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吴大维 黄慧瑶 唐玉 王海学 王骏 王书航 房虹 杨雪源 李静 王欣 刘利军 闫言 王清 李宁 曹彩 徐兵河 孙燕 赫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10002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 100022,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医院办公室,南京 210042,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天津 3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北京 100144,中日友好医院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20年中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进展及上市肿瘤药物情况,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进展的影响。方法从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数据库和国产药品及进口药品数据查询系统提取2020年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涉及试验药品及上市药物信息,与2019年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2020年国内制药企业和全球制药企业在试验范围、试验分期及药物类型、作用和机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020年共有722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在中国注册,年增长率为52.3%,占同期全部药物临床试验的28.3%。其中由国内制药企业发起603项(83.5%),国际多中心试验105项(14.5%),Ⅰ期临床试验所占比例(44.5%)最高。722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共涉及肿瘤药物458种,年增长率为36.7%。其中361种(85.8%)由国内制药企业开发,原研药是常见药物类型(77.1%),肿瘤治疗药物多见(92.8%)。作用机制方面以靶向药为主(76.6%),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最常见的靶点。2020年共有17家制药企业的19种抗肿瘤新药或生物类似药在中国获准上市,其中10种来自国内制药企业。不论是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还是上市药物,肺癌和乳腺癌均为最常见的适应证。在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申办方分布、试验范围分布和试验分期分布方面,以及试验药物申办方分布、药物类型分布、药物作用分布方面,2020年与2019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疫情防控期间,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仍保持高水平增长。国内制药企业在2020年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性成果,是推动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发展的中坚力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药物 临床试验 中国
  • 作者: 吴大维 黄慧瑶 唐玉 王海学 王骏 王书航 房虹 杨雪源 李静 王欣 刘利军 闫言 王清 李宁 曹彩 徐兵河 孙燕 赫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10002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 100022,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医院办公室,南京 210042,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天津 3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北京 100144,中日友好医院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20年中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进展及上市肿瘤药物情况,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进展的影响。方法从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数据库和国产药品及进口药品数据查询系统提取2020年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涉及试验药品及上市药物信息,与2019年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2020年国内制药企业和全球制药企业在试验范围、试验分期及药物类型、作用和机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020年共有722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在中国注册,年增长率为52.3%,占同期全部药物临床试验的28.3%。其中由国内制药企业发起603项(83.5%),国际多中心试验105项(14.5%),Ⅰ期临床试验所占比例(44.5%)最高。722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共涉及肿瘤药物458种,年增长率为36.7%。其中361种(85.8%)由国内制药企业开发,原研药是常见药物类型(77.1%),肿瘤治疗药物多见(92.8%)。作用机制方面以靶向药为主(76.6%),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最常见的靶点。2020年共有17家制药企业的19种抗肿瘤新药或生物类似药在中国获准上市,其中10种来自国内制药企业。不论是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还是上市药物,肺癌和乳腺癌均为最常见的适应证。在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申办方分布、试验范围分布和试验分期分布方面,以及试验药物申办方分布、药物类型分布、药物作用分布方面,2020年与2019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疫情防控期间,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仍保持高水平增长。国内制药企业在2020年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性成果,是推动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发展的中坚力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药物 临床试验 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19年中梅毒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9年中梅毒报告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2014—2019年,梅毒报告发病率由30.93/10万增长至38.37/10万,年均增长4.41%;其中一期与二期梅毒、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年均下降10.95%和26.16%,三期梅毒和隐性梅毒年均增长1.61%和10.75%。高发省份为新疆、青海、浙江、海南和福建等。各年男性梅毒报告发病率略低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0.86∶1~0.96∶1。15~19岁组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长13.54%。2014—2018年梅毒高发年龄段为25~34岁,2019年为20~24岁。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农民和民工最多,占41.19%~46.80%,学生人群增幅最大,年均增长20.72%。一期与二期梅毒构成比逐年减少,隐性梅毒构成比逐年增加,2019年达82.95%。结论2014—2019年中梅毒总报告发病率逐年增长,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年轻人群报告发病率快速增长;农民、民工为重要受影响人群;高发地区为西北部分地区和东南沿海部分省份。

  • 标签: 梅毒 发病率 中国 流行趋势
  • 简介:摘要本文概述了2019年中器官捐献与移植等待的现状,为器官分配科学策略研究提供数据基础,促进器官移植这项挽救生命的尖端医疗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 标签: 移植 器官捐献 器官分配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中国各省市登记处上报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估算2015年中子宫体癌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收集整理中国501个登记处上报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对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将符合标准的368个登记处数据纳入分析,按地区(城市、农村、东部、中部和西部)和年龄等因素分层,计算子宫体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估算全国子宫体癌发病和死亡数据。标化率分别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人口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计算。结果2015年纳入分析的368个登记处覆盖309 553 499人口,占全国2015年年末人口的22.52%。估计全国子宫体癌新发病例数约6.89万,发病率为10.28/10万,中标率为6.86/10万,世标率为6.66/10万。城市地区发病率(11.35/10万)高于农村地区(8.90/10万),东部地区发病率(12.12/10万)高于中部地区(9.94/10万)和西部地区(8.25/10万)。估计2015年全国因子宫体癌死亡病例数约1.60万,死亡率为2.39/10万,中标率为1.49/10万,世标率为1.47/10万。城市地区死亡率(2.40/10万)与农村地区(2.39/10万)相似;中部地区死亡率(2.55/10万)高于东部地区(2.32/10万)和西部地区(2.31/10万)。结论中国子宫体癌发病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威胁女性健康,疾病负担逐渐加重。中国子宫体癌发病存在城乡和区域差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

  • 标签: 子宫体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肿瘤登记 中国
  • 简介:摘要瘢痕及瘢痕疙瘩的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在不同人种中有所不同,亚洲人较高加索人更易罹患此病。中日两国是亚洲医学发展的代表性国家,尚无针对两国学术界在瘢痕及瘢痕疙瘩诊断和治疗方面异同的全面研究。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两最新瘢痕及瘢痕疙瘩领域的专家共识,了解到两国共识制作的专家组形式、主要内容基本相似,但是在专家组构成、共识内容的组织形式与逻辑思路、瘢痕评估及诊断和治疗的具体方案细节方面具有明显差异。中日两瘢痕及瘢痕疙瘩诊断和治疗的差异之处可能提示未来合作研究的方向,中日两国学术界有必要加强学术交流,努力合作开展瘢痕及瘢痕疙瘩防治领域的高质量研究。

  • 标签: 瘢痕 瘢痕疙瘩 亚洲 中国 日本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中国各省市登记处上报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估算2015年中子宫体癌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收集整理中国501个登记处上报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对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将符合标准的368个登记处数据纳入分析,按地区(城市、农村、东部、中部和西部)和年龄等因素分层,计算子宫体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估算全国子宫体癌发病和死亡数据。标化率分别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人口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计算。结果2015年纳入分析的368个登记处覆盖309 553 499人口,占全国2015年年末人口的22.52%。估计全国子宫体癌新发病例数约6.89万,发病率为10.28/10万,中标率为6.86/10万,世标率为6.66/10万。城市地区发病率(11.35/10万)高于农村地区(8.90/10万),东部地区发病率(12.12/10万)高于中部地区(9.94/10万)和西部地区(8.25/10万)。估计2015年全国因子宫体癌死亡病例数约1.60万,死亡率为2.39/10万,中标率为1.49/10万,世标率为1.47/10万。城市地区死亡率(2.40/10万)与农村地区(2.39/10万)相似;中部地区死亡率(2.55/10万)高于东部地区(2.32/10万)和西部地区(2.31/10万)。结论中国子宫体癌发病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威胁女性健康,疾病负担逐渐加重。中国子宫体癌发病存在城乡和区域差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

  • 标签: 子宫体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肿瘤登记 中国
  • 作者: 朱蓓蓓 李婧 黄慧瑶 李宁 刘利军 张丽华 宦静 倪琪 侯伟 刘毅 杨雪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机构办公室,南京 210042,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北京 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天津 300020,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20年中皮肤病药物临床试验开展及上市情况。方法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数据库和国产及进口药品数据查询系统,收集2020年皮肤病药物注册临床试验信息,包括试验数量、分期和受试药物主要适应证、类型等信息以及上市皮肤病药物情况。结果2020年共有157项皮肤病药物注册临床试验在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占同期全部药物临床试验(2 548项)的6.16%。其中,中国制药企业发起127项(80.9%),国际多中心试验25项(15.9%)。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在制药企业发起的临床试验中占比最高(55.9%,71/127)。国内制药企业发起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占比低于国际制药企业[1.9%(3/157)比14.0%(22/157),P < 0.001],Ⅰ期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占比[24.4%(31/127)和55.9%(71/127)]高于国际制药企业[10.0%(3/30)和0,均P < 0.001]。共涉及90种试验药物,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皮肤黑素瘤是常见适应证,创新药占53.3%(48/90);国内制药企业创新药比例低于国际制药企业[43.2%(32/74)比16/16,P < 0.001]。2020年,共有22家制药企业研发的28种皮肤病治疗药物在中国获准上市,其中21种来自国内制药企业。结论国内制药企业开展的药物临床试验多集中于仿制药,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

  • 标签: 临床试验 皮肤疾病 药用制剂 中国 治疗等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90-2017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及其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中国分省研究结果,采用GBD2017世界标准人口对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率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率进行标化,采用归因负担公式来估计饮酒、高BMI、高FPG、低体力活动和吸烟这5个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归因死亡数。分析1990-2017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及其造成的疾病负担及归因死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2017年中女性乳腺癌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35.76万、8.48万和35.62/10万,较1990年分别增长了286.18%、114.14%和88.77%。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8.57/10万逐年降至2007年的7.84/10万然后又逐年升至2015年的8.71/10万,而后又下降至2017年的8.47/10万。1990年与2017年中女性乳腺癌的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80岁最高。1990-2017年DALY标化率和YLL标化率的变化趋势与标化死亡率相同,而YLD标化率及YLD占DALY比例则是逐年递增。2017年乳腺癌DALY标化率、YLL标化率和YLD标化率分别为253.00/10万、228.96/10万和24.05/10万,与1990年相比各自变化率分别为-6.88%、-11.73%和95.85%。与1990年相比,2017年我国可归因于高BMI的乳腺癌死亡比例增加了165.76%,从5.49%增至14.59%;可归因于饮酒和高FPG的乳腺癌死亡比例有所增加;可归因于低体力活动和吸烟的乳腺癌死亡比例基本保持稳定。2017年我国女性乳腺癌标化死亡率最高的3个省份分别为香港特别行政区(9.93/10万)、广西壮族自治区(9.52/10万)和辽宁省(9.49/10万);与1990年相比有19个省份的标化死亡率出现下降,降低率最高的3个省份为北京市(-27.17%)、澳门特别行政区(-26.06%)和吉林省(-23.89%);增长率最高的2个省份是河北省(28.85%)和河南省(24.34%)。结论我国女性乳腺癌的疾病负担在1990-2017年间不断加重,需要不断加强乳腺癌的防治工作。

  • 标签: 乳腺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寿命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与控制以及血压测量现况。方法2018年中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直辖区、自治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人,以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方法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高血压诊断与治疗和血压测量状况等信息,并采用经认证的医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调查对象的血压值。本研究将其中完成调查且高血压相关信息完整的179 873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及年龄、城乡、文化程度、地理区域等分组分别计算血压均值、高血压患病率、患病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以及血压测量率等指标。所有结果采用基于设计的复杂抽样加权调整,以更好地估计中国成年人的状况。结果2018年,中国≥18岁居民SBP均值为(127.7±18.8)mmHg(1 mmHg=0.133 kPa),DBP为(76.8±11.2)mmHg。未诊断高血压的居民中,正常高值血压流行率为50.9%(95%CI:49.9%~51.9%)。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95%CI:26.6%~28.4%),男性[30.8%(95%CI:29.8%~31.9%)]高于女性[24.2%(95%CI:23.3%~25.1%)],农村[29.4%(95%CI:28.4%~30.3%)]高于城市[25.7%(95%CI:24.4%~27.1%)],华北地区[33.3%(95%CI:31.5%~35.2%)]和东北地区[32.7%(95%CI:28.1%~37.4%)]高于其他地区,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1.0%(95%CI:39.7%~42.4%)、34.9%(95%CI:33.6%~36.1%)和11.0%(95%CI:10.2%~11.8%),女性和城市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分别高于男性和农村居民(P<0.000 1)。未诊断高血压的居民中,41.9%(95%CI:40.7%~43.2%)曾在近3个月内主动或被动测量血压。结论中国成年居民较高的高血压患病水平和较低的血压测量率,以及高血压患者未见明显改善的知晓、治疗和控制状况,提示高血压防治工作从危险因素干预到患者管理的各个环节仍有待加强,尤其是农村地区。

  • 标签: 高血压 患病率 控制率 治疗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0—2019年中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00—2019年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及评价研究院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中中国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年龄标化发病率、年龄标化死亡率。观察指标:(1)2019年中胃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2019年中胃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情况。(3)2000—2019年中胃癌发病率变化趋势。(4)2000—2019年中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计数资料以绝对数、百分率和比值表示。以GBD估计的世界标准人口结构对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软件构建对数线性模型进行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分析。结果(1)2019年中胃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胃癌发病人数612 821例,粗发病率为43.1/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30.6/10万。发病人群中男性451 332例,女性161 489例,粗发病率分别为62.3/10万和23.2/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分别为47.4/10万和15.8/10万。2019年中胃癌死亡人数421 539例,粗死亡率为29.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为21.7/10万。死亡人群中男性298 514例,女性123 025例,粗死亡率分别为41.2/10万和17.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3.1/10万和12.2/10万。(2)2019年中胃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胃癌发病人群中<40岁20 855例,其中男性14 005例,发病占比为3.1%(14 005/451 332),女性6 850例,发病占比为4.2%(6 850/161 489);40~49岁45 903例,其中男性34 659例,发病占比为7.7%(34 659/451 332),女性11 244例,发病占比为7.0%(11 244/161 489);50~59岁111 975例,其中男性87 156例,发病占比为19.3%(87 156/451 332),女性24 819例,发病占比为15.4%(24 819/161 489);60~69岁180 434例,其中男性137 939例,发病占比为30.6%(137 939/451 332),女性42 495例,发病占比为26.3%(42 495/161 489);70~79岁172 541例,其中男性126 345例,发病占比为28.0%(126 345/451 332),女性46 196例,发病占比为28.6%(46 196/161 489);>80岁81 113例,其中男性51 228例,发病占比为11.4%(51 228/451 332),女性29 885例,发病占比为18.5%(29 885/161 489)。2019年中胃癌死亡人群中<40岁8 463例,其中男性5 508例,死亡占比为1.8%(5 508/298 514),女性2 955例,死亡占比为2.4%(2 955/123 025);40~49岁22 651例,其中男性16 780例,死亡占比为5.6%(16 780/298 514),女性5 871例,死亡占比为4.8%(5 871/123 025);50~59岁63 870例,其中男性48 638例,死亡占比为16.3%(48 638/298 514),女性15 232例,死亡占比为12.4%(15 232/123 025);60~69岁115 771例,其中男性86 240例,死亡占比为28.9%(86 240/298 514),女性29 531例,死亡占比为24.0%(29 531/123 025);70~79岁130 623例,其中男性92 917例,死亡占比为31.1%(92 917/298 514),女性37 706例,死亡占比为30.6%(37 706/123 025);>80岁80 161例,其中男性48 431例,死亡占为16.2%(48 431/298 514),女性31 730例,死亡占比为25.8%(31 730/123 025)。(3)2000—2019年中胃癌发病率变化趋势:2000—2019年中胃癌粗发病率由2000年的30.5/10万增加至2019年的43.1/10万,年平均变化率(AAPC)为1.9%[95%可信区间(CI)为1.5~2.3,P<0.05)。其中男性胃癌粗发病率由2000年的39.9/10万增加至2019年的62.3/10万,AAPC为2.4%(95%CI为1.9~2.8,P<0.05),女性胃癌粗发病率由2000年的20.5/10万增加至2019年的23.2/10万,AAPC为0.6%(95%CI为0.4~0.9,P<0.05)。2000—2019年中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由2000年的35.7/10万下降至2019年的30.6/10万,AAPC为-0.8%(95%CI为-1.2~-0.3,P<0.05)。男性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由2000年的49.8/10万下降至2019年的47.4/10万,AAPC为-0.3%(95%CI为 -0.6~0.0,P<0.05),女性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由2000年的22.8/10万下降至2019年的15.8/10万,AAPC为-1.9%(95%CI为-2.2~-1.7,P<0.05)。(4)2000—2019年中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2000—2019年中胃癌粗死亡率由2000年的27.9/10万增加至2019年的29.6/10万,AAPC为0.3%(95%CI为0.0~0.6,P<0.05)。其中男性胃癌粗死亡率由2000年的35.9/10万增加至2019年的41.2/10万,AAPC为0.7%(95%CI为0.3~1.1,P<0.05),女性胃癌粗死亡率由2000年的19.4/10万下降至2019年的17.6/10万,AAPC为-0.5%(95%CI为-0.8~-0.2,P<0.05)。2000—2019年中胃癌年龄标化死亡率由2000年的34.1/10万下降至2019年的21.7/10万,AAPC为-2.4%(95%CI为-2.7~-2.1,P<0.05)。其中男性胃癌年龄标化死亡率由2000年的47.5/10万下降至2019年的33.1/10万,AAPC为-1.9%(95%CI为-2.2~-1.7,P<0.05),女性胃癌年龄标化死亡率由2000年的22.4/10万下降至2019年的12.2/10万,AAPC为-3.2%(95%CI为-3.4~-2.9,P<0.05)。结论2000—2019年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60~69岁男性人群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 标签: 胃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趋势 中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对子宫脱垂患者实施针灸联合电针治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进行此次研究,研究时段限制在2019年1月-2020年10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的78例子宫脱垂患者,遵从“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研究样本41例,给予针灸常规治疗,观察组研究样本37例,在对照组常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组高达97.3%,对照组仅有82.9%,P<0.05(x2=4.363)。行针灸联合电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紧张收缩阶段的平均值等各指标数值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子宫脱垂患者实施中医治疗手段,建议采纳针灸联合电针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盆底肌力。

  • 标签: 子宫脱垂 针灸 电针 临床疗效 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近年流产、胎停逐年增加,单一黄体酮保胎效果差,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母胎界面免疫系统平衡是妊娠得以成功的关键,各种诊断及治疗方案围绕开展,而如何调整母体状态达到平衡是我们所关注的。为此对我院保胎成功病例进行分析,明确诊断,及时有效治疗,满足患者生育愿望。首先除外男方因素如精液异常、染色体因素,对有不良孕产史患者进行检查,有CA125明显升高的患者,采用G-CSF联合低分子肝素保胎,并对保胎成功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有不良孕产史病人的认识,提高诊断及治疗技巧。而有高危因素的妇女,如高血压、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患者,受孕困难,妊娠丢失率明显增加,早诊断、早治疗是妊娠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良孕史、CA125、G-CSF 临床资料: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肩周炎患者临床采取中医推拿与西医药物穴位注射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以本院康复理疗科收治的88例(2018年1月-2019年12月)肩周炎患者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西药穴位注射)和观察组(44例,中医推拿联合西药穴位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疼痛状况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优势明显。结论:应用中医推拿联合西药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效果明显。临床推广优势比较明显。

  • 标签: 中医推拿 西药穴位注射 肩周炎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2005-2018年全国及分省死亡率及期望寿命现状分布及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死因监测数据、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全国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数据及社会决定因素相关协变量数据,对2005-2018年全国及分省居民死亡率及期望寿命进行估计,描述全国及分省死亡率和期望寿命差异及变化趋势。采用死亡数变化分解方法,分析年龄别死亡率、人口老龄化及人口增长原因对全国及分省总死亡数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2018年,我国居民估计死亡数为10 482 297(95%CI:9 723 233~11 466 875)人,男性6 113 926(95%CI:5 773 158~6 572 407)人,女性4 368 241(95%CI:3 950 075~4 894 468)人;死亡率为755.54/10万(95%CI:701.49/10万~825.78/10万),男性861.78/10万(95%CI:813.75/10万~926.40/10万),女性642.73/10万(95%CI:581.20/10万~720.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652.27/10万(95%CI:599.22/10万~721.71/10万),男性806.38/10万(95%CI:755.10/10万~874.31/10万),女性503.37/10万(95%CI:450.50/10万~572.01/10万)。2018年,全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7.15(95%CI:75.92~78.11)岁,男性74.81(95%CI:73.57~75.76)岁,女性79.87(95%CI:78.61~80.91)岁。期望寿命较高的省份有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发达省份,较低的有西藏自治区、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等欠发达省份。2005-2018年,全国死亡数共增长29.87%,男性27.74%,女性31.29%;其中,年龄别死亡率原因占比-35.74%,人口增长原因占比7.34%,人口老龄化原因占比58.28%。结论2005-2018年,我国居民估计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人口老龄化为其主要原因。期望寿命涨幅较明显,但省际间差异大。

  • 标签: 死亡率 期望寿命 死亡数变化分解 地区差异 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