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肠梗阻导管的护理要点与体会

/ 2

浅议肠梗阻导管的护理要点与体会

田甜

——以经鼻插入型为例

田甜(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消化一病区473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6-0309-01

肠梗阻,指的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不但可以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的改变,并可导致全身生理紊乱,临床病症复杂多变。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诱发肠梗阻的病因很多,且死亡率较高(约为5%-10%),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排气及无排便等。大多数情况下,肠梗阻患者,尤其是急性肠梗阻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往往都是在急诊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术前的准备工作往往不如择期手术那样充分和完善;同时,由于肠内容物通过障碍造成的肠管肿胀,不但使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而且还使肠壁出现水肿。造成术后愈合能力差,同时极易诱发肠瘘、腹腔感染和裂开等并发症。但随着近几年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肠梗阻导管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不仅使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而且也为日后的择期手术赢得了时间,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急诊剖腹探查手术造成的痛苦。

急性肠梗阻患者,特别是年老、不便于手术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护理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术前和术后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了解病患的心理特征,做好相应的心理干预。肠梗阻给患者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痛苦,而且还产生了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如下:第一,对经鼻导入置管治疗的手术过程了解不多或没有了解,从而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第二,多数患者入院检查时,往往因病症初期的腹痛,以及进行插管治疗后鼻咽部位出现不适、恶心而引起的烦躁、心情低落。第三,部分患者会对自身疾病的病因以及在手术后的诊断结果产生担忧。最后就是一些患者对于手术及康复治疗过程的费用产生担心。

患者的这些心理特征与表现使得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人文、科学的理论,与患者之间建立好良好地人际关系,同患者交谈时要以认真、和蔼、热情的态度;倾听患者的心声,对患者要多进行鼓励,耐心疏导,以改善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状态,最终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经鼻插入导管治疗肠梗阻的原理、目的、手术方法和术后恢复时的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能够积极树立康复的信心,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的实施中,要与患者的家庭成员有利配合,只有积极的治疗才能尽早康复出院。

其次,置管手术后要加强对导管护理。患者在置入导管后,会出现舌咽部和喉部不适等症状,这时,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做好安全处理工作,不让其强行牵拉导管;对于患者上下床过程中对于导管和引流器的放置,也要让其注意不可动作幅度大、运动过猛。此外,要及时做好肠梗阻导管记录,详细记下导管在患者体内的深度以及患者的体温、腹部等相关生命体征,同时要妥善安置患者的体位姿势,以免压制导管或者造成导管脱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每天要对患者的导管进行调整固定以外,还要及时倾倒处理引流液,以免引流液过多导致导管脱出,并对每次倾倒的引流液的性状、流量和颜色进行详细记录。当引流液较少或没有引流液时,可用注射针筒向导管缓慢注射生理盐水,对其进行消毒和疏导,以防导管堵塞。肠梗阻导管手术后,还要每天仔细观察、询问患者的病况,避免因出血、穿孔以及穿孔所致的腹腔感染等导管并发症的出现。一旦发现患者有一样情况出现,要及时汇报主治医生进行相关治疗和处理。

由于置管手术会对患者的鼻、喉部造成一定的刺激和损伤,加之咽喉部的感觉神经末梢十分丰富,所以在术后患者会多少有些不同程度的喉部肿痛和不适。所以要进行每天两次的口腔护理,并指导患者每日要用温水漱口,必要时可以对置管的一侧鼻腔内滴2-3滴液体石蜡油,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固定导管的位置,防治患者出现因导管牵拉过紧而出现的鼻腔粘膜损伤。

最后,患者在术后康复期间的饮食与拔管护理。患者在术后一定的时期内应予以禁食,同时要注意抗感染方面的治疗;术后恢复期间,为了纠正患者体内的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可采用全胃肠外营养等治疗。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患者进行每日的血糖监测、定期检测患者的肾功能与电解质,以保证患者体内机体营养的需要。

在患者可以进食后5-7天后,如果患者的腹部经过X射线检查后没有出现液气平面和积气阴影后,可以考虑拔出导管。在拔管时,要注意拔管的速度不能太快,要采取缓、平、稳、慢的方法将导管从患者体内拔出。患者在内置导管拔出后,要尊悉医护人员的医嘱,进餐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可暴饮暴食,要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年老的肠梗阻患者,在术后便秘时可考虑服用适量的缓泄剂。在术后出院后,如果患者出现腹痛、腹胀以及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时,要及时复诊。

综上所述,同开创性的恢复手术相比,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在治疗肠梗阻时展现了其独有明显的优势。在对临床的肠梗阻患者进行护理时,不仅要及时掌握新的护理知识,而且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护理方案,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5.

[2]王一镗,刘中民.外科危重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729.

[3]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86.

[4]方丽珍.健康研究[M].杭州:杭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