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底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筛选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7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采取上述联合方案作为重点观察方案)和对照组(33例,采取盆底功能锻炼作为对照观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力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力均发生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盆底力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5.88%)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6.36%),P<0.05。结论:围绕盆底功能障碍的病程进行与转归,设计具有个体性和对向性的功能锻炼方案开展复健训练的同时,配合电刺激疗法,可大大改善病人的盆底力,减少压力性尿失禁和其他不良症状发生,值得广大患者信赖,医师推广与采纳。

  • 标签: 盆底肌功能锻炼 肌电刺激 盆底功能障碍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臀筋膜挛缩症预防措施,及早发现治疗,做好术后功能恢复指导。方法对93例臀筋膜挛缩症患者的诊治及术后功能恢复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手术治疗93例,89例达优良效果。结论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做出诊断,进行手术松解挛缩筋膜,术后加强功能锻炼可达理想效果。

  • 标签: 臀肌筋膜挛缩症 预防 护理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锻炼对会阴切口的愈合及盆底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87例会阴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一对一盆底功能锻炼指导,通过入院时的全面评估、术前盆底功能锻炼方法指导、术后督促患者锻炼、出院后电话随访收集锻炼效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患者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第5天拔出尿管后排尿及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自我评价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一个月盆底张力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会阴手术患者坚持盆底功能锻炼,可促进会阴切口的愈合,促进盆底张力的恢复

  • 标签: 会阴盆底肌功能锻炼 盆底肌张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漏尿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70例SCI致NB患者按照符合亚洲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2011版);选择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随机分为训练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2组患者制定饮水计划并书写排尿日记,训练组进行盆底训练,对照组接受行为技巧训练,3次/d,训练2周。疗效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膀胱容量及压力测定、最大自主排尿量,下尿路功能评分按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LowerurinarytractsymptomsLUTS)评分进行。结果2组患者膀胱容量均增加,膀胱压力降低、最大自主排尿量增多,LUTS评分下降对照组较治疗前明显(P∠0.05),训练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盆底训练对SCI尿失禁疗效显著,能提高膀胱的顺应性,降低膀胱压力,维持膀胱生理容量,恢复膀胱功能

  • 标签: 盆底肌训练 脊髓损伤 漏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实施不同下斜减弱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对下斜功能和视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确诊患者数量为8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属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分组应用奇偶法形式,2组均40例,下斜部分切除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纳入到对照组之中,下斜后徙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的患者视为观察组,就组间治疗前后下斜功能指标、视功能恢复情况开展比对。结果:治疗前下斜功能指标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观察组的伴下斜亢进斜视治疗后垂直斜视角、水平斜视角较之于对照组得以下降,较之于对照组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其观察组的患者视功能恢复优良率有所提升。结论: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实施下斜后徙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伴下斜肌亢进斜视 下斜肌后徙术 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早期伸康复治疗策略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3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给予不同的治疗策略,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策略,观察组15例给予早期伸康复治疗策略,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肌肉结构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实施早期伸康复治疗策略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伸肌康复治疗 脑梗死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期伸康复治疗策略在脑梗死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6月我院收治的54例脑梗死上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智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伸康复治疗策略,评价上肢功能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上肢部分评分、肩肘部评分、腕手部评分高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早期伸康复治疗策略能够显著改善上肢功能恢复效果,提高脑梗死上肢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上肢功能 生活质量 偏瘫 早期伸肌康复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及研究早期伸康复治疗策略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份至2023年12月份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平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早期伸康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肢体功能显佳,康复效果更优,P<0.05。结论 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早期伸康复治疗策略,可以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康复效果显佳,值得提倡。

  • 标签: 早期伸肌康复治疗策略 脑梗死恢复期 偏瘫上肢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恢复期康复治疗中早期伸治疗对偏瘫侧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0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80例,早期康复疗法分组,A组(早期伸康复治疗)40例,B组(早期屈康复治疗)40例,比较患侧肌肉状态、患侧上肢功能(FMA-UE)。结果:患侧肌肉状态比较,A组肌纤维厚度、肌纤维长度高于B组,A组回声强度指数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上肢功能比较,A组FMA-UE(32.04 ± 4.92)分,B组(25.79 ± 3.88)分,A组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早期伸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肌肉状态,改善患侧上肢功能,缓解偏瘫症状,积极影响显著。

  • 标签: 早期伸肌康复治疗 脑梗死 偏瘫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早期伸康复治疗策略对其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从2022.11-2023.11期间本科室接收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选取72例,按照患者挂号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比组(常规康复策略)、试验组(早期伸康复治疗策略),每组人数36。观察对比2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治疗效果。结果:同对比组比较,试验组患者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比较高(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35例(97.22%),更高(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早期伸康复治疗策略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能够使治疗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早期 伸肌康复 脑梗死 恢复期 偏瘫 上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伸康复治疗策略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之间在本院治疗的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伸康复治疗策略,结合具体数据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出院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出院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开展早期伸康复治疗策略,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同时也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人文关怀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 自我认知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速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偏瘫患者中抽取108例作研究对象,并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n=54)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研究组(n=54)则加用等速力训练,就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患侧肘屈张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前,2组上肢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2组M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在增强患侧肘屈张力上有积极作用,可借鉴。

  • 标签: 肘屈肌肌张力 等速肌力训练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常规康复训练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盆底功能锻炼对广泛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盆底功能锻炼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及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残余尿量相比对照组更少(P1次比例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广泛子宫切除术 盆底肌功能锻炼 膀胱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康复护理在周围面神经瘫痪患者中的应用在促进其面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88例周围面神经瘫痪患者进行研究,应用康复护理,比较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与面神经功能指数。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面神经功能指数分别下降为(37.7±8.0)分和(0.6±0.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周围面神经瘫痪患者中的应用可消除其不良情绪,促进其面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康复护理 周围面神经瘫痪 面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分娩产妇通过进行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促进其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产后康复指导,观察组联合运用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前I类和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组间相比差异微小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I类和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均为观察组较高P<0.05;产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2.70%,对照组为18.92%,P<0.05。结论:通过进行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产后盆底功能,并减少相关并发症。

  • 标签: 产妇 盆底肌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联合盆底功能训练促进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研究。方法:研究伊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12月和2022年1月,通过电脑相关程序作用下在该段时间内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2例作为入组成员,划分为了两个群组,分别为共计41例使用常规护理与功能锻炼的对照组,以及共计41例使用优质护理联合盆底功能训练的观察组,对患者最终所拥有的效果进行两个群组之间的比较。结果:获得更高满意度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P<0.05);能够自行排尿的患者数量更多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残余尿量更少的一个的组别为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实施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而言,对其通过优质护理联合盆底功能训练的方式进行干预工作,让患者的膀胱功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更高。

  • 标签: 优质护理 盆底肌功能训练 全子宫切除术 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联合盆底功能训练促进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研究。方法:研究伊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通过电脑相关程序作用下在该段时间内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作为入组成员,划分为了两个群组,分别为共计30例使用常规护理与功能锻炼的对照组,以及共计30例使用优质护理联合盆底功能训练的观察组,对患者最终所拥有的效果进行两个群组之间的比较。结果:获得更高满意度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P<0.05);能够自行排尿的患者数量更多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残余尿量更少的一个的组别为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实施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而言,对其通过优质护理联合盆底功能训练的方式进行干预工作,让患者的膀胱功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更高。

  • 标签: 优质护理 盆底肌功能训练 全子宫切除术
  • 简介:夜晚是肌肤吸收营养最快速最有效的时间,因而,一款好的晚霜可以利用这个黄金时间为你的肌肤进补。

  • 标签: 生机 黄金时间 肌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等速力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偏瘫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6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50.86±5.73)岁;观察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50.12±5.54)岁。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等速力训练。比较两组张力改善情况、神经功能、左右步幅差与步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张力等级0~4级分别占4.65%(2/43)、18.60%(8/43)、18.60%(8/43)、16.28%(7/43)、41.86%(18/43),均优于对照组23.26%(10/43)、30.23%(13/43)、16.28%(7/43)、13.95%(6/43)、16.28%(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为(16.57±5.20)分,低于对照组(23.49±4.38)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分分别为(70.79±5.60)分、(69.17±5.2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3.43±4.63)分、(60.25±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右步幅差为(3.29±0.65)cm,小于对照组(6.10±0.72)cm,步速为(0.89±0.33)m/s,高于对照组(0.56±0.17)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等速力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可有效促进其张力改善,增强其神经功能,并有效减少左右步幅差,促使其步速加快,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等速肌力训练 脑梗死 偏瘫 肌张力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