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肾动脉成形(PTRA)在治疗肾动脉狭窄中的中长期效果。方法:研究采用对照试验设计,研究对象为2020年6月-2023年6月患者40例,通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患者将接受传统的常规治疗,在实验组患者将接受肾动脉成形治疗,观察患者的血压控制、肾功能改善、复发率、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血压控制、肾功能改善、复发率、生活质量和并发症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因此,肾动脉成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肾动脉狭窄的方法。

  • 标签: 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 肾动脉狭窄治疗 中长期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成形(percutaneousendovascularangioplasty,PEA)是指穿刺引入球囊导管、金属支架等器材对狭窄、闭塞的血管进行扩张等多种微创治疗,使其复通的一种非手术疗法。在手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是患者及早康复。

  • 标签: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冠状动脉成形(PTCA)+冠状动脉支架安置术后患者的护理观察,探讨PTCA+支架安置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案,以提高成功率。方法对行PTCA+支架安置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指导体位、活动和饮食,加强基础护理,强调并发症的观察,重视心理护理和康复期的护理。结果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各种有效护理措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避免了不良并发症,减轻术后不适,增强患者信心,减轻了恐惧,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PTCA+支架安置术 监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成形(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66例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症状,均采用PTA和(或)支架植入进行介入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踝/肱指数(ABI)。结果66例患者成功完成介入治疗,共植入支架73枚,其中髂动脉植入27枚,股浅动脉植入32枚,髂-股动脉植入14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患肢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ABI由术前0.39±0.12上升至0.72±0.15,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10例患者因复发而再次接受介入治疗。结论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因其创伤小、可重复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已成为治疗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下肢 动脉闭塞性疾病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目的评估老年患者PTCA术前的心理问题,探讨其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我科2000年1月—2002年11月286例行PTCA治疗的老年患者的相关资料,将老年患者PTCA术前心理分为紧张恐惧、焦虑、抑部3种类型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预防护理。结果术前有紧张恐惧心理56例,焦虑172例,抑郁32例。紧张恐惧最多见于心肌梗死患者。结论老年患者PTCA术前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心理反应,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健康指导,解除心理障碍,对手术治疗的顺利实施及术后早日康复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措施 预防 心理问题 老年人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术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冠状动脉成形后早期体位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6年 5月到 2018年 2月的 70例冠状动脉成形治疗心脏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早期体位护理组开展早期体位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满意度;冠状动脉成形后住院时间、心脏疾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护理前后收缩压、呼吸和心率;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和失眠发生率。结果:早期体位护理组满意度、收缩压、呼吸和心率、冠状动脉成形后住院时间、心脏疾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和失眠发生率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 P< 0.05。结论:冠状动脉成形治疗心脏疾病患者实施早期体位护理服务效果确切。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早期体位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肾动脉成形(PTRA)治疗肾血管性高压血的近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22例不同病因(大动脉炎9例,纤维肌发育不良7例,动脉粥样硬化6例)的肾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PFRA。术后造影观察即时技术成功指标并复查血压,血清肌酐水平判断PTRA的临床疗效。结果即时造影的技术成功率达95%(21/22)。术后100%的病人高血压得到改善,8例(36%)血压降至正常,14例(64%)血压状况得到改善。9例病人肾功能得到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以上资料提示PTRA近期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 肾血管性高血压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成形(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采用股动脉血管内支架治疗的26例下肢ASO患者的跛行距离及踝肱指数(ABI)进行观察。结果术后1个月,间歇性跛行距离由(124.6±32.2)m增加到(552.7±137.5)m,ABI由0.62±0.04增加到0.94±0.0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支架通畅率为100%,2年通畅率为92.3%。结论PTA联合血管内支架置放是治疗下肢ASO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动脉硬化闭塞症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成形(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白Ⅰ的变化,预后意义和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内皮素的变化以及和心肌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监测34例行择期PTCA和/或支架且术前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CK-MB)正常的患者术后6,12,18,24h肌钙蛋白Ⅰ和CK-MB;术前,术后即刻,6h,24h的内皮素水平.观察6~10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35.30%行择期PTCA和/或支架且术前肌钙蛋Ⅰ和CK-MB正常的病例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6~10个月随访中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组和肌钙蛋白Ⅰ正常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无显著性差异,但肌钙蛋白Ⅰ升高组中再发心肌缺血均出现在肌钙蛋白Ⅰ峰值大于该组平均峰值者.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示球囊扩张总时间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与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有关.术后即刻血浆内皮素升高,术后6h升高更明显,术后24h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并不少见.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和中期随访中心脏事件发生无明显关系,术后肌钙蛋白Ⅰ较大幅度升高和住院期间再发心肌缺血有关.球囊扩张总时间较长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易出现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Ⅰ升高.PTCA和/或支架术后内皮素普遍升高,术后24h应预防冠脉痉挛.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术 肌钙蛋白I PTCA 内皮素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成形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8例进行分析讨论,均给予急诊冠状动脉形成,为此组患者最好充分的术前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术后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采取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干预。结果此组患者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2例,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急诊冠状动脉成形采取有效的围手术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急诊冠状动脉血管成形(PTCA)加支架植入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无手术禁忌症的急诊行PTCA加支架植入治疗的130例AMI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28例患者顺利完成PTCA加支架植入,并痊愈出院;1例术后死于心脏破裂,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竭。结论:积极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护,积极的护理干预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急诊PTCA加支架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肾动脉成形(PTRA)治疗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RVH)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gov、Medline中关于PTRA治疗儿童RVH的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9年3月,检索词为"儿童" "肾动脉狭窄" "肾血管性高血压" "血管成形" "介入治疗"及"pediatric" "children" "renal artery stenosis" "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 "angioplasty" "intervention"。对于PTRA的技术成功率、血压改善率、并发症与再狭窄率及PTRA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所有数据合并、异质性与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检测均采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t和Open meta analyst软件。结果共纳入17项临床观察性非对照研究,包含了384例接受PTRA的RVH患儿。PTRA技术成功率93.9%(95%CI 89.3%~97.5%),术后血压改善率68.4%(95%CI 57.2%~78.7%),其中治愈率为40.0%(95%CI 25.0%~55.8%)。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Takayasu动脉炎及神经纤维瘤Ⅰ型所致的RVH,PTRA术后血压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肾动脉分支狭窄者术后血压改善率明显低于单纯主干狭窄者(RR=1.659, 95%CI 1.023~2.689, P=0.040)。首次PTRA术后25.5%(95%CI 19.3%~32.2%)的患儿因再狭窄接受二次治疗。儿童PTRA的并发症为8.3%(95%CI 3.5%~14.4%)。关于术后血压改善率,纳入研究间具有异质性;但Meta分析结果稳健,发表偏倚风险低(t=1.690, 95%CI -0.363~3.124, P=0.110)。结论Meta分析显示PTRA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儿童RVH的治疗手段,当合并肾动脉分支狭窄时临床疗效不佳。

  • 标签: 儿童 高血压,肾血管性 血管成形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动脉成形(PBPV)中异常心电图及配合临床预警恶性心律失常提供依据。方法对84例行PBPV的患儿行心电图监测,观察中心电图变化。结果95%为快速型心律失常,不需特殊处理;另见4.76%恶性缓慢型心律失常,常提示临床危重变化,持续30"以上需处理;其他ST段抬高、Q-T间期延长提示心肌缺血,易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需警示。结论为降低PBPV手术风险,防止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中严密监测心电图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PBPV 心电图监测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状动脉成形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行经冠状动脉成形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即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2例。常规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给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为93.8%,相较于常规组患者的71.9%,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经冠状动脉成形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施行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可以有效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在临床中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健康教育路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成形患者术后出现再狭窄的原因并提供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冠状动脉成形患者90例,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再狭窄出现原因并提供护理对策。结果:导致患者冠状动脉成形后出现再狭窄的原因主要为吸烟(χ2=22.334,P

  • 标签: 冠状动脉成形术 再狭窄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