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团体游戏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效果。方法:把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游戏组与参照组,每组36例。对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对游戏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团体游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下降,其中游戏组低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团体游戏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效果令人满意,可减轻抑郁症状,促进患者健康成长。

  • 标签: 综合团体游戏 儿童青少年 抑郁障碍
  • 简介:一、团体的形成(一)成员来源小学四年级每班班主任推荐一名学习成绩优良、沟通协调能力较好的学生作为成长型团体成员,共5人。

  • 标签: 成长型团体 沙盘游 团体辅导
  • 简介:摘要:小学正处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其生活、运动、社会化、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团体体育游戏为学生打造了社会交往的情境,学生能够借助口头、肢体语言来与他人合作完成游戏,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出发,探讨了团体体育游戏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了团体体育游戏的设计策略,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出“团体疗愈处方”。

  • 标签: 小学体育 心理健康 团体体育游戏 团体疗愈处方
  • 简介:团体游戏的教育角度,以一个群团活动中团体游戏的培训案例来探讨团体成人游戏在表现和发展方面的具体价值。从中可以看出,团体游戏发展了健身、表现、友谊、快乐的主题,改善了人际关系,塑造了美丽生活。同时,游戏参与者的团体意识也得到了丰富和引导。

  • 标签: 团体游戏 群团活动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走出家庭,开始与社会中的其他人尤其是同龄人建立交往关系,形成社会联系,同伴的作用逐渐凸显。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经过沙盘游戏疗法干预的儿童焦虑感降低,有助于儿童增强内心力量。由于沙盘游戏疗法不需要借用语言沟通,对社会技能不良儿童具有较强的适用度。本研究使用团体沙盘游戏的方法来对儿童社会技能进行干预,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团体沙盘游戏 儿童 社会技能
  • 简介:摘要:儿童团体沙盘游戏活动可以综合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发展水平,训练他们的思维和身体运动能力,教师可以充分评价自主儿童团体沙盘游戏活动的价值。在团体沙盘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儿童团体沙盘游戏的行为,明确定位并提供方便、独立的空间,同时应对幼儿产生的焦虑情绪,为团体沙盘游戏发展创造条件。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团体沙盘游戏是婴幼儿成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情绪教育应充分利用各种文化的可能性,而团体沙盘游戏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幼儿进入世界的最佳方式是通过团体沙盘游戏团体沙盘游戏本质上来自工作和现实生活。因此,在幼儿情绪教育中使用团体沙盘游戏有非常好的表现,可以大大提高孩子们的表现,提高他们的学习活动质量。本文将结合实际,浅谈团体沙盘游戏对缓解幼儿焦虑情绪的研究。

  • 标签: 团体沙盘游戏 幼儿情绪教育 应用 重要性
  • 简介:新的教育理念呼唤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预防和发展成为了学校心理辅导和教育的主要工作方向,而游戏作为儿童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种最简单有效的实施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其中,小型团体游戏以其开展方便、辅导人数多等特点为当前国际和国内的学校所采用。小型团体游戏主要是指,依据辅导内容的不同,让学生组成小组团队,分给相应的团体任务,依靠团体成员协作完成任务,通过任务协作来帮助成员获得积极情绪体验,促进成员间的沟通,增进合作默契,增强成员间信任,以达对学生心理辅导的目的。

  • 标签: 心理健康 游戏活动 儿童心理辅导 教育理念 学校心理辅导 实施手段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儿童行为问题一直受到了教育行业内的充分重视,学龄前儿童正处于一个快速的身心发展期,在这个阶段自身身心发展的水平对于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在这个阶段儿童所暴露出来的行为问题倘若并没有被及时解决,那么对于后续的学习与发展将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学前阶段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是极为必要的。而团队沙盘游戏正是以一种心理教育的方式来缓解儿童的情绪,以此达到解决行为问题的目的。基于此,本文针对团体沙盘游戏技术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保障儿童今后良好的学习与发展。

  • 标签: 团体沙盘游戏技术 儿童行为问题 干预
  • 简介:【摘要】对幼儿小团体混龄体育游戏进行整体的分析和考评,既可以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游戏的研究层次,也可以扩充我们的活动教学视野,让带班教师对幼儿园小团体混龄体育游戏的理解更加地深入,明白为什么要让孩子参与小团体混龄体育游戏,孩子能够从其中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对混龄游戏体育游戏的研究,同样也会对当今的幼儿混龄游戏的内容、模式、方法策略的研究具有贡献价值。

  • 标签: 混龄游戏  小团体  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沙盘游戏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效果。方法将90例壮族ASD儿童按系统随机抽样方法分为个体沙盘游戏组、亲子团体沙盘游戏组、朋辈团体沙盘游戏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教学,个体沙盘游戏组增加个体沙盘游戏治疗,亲子团体沙盘游戏组增加亲子团体沙盘游戏治疗,朋辈团体沙盘游戏组增加朋辈团体沙盘游戏治疗。采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 for autistic and developmentally disabled children version 3,PEP-3)、社交反应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SRS)、行为趋势的变化评估,评定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F检验、配对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亲子、朋辈团体沙盘游戏组的社会交往得分[(16.90±2.14)分、(16.56±1.87)分],运动得分[(20.60±2.43)分、(20.10±2.25)分],生活自理得分[(16.90±2.14)分、(16.93±2.30)分],ABC总分[(97.53±7.18)分、(96.57±6.61)分],CARS总分[(36.10±2.29)分、36.10±2.45)分]分别与个体沙盘游戏组的相应得分[(19.43±3.22)分,(22.77±2.24)分,(19.87±3.60)分,(108.23±7.59)分,(37.80±2.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亲子、朋辈团体沙盘游戏组模仿(76.67%、80.00%)、社交互动(83.33%、86.67%)、情感表达(80.00%、83.36%)方面的疗效均与个体沙盘游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亲子、朋辈团体沙盘游戏组社交认知得分[(16.07±3.20)分、(17.07±2.26)分],社交沟通[(31.43±3.84)分、(33.20±3.64)分],孤独症行为方式[(23.90±3.60)分、(25.93±4.57)分],SRS总分[(101.97±9.81)分、(107.57±8.20)分]分别与个体沙盘游戏组的相应得分[(18.17±3.05)分,(36.53±4.03)分,(27.90±5.22)分,(117.07±10.0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亲子、朋辈团体沙盘游戏组目光交流[(2.26±0.78)次/单元、(2.33±0.80)次/单元]、肢体接触次数[(2.27±0.78)次/单元、(2.33±0.80)次/单元]与个体沙盘游戏组[(1.70±0.79)次/单元,(1.83±0.77)次/单元]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团体沙盘游戏较个体沙盘游戏可明显改善壮族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社会交往等核心症状。但朋辈团体沙盘游戏在语言、社交动机方面,亲子团体沙盘游戏在感觉能力、社交知觉方面与个体沙盘游戏效果相当。

  • 标签: 团体沙盘游戏 孤独症谱系障碍 壮族 社会交往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沙盘游戏联合团体辅导对多动症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5-2020.5于我院收治的多动症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与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沙盘游戏联合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康复指导,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和人际交往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对照组患儿症状基本无改善,P<0.05,差异显著。结论 在多动症儿童的康复治疗中,采用沙盘游戏联合团体辅导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康复情况。

  • 标签: []沙盘游戏 多动症 团体辅导
  • 简介:摘要:在当今社会,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已成为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一种新兴的方法——团体心理拓展游戏,正逐渐在组织活动和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团体心理拓展游戏是一种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来促进团队协作、沟通、信任等心理能力的培训方法,这种游戏形式注重参与者的互动与体验,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团体心理拓展游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团体心理拓展游戏 小学数学 应用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游戏干预对学龄期肾病综合征儿童行为问题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学龄期肾病综合征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团体游戏辅导方案。采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和慢性病儿童应对方式量表(CODI)测量,以干预前后患儿各量表得分变化评估整体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儿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8.0% (11/63),低于对照组的33.8% (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131,P=0.042)。干预后试验组品行问题、心身问题、多动指数等因子得分为(1.12 ± 0.23)、(0.24 ± 0.08)、(1.22 ± 0.32)分,低于对照组的(1.25 ± 0.31)、(0.29 ± 0.09)、(1.39 ± 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625、2.950、2.825,P<0.05);试验组逃避、接受、负性情绪反应得分以及CODI总分为(12.87 ± 3.19)、(22.51 ± 5.24)、(25.83 ± 4.51)、(101.23 ± 11.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27 ± 3.77)、(20.41 ± 4.00)、(24.13 ± 4.38)、(95.38 ± 8.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91~3.361,P<0.05)。结论团体游戏辅导方案有助于减轻肾病综合征儿童行为问题和提高患儿的心理应对能力。

  • 标签: 团体辅导 游戏治疗 肾病综合征 儿童 行为问题 心理应对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游戏干预对学龄期肾病综合征儿童行为问题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学龄期肾病综合征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团体游戏辅导方案。采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和慢性病儿童应对方式量表(CODI)测量,以干预前后患儿各量表得分变化评估整体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儿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8.0% (11/63),低于对照组的33.8% (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131,P=0.042)。干预后试验组品行问题、心身问题、多动指数等因子得分为(1.12 ± 0.23)、(0.24 ± 0.08)、(1.22 ± 0.32)分,低于对照组的(1.25 ± 0.31)、(0.29 ± 0.09)、(1.39 ± 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625、2.950、2.825,P<0.05);试验组逃避、接受、负性情绪反应得分以及CODI总分为(12.87 ± 3.19)、(22.51 ± 5.24)、(25.83 ± 4.51)、(101.23 ± 11.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27 ± 3.77)、(20.41 ± 4.00)、(24.13 ± 4.38)、(95.38 ± 8.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91~3.361,P<0.05)。结论团体游戏辅导方案有助于减轻肾病综合征儿童行为问题和提高患儿的心理应对能力。

  • 标签: 团体辅导 游戏治疗 肾病综合征 儿童 行为问题 心理应对能力
  • 简介:一、飞步取棒(一)场地器材准备:在场地上画5条平行线,在两侧2米处各画一直径2米的圆圈,备排球2个,线上竖立9根木棒(图1)。(二)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队,预备时各队排头进圈。发令后,排头垂直向上抛球,然后迅速跑到圈外取棒(个数不限),返回圈内,再接住空中下落的球。成功者可接着做,每取一根棒得1分,失误者出局。双方都失误后换下一人,立好棒,重新进行。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胜。(三)规则1.球未在圈中抛起,人不得出圈取棒。2.球落在圈外算失败。二、过关接力赛(一)场地器材准备: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30米的平行线,并在线中每隔5米画一个直径为5米的圆圈,圈内分别放一个藤圈、1副哑铃、1根跳绳(图2)。(二)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队,并面对场地成一路纵队站在线后。发令后,各队第1人快速跑出,依次在3个圆圈内分别完成藤圈套过身体1次(自上而下);原地跳绳10次(跳绳方法不限);哑铃扩胸8次;然后徒手跑过标杆后,返回至起点线与本队第2人击掌。击掌后第2人以同样的方法进行。以最后一人返回到起点线的先后判定名次。(三)规则:1.必须按要求在3个点完成规定的任务,并将器材在原位放好。2.必须在...

  • 标签: 素质练习 练习游戏 综合素质
  • 简介:经过中考的洗礼,学生们怀着或激动、或兴奋、或新奇的心情走进了高中的大门,孩子们在内心为自己设计、憧憬了各自的人生新起点,可是当全身投入到高中学习生活以后,却发现,环境的改变、集体的重组、人际的变动、学习的压力都对自己构成了新的挑战和威胁,迎面而来的是诸多的不适应问题,心理上出现极大的失落感、孤立感、失重感等各种强烈的消极情绪情感。

  • 标签: 心理游戏 高一 班级 学习生活 适应问题 情绪情感
  • 简介:以班级为单位,研究并实践适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满足他们心理发展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发现,乱画游戏结构性强,容易操作,以绘画和隐喻故事为表达媒介,引入游戏治疗的形式,降低了儿童表达自我情绪情感的心理防御,大大提高了心理活动课的授课效率;同时,乱画游戏的交互设置所创设的交际情境,以及小组内的讨论和分享,也为儿童提供了在团体中觉察、表达自我和学习他人的机会。总体看来,乱画游戏是一种创新性、实效性和操作性兼具的小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

  • 标签: 乱画游戏 小学生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 简介:目的:探讨团体沙盘游戏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干预及其效果。方法:采用实验组前测后测设计,被试为17名对应对方式存在困扰的大学生,共进行8次团体沙盘游戏,效果评估采用问卷、沙盘游戏进行,干预前后所有被试填写《应对方式问卷》自编《团体反馈表》。结果:第一,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求助和解决问题维度,沙盘游戏具有显著效果;第二,团体沙盘游戏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建立;第三,团体沙盘评估发现,治愈主题显著增加。

  • 标签: 团体沙盘游戏 大学生 应对方式 干预
  • 简介:摘要:为了全面促进留守儿童建立阳光心态,教师要根据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构建良好的教学体系,加强对于留守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促使他们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心理素质,为他们建立阳光心态提供有效保证。通过具体分析,结合室内外团体游戏活动的开展,总结了借助团体游戏活动推进留守儿童建立阳光心态的途径。

  • 标签: 室内外团体游戏 留守儿童 阳光心态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父母之间的各种对比也越来越严重,其中对各家孩子的表现比较成为“重灾区”。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内卷”越来越严重,给孩子报名各种辅导班、兴趣班,使得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越来越少,矛盾越来越多;孩子们自由时间锐减,没有交友的时间,这就导致孩子们的心理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利用团体沙盘游戏,研究此游戏在小学心理危机中干预的作用,以期为小学生心理干预提供新的方式方法,促进小学生健康生长。

  • 标签: 团体沙盘游戏 小学生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