治疗阴虚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4例,用汤治疗,1剂/d,3个月为1个疗程,每周复诊1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个疗程后,显效28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45%;胃镜活检显效16例,好转9例,稳定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27%。结论汤治疗阴虚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胃阴虚 肝胃汤 萎缩性胃炎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气滞兼脾胃湿热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中,使用柴夏芩姜汤进行药物治疗,研究中药类药物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气滞兼脾胃湿热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配为两组,每组23例患者,第一组为中药治疗组,主要使用柴夏芩姜汤进行疾病的治疗;第二组为西药治疗组,主要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西药进行疾病的治疗。对比中药与西药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治疗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1.3%,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22%,两组数据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柴夏芩姜汤对治疗气滞兼脾胃湿热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的效果,对缓解症状及不良反应的表现更优,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加以推广。

  • 标签: 柴夏芩姜汤 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