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加味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气滞型)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四逆散加味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气滞型)的疗效分析

冉守权

南部县富利镇卫生院  四川南充  637535

【摘要】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疗法应用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气滞型)患者的有效性。方法:110例,均患有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气滞型),就诊时间[2021年5月-2022年5月],选取随机方式,均等拆分,设立2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例数55例,前者为常规西药疗法方案,后者为四逆散加味方案,对比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P<0.05)。结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气滞型)患者得到四逆散加味疗法的治疗后,胃功能指标得以优化,临床症状得以缓解,疗效显著。

【关键词】;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气滞型);四逆散加味;临床效果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患者常伴有典型的胸骨后灼烧感、由上腹部向上至颈部的烧心以及反流等症,但就医时经内镜检测并无胃粘膜及食管损伤,对患者正常的生活有较为负面的影响[1]。常规的质子泵抑制剂、抑酸药以及促胃动力药在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气滞型)初期,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患者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单一服药一段时间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疗效欠佳[2-3]。本文就四逆散加味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气滞型)患者临床症状的积极作用进行探索,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0例,均患有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气滞型),就诊时间[2021年5月-2022年5月],选取随机方式,均等拆分,设立2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例数55例。

基本信息和对比结果由表1进行呈现,较为相似(P>0.05)。

表1一般资料[n/()]

组别

n

性别

年龄(岁)

病程(年)

平均年龄

年龄区间

对照组

55

36(%)

19(%)

53.68±4.37

42~75

4.32±1.87

观察组

55

37(%)

18(%)

53.72±4.56

44~72

4.45±1.76

t/X2

0.041

0.047

-

0.375

P

0.840

0.963

-

0.708

1.2方法

1.2.1方法

对照组方案为常规西药疗法,具体治疗措施如下:给予患者奥美拉唑肠溶片(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295,规格为20mg*14s*2板)口服治疗,不可咀嚼,1~3片/次,1~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四逆散加味疗法,具体治疗措施如下:四逆散组方为蒲公英30g,海螵鞘、浙贝母各15g,白芍12g,柴胡12g,枳实、炙甘草、郁金以及陈皮各10g,姜半夏9g。如果患者乏力气短可加黄芪15g;咽干烦躁可加沙参12g,胸闷胃胀可加广木香9g。以上诸药加水煎煮,去渣取汁500mL,1剂/d,分早晚温服。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2.2效果评估

分析胃功能相关指标及治疗效果。

1.3统计学处理

处理软件为SPSS22.0,数据类型为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前者通过(%)以表达,施以X2检验表示检验结果,后者通过()以表示,施以t检验表示检验结果。

2结果

2.1胃功能相关指标

观察组治疗后的胃动素(MTL)以及胃泌素(GAS)等胃功能指标均较高(P<0.05)。见表2。

表2胃功能相关指标(pg/mL,

组别

n

MTL

GA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5

239.56±28.63

277.42±31.68

96.48±14.32

126.39±22.78

观察组

55

237.64±28.15

324.39±33.17

95.37±13.15

156.43±25.53

t

0.355

7.594

0.423

6.511

P

0.724

0.000

0.673

0.000

2.2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见表3。

表3治疗效果(例,%)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

55

7(12.73)

27(49.09)

21(38.18)

61.82

观察组

55

18(32.73)

29(52.73)

8(14.55)

85.45

X2

-

-

-

7.914

P

-

-

-

0.005

3讨论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多为不良饮食、遗传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西医治疗的主要方法为促进胃食管运动、抑制胃酸分泌以及减少胃食管反流,常用药为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以及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理论上效果较好,但临床上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不良反应较多,疗效欠佳[4]。胃食管返流症相当于中医“反酸”、“胃痞”的范畴,从中医上将其分为肝胃气滞、肝胆郁热、痰气交阻、痰湿阻滞、脾阳不足以及脾虚湿困等症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气滞型)患者的肝气不疏、胃失和降,痰随胃气上逆反酸;留滞中焦故胀满,治疗上应和胃降逆、疏肝理气;四逆散加味方中诸药可有效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气滞型)的泛酸、烧心等症状,提升患者的胃功能水平,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5]

在本次研究中,四逆散加味组方中的君药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功能柔肝养血、滋阴清热,郁金行气解郁,陈皮健脾理气,蒲公英清热散结,四逆散加味多药协同作用,可以起到和胃降逆及清热解郁之效,所以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胃功能指标均较优。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柴胡中的有效成分柴胡多糖通过消除患者体内自由基活性从而起到保护患者胃粘膜的作用;白芍中的白芍总苷有抑制胃酸分泌及解痉止痛之效,四逆散加味可有效提升患者欠佳的胃功能水平,改善患者欠佳的消化水平,所以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

综上所述,四逆散加味可有效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气滞型)患者欠佳的胃功能水平,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确切,因此具备在临床一线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程艳梅,王倩影.疏肝和胃方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1,55(4):63-65.

[2]孙志敏.雷贝拉唑与雷尼替丁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4):45-46.

[3]别红军.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老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6):69-70.

[4]程伟慧,许英铭,黄晓静,等.四逆散加味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气滞型)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5):78-80,105.

[5]师丽祥,田雨河,张政新,等.四逆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味治疗胆胃不和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1,19(4):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