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虽然内聚力-张力学说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但要完全接受它仍有一些问题,因为它的一个推论是很难证实的,即木质部导管中存在大的负压.特别是近年来木质部压力探针和Z型管试验的结果表明,引起空穴的木质部压力仅在-05MPa以上.有人根据这一结果认为必须对木质部水分运输的内聚力-张力学说加以修正.但是,目前又有两个研究小组应用相似改良的Z型管方法测定了产生空穴的木质部压力.他们的结果显示,不同树种木质部导管保持水分传导的压力范围在-12MPa到-35MPa以下.这表明树木木质部导管中存在较大负压,从而有力支持了内聚力-张力学

  • 标签: 内聚力-张力学说 负压 空穴
  • 简介:20世纪三次物理学革命之一的量子力学在诸多方面对经典科学世界图景进行了变革。量子力学突破了经典科学的机械决定论,使之转化为非机械决定论;使得科学认识方法由还原论转化为整体论;使得科学思维方式由追求简单性到探索复杂性;确立了科学活动中主客体互动关系。

  • 标签: 量子力学 经典科学世界图景 非机械决定论 整体论 复杂性 主客体互动
  • 简介:为研究林分结构的动态变化,该文提出了一个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这个定解问题,得到了用单木的直径生长和枯损来描述林分结构动态变化的解析表达式.为了验证这个模型,对一块小叶松林分的直径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动态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模拟和预测的直径分布与样本数据非常吻合.

  • 标签: 生长模型 林分结构 偏微分方程 直径生长 林木枯损率
  • 简介:非洲高地竹(Arundinariaalpina)是埃塞俄比亚的重要竹种资源之一,但其性能以及增值利用的研究非常少。本研究测定了高地竹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并以毛竹为对照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地竹尖削度小,竹壁厚,基本密度低,干缩率较大;弦向抗弯弹性模量比毛竹高,但顺纹抗压强度、弦向抗弯强度以及顺纹抗剪强度相对毛竹材较低。高地竹在原竹建筑利用和竹质人造板加工利用方面都具有可行性。

  • 标签: 高地竹 毛竹 物理性质 力学性质
  • 简介:通过该项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点弯曲方法与顺纹压剪方法测定的竹材弦面剪切强度所得结果有着良好的拟合性;早园竹的力学性能在三度竹时达到最高峰,四度竹的弹性模量显著下降,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略有下降;采用3种方法测试(沿竹青方竹黄和弦向加压)结果表明,3种测试数值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早园竹采用不同测试方法所得的力学结果表明,对小径级竹材可以参照单向纤维增强材料的方法测定其力学性能,为小径竹材力学性能测试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

  • 标签: 早园竹 力学性能特点 测试方法 实验材料 试样制作 力学强度
  • 简介:运用网络最优化原理分析和探讨合理造材的理论模型,以使原条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原条 造材 优化模型
  • 简介:为了更好地推进宜居城市住宅产业的发展,城市生态住区将成为宜居城市住宅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了由目标层、准则层和因素层构成的城市生态住区评价模型。该模型目标层为宜居城市生态住区;准则层包括住区生态规划、住区节能设计、住区生态绿地系统、住区水循环系统、住区废弃物处理、住区居民生活基础设施、住区与周边沟通设施、住区网络智能化、住区生态化管理9个方面;因素层为51个影响因素指标。文章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建立了多因素、多层次综合排序评价指标权重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影响宜居城市生态住区环境质量的指标权重,提出影响宜居城市生态住区的主要因素,为宜居城市生态住区评价和发展提供依据。

  • 标签: 城市生态住区 宜居城市 评价模型 指标权重体系
  • 简介:利用马尾松标准地数据,对包括林分密度效应倒数模型在内的常用的三种表达方式进行拟合对比和分析论证,为选择合适的马尾松林分密度效应模型、进行合理的密度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哑变量的方式引入起源属性参数建立林分密度效应模型,既兼容了人工林和天然林林分密度效应的共性,又体现了差异性,且精度优于不分起源的林分密度效应模型,在林业生产上有实用价值。

  • 标签: 马尾松 密度效应模型 哑变量
  • 简介:湿地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是湿地生态功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研究和实施湿地保护对策的基础性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和科研价值。本文通过建立湿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构建湿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模型,为掌握湿地生态环境情况提供专业的监测模型

  • 标签: 关键词 动态监测 模型 湿地
  • 简介:利用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材料,选择林分年龄、地位指数和断面积为辅助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林分材积收获模型.从生长和收获的一致性出发,由材积收获方程对年龄取微分导出材积生长模型,并建立断面积生长模型,从而为预估森林生长量和收获量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收获模型 马尾松人工林 生长模型 森林生长量 辅助变量 林分材积
  • 简介: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人们对森林碳固定作用的关注。碳存储速率依赖于生态系统流通量(光合作用和生态系统呼吸),量化为净生态系统二氧化碳交换。在没有密集采样点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采用估测森林净生态系统交换的方法准确地估计林分水平和更大尺度的碳固定量。本文通过祸合遥感估算的叶面积指数和生长过程拟合模型,估计了佛罗里达州内9770公顷湿地松人工林一年里净生态系统交换总量。地面图神经网络模型和陆地卫星数据估计的森林叶面积指数平均值是1.06(数值范围0-3.93,包括森林边界)。输入神经网络叶面积指数值,湿地松拟合模型(SPM2)估计的森林净生态交换值在-5.52Mg·hm^-2·a^-1到11.06Mg·hm^-2·a^-1之间,平均值是3.47Mg·hm^-2·a^-1。年总的碳储量是33920t,约合3.5t/hm^2。估计的叶面积指数和森林净生态交换均对对施肥高度敏感。

  • 标签: 类神经网络 叶面积 碳交换 湿地松 净生态交换 森林碳
  • 简介:林分蓄积量的测定方法较多,概括地讲常规的做法有标准木法和数表法两大类。而选用标准木法和数表法,必然涉及到径阶整化和林分平均因子计算方法。但是,径阶整化和林分平均因子计算.从理论到实践都存有一定的误差,是一个尚待继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实践还表明,凡林木间接测定因子如树高、中央直径等,因选用仪器、测定技能和测定部位等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如树高±5%、中央直径±5-10%,这是往往被人们忽视而又未予修

  • 标签: 林分蓄积 标准木法 径阶 中央直径 树高 主要树种
  • 简介:根据山东省森林资源清查历史数据,建立了不等间隔时间序列GM(1,1)预测模型模型精度96.2%。预测结果表明,到2000年,该省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都有所增长,将分别达到213.6万公顷和9225万立方米,从而为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和采伐限额决策提供了依据,也为森林资源部分数据更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标签: 森林资源 预测模型
  • 简介:在水杉人工林中选择林分结构、林龄相同的标准地进行调查,按径阶选择8株标准木,测定每株标准木的胸径、树高、叶面积和各部分的生物量。应用相对生长分析法,通过多元筛选建立了水杉人工林各器官间相互关系的模型。单株D~2H和叶面积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与生物量间呈幂函数回归关系;单株胸径和生物量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不同高度与含水量间呈二次函数关系。这些模型的建立,为分析林分结构,评价光合生产能力,探讨水杉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布规律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水杉人工林 相对生长分析 生物量
  • 简介:一、前言1939年,Mackinney和Chaiken首次利用多重回归技术对林分收获进行预估,从此开始了建立定量的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工作。随后,多种类型的预估森林资源中单株林木和林分的生长和收获模型建立起来。近代,随着更精确的统计估计技术,扩充数据库和计算机的开发利用,建立模型就更科学、更完善了。典型的建立模型的方法是:首先对所有影响应变量行为的变量进行鉴别;接着确定

  • 标签: 维量分析 林分生长 统计估计 多重回归 胸高断面积 定量的
  • 简介:模型构造的方法是以Logistic方程描述生长量,假设采伐量为常量且等于生长量时,推导出折迭突变模型.此模型有助于管理层制定管理决策,防止森林消亡.该文又通过曲线采伐模型及Logistic生长模型推导出尖角突变模型,这个模型给出了采伐将导致突变发生的敏感区域,而且通过模型的滞后性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森林一旦遭受破坏,再想恢复需入更大的力量

  • 标签: 突变理论 生长模型 采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