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胆道支架置入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在DSA下对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以及胆道内支架置入,观察临床症状和黄疸的改善情况。结果40例患者穿刺置管并支架置入成功,其中35例单支架置入,5例双支架置入。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01.53±48.2μmol/L,术后1周、2周、3周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130.8±43.2μmol/L、91.2±25.2μmol/L、58.3±35.2μmol/L。结论胆道支架植入可明显改善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 标签: 介入治疗 内支架 胆道引流 恶性梗阻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食困难的危重患者中床旁应用分步循序盲插法进行肠内营养的推广意义。方法89例拟行肠内营养(EN)支持的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FreseniusKabiAG生产的“福瑞可”螺旋型小肠喂养管,置入胃腔,每隔24小时分步置入,在辅助体位及药物应用下,利用肠道自身蠕动,使之进入空肠,并应用X线摄片及引流液的PH值进行确认。结果所有患者行空肠管置入后均无明显不适症状及体征。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胃腔内,48小时内进入空肠的有39例,48-72小时之间进入空肠的有28例,72小时-148小时之间进入小肠的8例,11例滞留胃内而未进入空肠。其中失败病例原因8例胃瘫,4例中止治疗,2例脑死亡患者。结论分步循序盲插肠管置入成功率较高,仅需借助床边X线摄片机,操作方便,对于需进行空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有很好的推广

  • 标签: 危重患者 肠内营养(EN) 鼻肠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28例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病人,均采用皮静脉导管置入胸腔,采取间歇性引流法,观察疗效。结果28例患者中完全有效25人,部分有效2人,无效1人,总有效率96.4%。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有效、安全,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静脉导管肺癌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37例小肠插管内固定排列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患者平均年龄(45+6),术后随访2年—10年,除1例再次出现粘连性肠梗阻而行再次手术外,余患均恢复正常。结果提示该手术方法适用于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避免了再次出现肠梗阻而行多次手术。

  • 标签: 小肠插管内固定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对良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我院40例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置入合适的支架,比较置入前后肝功能化验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支架置入后血清总胆红素(ST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r-谷胺酰转肽酶(r-GT)、碱性磷酸酶(ALP)均较术前显著减低(P<0.01)。4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10%),2例轻症胰腺炎(5%),1例胆管炎(2.5%)。结论内镜胆道支架治疗良恶性胆道梗阻可改善肝功能、减轻黄疸,其操作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 标签: 胆道梗阻 胆道支架 内镜
  • 简介: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目前在肿瘤内科的使用较为普遍,适用于需要多疗程化疗、需要长期营养支持以及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恶性肿瘤患者。笔者近年来肿瘤内科使用PICC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肠梗阻临床诊治的相关经验,加以分析研究,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结合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94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回顾分析来总结经验。结果接收治疗的94例患者中88例患者被准确诊断,经过相关治疗康复出院;2例患者被误诊,后主治医师的及时发现并纠正治疗,终脱离危险,治疗后康复;2例患者因恶性肿瘤放弃治疗;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死亡。结论对肠梗阻患者要进行详细认真的诊断,避免发生误诊事故;经过及时临床治疗的患者均康复出院。

  • 标签: 肠梗阻 临床治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肠梗阻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根据病史和典型的症状与体征,并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一般即可确诊。

  • 标签: 肠梗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肠梗阻中排便减压一期切除吻合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对25例左半结肠癌肠急性肠梗阻患者一期切除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吻合口瘘3例、无腹腔感染,发生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2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基本操作,对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无灌洗中排便减压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安全的。

  • 标签: 左半结肠癌 肠梗阻 一期切除吻合术 无灌洗术中排便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处理原则。方法对收治的66例术后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患者均治愈,未发生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术后可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 标签: 术后肠梗阻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肠梗阻的病因及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我院收治62例医源性肠梗阻患者,总结分析其预防及治疗方法。结果发生医源性肠梗阻的病因主要为胆道手术(30.65%)、阑尾手术(24.19%)、肠道手术(16.13%);其他比较常见的胃部手术(12.90%),妇科手术(11.29%),脾破裂(4.84%)。术后5~7天发生肠梗阻的比例较高。结论对腹术后肠梗阻须提高警惕,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对于有手术指征的医源性肠梗阻,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式至关重要,基层临床医生更应重视,每次手术的规范精细操作,即为医源性肠梗阻的最佳预防措施。

  • 标签: 医源性肠梗阻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的一种常见小肠疾病,为提高认识,现对其病因病理、治疗、预防进行综述。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AIO 概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对预防该类疾病进行总结。方法选择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炎性肠梗阻患者7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生长抑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结果除3例因病情特别严重出现全身性反应炎症至多器官衰竭死亡外,剩余69例患者保守治疗后均康复出院,平均治疗时间为13.9小时。结论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对于炎性肠梗阻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炎性肠梗阻 诊治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